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嘴邊的領土都不要?俄羅斯,為什麼不吞併德左地區?

德左入俄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位於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的摩爾多瓦是一個國際知名度並不高的小國,它曾是蘇聯成立時間最晚(1940年)、面積最小(3.3萬平方公里)的加盟共和國。

就是在這麼一個既小又窮的國家境內,還有個知名度更低的分裂割據政權——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國

德左的位置

▲德左的位置

該地區位於德涅斯特河左岸,也被稱為「德左」。面積為4163平方公里,佔摩爾多瓦的12.3%。人口不足60萬,約佔摩爾多瓦全國人口的15%。

雖然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地圖上,德左地區是摩爾多瓦的一部分。但遍佈當地的俄語標誌、駐紮在當地的俄軍讓人彷彿置身在一塊俄羅斯的「飛地」。

蘇聯解體後,德左就在俄羅斯支持下取得事實上的獨立。摩爾多瓦不肯放棄對該地的主權,但統一之路卻看不到盡頭。

地不大事不少

▲地不大事不少

德左與俄羅斯之間橫亙著烏克蘭,和俄羅斯最近的直線距離也超過400公里,但德左領導人卻表示希望加入俄羅斯,但俄方始終未置可否。雖然為德左提供保護,俄羅斯卻沒承認德左的獨立地位。

德左地區為什麼與摩爾多瓦政府水火不容?在當地擁有強大影響力的俄羅斯為何不吞併這塊到嘴的肥肉呢?

一、蘇維埃橋頭堡

如今的摩爾多瓦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摩爾多瓦的兩個鄰國中,烏克蘭正在動亂中苦苦掙扎,羅馬尼亞則在2007年加入歐盟,2020年其人均GDP已達到摩爾多瓦的4倍。

摩爾多瓦人和羅馬尼亞人是同族

▲摩爾多瓦人和羅馬尼亞人是同族

從民族學上來說,摩爾多瓦人是羅馬尼亞人的分支,二者源於同一祖先——達契亞人。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多瑙河下游的達契亞人。此後達契亞人不斷和羅馬移民融合,最終形成了羅馬尼亞民族。

公元3世紀,實力衰退的羅馬帝國放棄了達契亞地區。羅馬尼亞人在周邊的斯拉夫人、匈牙利人輪番入侵下頑強生存了下來。

其中一支不斷向東北部擴張,佔據了德涅斯特河與普魯特河之間的地區,在此建立了摩爾達維亞公國,這支羅馬尼亞人分支即摩爾多瓦人

三足鼎立的羅馬尼亞公國

▲三足鼎立的羅馬尼亞公國

到14世紀,羅馬尼亞人已建立起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三大公國。

14世紀中葉,三公國被奧斯曼帝國吞併(17世紀後,三公國中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被奧地利吞併)。雖然摩爾達維亞等公國向奧斯曼帝國蘇丹效忠後得以保留,但伊斯蘭教的優勢地位不可撼動,信仰東正教的摩爾多瓦人等大量非穆斯林淪為二等公民。

為獲得更自由的生存環境,16世紀末,摩爾多瓦人開始向德涅斯特河左岸遷移。該地在當時除了遊牧的韃靼人和零星的哥薩克,並沒有像樣的固定居民點。

18世紀摩爾多瓦人的移民達到高潮,德左地區最終變成摩爾多瓦人家園的一部分。

摩爾多瓦國土(紅線內)大都位於兩河之間,只有德左地區是例外

▲摩爾多瓦國土(紅線內)大都位於兩河之間,只有德左地區是例外

德左地區「摩爾多瓦化」的同時,俄國正謀求向巴爾幹擴張。摩爾達維亞公國被沙俄看做進入巴爾幹的踏板,摩爾多瓦人則把身為東正教同胞的俄國人看做救星,試圖借沙俄的力量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奧斯曼帝國的虛弱給了沙俄可乘之機。

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

1792年沙俄擊敗奧斯曼帝國,德涅斯特左岸併入沙俄,德涅斯特河成為兩國界河。

沙俄還想吞下更多領土,1812年,俄軍再度擊敗奧斯曼帝國。迫使奧斯曼帝國割讓德涅斯特河與普魯特河之間的比薩拉比亞地區,自此絕大多數的摩爾多瓦人成為沙俄的臣民。

1859年,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兩個公國合併成立羅馬尼亞公國。在俄國的支持下,該公國於1878年徹底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束縛,成為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羅馬尼亞王國。

羅馬尼亞王國沒能控制所有羅馬尼亞人聚居區(比薩拉比亞歸俄,特蘭西瓦尼亞歸奧地利)

▲羅馬尼亞王國沒能控制所有羅馬尼亞人聚居區(比薩拉比亞歸俄,特蘭西瓦尼亞歸奧地利)

在羅馬尼亞人看來,比薩拉比亞地區是羅馬尼亞人分支,即摩爾多瓦人的家園。收回這片民族故土,是羅馬尼亞民族主義者心心念唸的事情。

1914年一戰爆發,羅馬尼亞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無暇他顧之機,於1917年出兵佔領比薩拉比亞,將其納入羅馬尼亞領土,德涅斯特河再度成為羅馬尼亞與俄國的界河。

大羅馬尼亞設想

▲大羅馬尼亞設想

蘇聯建立後,德左被劃入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蘇羅兩國就比薩拉比亞的歸屬問題展開多輪談判,但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蘇聯在德左地區建立了歸屬烏克蘭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向外界展示「摩爾多瓦人也是蘇聯大家庭的一員」,為日後索回比薩拉比亞提供依據。

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橘色)

▲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橘色)

1940年,納粹德軍橫掃西歐,與羅馬尼亞簽署有軍事協議的英法被打的丟盔棄甲。蘇聯抓住時機,以武力為後盾,要求羅馬尼亞無條件交割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

1940年6月,實力弱小的羅馬尼亞接受了蘇聯的最後通牒。蘇聯將比薩拉比亞大部與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合併,建立了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摩爾多瓦。比薩拉比亞南部和北布科維納地區則劃歸烏克蘭,羅馬尼亞維持20餘年的「大一統」就此終結。

如此安排

▲如此安排

不甘受辱的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1941年希特勒揮師東進,入侵蘇聯。羅馬尼亞也出兵對蘇作戰,重新佔據了比薩拉比亞。但隨著蘇軍展開反攻,蘇聯於1944年奪回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本土也被蘇聯佔領,在冷戰歲月中成為蘇聯領導下的蘇東集團的一員。

二戰後,為幫助摩爾多瓦建立地方工業體系,大量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遷入這裡。

20世紀70年代摩爾多瓦民族分佈

▲20世紀70年代摩爾多瓦民族分佈

德左被蘇聯規劃為電力工業發展區,大批俄羅斯族、烏克蘭族知識分子、產業工人遷入此地。

德左斯拉夫人(俄烏兩族總和)的比重從二戰前的22%上升到53%,摩爾多瓦人比重則從60%下降到40%。

蘇聯於1956年成立了第14集團軍駐防摩爾多瓦,該集團軍兵員主要從德左地區的俄、烏兩族中招募。80年代後,該集團軍總部從摩爾多瓦首都基希納烏,遷到了德左地區的第一大城市——蒂拉斯波。

蒂拉斯波

▲蒂拉斯波

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是摩爾多瓦的一部分,自18世紀後便在羅馬尼亞和俄羅斯兩族間來回易手,並形成了民族雜居的態勢。蘇聯的衰亡使民族矛盾凸顯,最終引燃摩爾多瓦內戰。

二、德涅斯特河畔的槍聲

1989年3月,摩爾多瓦最高蘇維埃規定摩爾多瓦語(羅馬尼亞語分支)為國語,在官方場合限制使用俄語。

由於俄羅斯族佔蘇聯人口的半數以上,為構建國家認同,蘇聯一直在推行俄羅斯化政策,俄語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摩爾多瓦的政策挫傷了其境內的俄裔居民的情感。俄族聚居的德左地區更是激烈反對摩爾多瓦的語言政策。

蘇聯民族分佈

▲蘇聯民族分佈

到1990年,龐大的蘇聯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了。蘇聯領導層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摩爾多瓦出現了與羅馬尼亞合併的呼聲,這再度引起德左地區俄族人的憂懼。

在羅摩兩族看來,合併是實現民族統一的大事。但在德左的俄族人看來,一旦羅摩合併,自己必將淪為二等公民。

為此,德左的俄族人在1990年9月宣佈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要求與摩爾多瓦平起平坐,兩國組成聯邦。

支持羅摩合併的民眾

▲支持羅摩合併的民眾

摩爾多瓦政府只同意給予德左自治地位、承諾一旦提出同羅馬尼亞合併的問題,允許德左地區全民公決,以決定其最終歸宿。

「德左」拒絕了摩爾多瓦政府的建議,雙方互不妥協。蘇聯中央政府此時已是風雨飄搖,無力顧及摩爾多瓦局勢,俄族和摩族的民兵武裝開始隔著德涅斯特河對峙。

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宣佈獨立。這進一步激化了「德左」俄族人的離心傾向。由於蘇聯時期的產業佈局,德左是摩爾多瓦境內經濟水平最好的地區。

雖然面積只佔摩國的12.3%,卻產出了摩爾多瓦40%的GDP、52%的消費品和90%的電力,摩爾多瓦絕不會聽憑德左地區從本國分裂出去。

德左體量小、能量大

▲德左體量小、能量大

1992年初,「德左」當局拒絕使用新的摩爾多瓦國旗,摩總統斯涅古爾以恢復地區秩序為名,命令內務部隊進入德左。「德左總統」斯米爾諾夫號召本地人民「奮起保衛祖國」,雙方發生激烈交火。

相鄰的羅馬尼亞、烏克蘭及俄羅斯等國都不同程度地介入衝突。由於民族原因,羅馬尼亞支持摩爾多瓦;出於對俄羅斯的敵視,烏克蘭最初支持摩爾多瓦,但由於德左30%的居民是烏克蘭族,烏克蘭後轉而充當調停人;俄羅斯則基本支持「德左」,因為該地區25%的居民為俄族,且掌握地方政權的也是俄族人。

摩爾多瓦內戰

▲摩爾多瓦內戰

駐守當地的第14集團軍在蘇聯解體後劃歸俄羅斯,第14集團軍為「德左」俄族武裝提供了火炮、裝甲車等重型裝備。衝突規模迅速升級,在彈丸之地的德左造成近2000人傷亡。

衝突持續到1992年7月,在俄羅斯保證撤走駐紮在當地的第14集團軍後,弱小的摩爾多瓦選擇與德左背後的俄羅斯簽署和平協議。

德左的俄族民眾

▲德左的俄族民眾

三、「獨立」之道

內戰結束後,德左當地的摩爾多瓦政府機構被一掃而空。德左「開國總統」、俄族移民後裔斯米爾諾夫旋即展開了「國家建設」。

德左實行總統制,總統脫胎於此前的德左最高蘇維埃主席一職,採取普選制,每屆任期5年。憑藉著帶領德左「獨立」、抵抗摩爾多瓦入侵等成績,斯米爾諾夫在1996至2006年連續3次連任「德左總統」。

德左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即最高蘇維埃,共計33個席位。

「德左」最高蘇維埃

▲「德左」最高蘇維埃

摩爾多瓦沒有放棄統一國家的目標,但隨著德左問題的國際化,特別是俄羅斯的深度介入,德左問題愈發複雜。俄羅斯遲遲不肯撤出第14集團軍,這也讓德左有恃無恐,增添了其對抗摩爾多瓦中央政府的籌碼。

除了軍事上的支持,俄羅斯資本大舉進入德左。作為德左支柱產業的鋼鐵、紡織、電力等部門,其背後都有俄羅斯資本的影子。

例如,德左境內最大的鋼鐵企業「摩爾達維亞鋼廠」由俄羅斯的Metalloinvest公司管理;德左最大的庫楚幹發電廠掌握在俄羅斯統一能源公司手中,德左賴以生存的天然氣也由俄羅斯提供。

庫楚幹發電廠(牆角上太陽形狀logo為俄羅斯統一能源公司標誌)

▲庫楚幹發電廠(牆角上太陽形狀logo為俄羅斯統一能源公司標誌)

俄羅斯的電影、食品、服裝也充斥在德左社會生活中,這裡與俄羅斯社會並無太大差別。

進入21世紀,隨著俄羅斯實力的恢復,西方與俄羅斯的博弈加劇。德左成為激烈交鋒的戰場,雙方都想掌握談判主導權。

2002年7月,歐安組織提出將摩爾多瓦劃分為多個主體的「聯邦化」方案,但遭到俄羅斯和德左的反對。

沒有結果的談判

▲沒有結果的談判

2003年11月,俄羅斯提議把俄軍從「德左」撤軍問題與當事雙方簽署協議的進程掛鉤,結果該計劃遭到摩爾多瓦反對黨、美國、歐盟以及歐安組織的反對。

德左與摩爾多瓦的分歧也在擴大。德左強制關閉了境內的摩爾多瓦語(羅馬尼亞語方言)學校,摩爾多瓦針鋒相對,拒絕為德左的企業提供海關登記(由於不被國際社會承認,德左出口到西方國家的商品必須通過摩爾多瓦海關)。

德左則威脅給摩爾多瓦斷電,並切斷經過德左的摩爾多瓦對外鐵路及天然氣管道。

「德左」交通網(左)與行政區劃(右)

▲「德左」交通網(左)與行政區劃(右)

「德左總統」斯米爾諾夫索性停止了談判,直接在2006年舉行了「全民公投」。

最終78.6%的選民參加投票,支持「德左」獨立併入俄聯邦的佔97.1%;反對「德左」放棄獨立併入摩爾多瓦共和國的佔94.6%。

德左的人口中不僅有俄烏等斯拉夫民族,還有40%為摩爾多瓦族。但德左的摩爾多瓦族也大都支持獨立或併入俄羅斯。

首先,德左經濟強於摩爾多瓦本土,與其加入窮得叮噹響的摩爾多瓦,還不如加入強大的俄羅斯。其次,斯拉夫人掌握著德左的政權,當地的摩爾多瓦民意也受到政治上的裹挾。

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接見「德左總統」

▲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接見「德左總統」

2004年後,烏克蘭、喬治亞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相繼爆發顏色革命,開始融入西方陣營。這讓俄羅斯更加重視德左,將其視為本國在巴爾幹的橋頭堡,是俄羅斯的重要利益關切。

為了拓展德左的外交,在俄羅斯支持下,德左在2007年獲得了3個「建交國」。即同樣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由俄羅斯支持而獲得實際獨立的阿布哈茲、阿爾察赫、南奧塞梯。

難兄難弟

▲難兄難弟

為支持德左對抗摩爾多瓦,俄羅斯不僅提高出口到摩爾多瓦的天然氣價格,還以衛生不達標為由,禁止摩爾多瓦的重要創匯商品——葡萄酒進入俄羅斯,藉此向摩方施壓。摩爾多瓦則開始倒向西方,批評俄羅斯在本國統一進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德左問題的產生是蘇聯解體後,「大俄羅斯主義」與「摩爾多瓦民族主義」激烈碰撞的結果。俄羅斯、歐美國家的介入讓該問題愈發複雜。

德左問題是蘇聯解體的餘波

▲德左問題是蘇聯解體的餘波

四、北極熊的餐盤

德左的全民公決結果未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但這並不影響德左加快獨立進程。2009年10月,「德左」最高蘇維埃通過法案,決定採用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旗幟」作為「國旗」。

2011年,執掌德左20年之久的斯米諾夫在大選中敗北。同樣是俄族出身的舍夫丘克成為新任「德涅斯特左岸共和國總統」。

舍夫丘克

▲舍夫丘克

斯米諾夫當政時期獨攬大權,不設置總理一職,而是將「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權力集於一身。因為權力過大,斯米諾夫有時也會對俄羅斯的建議表示不屑,為此也招致了俄方的不滿。

舍夫丘克上臺後,模仿俄羅斯政體,設立總理一職,弱化了總統的職權。

2014年3月,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事件發生後,「德左」最高蘇維埃主席米哈伊爾·博拉向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謝爾蓋·納雷什金申請加入俄羅斯。

俄羅斯國家杜馬

▲俄羅斯國家杜馬

俄羅斯國家杜馬沒有批准也沒有拒絕德左的申請,俄羅斯肯定是不嫌領土多的,但德左入俄一定引來國際社會的口誅筆伐甚至是嚴厲制裁,畢竟俄羅斯自己也沒有承認德左的獨立地位,且德左的戰略價值不及克里米亞,俄羅斯更傾向於維持現狀。

2018年,摩爾多瓦向聯合國提交決議,呼籲俄軍撤出德左。包括美英法等61國投下贊成票,但俄軍仍拒絕撤離。時至今日,俄羅斯在德左保有約1500人的駐軍,這也成為德左保持事實獨立的定海神針。

除了軍事保護,俄羅斯還為德左提供資金和能源支持。摩爾多瓦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都要經過德左,這也成為德左「要挾」摩政府的利器之一。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與烏克蘭西部接壤的德左又受到外界的關注。西方甚至有傳言俄軍將以德左為踏板,入侵烏克蘭西部。

俄羅斯在德左的駐軍

▲俄羅斯在德左的駐軍

2022年4月底,俄羅斯決定開啟第二階段作戰,致力於控制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打通通往克里米亞和德左的陸路通道。

就在第二階段作戰開始後不久,德左「首都」蒂拉斯波的部分俄羅斯駐在機構遭到火箭彈襲擊。俄方指責襲擊是烏克蘭所為,企圖將德左拖入戰爭,烏克蘭則表示這是俄羅斯人在欲蓋彌彰。

俄羅斯意圖將烏克蘭南部控制區與德左地區相接

▲俄羅斯意圖將烏克蘭南部控制區與德左地區相接

由於不被國際社會承認,德左60%的出口產品運往俄羅斯,而德左50%的進口商品,如食品、五金都進口自俄羅斯。

但自從摩爾多瓦於2014年與歐盟簽署聯合協議後,德左商品可以用摩爾多瓦商品的名義進入歐洲市場,其與西歐的貿易額逐年攀升,已佔到德左對外貿易額的近30%,摩政府也把這看作籠絡德左的政策工具。

俄軍控制的摩爾多瓦與德左「口岸」

▲俄軍控制的摩爾多瓦與德左「口岸」

蘇聯在德左修建有大量軍火庫,軍火總量超過4萬噸。時至今日,雖然銷燬工作不斷推進,仍有2萬噸殘餘軍火,德左成為歐洲的軍火走私「聖地」。

除此之外,由於不被國際社會承認,難以形成有效的追逃體系。德左也淪為歐洲人口販賣、洗錢等犯罪的重災區。

截至2020年,德左人口約為50萬,人均GDP約2500美元。略高於摩爾多瓦的人均2300美元。人口中,大多具有雙重國籍或三重國籍。

德左「首都」街景

▲德左「首都」街景

羅馬尼亞為了吸引摩爾多瓦與自己合併,為摩爾多瓦公民提供進入歐盟的工作機會。約30萬德左公民保有摩爾多瓦國籍,這批德左居民可以較為便利的進入歐盟國家。另有15萬和10萬人擁有俄羅斯、烏克蘭國籍,這些人大都是德左的俄烏兩族居民,他們藉助護照則可以通行俄烏兩國。

為了自身的利益,俄羅斯、摩爾多瓦、西方國家誰也不肯在德左問題上讓步,讓德左成為一個地緣死結。

▲多方利益糾葛的德左問題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相關文章

白俄羅斯,真的比俄羅斯「白」嗎?

白俄羅斯,真的比俄羅斯「白」嗎?

白俄羅斯有多白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國名容易跟他國搞混,像摩納哥和摩洛哥、巴哈馬和巴拿馬、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等...

俄羅斯,要和鄰國合併?

俄羅斯,要和鄰國合併?

NO.2079-俄白聯盟 作者:瀚洋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2021年11月4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領導人通過視訊會議的形式,簽...

1940年,上海造幣廠製作銀元過程

1940年,上海造幣廠製作銀元過程

1940年,上海造幣廠製作銀元工序照片。 從金庫中搬出銀錠。 將銀錠軋成長條銀板。 將銀板衝壓成銀元毛坯。 查驗製造好的銀元質量。 稱量製作...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八)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八)

圖71:1930年代初期,福建路九江路口北望,前方南京路口為廣生行 圖72:1930年代初期,九江路福建路口東望 片中路口東南角有德泰皮貨衣...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四)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四)

圖31:1937年,福州路湖北路口西南轉角,青蓮閣商場 片子為福州路湖北路口西望,路口西南角是青蓮閣商場,其二樓為茶樓,三樓為小廣寒遊藝場。...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三)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三)

圖421:1934年,靜安寺路同孚路口東南望,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靜安寺路787號(圖via隨意兄) 圖422:1949年7月,南京西路中正北...

俄羅斯,人口問題有多嚴重?

俄羅斯,人口問題有多嚴重?

NO.2291-俄羅斯人口問題 作者:一拳一頭北極熊 製圖:果果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近日,普京在俄羅斯恢復了「英雄母親」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