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377-泰國香米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
對每個喜愛中式美食的人來說,每頓飯不僅配菜得豐富,主食也得有滋有味。比如新疆羊肉手抓飯得用散散的新疆長粒香米,而像豬肉燉粉條、鍋包肉這樣的東北硬菜,就得和個大飽滿的東北大米一起吃才香。
炫兩碗米飯以示對美味的尊重
(圖:Youtube)▼
當這些美食愛好者離開廚房來到超市尋寶時,產地不同、包裝各異的大米即刻映入眼簾。其中,來自泰國長粒香米總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那麼,這種香飄四海的稻米是如何在泰國生長的?香甜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
不是廣告,放心服用(圖:shutterstock)▼

泰國,稻米大國
泰國,藏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綠色深處。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南邊的疆域居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沿克拉海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
泰國的地理位置 ▼

在東北部呵叻高原、中部昭披耶河平原與南部島嶼的庇護下,泰國不僅因亞洲象的棲息地而享譽全球,也憑藉小小的稻米而聞名世界。
在現代種植中,水稻通常分為粳[jīng]稻和秈[xiān]米兩大亞種(有的分類還包含熱帶粳稻亞種)。其中,粳稻是地地道道的自家米,祖先來自我國南方。而另一種秈米,最早於印度和東南亞大陸地區種植。香飄四海的泰國稻米就是秈米中的優秀代表。
粳米和秈米的比較 ▼

稻米既是泰國人的主食,又是出口創匯農產品,在泰國農業甚至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據著重要位置。2021年,泰國水稻產值為2161億泰銖(約424.66億元),稻米產量也達2600萬噸,排在世界前列。在泰國農戶中,也有近一半都是稻農。
按照地理條件和農作方式,泰國的稻米種植主要分為北方、東北、中部和南部四大稻區。四大稻區下,是依靠降水季節性種植和一年四季均可種植這兩大類水稻生產模式。
泰國的水稻種植分區 ▼

前者廣泛存在於泰國東北部及北部的高地地區,多為不具備排灌設施的「望天田」。這些稻田主要依靠每年5月至10月的雨季種植,一年只生產一次,完全聽天由命。
望天田主要分佈在丘陵的中部和中上部
即分佈在灌溉水田的界限以上
(圖:shutterstock)▼

而後者主要則主要生長在水熱、地形條件較佳的中部地區。憑藉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灌溉系統,這些地區的水稻每年能種植兩到三季。不僅在種植頻率名列前茅,品質也是數一數二。
例如名頭最大的茉莉香米就廣泛種植在中部地區。茉莉香米(Thai Hom Mali)以淡如茉莉的清香和昂貴的價格出名,主要有白米和糙米兩種。白米煮熟後質地乾燥,是泰國經典菜餚聖羅勒炒肉末(Pad Krapao)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己家做的話,羅勒可以不要錢地灑
(圖:shutterstock)▼


相對於白米,糙米保留了米粒上那層薄薄的紅褐色麩皮,食用起來有一股燕麥的味道。雖然看上去不如白米那般晶瑩剔透,但糙米卻憑藉豐富的γ-谷維素、維生素B以及多種礦物質,也成為健康米的優秀代表。
路邊的小狗狗也喜歡吃,吃了身體棒棒
(圖:shutterstock)▼

在泰國茉莉香米的眾多品種中,代號KDML105最廣為人知。KDML105品種的茉莉香米憑藉獨特的香氣和超高的烹飪品質,多次入選世界最佳大米之一,成為泰國農業部門重點品控的典範品種。
經過一代代優良性狀的選育,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圖:壹圖網)▼

1994年,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從泰國引進該品種。如今,KDML105已成為泰國香米在我國銷售市場的主力軍,烹調後的香氣常讓人流連忘返。
除了大自然賦予的優渥環境外,泰國也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擴大自家稻米的影響力。最佳化科學技術當然是重中之重。
1983年,泰國農業合作部就成立了全國性的水稻研究所。研究所通過劃分區域研究,並在各地設立試驗站的方式,形成了覆蓋全泰的強大水稻科研網路,至今仍在運行。
真正頂級的食材,需要真正的科技與狠活
(來源:channelnewsasia)▼


為了防止茉莉香米的退化,泰國研究人員一直對不同品種的稻米提純復壯,並不斷生產原種提供給農戶,確保兩至三年能更新一次,保障稻米的優品。
人工培育的一些品系,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返祖的可能性
需要不斷地純化基因才能保持優良性狀的穩定遺傳
(圖:壹圖網)▼

除了對稻米選種及其重視,泰國的水稻研究機構對茉莉香米的照料可謂無微不至。不僅在最佳化耕作模式、施肥技術、病蟲綜防等措施上下功夫,而且在產後的稻米加工技術上,也頗為上心。
在保障本國人吃飽的同時,出口也是泰國稻米的又一關鍵出路。泰國將要出口的稻米按照長度、水分含量、完整度、碾磨程度等指標分為11個等級。為提高市場自家稻米的市場競爭力,各生產廠家也紛紛建立起了自家的企業質量標準,用硬核的設備和專業的技術為要出口的稻米保駕護航。
同產後的母豬護理一樣,稻米加工也是一門技術活
(圖:shutterstock)▼

通過考核後,這些稻米搖身變為米粉、米飯等主食,不僅成為亞洲各國人民的心頭好,也成為救濟非洲人民的口糧。此外,用以稻米為原料的糕點、冰淇淋等,也能為人們的味蕾不斷添滋加味。
香稻冰淇淋,用大米做的冰淇淋,簡稱米淇淋
(圖:壹圖網)▼

憑藉著這些品種多樣、香氣撲鼻的「白色黃金」,如今泰國成為僅次於印度和越南的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然而,精緻光鮮的稻米產業背後,是泰國沉重的環境代價。
稻香背後,是煙霾
由於種植週期和輪作時間短,焚燒秸稈的現象在泰國中部稻區十分常見。雖然這種方式不僅能清除廢渣、控制雜草,還能為水稻生長的下一個週期釋放養分。但長期來看,焚燒秸稈對當地空氣質量和全球氣候來說,都不是好選擇。
誰家稻稈誰家管,焚燒拘留加罰款
(圖:圖蟲創意)▼

有研究人員通過對曼谷北部巴吞他尼府稻田中焚燒秸稈的調查發現,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焚燒季節,巴吞他尼府露天燃燒秸稈所產生的煙塵和多種空氣汙染物,會隨東北季風飄到曼谷及周邊,持續加重地區本就糟糕的空氣質量。
在有「泰北玫瑰」之稱的清邁,每年的農業焚燒期間,平均PM2.5汙染水平也會比世衛組織的規定標準高出三至五倍。若人長期暴露在這種可吸入顆粒物下,患上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大大提高。
然而,對於要養家餬口的稻農們來說,空氣質量的好壞和身體健康似乎不那麼重要,能否省錢才是關鍵。
他們更關心一畝地要用幾斤農藥幾袋肥
(圖:shutterstock)▼

相比於花錢僱傭工人手工切割秸稈,露天焚燒依舊是泰國稻農的首選。為逃避禁燒令,很多稻農會選擇在夜間燃燒田地。這樣的做法不但不能緩解空氣汙染問題,而且還大大增加了火災發生的概率。
面對這一現狀,泰國部分府選擇通過對燃燒物的再次利用,讓廢物秸稈實現重生。位於泰國中部大城府的一家大型水稻種植集團,就與泰國三大水泥公司之一的皇象水泥股份(SCG)展開合作。
他們以每噸1000泰銖的價格從農戶那兒收取秸稈,在為水泥廠提供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也為當地環境做出了貢獻。此外,還有人將稻草作為種植蘑菇的材料,以增加收入。
做成草磚既輕便又保暖,不過要注意防火
(圖:圖蟲創意)▼

在泰國治理焚燒秸稈的同時,更大的危機已然在泰國稻米產業中上演。
減產又掉價,泰國稻米能否重回巔峰?
雖然泰國香米的金字招牌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時過境遷,曾經的輝煌已成過往雲煙。自2011年以來,包括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以及我國在內的多國在全球稻穀市場中所佔份額不斷擴大。
2020年,泰國稻米出口量達到570萬噸,同比下降24.5%。不僅遠低於政府設定的750萬噸目標,創下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落後於出口量分別為1460萬噸和620萬噸的印度和越南,世界排名跌至第三位。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越南的稻米出口也在近幾年強勢崛起
(來源:泰國大米出口協會)▼

困擾泰國稻米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成本。在氣候變化、全球疫情以及地區不穩定局勢等多因素影響下,導致稻米種植成本攀升。
相比於兩年前每噸大米4500至5000泰銖(約886至984元)的生產成本,今年泰國大米的成本幾乎翻了一番,達到了每噸7500至8000泰銖(約1477到1575元)。這個價格不僅是越南大米成本價的兩倍,而且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作為基礎糧食,這種漲幅是十分可怕的
(圖:shutterstock)▼

如今,越南大米的市場價已趕超泰國,知名度也逐漸提高。面對這一現狀,泰國當然不能繼續躺平了。
種稻米的小農是泰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該國糧食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卻在供應鏈中處於弱勢地位。
辛苦一整年,賺點人工費
大頭的還是被下游中間商賺了去
(圖:shutterstock)▼

為了讓稻農們渡過難關,2016年,時任泰國總理巴育·禪奧查提出要改善農民福祉,提高稻米的價格的同時為他們提供無息政府貸款。
今年,泰國農業部門又批准了一項總額約1500億泰銖(約295億元)的預算,以保障泰國460萬稻農在2022—2023年的穩定收入。
這些預算中,867億泰銖(約170億元)將為大米市場價格兜底,為無法按既定價格出售大米的農戶支付差價。而另外的633億泰銖(約125億元)補貼將下放到稻米種植環節,目的是讓農戶們在稻米市場價下跌時,不要出手稻穀。
生產和種植環節都穩當了,再來個pdd助農就更完美
(圖:shutterstock)▼

另外,泰國最大的可持續稻米項目之一、以市場為導向的小農價值鏈(MSVC)計劃也即將在今年完美收官。
該計劃於2018年4月啟動,由德國可持續發展機構和泰國政府之間共同促成。通過幫助農戶建立專業外聯模式、加快可持續大米加工系統建設,目前已幫助至少19000名稻農實現了收入增加20%。
除了在內政上下功夫,泰國還積極推動稻米外交。目前,泰國已就提高稻米出口價格,與競爭對手越南達成協議。雙方力求通過合作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全球市場的議價能力。
看得出來兩國領導人在大米問題上很有的談
(來源:asianewsnetwork)▼

今年全球人口將突破80億大關,糧食安全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稻米自然備受關注。在面對氣候變化、泰銖升值、成本增加、集裝箱短缺等多重壓力下,泰國稻米能否抓住風口,重回巔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大米選「泰香」,一吃天下爽
(圖:shutterstock)▼

最後:
參考資料:
1. 仇志軍,張似松,鄭履端,王和陽.(2003).泰國香米緣何香飄四海. 世界農業(02),33-36.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e_production_in_Thailand
3. https://www.iqair.cn/cn/newsroom/thailand-2021-burning-season
4. https://tdri.or.th/en/2022/09/reclaiming-the-pride-of-thai-rice/
5. https://www.landactionthai.org/english/item/142-the-real-life-of-thai-rice-farmers-who-produce-to-feed-the-world.html
6. https://www.thaipbsworld.com/150-billion-baht-budget-approved-to-guarantee-income-for-farmers-from-2022-2023-rice-crops/
7. https://asianews.network/sustainable-rice-project-lifts-incomes-of-smallholder-farmers-in-thailand/
8. https://www.tei.or.th/en/blog_detail.php?blog_id=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