海上舊夢影痕(二十六)

圖251-1:清光緒年後期,三洋涇浜橋北堍江西路松江路口北望,三鑫園茶樓、煥文書局等(XuZhen收藏並供圖)

圖251-2:三鑫園茶樓龔陸生招尋碼頭船賞格(《新聞報》1924-11-21,第9版)

圖251-3:魯意師摩洋行準於今日十點半在江西路一號德源館拍賣一應生財裝修木噐等物不計此佈(《申報》1914-01-31,第4版)

圖251-4:煥文書局盤與新華書局啟事(《新聞報》1920-4-8,第5版)

圖252:清末,洋涇浜北岸松江路街景

圖252:清末,洋涇浜北岸松江路街景

片中左側路口為三鑫園茶樓(煙館),底樓幾個夥計正愁著鏡頭,估計拍照的是洋人。三鑫園的”三”字下方可見松江路路牌(SUNGKIANG ROAD)。右側近處為德源館(門牌江西路一號)。德源館原先開設於法租界法大馬路近紫來街口,1898年10月1日清晨六點三刻鐘,”首善里弄內第十號門牌永順豐洋貨莊不戒於火冐穿屋頂延燒左右隣居……計焚去晉大洋貨店德源館飯店恊源錢莊生大成廣貨店……(《申報》1898-10-02,第3版)。之後,德源館遷至三洋涇橋北堍松江路口東北角為業;1914年12月12日,遷至四馬路石路(福州路福建路)口(坐北朝南門面)開幕(《申報》1914-12-14,第14版);1915年5月,德源館協記推盤與張曉亭開張,並添加洽記為業;1933年9月,德源館洽記推盤與俞、馮、張諸君執業。

片中左側近處可見煥文書局。1909年,煥文書局遷至棋盤街平和裡(《時報》1909-2-11,第9版。筆者注:1910年代闢築交通路後,平和裡消失);1914年,遷移至三馬路晝錦裡(漢口路山西路)西首延康里弄內後面洋貨公所底景福裡直進第一家便是(《時報》1914-8-24,第4版);1915年,再遷至麥家圈北首仁濟醫院對門(《時報》1915-4-24,第4版);1920年,煥文書局盤與新華書局(《新聞報》1920-4-8,第5版。圖251-4)。

圖253-1:清末,三馬路(漢口路)浙江路口東望,半齋酒館(XuZhen收藏並供圖)

圖253-2:漢口路浙江路口,老半齋、新半齋菜館(1939年版《行路圖》上冊圖11)

圖253-3:老半齋酒館新股東啟事(《新聞報》1945年8月5日, 第2版)

圖253-4:新半齋馨記菜館廣告(《新聞報本埠附刊》1937年2月16日,第2 版)

如今,福州路浙江中路口的老半齋酒樓為淮楊幫百年老字號。話說清光緒年末期(具體年份未查悉),揚州人張景軒等合夥創設半齋酒館,初址為漢口路138號湖北路西(坐北朝南門面,後改為598號,圖253-1左側),後因有人(據傳是原半齋之賬房等人)在其對門開設半齋新記酒館即新半齋(漢口路252號,坐南朝北門面,後改為593號,圖253-2),遂改名為”老半齋”,以示區別。1914年10月11日,老半齋新屋告竣重新開張(《新聞報》1914-10-6,第1版);同月25日,新半齋”房屋翻新裝置雅座較前擴張添聘廚師包辦筵席”亦重新開幕(《新聞報》1914-10-23)。新、老半齋雖為競爭對手,但在漲價時卻攻守同盟,一直對外。且看:

《申報》(1921-09-30,第4 版):

鎮江菜館增價聲明

謹啟者邇來敝業百貨高昻又兼繳費浩大實不能支爰至九月初一日起二元和菜每桌加四角三元至五元菜席每桌加五角六元至七元加一八元翅席起以上均加一元蹄子麵每碗一角念文蝦仁麵每碗一角八十文以補血本而圖久遠伏祈 光顧諸君鑒諒是幸 老半齋 新半齋 同啟

三馬路(漢口路)上的新、老半齋自開辦以來,生意紅火,為遠近聞名之鎮江茶館。民國通俗小說《人間地獄》(娑婆生著,包天笑續)中多次提及半齋酒館。且看《申報》小說連載:

《申報》(1927-04-16,第16版):

人間地獄第六十六回

痴情宛轉雨洗棠枝 別意纏綿風飄柳絮 包天笑

……嘯秋道:”你不用催我。你先去吧!無論是老半齋或是新半齋,你們到了以後寫一個條子來就行咧。”柯蓮蓀匆匆便去,果然停了一刻兒便有請客票來,說是在新半齊。嘯秋便到那裡。他們這幾個人還是要叫堂唱,其餘所叫的堂唱都到了,只有程藕舲所叫的陳小靑卻是沒有來……

1935年,新半齋協記盤與翟馨林,並添加馨記為業(《申報》1935-3-6,第20版)。1942年10月,翟馨林無意經營,將新半齋盤與樓外樓。新半齋馨記樓外樓協記杭菜館推受盤啟事如下:

《申報》(1942-10-23,第4版):

新半齋馨記菜館主人因無意經營願將所有全部生財裝修店基盡行出盤與樓外樓協記杭菜館為業任憑在原址更號開張其以前新半齋馨記人欠欠人代人作保曁一切未了事務槪歸新半齋馨記主人自行理楚不立推盤據詳載一切存執外特此登報聲明

新、老半齋隔路對峙達數十年之久,新半齋主人終因無意經營將菜館盤與樓外樓杭菜館而告退出,老半齋笑到最後。

圖254-1:清末,大新街三馬路(湖北路漢口路)口南望,春桂茶園

圖254-2:新開春桂茶園合記廣告(《新聞報》1905年11月28日,第6版)

圖254-3:春桂茶園期滿停演聲明(《新聞報》1907年1月7日,第8版)

圖254-4:在春桂茶園大新街三馬路口舊址開設新桂茶園廣告(《新聞報》1912-1-6,第3版)

圖255:南派武生李春來劇照(清逸贈《國劇畫報》1932年 第1卷 第27期,2頁)

圖256:三十年來伶界之拿手戲:李春來之白水灘(潄《圖畫日報》1910年(353-404) ,60頁)

圖257:清末,戲園(茶園)內景,園中正上演”三門街”

京戲館明明為演劇之所,昔時何以皆稱茶園?靜廬在《茶園名稱之出處》一文中道出”茶園”名之緣起:

據聞清乾隆盛時,前門一帶戲園林立,極歌舞昇平之盛。而皇室八旗子弟徵歌選舞,毫無顧忌,致為純廟所聞,赫然震怒。有旨著八旗都統,約束各旗並詔五城察院,勒停戲園。無論官吏兵丁,如有犯者,或降罰,或責革,懲戒有差,不稍寬假。京師人士不聞羅綺之香,管絃之盛者,約一年餘。嗣以皇太后萬壽,御製戲曲,傳集名伶進宮演唱,藉伸慶祝。由是禁令漸弛,前門一帶昔時歌舞之場,遂得重整旗鼓,開臺再演,惟不敢顯違功令,乃改頭換面,避舊日戲園之名,易其市招為茶園,並稱戲價曰茶資,世代相沿。即上海戲園亦援京師成例,而稱茶園。此中亦有掌故在焉。又有說者皇帝駕崩之後,照例凡遇國喪,全國當停止演劇,如坐唱則不在禁例,尚可通融。其時因遭國喪,因之相沿成俗,竟習用茶園二字以代戲園矣(《戲雜誌》 1923年 第9期,64-65頁 )。

1905年11月,李春來在大新街三馬路口新開京戲館,名”春桂茶園”(圖254-2);1906年11月,春桂茶園租賃期滿停演(圖254-3)。1907年,李奸騙案發,被判押三年。1912年,新桂茶園在春桂舊址上開幕。

李春來(1855-1925),京劇南派武生,黃月山之高足,字起山,直隸天津人。早年在北京豐臺喜春臺梆子科班坐科,出科後在京津一帶演出。20歲後漂泊至上海,與孫菊仙、黃月山同臺合演。一度返京,後復南歸。1900年11月,寶善街(廣東路)福仙戲館虧閉,在福仙舊址上,李春來組班開設春仙茶園;1904年7月,由熊文通接辦。1905年11月,李春來組班在大新街漢口路口開設春桂茶園。惜中年後狂蕩好色犯有淫行,致案發被逮,禁押西牢三年。晚年(1913年)為大舞臺所羅致,雖年逾六旬,且久未演戲,而登臺時,仍如活虎生龍,絕無衰態之狀。求之各武伶中,殊無第二人可與頡頏。

圖255為清末滬上京戲館(茶園)內景。片中臺上懸掛的”三門街”是劇目名。經查《申報》悉,春仙茶園(1905-3-10)、天仙茶園(1908-2-18)、春桂茶園(1909-6-28)均有”三門街”演出之廣告。故,此圖可能為其中一家茶園之內景。

圖258:1899年10月,英大馬路河南路口西望,路口西北角為全昌祥,東北角為亨達利洋行(圖via隨意兄)

圖259-1:南京路拋球場之麗華公司(《上海總商會月報》1926年 第6卷 第3期 ,1頁)

圖259-2:麗華公司開幕通告(《新聞報》1926年4月21日,第2版)

圖260:1930年代,南京路河南路口,上海麗華有限公司

1899年10月,全昌祥洋廣雜貨號於英大馬路拋球場擇吉是月20日開張(河南路口西北角,坐北朝南門面,圖258。《新聞報》1899-10-23,第4版);1924年12月,全昌祥因房屋翻造,特遷至五福弄對面,照常交易(《新聞報》1924-12-6,第11版)。

何謂洋廣貨物?葛元煦《滬遊雜記》寫道:

西人所開洋貨行以亨達利為最著,專售時辰寒暑風雨各式鐘錶、簫鼓絲絃、八音琴、鳥音匣、顯微鏡、救命肚帶及一切耍貨,名目甚繁。至華人所開則以悅生、全亨為翹楚,洋廣各貨俱備。此外大小各鋪,南北市亦不下百十家。

1926年4月,麗華公司三層樓大廈落成並開幕(圖259-2)。

《申報》(1925-12-13,第20版):

麗華公司之創設

  南京路拋球塲由港滬各鉅商創設麗華公司籌備以來甚為妥善其股份先由香港麗華自認數萬元餘數由倡辦之人擔任招足近港滬粵各界人士投資者極為踴躍刻巳從事裝修工竣即行開幕

麗華公司大樓第一層設洋什、化妝、洋磁、罐頭食品、中西酒、菸草各部及禮券處;第二層設綢緞、洋貨疋頭、花邊、西服、顧繡各部;第三層設男女鞋、氈被、留聲機器各部及總批發所、總寫字間(圖259-1)。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七):早期照相館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七):早期照相館

圖261:清末,英大馬路(南京路)雲南路口東望,右側近處為寶記照相館 圖262-1:1902年,英大馬路雲南路口東望,右側近處踏飛腳踏車行隔...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七):虹口片羽8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七):虹口片羽8

圖361-1: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北四川路851號 圖361-2:良友圖書印刷所創辦人兼總經理伍聯德(《良友》1931年,第62期,48頁...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九)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九)

圖481-1:清末,洋涇浜(今延安東路)恆德街(典當街,今中匯大樓處)西側,法總巡捕房及公董局大樓(片中後方建築) 圖481-2:洋涇浜三茅...

海上舊夢影痕(六十)

海上舊夢影痕(六十)

圖591:1911年,寶山路東側虯江南岸,閘北淨土庵(圖via隨意兄) 圖592-1:1911年,寶山路東側虯江南岸,閘北淨土庵 (圖via...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六)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六)

圖451-1:1922年,英大馬路(南京路)西藏路口西望,路口西南角即新世界遊樂場(南樓),右側近處為餘雲岫診所(英大馬路近勞合路口) 圖4...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八)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八)

圖471-1:1910年,公館馬路156號紫來街口(金陵東路紫金路口),鴻運樓酒館 圖471-2:鴻運樓酒館,法租界公館馬路156號紫來街口...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五)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五)

圖241:1912年,南京路浙江路口東望。右側近處有榮華樓、萬康宏醬園、五龍明泉茶樓等,其斜對面為裕瑞豐洋貨抄莊、五龍日升樓(聖愷兄收藏並供...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五):虹口片羽6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五):虹口片羽6

圖341:1908年,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口北望(圖via隨意兄) 圖342:1908年,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口北望街景 圖343:清末,乍...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三)

海上舊夢影痕(二十三)

圖221:1906年,四馬路(福州路)青蓮閣茶樓(左) 圖222:1921年,四馬路中市東望。左側:青蓮閣商場、植權物產公司(女絨繩帽);右...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六):虹口片羽7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六):虹口片羽7

圖351:1920年代初,北四川路近崇明路口北望,左側近處為同春園徽菜館(圖via聖愷兄) 圖352:1928年,北四川路近崇明路口北望街景...

海上舊夢影痕(五十六)

海上舊夢影痕(五十六)

圖551-1:上海特別市市立第一公共體育場,方斜路大吉路口(《時報》1928-8-20,第8版) 1917年,上海縣公共體育場定於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