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023-左右為難
作者:乞力馬紮羅的雪
校稿:辜漢膺 / 編輯:張章樟
在我局8月16日的文中,最後一句話是「也許全面勝利後的塔利班的第一個重要政治任務就是‘反恐’」。一語成讖,8月26日晚間,「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人體炸彈襲擊了喀布爾機場。襲擊導致至少13名美軍士兵喪生,還有大量阿富汗平民傷亡。其中包括至少28名塔利班人員。
美軍死人了,撤軍過程還是破防了,拜登很沉痛
(在襲擊發生後,美士兵的遺體被護送回老家)
(圖:wiki)▼

塔利班發言人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塔利班譴責「恐怖襲擊」,讓人恍惚間覺得拿錯了劇本。但是,塔利班和「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衝突有必然性。
幾個飽受極端組織禍害的國家所在▼

什麼是「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曾經是「基地」組織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美國種下的「孽種」。2003年,美國不顧法、德、俄、中等大國的反對,執意推翻了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打開了又一個宗教極端主義的「潘多拉魔盒」。
獨裁者下臺後,不知又要有幾人稱王
(圖:壹圖網)▼

伊拉克出現了許多反美武裝,既有什葉派,又有遜尼派。一些極端主義者也趁機進入伊拉克,把伊拉克當成新的「聖戰」樂園。來自約旦的阿布·穆薩·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也是其中之一。
1989年他赴阿富汗參加「抗蘇戰爭」,但是此時蘇聯人已經撤走。伊拉克戰爭之前,扎卡維在中東地區經營著一個小型的極端組織網路——「統一聖戰組織」,這是「伊斯蘭國」最早的雛形,該極端組織網路得到過「基地」組織的資金支持。
扎卡維及其追隨者的殘暴程度甚至超過了基地組織
不僅反對歐美干涉伊斯蘭世界
對於什葉派穆斯林也絕不手下留情
(美國傳單:「這是你的未來,扎卡維」,圖:wiki)▼

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期,扎卡維進入伊拉克。他的極端組織網路為世界各地的極端主義「聖戰」分子進入伊拉克提供了協助。2004年1月,根據美軍截獲的書信顯示,扎卡維已經宣誓向本·拉登宣誓效忠。扎卡維及其極端組織網路也成為了「基地」組織的一部分。
2004年10月,扎卡維公開宣佈他的網路效忠奧薩馬·本·拉登和「基地」組織。「統一聖戰組織」更名為「伊拉克基地組織」,扎卡維本人則成為「兩河地區‘基地’組織埃米爾」。
在當時,本拉登還稱他為基地組織的王子
但只允許當王子,想當王就不行了
(圖:壹圖網)▼

2006年6月7日,扎卡維死於美軍空襲,埃及激進分子阿布·艾尤布·馬斯里(Abu Ayyub al-Masri)繼任「伊拉克基地組織」新任領導人。扎卡維死後,「伊拉克基地組織」對「基地」組織總部的忠誠度開始下降。
扎卡維死了,但他留下的恐怖仍在蔓延
(扎卡維安全屋被炸成廢墟,圖:wiki)▼

2006年10月,「伊拉克基地組織」聯合伊拉克境內其他幾個遜尼派武裝組織建立所謂的「伊拉克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對這一改名並不贊同:你都叫「伊斯蘭國」了,那我們怎麼辦?但是,天高皇帝遠,本·拉登對此也毫無辦法。
不得不說,戰爭後的伊拉克國內是有「機會」的
但早期的「伊斯蘭國」沒能抓住
而且美國人的存在感還很強,還需要時間▼

「伊拉克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始終沒能做大。到2010年該組織甚至瀕臨破產。2010年4月18日,「伊拉克伊斯蘭國」最高領導人馬斯里在美伊聯合突襲中喪生。2010年5月16日,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成為「伊拉克伊斯蘭國」的新任領導人。此時,「伊拉克伊斯蘭國」的42名高級領導人中有80%已經死亡或被抓,僅剩8人在逃。
巴格達迪上臺後引入了大量前薩達姆政權軍隊和情報部門人員,他們戰鬥和情報經驗豐富,為「伊拉克伊斯蘭國」提供了新鮮血液和戰鬥力。
巴格達迪上任後,不僅一改此前的衰落局面
還合併吸納新成員,將「伊斯蘭國」搞成了頭號極端組織
(圖:Flickr)▼

國際局勢也拯救了這個極端組織。2011年,中東地區爆發「阿拉伯之春」,伊拉克鄰國敘利亞發生內戰。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敘利亞的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權。這些敘利亞「反對派」中不乏極端主義者。
「伊拉克伊斯蘭國」派出武裝人員進入敘利亞境內,並招募當地反對派中的極端分子與敘利亞政府軍作戰,形成一個名為「努斯拉陣線」(al-Nusra Front)的極端組織。
美國人想推翻的是巴沙爾政權
努斯拉想推翻的是阿拉維派政權
(巴沙爾的基本盤為阿拉維派,圖:壹圖網)▼

2013年4月,巴格達迪宣佈「伊拉克伊斯蘭國」與「努斯拉陣線」合併成立「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簡稱「伊斯蘭國」(或被蔑稱為「達伊什」)。
此舉遭到「基地」組織領導人扎瓦赫裡的強烈反對,巴格達迪則不為所動。憤怒的「基地」組織宣佈斷絕和「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的一切關係,二者徹底翻臉。
這兩隊的核心目標並不一致
努斯拉專注於在敘利亞國內建立遜尼派國家
巴格達迪反的是西方世界和試圖在全世界聖戰
(圖:壹圖網)▼

「伊斯蘭國」在整合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武裝分子後,實力大增。在伊拉克境內攻佔了提克里特、白吉、巴爾米拉、費盧傑和摩蘇爾等重要城市;在敘利亞境內佔領了塞卜哈以西的部分鄉村,後來又佔領了蘇爾特、諾福利亞、拉卡、代爾祖爾和拉瓦等城市。在巔峰時刻,「伊斯蘭國」控制著敘利亞約三分之一和伊拉克的40%的領土。
ISIS在敘利亞境內主要控制東北部地區
並與政府軍在幼發拉底河一線長期對抗
(這個位置其實也控制了大量的石油資源)▼

ISIS在伊拉克境內主要盤踞在遜尼派聚居區
其在伊拉克的蔓延,無疑是利用了伊國內的教派矛盾▼

什麼是「伊斯蘭呼羅珊省」?
2014年6月,「伊斯蘭國」宣佈成立「哈里發國」,巴格達迪自認「哈里發」。「伊斯蘭國」還積極向全球擴張,中東、非洲、中亞、南亞甚至東南亞出現了許多效忠「伊斯蘭國」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省」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非洲恐怖組織—博科聖地以前是使用「伊斯蘭國黑旗的」
在2015年還曾改為「伊斯蘭國西非省」,後來又分裂了
(圖:YouTube@VOA)▼

「呼羅珊」是伊朗東部、阿富汗和中亞地區一帶的歷史稱謂,「呼羅珊」一詞為波斯語 「خراسان」,意思是「太陽初升的地方」。
主要是指伊朗東北部地區▼

「伊斯蘭國」用這個詞命名其中亞和南亞支,是因為對於位於中東的「伊斯蘭國」來說,阿、印等地的確是「太陽初升之地」。這跟歐洲管亞洲叫「亞細亞」是一個意思。(現在伊朗東部有幾個行政區也被名為「呼羅珊」。)
顯然,他們想象中的「國度」
就是一個「加強版超大號的阿拉伯帝國」
而「呼羅珊」這個概念也被無限放大▼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人員主要出自「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
2014年,「伊斯蘭國」風頭正勁的時候,曾派出使者前往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尋求與當地極端組織的聯繫。以哈菲茲·賽義德·汗(Hafiz Saeed Khan)為代表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塔利班」成員脫離巴塔,宣誓效忠「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
2015年1月,這些人被「伊斯蘭國」正式命名為「呼羅珊省」(Islamic State – Khorasan Province,ISIS-K),成為「伊斯蘭國」全球極端組織網路中的一部分。
這就把收編進來的人訓練起來了
(圖:壹圖網)▼

由於這一地區是「基地」組織總部所在地,當地的塔利班運動與「基地」組織關係密切,傳統上是「基地」組織的勢力範圍。因此,「伊斯蘭國」在這裡的滲透並不順利。
儘管「伊斯蘭國呼羅珊省」一度擴張到3000-4000人(主要依託當地原巴塔網路招募成員),但也遭到美軍、阿富汗安全部隊和塔利班幾方夾擊。「呼羅珊省」最活躍的地區是阿富汗東北部靠近巴基斯坦的楠格哈爾省,也有成員在喀布爾及阿富汗其他地區以地下小組的方式進行活動。
潛伏在楠格哈爾省阿欽區
這裡與巴基斯坦接壤,極端組織的老藏身地了
(圖:wiki)▼

西方媒體認為,「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是阿富汗所有激進組織中最極端和最暴力的。「伊斯蘭國呼羅珊省」主要招募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的極端分子(主要是前塔利班人員),尤其是那些認為自己的組織不夠極端的阿富汗塔利班叛逃成員。可想而知,該組織的立場有多極端。
塔利班的政治主張和目標已經不能滿足這些極端分子了
過於極端的思想已經脫離了宗教和國家概念
(喀布爾機場,等待疏散的民眾)
(圖:Twitter@sethmoulton)▼

「基地」組織與「伊斯蘭國」的恩仇
「伊斯蘭國」原本是「基地」組織的一部分,但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全球恐怖活動中的地位超過了「基地」組織。扎瓦赫裡等「基地」組織領導人對此肯定是不服的。而且,雙方在爭奪極端分子效忠方面存在著直接的競爭關係。郭德綱老師說過「同行是赤裸裸的仇恨」,這話對於恐怖分子也適用。
這一次塔利班大勝,ISIS-K的成員不僅沒給前東家祝賀
還直接來擺了一道
(圖:shutterstock)▼

由於吸引的人群高度重合,「伊斯蘭國」在全球擴張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挖「基地」組織或其他極端組織牆腳的方式實現的。近年來,「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在全球多次發生內訌。「伊斯蘭國」發佈的視訊裡多次把塔利班、索馬利亞「青年黨」和「博科聖地」等組織稱為「敵人」和叛教者,並揚言要進攻他們。
不僅對外開火,「極端組織」內部也要內訌
爭一爭誰能成為最大的極端組織
(圖:壹圖網)▼

2021年初,「伊斯蘭國」索馬利亞省武裝分子與「青年黨」爆發衝突,雙方互有傷亡。
2021年6月,我局曾關注過「博科聖地」頭目謝考之死。在5月,他被自己的前「戰友」——「伊斯蘭國西非省」的武裝分子圍攻,最終死於自殺式背心爆炸。
這倆曾是一家,也算世事難料
(圖:wiki)▼

這些年,塔利班與「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結下不少「樑子」。「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指責塔利班與美國媾和,放棄了「聖戰」,反而在多哈的豪華酒店與美國人談判。「呼羅珊省」認為塔利班是「叛教者」,應該被消滅。
雙方有不同的追求,自然也難達成共識
但能拯救阿富汗的不會是極端分子
(圖:shutterstock)▼

塔利班也沒給「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好臉色。前段時間,塔利班在風捲殘雲般佔領阿富汗各大城市的時候。他們每佔領一座城市,一個很重要的舉動就是打開監獄釋放囚犯,但是唯獨對「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囚犯不予釋放,甚至直接射殺。
不過美國指責塔利班在進入喀布爾後釋放了上千名「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武裝分子,塔利班對此堅決否認。
美國說什麼,塔利班不一定在意
不過現在似乎也算有了共同的敵人-ISIS
(圖:wiki)▼

現在,「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自殺式炸彈襲擊又炸死了塔利班的人。新仇舊恨一起算,所以說塔利班「反恐」,恐怕不是說說而已。
無論是「基地」組織還是「伊斯蘭國」,都曾是美國一手養大的。喀布爾機場襲擊發生後,美國很快就空襲了位於阿富汗楠格哈爾省的極端分子藏身地——說明美國人對於「呼羅珊省」躲在什麼地方心知肚明。
美國及其扶持的政府軍,總是能準確空襲ISIS-K的據點
但打擊極端分子的同時也造成了更多平民傷亡
(2018年空襲ISIS-K的基礎設施)
(圖:壹圖網)▼

國際社會一直有懷疑,很多極端組織正是美國情報機構「養」大的。這次空襲至少說明美國軍方其實對他們的活動了如指掌,為什麼之前一直不採取行動呢?
美國干涉他國內政的慣用手法就是扶植反對派勢力,搞「代理人」這一套。殊不知,這種拉一派打一派的操作方式,最終也會砸到自己。
趁著夜色,再次創造撤離記錄
而阿富汗人也將迎來「新的未來」
(圖:壹圖網)▼

參考文獻:
1.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State_of_Iraq_and_the_Levant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u_Musab_al-Zarqawi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ISIL
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BC%E7%BD%97%E7%8F%8A
5.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1/8/27/islamic-state-in-khorasan-iskp-aka-isil
6.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fiz_Saeed_Khan
7.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8333533
8.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State_of_Iraq_and_the_Levant_%E2%80%93_Khorasan_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