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海青工是這樣談朋友結婚的

現在小青年結婚,排場越來越大,規格越來越高,辦得紅紅火火。

我是四O後,七二年結婚。回憶起來,那時的戀愛和結婚,完全是另外一悉景象。

七二年的結婚證

七二年的結婚證

一九七O年,我們一批滿師的青工,被公司分配到一個車輛配件廠。廠裡主要生產各種汽車的高壓油管。

我學開模具的,理所當然的分配到後方車間,負責廠裡模夾具的製造和修理,還有機械設備的維修。

一. 悄無聲息談戀愛

一. 悄無聲息談戀愛

剛來這個廠時,一門心思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一年以後,工作理順了,二十五、六歲了,該是找女朋友結婚的時候了。我注意到同車間的一個車床師傅:她是原來廠裡的青工,年齡同我相仿,皮膚白皙,一米五八的身高,短髮,五官端正。她不算特別漂亮,但也找不到明顯的缺點,是一個十分耐看的姑娘。她姓孟,孟姜女的孟。還是廠裡的團幹部。經常穿著的籃色外套,雖然已經很陳舊了,但是每天保持得乾乾淨淨。她話不多,整天埋頭幹活。慢慢的,我對她產生了好感,滋生了追她當女朋友的想法。我悄悄地打聽小孟有沒有男朋友。他們老廠有個同事告訴我:原來,廠裡有一個很優秀的青年追求過她,被她拒絕了。這事傳開後,廠裡再沒有青年追求她了。

小東門舊影(圖源:網路)

小東門舊影(圖源:網路)

聽說她家住在南市小東門附近,知道要坐什麼公交車。有一天下班,我提前在公交車站等。她見到我大方地問:「胡師傅,你平時不坐這路車的,今天怎麼坐這路車了?」我撒謊說:「去小東門有點事。」在車上,只是偶然聊上二句,到了小東門就分手了。這樣,一同乘了幾次車,她不再對我坐這路車提疑問了。有一次,和以往一樣,我們倆個一起下車,下車後我陪她一起走。她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似的,一句話也沒說也沒反對,只是快到家了,她才對我說:「我到家了。」我「噢。」了一聲,說了聲「再見!」目送著她進了家門。過了二天,我提前二站輕輕地對她說:「我們下去走走吧?」她看了我一眼,默默地跟著我下了車。倆個人逛馬路,並排走,離開半米,手也不牽,這是當時談朋友常用的方式。

記憶裡,能知道的公園沒幾個,園內會有專門的人巡邏,晚上大多是關門的;家裡人多擁擠,不清靜。能談戀愛的地方真的不多。

外白渡橋舊影(圖源:網路)

外白渡橋舊影(圖源:網路)

有個好朋友告訴我: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外白渡橋的西測,蘇州河的南岸,有一個很小的「河濱公園」。晚上,是一個談戀愛的好去處,人稱「外灘戀愛角」。第一次去,天剛剛暗下來,我們挑了一塊放在地上的大石頭坐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好奇地環視左右,雖然燈光比較昏暗,但人影還是看得清楚。大家規規矩矩比肩而坐,竊竊私語。我們靜下心來,彼此了解了對方的家庭情況。我們家兄弟姐妹八個,小孟家也有六個,都不少。結婚後我才知道,丈母孃曾對小孟說過:「他們家兄弟姐妹這麼多,你嫁過去怎麼相處得好?」還有一個意思是:他們家有三個插隊落戶的,今後這三個人來來去去,有得花錢了。(其實,弟妹插隊,父母從未要我們花過錢,只是我們出於手足之情,送些生活用品而已。反而是他們幫了我們不少忙。)丈母孃表示反對這門親事。好在小孟堅持,她就不再反對了。

去外灘戀愛角時,我和小孟在一起工作一年有餘了,彼此很熟悉了,說話可以不用拘束。幾次想問問小孟:拒絕和那個青年談戀愛的原因,話到嘴邊還是摒牢了,沒說出口。直到婚後,我才問她,她告訴我的原因竟然是:「太熟悉了,不想談。」聽了她的解釋,我暗自好笑:「這也能成為理由?」不能不說,我和小孟是前世註定的姻緣。時間過得特別特別快。不久,就聽到外灘的鐘聲敲了九下,我們倆人起身回家去。

上海外灘舊影(圖源:網路)

上海外灘舊影(圖源:網路)

第二次去外灘的戀愛角,已經是我們確定戀愛關係的五、六個月之後了,記得也就去了二次。

二.男女朋友飯店吃飯很慎重

二.男女朋友飯店吃飯很慎重

那個時候,由於民情和環境等因素,請女朋友在店裡吃頓飯是很鄭重的事情,願不願意去店裡吃飯,往往成為一部分人能不能確定戀愛關係的試金石。一些女孩,如果沒有想好和對象繼續談戀愛,是不會隨便和對像單獨去店裡吃飯(俗稱「上館子」)的。

記得我曾不止一次邀請過女朋友,都被她婉拒了。去「外灘戀愛角」後,過了幾天,我又邀她去飯店。這一次她沒有拒絕,只是說:「省點錢吧,今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我看到她說完這話,臉都紅了。我心想:「你是不是在說,今後結婚,用錢的地方多著呢!」稍稍停了一會說:「你知道,我的父母是雙職工,結婚前,我在家裡吃飯是不用付錢的,工資都籌著呢!」她看看我,不再說什麼了。

正巧,她有個小姐妹快結婚了,要去買禮物。約我星期天去淮海路看看。我是最不喜歡逛商店的,但是女朋友邀請,絕對沒有不應允的道理。當然,我還有自己的打算:買好東西去飯店吃飯。

淮海路舊影(圖源:網路)

淮海路舊影(圖源:網路)

當年淮海路商業街已經很有名氣了,但遠不如現在。它離開女朋友家不遠。當我陪著她買好禮物,快到中午了。來到一家飯店門口,二開間門面,店堂整整齊齊的擺著六張八仙桌,每張八仙桌旁邊,放了八隻木頭方橙。稀稀疏疏地坐了一些人。我們進去,找了一張沒人的桌子坐下。她小聲地對我說:「點二個菜夠了,吃不了浪費。」我點點頭笑笑。因為我是第一次進飯店,什麼都顯得生疏,有點手忙腳亂。點了四個菜:一條連頭帶尾八寸多長的黃魚(那時候,黃魚全是野生的,但絕對不像現在珍貴,只是家常菜而已),一盆麻婆豆腐,一盆炒三鮮,一碗蕃茄蛋湯。還有二小碗米飯。這些菜,都是女朋友喜歡吃的,是平時在她的嘴裡收集到的。我不知道怎麼招待人,只是一個勁的叫她多吃點,不要浪費了。我們都是機械工人,輕體力勞動者,胃口不算小。飯店的菜的確比家裡好吃。最後,在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吃得所剩無幾。肚子也是撐飽了。

這麼一頓飯,第一次請女朋友,如果是現在,應該是有點寒酸,但是在那個時候,雖然說不上奢侈,也算是不錯了。

吃完飯,我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石頭落地了。心裡想:向目標又前進了一步。

三.男朋友上門訂終身

三.男朋友上門訂終身

有一天,母親把我叫去,問我:「你與小孟談得怎麼樣了?」我告訴母親:「最近,請小孟吃了一次飯。」母親說:「你可以上門,見她的父母了。」她還說:「第一次上門非常重要,一個,是要準備合適的禮物,另一個,是去她家要有禮貌,給他們留下好印象。」母親接著說:「什麼時候去,你和小孟商量好,禮物我們來準備。」

我和小孟商量後的第二天,她來告訴我:「父母同意了,這個星期天到我家來吧!」星期天,我穿了平時捨不得穿的一套藍色中山裝。肩膀上扛著一隻沉甸甸的旅行袋,裡面裝了一隻金華火腿,二條大前門香菸,二瓶紹興黃酒,一簍皮蛋(十六隻)。那個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請客、送禮會被說成是資產階級的作風,所以把禮物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被別人看見。

一下公交車,看見小孟已經在車站等我了。她迎上來要幫我提旅行袋,我趕緊說:「不重的,我自己來吧!」她非要一人提一個拉手,幫我分擔重量。

來到小孟家門口。她家是樓上二間,樓下沿北面的牆搭了一個房間,估計有十二個平方米。我進門一看,方桌子上坐著四個人。小孟一一介紹:父親、母親、二個妹妹。我一一打招呼。看得出,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實在人。他們話不多,很熱情,寒暄過後就打理午飯去了。二個妹妹比小孟小了不少,都看了我一眼,友好的笑了笑,到樓上去了。我知道小孟還有一個哥哥已經結婚了,住在女方家,因有事,沒過來。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農村務農。環視屋裡,有灶具,有桌櫈,是灶間兼客廳。窗戶外已經有幾個大媽在嘀咕:「毛腳女婿長得乾乾淨淨。」「斯斯文文的像個知識分子。」「聽說是開模具的,技術頂呱呱!」……傳到我耳朵裡的都是好話。看來,他們知道小孟男朋友上門,是來湊熱鬧的。也可看出,小孟的人緣不錯。

吃飯的時候,就我們六個人。燒了滿滿一桌子菜。大家有點拘束,話都不多。丈母孃不停地為我搛菜,我怪不好意思的。也讓我體會到,他們的熱情。

四.三十六隻腳很流行

四.三十六隻腳很流行

見過「丈母孃」以後,我和小孟就商量籌辦婚事。

七十年代初,上海結婚最最重要,也是最最難辦的是房子。上海人家裡的房子,能達到每人四個平方米就算不錯了。甚至人均二平方米、三平方米都有。幾乎看不到造新房。房管所鼓勵居民「搭搭放放」。就是居民在不影響其他人居住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搭閣樓等方法,擴大居住面積,改善居住環境。至於婚房,也只能是在自己家裡「挖潛」了。常常是有了房子,就不怕沒有女朋友。

我們家有二間十二平方米的房間,還有一個不小的閣樓。本來人多也擠,後來一個弟弟二個妹妹都去了農村,家裡只留父母,雙胞胎弟妹和我五個人。於是我結婚就有了婚房。父母商量了多次,決定:把後面一間房子隔出十平方米給我做婚房,二平方米作為上樓梯的過道。我和小孟都非常滿意。

房子有了,最大的問題解決了。餘下的是男方要購置傢俱。七十年代初,沒有家電,更不要說轎車了。三十六隻腳成了婚房的標配。三十六隻腳是有講究的,腳的底部是調羹形狀,不是直統的。至少大櫥,五斗櫥和床頭櫃是這樣。女方要準備床上用品,大小三隻一套的腳桶和一隻子孫桶(馬桶)。

大櫥和五斗櫥是稀缺物品。要半夜到傢俱商店排隊,才能買到。而且排一次隊,只能選購其中一個。商店還不是每天有貨供應,什麼時候有貨,要等工廠把貨送到。這也給購買的顧客增加了難度。我們一家都在工作,半夜排隊會影響上班。小孟知道了,悄悄對我說:「我來想辦法。」

上海曾經有個竹木工業公司,是由生產竹器,木器(含傢俱)的廠家,以及傢俱總店(管轄各區眾多的傢俱商店)組成,是廠商聯合體。小孟的叔叔是該公司下屬廠的支部書記,認識傢俱店的領導。他和其中一家商店打了招呼,再由閒居在家的小孟哥哥的丈母孃去聯繫。巧的是,店裡的陳師傅是她的老熟人。陳師傅告訴她:「廠裡運來的大櫥五斗櫥都放在店堂裡,這東西太緊缺了,四周有不少眼睛盯著呢!要開後門,搬一個出去,不大可能。」他停了停說:「我值班,晚上睡店裡。到時候,我在店門口放一塊磚頭,作為你排隊的標記。這樣,你可以晚點來。來時,就說你已來過了,磚頭是你放的。有事,我出面解釋。以前,這樣辦成過幾次。」哥哥的丈母孃想:「這辦法還不錯。」謝過陳師傅,回家去。

有貨那天,凌晨四、五點鐘,她來到傢俱店門口,看到已經有好幾個人在排隊。她拿著小板凳,走到第一的位子坐下來。排在第一的小青年急了,說:「我是第一個,你到後面排隊去!」她指指躺在門檻邊的磚頭說:「我昨晚就來了,有事回家一趟。」後面幾個人湊上來嚷嚷:「我們上半夜就來了,沒看見你。」陳師傅聞訊把店門打開,看看大家說:「老太太昨晚上來過,你們看這磚頭是她放的,今天貨多,你們都買得到,別吵了!」大家見狀,也就安靜了下來。

事後,才聽說買傢俱的過程,心裡很不安,因為小孟哥哥的丈母孃六十多歲了,眼力又不濟,要有是個閃失,無法交待。後來,我們和她成了忘年之交。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前前後後張羅了近一個月,真算配齊了三十六隻腳:一隻大櫥,一隻五斗櫥,一張四呎半的床,一隻床頭櫃,一張方桌,四把木頭椅子,四九三十六隻腳。為什麼只有一隻床頭櫃呢?當時房子普遍較小,大床靠牆放,只要一隻床頭櫃就夠了。婚房能放上三十六隻腳,是很扎臺型的事。當然,由於種種原因,少幾隻腳是常有的事,不影響結婚。

五.問清需要送禮物

五.問清需要送禮物

有一天,在廠裡食堂吃中飯,小孟和幾個好朋友都坐在一桌。我也湊了過去。其中有個稍稍顯胖的女孩,性格直爽,是我們這幫人的核心。她見我過去了,衝著我說:「道軌,你到好,不把我們當朋友了!」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說:「噯呵,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不明白。」旁邊的那個男孩指著我說:「你們看看,你們看看,裝得蠻像的,還要繼續哄人。」他又說:「你們已經在買傢俱了,也不告訴我們一聲。」噢,我明白了,原來是我們結婚的事。趕忙說:「我們都沒告訴大家,是想準備定當了再同你們說的。」那個女孩子說:「現在大家都不富裕,結婚也不容易,你們什麼東西還沒準備好的,告訴我們,我們就按你說的準備禮物,這樣可以減輕你們一點負擔。如果送重疊了,就浪費了。」坐在一起的人都附和說:「說得對,你們也別客氣了。」

事後,我和小孟合計了一下,把缺少的東西告訴了這些好朋友。他們每個人分配一樣東西:一對帶大紅喜字的熱水瓶,一對繡有兩隻鴛鴦的枕套,大紅綢緞被面(那時不用被套),熱水袋……他們為我們挑了擔子,省了我們不少錢。

其實,這是在很不富裕的條件下,形成的一個送禮方法。

六.借轎車接新娘很風光

六.借轎車接新娘很風光

一九七二年七月,一切準備妥當。父母把我們結婚的日子初步定在九月六日,要小孟去和她的父母商量。小孟父母回話:「好的,沒有意見。」

結婚前,母親對我說:「小孟孃家沒有向我們提任何要求,我們也不能虧待她。接新娘時,你去叫一輛計程車把她接過來,這錢一定要花。」那一天,我清早起來,打扮定當,就去叫計程車。當時,社會上已經有了計程車。數量很少,也不知道有沒有專門的叫車電話號碼。要用車,只能是自己到計程車商店去叫。計程車商店門開著,店堂裡坐著二個人,可能是為顧客辦手續的。車子停在店堂的後面,中間隔了一道牆,外面看不到轎車。我想:今天迎新娘,希望能叫一輛顏色鮮豔一點的車。於是,我走到隔牆的小門處,向裡探望。忽然聽到一個粗魯的聲音:「喂,儂在做什麼?」我回頭一看,坐著的二個人中,有一個站起來,向我吼叫。我趕緊對他說:「我今天結婚,想租一輛好看一點的車。」「結婚租車,講享受,擺闊氣。能租給你就不錯了,不要挑三撿四的了!」結果,開出一輛黑色的略顯陳舊的轎車。我只好坐上這輛車子。心裡在想:「你們怎麼這麼不講情理啊!」

計程車舊影

計程車舊影(圖源:網路)

車子開到離丈母家最近的馬路邊停下,弄堂窄,無法開進去。我步行到丈母孃家。他們熱情地倒給我一杯糖水,叫我喝下。寓意小夫妻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我喝完告訴他們:「接小孟的轎車等在外面。」大家顯得有點意外,十分開心。屋子裡一下子忙碌起來。老丈人說:「就馬上出發吧!」他們簇擁著我和小孟向轎車走去。那時候,市面上轎車很少,能開到小路邊停下來,更是鳳毛麟角。一群小孩子早聚在轎車旁指指點點。膽子大的小孩,乘駕駛員不注意,用手去摸一下車子。

當他們看到我們過來,明白轎車是來接新娘子的,興奮起來。一個大一點的男孩帶頭喊了一聲,小孩們整齊劃一地喊著「新娘子真好看!新娘子真好看……」增加了一些喜氣。

我和小孟坐著轎車,順順利利地到了家,心裡有說不出的欣慰。小孟雖然一點也沒有提過做新娘要坐轎車的事。我心裡明白,那個時候,女孩心裡都有做新娘能坐上轎車的嚮往和追求。

七.遮遮掩掩辦酒席

七.遮遮掩掩辦酒席

那時,結婚辦酒席會被認為是大吃大喝,因此沒有一家飯店會承辦酒席。結婚,有極少不辦酒席的,但一般人家會叫上幾個至親好友,燒上一桌菜,遮遮掩掩的在家裡辦。

既然是辦喜酒,酒桌上還是得延續過去一貫的習俗,一桌菜中要有四大全:全雞、全鴨、全蹄膀和全魚。這四大全是一樣都不能少的。至於其他的菜餚,就沒有什麼規矩了。為什麼要有這四大全,各有各的說法。無非就是可以大富大貴呀!生大胖小子呀!還有是今後可以吃剩有餘呀!等等。這個習俗,現在的酒席桌上早就打破了。

酒席放在晚上辦。請了同事的哥哥掌勺,我的弟妹幫忙做下手。

開席前,母親有些得意地告訴我:「今天是八個熱菜(包括燉、燜、炒),八個冷菜。要請客就要讓客人吃飽。」等廚房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我輕聲問掌勺師傅,「菜算不算多?」師傅是本地人,經常幫辦喜酒掌勺。「今天的菜,客人吃飽絕對沒有問題。量嘛不算多。」這時,我忽然想到,即使在物質生活還很匱乏的年代,大多數人對結婚這個人生大事,還是十分重視。總是會竭盡全力,把喜酒辦得豐盛一點,喜慶一點,不留終身遺憾。這是千百年來,國人的一種喜好,一種習俗。

為了防止意外干擾,酒席開始前,我們還小心翼翼地拉上了窗簾布。

老底子結婚酒席舊影(圖源:網路)

老底子結婚酒席舊影(圖源:網路)

酒桌是一個方臺子,除了我們以外,只能坐六個人,請來的都是我倆廠裡的好姐妹,好兄弟。開始顯得很平靜,大家邊吃邊聊,很隨意。沒有鬧新郎新娘的。到了快結束的時候,有亇瘦小的男同事提出來:「請新郎新娘唱個歌。」這可讓我們犯難了。因為我和新娘都不善於唱歌。新娘紅著臉看著我,意思在問:「這如何是好?」正當我手足無措的時候,還是那個稍稍顯胖的女同事幫我們解了圍:「新郎新娘都不善於唱歌,我們大家一起唱。」那個男同事看是她出頭了,也就順水推舟的說:「好呀,唱個《大海航行靠舵手》吧!」女同事起了音,大家一起唱了起來。唱完,那個男同事哈哈一笑說:「我是想熱鬧一下的,哪會真的為難好兄弟呀!」

就這樣,我們的結婚儀式完美地結束了。

就這樣,我們的結婚儀式完美地結束了
後記

後記

現在,和七十年代相比,國家富強了,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了。大家量力而行,把婚禮辦得豐盛一點,熱鬧一點,這是社會發展、人民富有的表現,可喜可賀!

作者和夫人在旅途中

作者和夫人在旅途中

日子過得真快,一晃五十年過去了。今年的六月二十八日是我們金婚紀念日。二個人,就這件事相互說一說,議一議就算慶祝了。還約定:待到疫情過後,一定補一張金婚紀念照。

兒子爭氣,孫輩健康、漂亮、上進,我知足了!

(原載:「新三屆」公眾號)

(原載:「新三屆」公眾號)

作者簡歷

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

胡道軌,1946年生,1965年上海徐匯中學高中畢業,1966年參加工作。期間曾帶領小組獲「上海勞動模範集體」稱號。198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管理工程系,畢業回廠後擔任廠領導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