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專業坑隊友,義大利為什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背叛德國?

義大利倒戈陣營

義大利倒戈陣營

作者:諸葛仲達編輯:Thomas

義大利在一戰和二戰都是重要的參戰國。一戰爆發前,義大利與德國、奧匈帝國結為軍事同盟,但一戰爆發後,義大利突然臨陣倒戈,背叛了盟友加入到協約國一方,義大利的臨陣倒戈,成為德國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戰中被義大利坑慘的德國,在二戰時居然還選擇義大利作為它的盟友,結果二戰中義大利再次倒戈,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前後被義大利坑了兩次。義大利為什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臨陣倒戈?難道義大利專為「坑德」而生?這就要從三國同盟的建立說起。

一、三國同盟的建立

義大利和德國直到1870年才完成統一,兩國在統一前都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義大利境內大多數邦國不是被法國控制就是被奧地利控制。例如威尼斯和米蘭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奧地利是義大利統一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在擊敗了奧地利後才完成了統一,即使統一後兩國也一直存在領土糾紛,兩國關係非常緊張。

義大利統一前很多地區曾被奧地利統治或控制

▲義大利統一前很多地區曾被奧地利統治或控制

義大利在統一戰爭中能擊敗奧地利,普魯士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奧地利幾百年來一直是德意志地區的主導,本來是最有希望統一德意志的邦國,但普魯士先後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最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為了安撫奧地利,防止其再回過頭來與它爭奪德意志,更為了孤立法國,普魯士不斷主動改善與奧地利的關係,大力支持其往巴爾幹擴張,德奧結成了軍事同盟,德國首相俾斯麥也試圖拉攏義大利加入軍事同盟,但因為奧地利的因素,義大利一開始並沒有與德國結盟。後來局勢的發展最終使德意奧三國結成了軍事同盟。

普魯士擊敗法國後,普魯士國王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

▲普魯士擊敗法國後,普魯士國王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

義大利統一後為了發展經濟,亟需擴大市場和原材料產地,開始不斷擴張殖民地,並將目標瞄向了隔海相望的突尼西亞,向突尼西亞進行經濟滲透。

與此同時,法國也在向突尼西亞進行滲透。法國在非洲殖民擴張的時間比義大利早得多,1830年法國就佔領了突尼西亞的鄰國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成為法國在非洲擴張的大本營,1876年,法國獲得了在突尼西亞建造鐵路的權利,1880年,義大利也獲得了在突尼西亞修建鐵路的權利。

突尼西亞距義大利僅150公里,成為義大利擴張的目標

▲突尼西亞距義大利僅150公里,成為義大利擴張的目標

就在意法在突尼西亞滲透、利益均沾的時候,法國突然玩了把大的。1881年,藉口突尼西亞某部落侵犯了阿爾及利亞的領土,法國竟然出動幾萬法軍佔領了突尼西亞,並迫使突尼西亞簽署了《巴爾杜條約》,使突尼西亞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突然佔領突尼西亞,打破了之前法意利益均沾的局面,這令義大利舉國震驚,國內掀起了反法浪潮,義大利政府同樣氣憤不已,但除了氣憤也無能為力,畢竟實力遠不如法國,一旦開戰,幾乎不可能取勝。

義大利不得不開始尋找盟友,放眼整個歐洲,當時只有與法國對抗的德國最適合成為它的盟友,德國的統一是建立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的基礎之上,普法戰爭後德法兩國隨即成為了死敵。而德國已經選擇與奧地利成為盟友,義大利不得不暫時放下領土爭端,與奧地利和解。

經過多輪談判後,終於在1882年5月,德奧意三國在維也納正式簽訂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形成。為了對抗三國同盟,法國與俄國結成了軍事同盟,隨著英德矛盾的不斷加劇,後來英國也加入到法國和俄國一方,最終英法俄結成了三國協約。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形成為一戰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一戰爆發前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一戰爆發前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從三國同盟形成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們並非鐵板一塊,義大利和奧匈帝國本就有很深的矛盾,義大利加入三國同盟是因與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失敗,面臨著法國的軍事威脅,意法矛盾暫時掩蓋了意奧矛盾。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為了一起對抗法國,暫時結成了同盟。只要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三國同盟隨時有解散的可能。

意奧關係的不穩定,是三國同盟解體的重要原因。義大利爭奪突尼西亞失敗後,不得不向其他地區擴張,義大利將目光瞄向了巴爾幹和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1911年,義大利與奧斯曼帝國發生了戰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佐澤卡尼索斯群島。

而巴爾幹地區同樣是奧匈帝國的勢力範圍,義大利在爭奪巴爾幹地區的過程中難免與奧匈帝國產生不少摩擦,再加上雙方原有的領土糾紛,使得意奧矛盾逐漸超過了意法矛盾,這為後來一戰中義大利倒向協約國奠定了基礎。

1914年的義大利以及其殖民地

▲1914年的義大利以及其殖民地

二、一戰中義大利臨陣倒戈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視察薩拉熱窩時,被塞爾維亞熱血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隨即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不久德、俄、法、英四國因為軍事同盟關係向對手宣戰,它們很快捲入了戰爭。而此時的義大利在幹什麼?

薩拉熱窩事件中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身亡,成為一戰的導火索

▲薩拉熱窩事件中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身亡,成為一戰的導火索

義大利表示奧匈帝國在向塞爾維亞宣戰前,完全沒有徵求過義大利的意見,而奧匈帝國宣戰前曾多次與德國交涉,反覆向德國確認是否能提供軍事支持,德國給了肯定的答覆。而且義大利認為在它三國同盟中承擔的義務只是防禦性質的,只有當盟友是被入侵的一方,才會與盟友共同作戰,於是在一戰爆發後宣佈保持中立,這讓德奧氣憤不已。

義大利宣佈保持中立後,同盟國和協約國都不斷爭取它加入到自己一方。義大利選擇與雙方同時談判,看誰開的價碼高。義大利要求戰爭勝利後把奧匈帝國的大片土地和巴爾幹、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地區給自己,同盟國尤其是奧匈帝國當然不答應,但是協約國最終接受了義大利開出的條件,這讓義大利開始傾向加入協約國一方。

與此同時,戰爭的進程也越來越有利於協約國一方。1914年9月,一戰中著名的馬恩河戰役結束,結果是德國戰略上失敗,沒能迅速突破馬恩河防線,西線進入了相持階段。德國西線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破產,後期不得不長期面對兩線作戰的困境。德軍總參謀長毛奇在馬恩河戰役結束後,向德皇報告時認為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

馬恩河戰役後,德國速戰速決計劃破產,德國陷入長期兩線作戰的困境

▲馬恩河戰役後,德國速戰速決計劃破產,德國陷入長期兩線作戰的困境

面對戰場上的新形勢,義大利終於在1915年初同協約國在倫敦簽署了秘密條約,之後便向奧匈帝國宣戰,義大利正式倒向了協約國一方。

這使得力量對比由之前的3:3變成了現在的2:4。如有義大利在西線牽制法國,德國兩線作戰就不會很吃力,但現在德國西線沒有了幫手,戰略上已經很難取勝。果不其然,1918年,一戰最終以德國一方的失敗而告終,義大利的臨陣倒戈成為德國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義大利加入協約國後,德國兩線作戰更加困難

▲義大利加入協約國後,德國兩線作戰更加困難

然而,這不是義大利唯一的一次臨陣倒戈。義大利在後來的二戰中再次臨陣倒戈,而這次被坑的同樣是德國。

三、再度結盟,德意軸心同盟的建立

一戰勝利後,為制定戰後國際新秩序,戰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了巴黎和會,在英法主導下,形成了凡爾賽體系,德國不僅割地賠款,還被嚴重製裁。

英法當初答應義大利的條件很多都沒兌現,意總理奧蘭多氣憤之下,中途退出了和會,意德都對英法主導的凡爾賽體系不滿,後來意德政治局勢的變化使兩國再次結成了軍事同盟。

1922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奪取了義大利的政權。11年後,他的粉絲希特勒奪取了德國的政權,希特勒在德國同樣實行法西斯主義,他不斷擴軍備戰,試圖對英法「復仇」,推翻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束縛,於是急切尋找盟友。

1922年,義大利法西斯黨奪取政權,墨索里尼上臺

▲1922年,義大利法西斯黨奪取政權,墨索里尼上臺

放眼歐洲,有實力幫助德國對抗英法的國家只有義大利、西班牙和蘇聯,其他國家實力都太弱,希特勒極端仇視蘇聯的共產主義,而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同樣都是法西斯國家,因此,希特勒最想拉攏的是義大利和西班牙,德國不斷向他們示好。

1935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引發國際輿論強烈的聲討,英法宣佈對意進行制裁,此時只有德國對義大利表示支持。於是,義大利退出由英法主導的國聯,與德國越走越近。後來,德意一起出兵干涉西班牙內戰,支持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有了第一次合作之後,之後兩國合作程度不斷加深。

終於在1939年5月,意德簽訂了《德意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

二戰爆發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結成軍事同盟

▲二戰爆發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結成軍事同盟

三、二戰義大利見機行事,參戰!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爆發。根據軍事同盟條約,德國要求義大利儘快給予軍事援助。義大利表示願意出兵,但暫時缺乏戰略物資和武器,於是給德國開了一張天價援助清單,包括石油、鋼鐵、高射炮等武器和戰略物資,希特勒看了後表示暫時難以提供,墨索里尼便暫時保持了中立狀態。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二戰爆發過去了一個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義大利參戰。墨索里尼口頭表示將盡快參戰,但並沒有做好參戰的準備,他決定再觀望一下戰場上的形勢,等待更好的參戰時機,避免站錯隊成為戰敗國。

1940年5月,德國橫掃北歐和西歐,繞過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攻到了法國境內,30多萬英法聯軍被德軍逼到敦刻爾克,幾乎赤手空拳逃到了英國。

二戰德國橫掃西歐、北歐,佔領法國

▲二戰德國橫掃西歐、北歐,佔領法國

此時,法國敗局已定,英國退守本土。沒想到德國的勝利來的如此之快,墨索里尼擔心再不參戰將失去瓜分勝利果實的資格,於是在二戰爆發的9個月後,意正式對法宣戰,並派出32個師去進攻法國。碰巧的是,一戰中義大利也是在戰爭爆發9個月後才參戰,不同的是,這次義大利開局沒有臨陣倒戈。

看到希特勒在戰場上的輝煌勝利,墨索里尼終於宣佈參戰

▲看到希特勒在戰場上的輝煌勝利,墨索里尼終於宣佈參戰

然而,隨著戰爭形勢的巨大變化,義大利最終還是在戰爭過程中臨陣倒戈。

四、義大利再坑隊友,臨陣倒戈

義大利參戰後,參加了入侵希臘、南斯拉夫和北非的戰爭,但是表現都差強人意。1941年,隨著德國入侵蘇聯和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使蘇聯和美國先後捲入戰爭,德國的對手越來越強大。

1943年,蘇聯和美國先後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和中途島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二戰發生了重大轉折,與此同時,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之後,北非德意聯軍投降,同盟國與軸心國的攻守之勢發生了逆轉,軸心國由盛轉衰,同盟國開始由被動防守轉為主動進攻。

史達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軸心國由盛轉衰

▲史達林格勒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軸心國由盛轉衰

同盟國獲得一連串的勝利後,為迫使義大利投降,1943年7月9日,盟軍成功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德意聯軍潰敗,盟軍第一次攻到義大利的國土。此戰後,義大利已無力再戰,意統治階層認為軸心國的覆滅已不可避免,如繼續同盟軍交戰,將陷入萬丈深淵。

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登陸,攻入義大利國土

▲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登陸,攻入義大利國土

於是義大利再次見風使舵,7月25日,在意國王的支持下,法西斯黨高層發動了政變,墨索里尼在眾叛親離中下臺,取而代之的是由巴多格里奧組成的新政府。

這回義大利再次選擇兩邊下注,它一邊表示新政府將同德國繼續保持同盟關係,繼續與之並肩作戰,一邊開始與同盟國接觸,就停戰條件展開談判。

不過這次義大利在談判中就非常被動了,此時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軸心國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義大利沒有一戰時討價還價的籌碼。經過長時間談判後,最終同盟國向義大利下達了最後通牒:立即無條件投降,要麼接受,要麼結束談判。義大利終於再次臨陣倒戈,1943年10月13日,義大利宣佈退出軸心國集團,並向德國宣戰。

義大利的倒戈使德國面臨的戰爭形勢更加惡化,德國不得不面對三線作戰的困境,義大利的倒戈加速了德國的失敗,最終二戰以軸心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而結束。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最擅長觀望形勢,為了避免成為戰敗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前後兩次臨陣倒戈,而被坑的同樣都是德國,可謂「專業坑德」三十年不動搖。

美軍進入義大利(1945年)

▲美軍進入義大利(1945年)

作者:諸葛仲達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相關文章

義大利,沒人想接這個爛攤子了

義大利,沒人想接這個爛攤子了

NO.2268-義大利的爛攤子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繼英國首相強森於本月初宣佈辭職後,身為歐盟內第三大經濟體的義大利也陷...

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為什麼不設防?

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為什麼不設防?

美國與加拿大 作者:諸葛仲達 編輯:Thomas 目前世界上有將近200個國家,國與國之間大多都有邊界線,大部分國家的邊界上管制嚴格,有邊防...

古埃及一把手,竟被做成「顏料”

古埃及一把手,竟被做成「顏料”

連木乃伊都不放過 作者:中年維特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人類藝術幾乎與人類文明共生,數萬年前的巖畫上,那些抽象符號標誌著我們跨越了矇...

認真聊一下當前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認真聊一下當前歐洲的天然氣危機

NO.2326-歐洲天然氣危機 作者:Sha 校稿:朝乾 / 編輯:果 9月26日,北溪1號和2號的爆炸引發了各方對歐洲天然氣危機的擔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