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米桶
圖文:審稿-孫綠、製作-琪琪 蘇西
封面圖:©TimeDepot.Twn/Shutterstock
來過台北的朋友,對圓山飯店應該不陌生。它坐落於士林區一個獨立山丘之上,是一座紅牆金瓦的古典宮殿式建築,背後有環山和綠蔭掩映,很是舒適。
這裡作為台北的招牌景點,引來各地觀光客競相造訪。人來人往,只遺憾這山中的石頭不能言語,不然故事說起來可停不住。

暮色下的圓山飯店
圖:Charliegarciar/Shutterstock
圓山是台北盆地的第一處緩坡,據說因為風水如龍,古名就叫做大龍山。
雖然我不太篤信風水佈局,但圓山這處確是奇事趣聞倍出。

確實是非常好的風水位置了
圖:Google Map
第一件奇聞與國姓爺鄭成功有關。據傳在圓山腳下的基隆河中住著一隻鯉魚精,鄭成功帶兵乘船沿河路過此處,鯉魚精做法興起風浪,阻礙軍船行進。
鄭成功於是抽出寶劍擲入河中鎮煞。鯉魚精被刺中後從此再不敢作亂。這片水域因此得名「劍潭」,據說每到農曆十五,就可看到插在水中的寶劍還在閃閃發光。
其實國姓爺在台灣的征戰,都沒有離開過台南,以上後人愛戴才有這些杜撰的故事。但杜撰偏偏挑在圓山腳下,也是由於此地風水了得。

圖為圓山舊址上的劍潭寺劍,1937年日本人擴建台灣神宮,強迫該寺遷移。
圖:Wikimedia Commons

譚寺原遷至今大佳國小校地,後因設校,又遷至大直現址,為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裡北安路805巷6號。
圖:Wikimedia Commons
進入清朝年間,台北周邊成為茶葉產地,商業繁盛一時,很多有錢人都看中圓山的風水,紛紛在此蓋起西式豪宅。法國大使館也有意搬遷到這裡,早早買下一塊地預備。
然而馬關條約的簽訂,改變了台灣的命運,圓山這塊龍脈寶地馬上就被新來的日本總督看中,不惜對法國施壓,用盡手段、排除萬難把圓山的土地權搶到手,要用來做一個大動作——興建台灣神宮。
要說這台灣神宮,可不是隨便取個名字的,在日本神道教管理系統中,台灣神宮的級別是最高級的「官幣大社」,意思就是本神社由日本政府撥專款供養,供奉的神明必須與日本天皇或皇族有關係。

當年圓山上建成的台灣神宮
圖:Wikimedia Commons
與台灣有淵源的日本皇族還真的有一位,是明治天皇的叔叔,名叫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能久親王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親自率兵來接收台灣,然而沒幾個月就得了瘧疾,病死在台南。
隨後,能久親王的病死被神格化,成為日據時代台灣的神主。1901年,台灣神社在當時的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支持下動工,同年10月完工,總佔地約五公頃。

神社舊照
圖:西遠熊次郎編《台灣遊記》1936年版插圖

神社全貌,結構由下而上分為三層平臺,本殿位於最高處,中為拜殿,最下層是鳥居和祭祀動物銅像的擺設區。
圖:Wikimedia Commons
台灣神宮內,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牌位與天照大神的牌位並列,他的忌日也被訂為台灣神社的主祭祀日,要舉行盛大祭典,每年這天全臺都要放假一天。
於是圓山從富人區,一躍成為日本皇民化的最崇高精神聖地,被神道教同化的台灣人來圓山朝拜,人數從一開始的幾千人,很快就變成近十幾萬人。


祭典舊照
圖:Wikimedia Commons
1945年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接管台灣,象徵天皇統治的神社很快被拆除(同樣被拆除的還有位於中國東北的旅順神社和位於京畿道的北韓神社)。
圓山卻並沒有因此而回歸寂寞。在台灣神宮的原址上,由宋美齡主持,一座用來專門接待國外賓客的飯店隨之拔地而起。最初定名為「台灣敦睦聯誼社」,第一任經理是孔家二小姐孔令偉。

如今圓山飯店中懸掛著當年接待各大外賓的合照
圖:圓山大飯店
圓山飯店最初並沒有今天大家看到的這棟主結構,而是將原本的日式神社的建築拿來且拆且用。
神社鳥居就充當飯店大門,神社管理所變成中庭的泳池別墅。飯店主體最後落成一座中式三層樓房,古色古香的中式設計和裝潢在當時也是很驚豔了。

台灣神宮的部分建築繼續用作圓山飯店的附屬建築
圖為外籍人士在泳池前晒日光浴
圖:秋惠文庫



1959年 上映的「空中小姐」劇照,那時飯店大門(第一代)還是日本鳥居
新落成的聯誼舍供高官和外賓使用,最高層級算是1960年訪臺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最闊綽的客人是1971年訪臺的沙烏地國王,給服務人員的小費都是勞力士。
因此,如果有讀者曾經到訪過圓山飯店,看過展示在牆上的老照片就會知道,凡是1973年前的,都還是在三層的飯店中拍攝的。

最初圓山飯店只有三層樓
圖:圓山大飯店
我們現在看到十四層樓高的圓山飯店,完成於1973年10月10日,是台北的地標建築。但是那時的民眾還是只能遠眺美景,難以入內。圓山飯店作為高官的國際招待場所,仍然只對要人開放。
直到1998年,圓山飯店因財政困難,決定對一般民眾開放。

目前這個是1973年重新修建的
圖:totogo1015/Shutterstock
米桶就陪著各位讀者大人來逛逛這園山飯店。

圖:Jack Hong/Shutterstock
站在飯店大門前,請各位先回頭看,台北盆地的美景可盡收眼底,不論白天或是夜晚都很迷人。順著蜿蜒的基隆河,北台灣的門戶——松山機場就在左邊,時有飛機劃過天空。

先看看準備降落在松山機場的福克50型客機
圖:TimeDepot.Twn/Shutterstock


圖:Botond Horvath/Shutterstock
當各位飽覽這塊風水寶地的自然風光後,我們就可以轉身進入大廳吹冷氣了。

歡迎蒞臨圓山飯店
圖:Kobby Dagan/Shutterstock
進入大廳,滿眼是鮮豔的大紅色,這種紅色是特地為圓山飯店調製的,僅此一處才有,名字就叫「圓山紅」。喜慶的顏色在中式宮燈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內部特殊的顏色「圓山紅」
圖:小米桶


宮燈細節
圖:小米桶
此時請抬頭向上看。園山飯店大廳正中央的上空,是一口梅花造型的三層藻井。藻井以紅色為底,用金色描出23只群龍戲珠和16只鳳凰飛天,象徵「龍鳳呈祥、吉祥如意」。

大廳藻井
圖:小米桶
這裡我們先透露一下:
龍是圓山飯店的最突出的主題。不光是藻井以龍為中心,還有立柱、飛簷、斗拱等等,據飯店導覽介紹說全部加起來,一共有二十萬條龍以上。
(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個數字也是隨便掰出來的,畢竟到處都是龍)。
大廳藻井的正下方有一個兩層的高臺,上面擺放著很大的蘭花花籃,是遊客拍照留念的好選擇。

隨手拍的,圓山大廳蘭花
圖:小米桶
左手邊是自助餐廳和咖啡吧,常有現場音樂表演;右邊是以江浙口味聞名的餐廳「圓苑」,菜單上最有名的,當屬宋美齡的御用點心「紅豆鬆糕」,這個點心以前民間也是吃不到的。另外在從山西來的孔令偉的關照下,圓苑的山西面點也很有特色。

還有一些宋美齡愛的食物
圖:小米桶

圖:Black1950/Shutterstock
大廳介紹完畢,請各位移步至樓梯旁,一樓與二樓之間懸掛著巨幅銅雕「周公制禮作樂圖」。拾階而上,二樓分左右兩翼,一翼通往客房區,一翼通往港式餐廳「金龍廳」。

周公禮樂圖
圖:小米桶

圖:Eduardo Firman/Shutterstock
我們去往金龍廳,經過迴廊時會看到一個販賣民國紀念品的小店,和一幅掛滿名人照片的照片牆。這裡有些時空隧道的感覺,把過去的一幕幕歷史串聯起來。

發現鞏俐?圖:小米桶
看完老照片,穿過一道門,眼前出現一個金龍造型的噴泉。高昂的龍首中吐出一股清水,積成水池中還有遊客投入的幸運硬幣。這隻罕見的三爪金龍,歷史可比園山飯店悠久很多,它便是曾經台灣神宮留下來的遺物之一。

台灣神社留下來的金龍
圖:小米桶

老照片左下角就是金龍
圖:網路
在金龍右手邊是港式餐廳,餐廳臨窗的位置可以看到台北盆地,白天可攬高樓錯落;夜晚能賞燈火輝煌。金龍廳附近的洗手間內,懸掛著很多台北故宮的古畫仿製品。有個洗手間都曾傳出軼事,曾有大陸來的書畫藝術家宣稱發現古畫為真跡。
如果有讀者十多年前來過這裡,也許還曾聽過另外一個小插曲。那就是圓山飯店不是「五星級」,而是「五梅花」。那是因為蔣介石最忌諱「五星」二字,因此不肯參加飯店星級評鑑,只好自創一個「梅花級」。

裡裡外外的圓山紅
圖:YingHui Liu/Shutterstock
去年,圓山飯店開通一項特別的導覽,需要先預約,到時間便去二樓大廳集合。
飯店導遊會將我們帶到紀念品店旁一個普通的牆壁前,開始講解。園山飯店過去政要雲集,為防備意外發生可以迅速撤離,設計者曾經在飯店內秘密設計了兩條密道,甚至都沒有畫入設計圖稿之中,只有少數知情者。但是幾十年過去,意外事件終究沒有發生。密道便因此擱置,逐漸荒蕪。
直到去年園山飯店才將西側密道修整出來,對外開放參觀。



密道出現
圖:小米桶
因此當我們一行遊客正在一個死衚衕裡塞車時,一道牆壁突然打開,撲面而來是溼冷發黴的空氣,一道隱秘的樓梯出現在面前。


圖:小米桶
這密道一眼望不到底,四壁成弧形,盡是突刺,導遊解釋說這突刺是戰爭用的消音塗料,還有防爆防火的功能。樓梯的一半彎成滑梯,滑梯寬僅供一人勉強坐下,或者是滑行李都可以。若是要一路溜下去,還是蠻驚險的。導覽時為了安全起見,滑梯部分就不開放體驗了。

圖:小米桶
沿著陡峭溼滑的樓梯蜿蜒向下,昏黃的燈光讓氣氛變得有些緊張。這秘道總高度有85米,落差有六層樓那麼高,但因不是筆直的關係,回頭再看出口已不見,前面還沒有盡頭,彷彿走了很久。好不容易走到最底部,一扇鐵門管得緊緊,導覽說鐵門之後就是圓山後山的密林,因此不能打開。遊客到此止步,拍照留念後只能原路返回。
從入口返回,大家突然從戰爭氣氛又回到燈紅酒綠,都覺得有些不真實。

圖:Kobby Dagan/Shutterstock
如果各位意猶未盡,結束密道之旅後,還可隨意再探索一下。二樓盡頭有一間「第一夫人咖啡」也是不錯的去處,那裡曾經是蔣宋美齡享用下午茶的場地,現在還有特別的紀念品販售。
或可選在圓山飯店下榻,也許還有緣再參觀一下圓山飯店的總統套房。裡面有罕見的九龍壁照壁,牆上掛的盡是蔣宋美齡收集的國畫真跡,還有當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御用的管家服務,蔣經國獨享的理髮修容,等等這些都是此地往昔的盛景。

圓山飯店官網可預訂
(飯店請到後臺付一下廣告費)
一般遊客的圓山導覽就到為止,實在是對不起,其實我們能看到的還只是不到一半,主建築之後的圓山聯誼舍恕不對外開放,只有加入會員才能享用。
圓山聯誼舍的會員價,個人會費每年約6萬人民幣,附加押金3萬押金;家庭會費每年約10萬人民幣,附加3萬押金。每位會員還有月費、最低消費、泳池清潔費等等加起來,每月還要消費一萬人民幣以上。不是達官顯貴,真是門都敲不開。


官網的圖看起來 就很「豪」的樣子
再說沒有開發出來的景點,如飯店東側的秘道,還有一個孔令偉當年的小別墅,這裡不多贅述,留待下篇再講。
結束了飯店內的參觀,請各位從飯店出來時,不要急著離開,穿過停車場還有得看。由飯店大門向下,快走到車道的地方,會發現左右兩隻石獅。這石獅雕刻與別處不同,似乎多了些飛揚跋扈的感覺。這對石獅與那條金龍一樣,都是曾經台灣神宮的遺留,也有百年之久。

停車場前面的石獅子,其實也是當年台灣神社的狛犬
圖:glen photo/Shutterstock

還有銅馬
由車道進入停車場的角落,有一塊刻字山石矗立,是于右任的草書,上寫「劍潭勝績」四個大字。這塊石碑同樣是台灣神宮的遺物,原名叫做「獻兵器紀念碑」,于右任是把原本的碑文抹去後再提字的。

原本是台灣神宮的「獻兵器紀念碑」來源
圖:台灣大學圖書館

最後,圓山飯店停車場「于右任書法」
圖:小米桶
圓山作為台北的「龍脈」,默默見證世事流轉如煙如雲,將動人的故事悄悄隱藏。等疫情過去,如果各位有機會光臨此地,請多給圓山一點時間,聽聽她的故事吧。

流落在外的台灣神宮的銅牛
圖:小米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