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大亨邵逸夫的愛情故事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人的七情六慾中,最複雜的就是愛情,愛情是怎麼發生的,誰也說不清楚。愛情來得很快,就像是夏日的狂風驟雨,愛情消失得也很快,就像是雨後短暫出現的彩虹。

在民國時期,曾經發起過一場關於愛情的大討論,有著「愛情專家」之稱的北大哲學教授張競生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愛情的定則與陳淑君女士的研究》的文章,提出了非常經典的「愛情四定則」:一、愛情是有條件的;二、愛情是可比較的;三、愛情是可變遷的;四、夫妻為朋友的一種。

影視大亨邵逸夫和妻子黃美珍相識相愛的經歷,就是一段可以拍成電影的傳奇故事,黃美珍原本是邵逸夫的好朋友余東璇的女朋友,但是在因緣巧合之下和邵逸夫相識,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一見鍾情。

看到女友找到了自己的真愛,余東璇也並沒有過多的糾纏,而是選擇了大方成全,在兩個人新婚的大好日子,還送上了50萬元的大禮。三個人之間的感情故事,一時間傳為了一段佳話。

19歲跟隨哥哥到新加坡開創電影公司,與當地富商結為莫逆之交

1907年,邵逸夫在浙江寧波的一個富商家庭中出生,父親邵玉軒是一個思想開明的生意人,不僅創辦了生意興隆的「錦泰昌」顏料公司,還將錢拿出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是一個有著憂國憂民情懷實業家。

邵玉軒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美滿的人生,不僅事業有成,成了上海工商界的名流,而且家庭幸福,膝下共有5個兒子3個女兒。

邵逸夫在家裡排行第六,因此成名以後在圈子裡被尊稱為「六叔」、「六老闆」。邵逸夫從小就在這樣一個熱鬧的大家庭中長大,不僅有兄弟姐們愛護,在經商世家中耳濡目染的邵逸夫,也從父親邵玉軒那裡繼承了善於做生意的聰明頭腦。

在上海「青年會中學」讀書期間,邵逸夫學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語,為以後出國發展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句話用來形容邵氏兄弟非常貼切,邵家在上海有一個名叫「笑舞臺」的上海劇院,邵逸夫和哥哥們都對電影業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而且都各有所長,能夠獨當一面。

1925年,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的大哥邵醉翁(原名邵仁杰)在上海創辦了「天一影片公司」,自己擔任製片兼導演,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原名邵仁標)擔任編劇,三哥邵仁枚擔任編劇和影片發行,邵逸夫通過自學成才擔任攝影。

1926年,邵逸夫剛剛滿19歲,才從中學畢業,就被三哥邵仁枚帶出國開創電影市場,他們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可以說是邵逸夫的福地,在這裡,初出茅廬的邵逸夫打下了影視行業的第一片江山,也收穫了一份美滿的愛情。

萬事開頭難,初來乍到的邵逸夫和所有創業者一樣,都是篳路藍縷,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剛開始既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固定的放映場所,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就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幹勁兒,通過最笨也是最原始的推廣方法,每天扛著一個破舊的放映機,揹著天一電影公司製作的影片,頂著風吹日晒,跑遍南洋的每一個鄉村巡迴放映電影。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時間的奔走,越來越多的人都對邵氏兄弟的名字有所耳聞,其中就包括新加坡當地有一個非常有錢的富豪,名叫余東璇。余東璇是祖籍廣東佛山,1877年在南洋檳榔嶼出生,余東璇的父親余廣在馬來西亞從事醫藥行業的生意,創辦了中醫藥保健品牌余仁生。

“余”代表的是創辦人的姓氏,”仁生”代表的意思是關懷世人健康。「余仁生」品牌一開始是給吸食鴉片的中國工人提供中醫治療藥物,之後發展到製作和銷售中醫藥材,公司逐漸發展壯大。

余東璇是余廣的獨生子,余廣離世後,余東璇擔起了打理家族產業的重任,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只會繼承家業、享受生活的富二代,而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商人,余東璇的商業版圖涉及橡膠、錫礦等多個行業,在他的經營下,余仁生發展成了東南亞最大的中醫品牌。業務還從東南亞發展到了中國,余家成為中醫藥保健品世家,余仁生如今已經是一個有著一百多年發展歷史的老字號中醫保健知名品牌。

余東璇比邵逸夫整整大了三十歲,邵逸夫來到新加坡的時候,還是一個毛頭小子,邵氏兄弟的電影事業也才剛剛起步,但是英雄對後輩總是獨具慧眼的,余東璇一見邵逸夫,就看中了他身上不凡的品質,認定他將來必定會出人頭地,幹出一番大事業。

在看了一場《珍珠塔》的電影之後,余東璇和邵逸夫結識,成了無話不談的莫逆之交,余東璇作為新加坡的頂級富豪,資金實力雄厚,資源人脈更是非常廣闊,他是邵逸夫的朋友,更是他的貴人,在邵逸夫電影版圖的開拓上提供了許多難能可貴的幫助。

24歲的黃美珍當時是余東璇的女友,余東璇邀請邵逸夫去家中做客,邵逸夫看到在余東璇身邊站著一個氣質出眾的女子,余東璇給他介紹說:

「這是黃美珍小姐。」

黃美珍穿著一身潔白的連衣裙,剛好襯托出了婀娜多姿的身材,她的皮膚白皙,就像是晶瑩透亮的羊脂玉。邵逸夫跟電影打交道,美麗的女人見過的也不少,但黃美珍吸引邵逸夫的不僅是她美麗的外表,而是身上流露出來的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黃美珍是富商之女,她的一舉一動之間都帶著名門閨秀的風範。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邵逸夫在第一次見到黃美珍後,就這樣陷入了愛河,而且兩個人還是非常奇妙的一見鍾情、兩情相悅。不僅是邵逸夫喜歡上了氣質出塵的黃美珍,黃美珍也喜歡上了年輕有為的邵逸夫。

黃美珍雖然是余東璇的女友,但余東璇當時已經49歲了,比黃美珍大了二十五歲,都是可以當她父親的年紀了,兩個人之間感情並不堅固。余東璇不僅愛財,更愛美人,財大氣粗的他,一生共娶了11個妻子,生了24個孩子。

就是因為孩子太多,「余仁生」的品牌也在他死後被分成了余仁生國際和余仁生香港兩部分,直到1997年,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余仁生國際成功地收購了余仁生香港,余仁生品牌才重新歸一家所有,之後余東璇的孫子余義明促進企業走向現代化管理模式,逐漸淡化家族企業的色彩。

在年紀比自己長、又妻妾成群的余東璇身邊,正值芳華韶齡的黃美珍恐怕從未真正體味過真正的愛情滋味。因此,在遇見青春年少的邵逸夫之後,黃美珍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它是那樣地令人魂牽夢縈。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自從第一次見面之後,邵逸夫和黃美珍就抑制不住想要經常見面。在邵逸夫和三哥去余東璇家裡談生意上的合作時,就經常由黃美珍接待,黃美珍喜歡帶著邵逸夫到余府的花園中散步。

一聊天,兩個年輕人發現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原來是那麼多,黃美珍喜歡電影,邵逸夫聊起電影來更是眉飛色舞,總有著說不完的話,隨著了解的深入,邵逸夫發現黃美珍和自己的觀念經常都是不謀而合,她對電影的獨到見解也讓邵逸夫受益良多。

其實余東璇對兩個人的來往早就心知肚明,不過是有意成全,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當有好事之人在余東璇面前說起兩個人之間的閒言碎語時,余東璇並沒有覺得生氣,也沒有覺得是自己的尊嚴被羞辱了,反而非常大方地給他們打馬虎眼:

「美珍喜歡電影,有逸夫這個懂電影的行家陪著,這是好事。」

一見鍾情,戀愛11年步入婚姻,相伴50年白頭偕老

隨著和邵逸夫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黃美珍也更多地參與到了邵氏電影公司的內部事務,無論大事小情,都積極地出謀劃策,既是邵逸夫精神上志同道合的伴侶,也是他事業上的得力助手。

雖然余東璇沒有說什麼,但是邵逸夫始終心中感到慚愧不安,因為余東璇不僅是自己的摯友,更是自己的恩人。在新加坡的事業發展平穩後,三哥邵仁枚決定去馬來西亞拓展新版圖,讓邵逸夫一個人留在新加坡經營公司,知道邵逸夫在和黃美珍交往後,邵仁枚也勸說邵逸夫放下這段感情,黃美珍比他大五歲不合適。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長時間的相處中,邵逸夫和黃美珍之間早已經是你儂我儂、難捨難分,邵逸夫決定勇敢地去和余東璇坦白他和黃美珍之間的感情。他找了一個時機,緊張不安地在余東璇面前說出了自己和黃美珍相愛的事實,誰知余東璇早就看穿了一切,聽完後大方地說:

「你們的事我早有察覺,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愛,就不用顧及這麼多,難道讓美珍一輩子陪著我這個老頭子嗎?」

邵逸夫聽後,滿眼含淚,對好朋友的成全之情非常感恩,千言萬語都化成了深深鞠下的一躬。

1929年開始,美國有聲影片進入中國,很快佔據了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影院都開始放映有聲影片。邵氏兄弟之前拍攝的都是默片,雖然目前還有一些市場,但長遠來看默片必然會被有聲影片取代。

為了不被時代淘汰,邵氏兄弟開始積極籌備有聲影片的拍攝工作,當時只有片上發音的製作方式才能做到影聲同步,但是製作流程複雜,成本很高,專利權在美國西電公司和亞爾西愛公司手中,需要跟他們簽訂有聲片拍攝的合同,支付攝製費和版權費。

1931年,邵逸夫和黃美珍商量,自己要親自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黃美珍非常支持,親自送他登船遠行。但天有不測風雲,誰也沒有想到,邵逸夫這次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劫難,他乘坐的輪船,在駛入大海後觸了礁,船隻沉沒,很多人都不幸喪命。幸好邵逸夫命大,在落水的時候,抱住了一小塊板,抓著這根救命稻草,邵逸夫憑藉著強烈的求生慾望,在大海上漂泊了整整一夜,經過了最絕望的時刻後,終於獲救生還。

大難不死的邵逸夫,沒有被這次事故嚇得打退堂鼓,而是堅持繼續前往美國完成自己的使命,經過了漫長的幾個月,邵逸夫終於從好萊塢買回了拍攝有聲電影所需的大批器材。黃美珍知道邵逸夫這一路的坎坷經歷後,格外地心疼,也感恩上天能夠讓她和最愛的人再次重逢。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拍攝完成了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將香港電影帶入了有聲電影時代。抓住了時代機遇的邵氏電影,賺得盆缽滿缽,事業發展如日中天。

三十而立,1937年,正是邵逸夫的而立之年,從十九歲來到新加坡,經過十多年的打拼,三十歲的邵逸夫已經事業有成,他和黃美珍之間的愛情長跑也已經繼續了十幾年。在三十歲的這一年,邵逸夫決定正式迎娶黃美珍。比邵逸夫大了五歲的黃美珍,當時已經是三十五歲的大齡剩女了。

邵逸夫和黃美珍的婚禮,在新加坡隆重舉行,在所有的賀禮當中,最獨特,也最讓新郎新娘感動的,就是余東璇送來的50萬元大禮。這份賀禮,不僅是表面上看著貴重,背後更是一番成人之美的君子風度。

邵逸夫和黃美珍婚姻一波三折,來之不易,婚後的兩個人對這段感情也格外珍惜,在邵逸夫成功的事業之後,黃美珍就是那個背後的女人。抗日戰爭期間,具有愛國情懷的邵氏兄弟,拍攝了《上海浩劫記》《東北二女子》等宣傳抗日的有聲紀錄片,邵逸夫還因此被日本人抓進大牢,受盡了酷刑。

邵逸夫不在的日子裡,黃美珍一手支撐起家業,還花重金四處請人求情,終於將丈夫救了出來。黃美珍為邵逸夫生兒育女,生下了長子邵維銘、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雲、幼子邵維鍾四個孩子。

直到1987年病逝,黃美珍和邵逸夫的婚姻持續了50年,從一見鍾情到白頭偕老,邵逸夫如此評價陪伴了自己半生的結髮妻子:

「她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樣樣都好,回到家裡我沒有麻煩」。

與其他的家族企業不同的是,黃美珍和邵逸夫所生的四個孩子,最終都沒有繼承父親的家業,因為邵逸夫的事業,最後由紅顏知己方逸華接手。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1970年,在方逸華的提議下,邵氏兄弟趕上電視行業發展的潮流,成為香港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1985年,邵氏賣出全部院線,停止生產電影,從投產到暫停製作,邵氏生產了超過一千部電影。

1997年,妻子黃美珍過世10年後,90歲的邵逸夫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迎娶了63歲的方逸華。2010年,邵逸夫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方逸華接任TVB影視帝國的「女掌門人」。2014年,107歲的邵逸夫在家中離世。2017年,83歲的方逸華因病辭世,由邵氏兄弟打造的影視傳奇告一段落。

相關文章

解密上海黑石公寓

解密上海黑石公寓

在上海徐匯的復興中路上有一幢歷史公寓住宅頗為獨特,因其填充牆體和部分構件採用黑色石材,而得名黑石公寓(Blackstone Apart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