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殖民?印度人為何成英國最大少數族裔?

英國印度裔

英國印度裔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自2022年10月就任英國首相後,英國保守黨黨首裡希·蘇納克受到了印度媒體的高度關注。

蘇納克不僅是英國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更是首位非白人首相,他的當選被不少印度人看作是曾經的殖民地人民對原宗主國的「反攻」。

倫敦街頭的印裔隊伍

▲倫敦街頭的印裔隊伍

蘇納克的妻子阿克沙塔亦保留印度國籍,其岳父是有著「印度比爾·蓋茲」之稱的IT巨頭穆爾蒂。蘇納克雖是英國國籍,但他的印度裔身份、印度教信仰更被民眾津津樂道。

作為人口大國,印度擁有龐大的海外僑民群體。截至2021年,海外印度人總數達3200萬,分佈在210個國家和地區。

海外印裔

▲海外印裔

除了在美國的450萬印度裔,作為曾經的宗主國,英國獲得印度裔的青睞,如今印度裔移民已成為英國第一大(非白人)少數族裔,族群數量約180萬,約佔英國人口的2.64%。

跨越重洋遷居英國的印度裔移民,究竟為何而來?如今的英國社會,印度裔又發揮著怎樣的影響力?

英國印裔人口變化

▲英國印裔人口變化

一、水手之歌

英國印度裔移民的出現,與英國殖民印度的歷史相伴相生。

15世紀,奧斯曼帝國崛起並控制中東商路。歐洲商業中心逐步由地中海轉向大西洋沿岸,出於追尋商業利益和傳播基督教信仰的熱情,歐洲人的鎖鑰打開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大門。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東方的中國和印度代表著財富。1600年,英國(此時為英格蘭王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批准成立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負責英國在印度乃至整個東亞的貿易。

1624年,英國商人帶著女王的特許狀來到南亞次大陸,東印度公司相繼在蘇拉特、馬德拉斯等地建立商站。採購銷售來自東方的絲綢、茶葉、染料等,後期開始售賣鴉片。

英國人來到印度

▲英國人來到印度

大量印度土著被僱用為東印度公司的水手,他們既有印度教徒,也有穆斯林。此時的印度裔指代包括如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在內的整個印度地區,並非單指今日的印度共和國。

印裔水手隨著商船來到英國,到1660年,約有8000印度裔居住在英國沿海港口城鎮。早期的印裔移民由於語言不通,處境十分悲慘,他們會被船主毆打虐待,甚至直接丟棄餓死在船上。

東印度公司商船

▲東印度公司商船

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實力的膨脹,沿海商站已無法滿足其商業需求,英國決定發動戰爭奪取更多的土地。

1757年,英軍在普拉西大敗孟加拉王公的軍隊,奪取了富庶的孟加拉。此後,東印度公司的軍隊四面出擊,強盛一時的莫臥兒帝國淪為英國人的傀儡,割據一方的邁索爾、奧德等政權相繼被征服。

1813年,英國政府決定每年向印度撥發10萬盧比專款,用於印度本土精英的英國化教育。1841年,擁有印度血統的索佈雷成為英國第一位印裔議員

到19世紀中葉,先後有4萬印裔來到英國,主要是水手、印度精英留學生、殖民地下層印度裔官員、英印軍隊的印度裔軍官(敘坡兵)等。

印度土兵

▲印度土兵

同時期,南亞絕大多數地區處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下,但龐大的人口和領土讓公司運轉入不敷出,最終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破產,英國政府直接統治的英屬印度在1858年建立。

南亞殖民地成為大英帝國王冠上最璀璨的寶石,英印間的交流愈發密切。大量英國商人、軍人、投機者來到南亞,他們僱傭印度傭人、女僕,甚至以僱主的身份將這些印度隨從帶回英國。如果僱主不明確要求,這些印度僕役大都不會再返回南亞故鄉。

19世紀末的大英帝國版圖

▲19世紀末的大英帝國版圖

駐印英軍士兵也會和當地女性誕下後代,這些孩子被送往英國本土學習生活,哪怕被英國丈夫拋棄,當時的英國法律也允許孩子的印裔母親以監護人的身份申請去英國照顧孩子。

截至1937年,約8500名印度裔移民居住在英國本土。既有印度教徒,亦有穆斯林、錫克教徒等,他們大都是第二、第三代移民,從語言文化上已經逐漸英國化,視英國本土為自己的故鄉,與那些來了又走的印度裔留學生、印度裔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南亞宗教眾多

▲南亞宗教眾多

英國人和南亞裔移民都未曾想到的是,照耀南亞大地的日不落帝國太陽,還有10年就要落山了。

二戰嚴重消耗了英國的國力,帝國傷亡近百萬人,耗費250億英鎊,25%的財富毀於戰火。英國在戰後出口貿易下降70%,揹負了37億英鎊的債務。南亞各地掀起了獨立浪潮,無力維繫殖民體系的英國只得接納帝國的崩解。

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

因為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矛盾不可調和,英國人依據宗教成分實行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擺脫自治領身份建立了共和國。

就在印度共和國成立的同時,英國本土卻迎來了一股印度裔移民高潮。

二、不列顛的婆羅多

1947年印度獨立時,印裔英國人約1.3萬人,到1951年,這一資料增長到3.1萬人。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印巴分治後出現了巨量的人口流動,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對立日漸加深,不時發生慘烈的宗教衝突和報復。戰爭的陰雲與宗教衝突的威脅,迫使大量有財力的印度精英移民英國。

印巴戰爭

▲印巴戰爭

其次,二戰給英國本土造成嚴重的破壞。為了戰後重建,英國每年約有14萬人的勞動力缺口。為了吸納技術人才和勞動力,英國出臺了《1948年國籍法》,界定了「英國公民」的範疇,將世界各地區分為5個層級。

英國及其殖民地居民劃為第一層級,印度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前英國殖民地一起,作為自治領,英國國王仍是這些國家的元首,他們被劃入第二層級——獨立英聯邦國家。這些國家的公民可自由進入英國,較為容易獲得英國國籍

1948年國籍法公民身份劃定

▲《1948年國籍法》公民身份劃定

英國本想通過國籍法吸引白人移民進入英國,實際填補勞動力缺口的,卻是不被英國人看得起的印度人。1953至1962年,移民英國的非白人移民達48.6萬人。印度裔以7.5萬人的規模,位列非白人移民第二大群體,僅次於西印度群島裔(27萬)。

英國未曾想到會有龐大的非白人移民,相關的配套福利、教育政策都是空白。在白人歧視下,族群間矛盾愈發尖銳。

隨著英國戰後重建的完成,到20世紀50年代末,英國對勞動力的需求不在旺盛。大量有色人種進入英國,衝擊了英國的勞動力市場。在資本主義經濟週期性震盪影響下,英國在1961年爆發了小規模經濟危機,引發了白人襲擊有色人種移民的諾丁山等事件。

遭受德軍轟炸的英國城鎮

▲遭受德軍轟炸的英國城鎮

英國不是傳統移民國家,對有色人種的包容性比美國這類移民國家要低得多,只有在國內勞動力緊張的時候才會放寬移民准入條件。

196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21%的英國民眾歡迎外國移民。此時英國為了更好地融入歐洲,外交資源向歐洲傾斜,《1962年國籍法》應運而生。

有色人種入英門檻被提高,必須持有英國工卡(被英企僱傭)、擁有雄厚財力或有親屬已獲得英國國籍。為了安撫有色人種移民,英國又配套推出了《1965年種族關係法》。

這沒能緩解族群間的衝突,而地球另一端發生的事件,即將掀起新一輪印裔移民英國的高潮。

1961至1963年,英屬東非殖民地相繼獨立,建立了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等國。翻身做主人的黑人國家很快掀起了「非洲化」運動,旨在消除殖民者帶來的屈辱印記。

非洲獨立地圖

▲非洲獨立地圖

早在19世紀末,大量印裔被僱傭到非洲為英國人修築鐵路、耕種莊園。相較於文化落後的非洲黑人,憑藉著靈活的頭腦和辛勤勞動,印裔移民很快取得高於非洲土著的經濟地位。

為了鞏固在東非的統治,英國人有意扶持在東非沒有政治根基的印裔移民。到二戰前,東非約90%的貿易量都被印裔掌握,形成了英國人-印度裔-非洲土著的三級社會體系。

英國人的種族理論被印裔繼承,他們認為自己優於非洲土著,哄抬物價、剝削黑人,在黑人群體中留下了不好的形象。

1972年,烏干達總統阿明掀起驅逐印裔的高潮

▲1972年,烏干達總統阿明掀起驅逐印裔的高潮

東非各國獨立後,印裔失去了「人上人」的政治地位,遭到當地黑人的攻擊和驅逐。一部分印裔寄希望獨立不久的母國印度,對於這個問題,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說過:

「非洲印裔不應尋求特權,如果他們不尊重黑人的權益,那麼印度政府也不會保護他們」。

出於外交考量,印度最終沒有為東非印裔提供保護,反倒是勸他們趕緊帶錢回印度。

尼赫魯

▲尼赫魯

雖然英國也做出過「非洲印裔必須把黑人利益放在首位」的表態,但非洲印裔的祖先們大都與英國人有過密切合作,作為「精神英國人」,大批非洲印裔最終決定移民物質發達的英國,僅1968年1-2月間,就有超過1萬非洲印裔湧入英國。

相較於經濟發達的英國,此時的印度經濟仍是步履蹣跚。除了地緣衝突、宗教對立帶來的影響,上世紀60至70年代印度人口的高速增長,也讓人口就業面對巨大壓力。

到1980年,印度有超過120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失業,遑論更廣大的低教育群體。這進一步推動了非洲印裔、印度本土精英階層移民英國等西方國家。

80年代的印度街頭

▲80年代的印度街頭

大量印裔湧入加劇了英國的族群衝突,甚至英國政府內也存在一股強大的反移民力量。為此英國政府相繼在1971年和1981年對《國籍法》內容細化。

新《國籍法》繼續提升對印裔等有色人種移入英國的限制,提出了「居留權」概念,許多新來到英國的印裔取得的不再是英國國籍,而是居留證。英國法院也被賦予更多權力,一旦印裔等有色人種違反法律,英國法院可立即收回居留權並將其驅逐出境。

到1981年,英國印裔已達67萬,佔總人口的1.2%。即便移民政策收緊,但印裔已成為英國政府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相較於早期的勞動力移民,70至80年代來到英國的印裔大都擁有高學歷或雄厚財力,如何讓印裔融入英國社會,成為英國政府不能越過的問題。

印度精英大學生

▲印度精英大學生

三、「融入英國」VS印度「僑民戰略」

1981至2011年,英國人口從5600萬增長到6300萬,同時期印裔移民群體增長到145萬,在英國的人口占比從1.2%提升到2.3%。

二戰至今,不同時期的移民潮共同組成了如今的英國印裔群體。二戰前後的來英印裔,大都是出賣勞動力的印裔平民,以英國僱主隨從、戰後重建工人的身份來到英國。

60年代後,隨著英國移民政策的收緊,來到英國的大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及擁有一定財產的印度中產或高種姓;而非洲印裔是英國印裔的另一大組成部分。

1970至2020年英國人口增長

▲1970至2020年英國人口增長

在英國殖民教育下,一部分印度人掌握了英語,便於他們融入通行英語的西方社會。

為了尋找工作機會,早期的印裔大都選擇來到英國最發達的英格蘭地區,居住在蘇格蘭、威爾士等地的印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英格蘭,除了早期印裔聚居的沿海城鎮,在倫敦、伯明翰等工業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印裔社區,因為在工廠遍地的城市,印裔才能更便利的找到工作,其後而來的印裔也在這些城市逐步聚集繁衍。

早期的印裔由於沒有資金和知識,大都從事簡單的體力工作。被殖民的歷史,讓印裔在英國遭受普遍性歧視。印裔的失業率總是高於白人群體。雖然英國政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但印裔的實際社會地位仍低於白人。

飄揚萬里而來的印度裔,在英國大都保留了原有宗教信仰。他們中絕大多數信仰印度教,少部分信仰錫克教、伊斯蘭教。

錫克教徒在英國議會前抗議

▲錫克教徒在英國議會前抗議

印裔的信仰、文化與南亞的那片土地緊密相連,第一代移民來到英國時,難免會產生水土不服。截至2020年,一代移民佔英國印裔的比重下降到53%,隨著人口繁衍,二代、三代移民逐步融入英國社會。

雖然他們仍保持宗教信仰,但相較於他們的祖輩,這些移民後代接受的是全方位英國教育,在價值觀上更接近西方。雖然也會說家鄉母語,但英語才是他們的日常用語。

除了英國印裔,超過3210萬印度裔分佈在全球的21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2%(約1350萬)保留印度國籍(如蘇納克的妻子),這批印裔被稱為「印度僑民」(No-Resident Indias,NRI);另有1870萬人取得外國國籍,被稱為「印度裔外國人」(Persons of India Origin,PIO)。

蘇納剋夫婦,一個PIO,一個NRI

▲蘇納剋夫婦,一個PIO,一個NRI

龐大的印裔群體在海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美國是海外印度裔人口最多的國家,約450萬。全美半數以上的酒店、超市、獨立藥房都由印度裔運營。除了現任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前白宮首席幕僚班農擁有印度血統,Google、Twitter等企業的CEO職位也長期被印度裔把持。

美國之外,印度裔佔加拿大人口的4%,是澳大利亞的第3大族群……新加坡前總統納丹、加拿大防長阿南德都是印度裔。早在蘇納克出任英國首相前,印度裔已先後在英國內政大臣、商業、能源大臣的位子上坐過了。

印裔美國人表現出色

▲印裔美國人表現出色

對於人口流出過印度來說,隨著海外印度裔的影響逐步上升,印度愈發重視海外印度裔,將其看作實現「印度大國夢」的重要抓手。

從20世紀末起,印度的僑民戰略逐步清晰,印度前總理瓦捷帕伊曾表示:

「印度永遠不會捨棄他的兒女,更不能漠視他們對祖國文化的忠誠和熱愛」。

撐起印度夢的不只是軍事力量

▲撐起印度夢的不只是軍事力量

為此,印度修改完善了法律,讓僑民入境印度、投資、工作、定居都變得更加便捷。嚴格管控國籍的印度,更是在2003年後承認了部分印裔科學家的雙重國籍

在政府內部,印度設立了專門的海外印裔事務管理機構,制定了中長期策略,提升海外印裔對印度的母國認同感。特別是強化與發達國家印裔、新生代印裔的情感聯繫。

對於原宗主國英國,無論是印度政府還是印度裔移民,都對其抱有複雜的感情。

截至2021年,英國產生了18位印度裔上議院議員、12位下議院議員、300多位地方議員。曾經紮根勞動力市場的印英國印裔,如今73%從事管理和高技術崗位,13.5%是藍領、13.2%從事服務或銷售業,印裔與白人的通婚率達到19.6%,且印裔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已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族群。

蘇納克在英國議會發言

▲蘇納克在英國議會發言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英國印裔的收入時薪達13.47英鎊,白人為12.03英鎊。一方面是因為印裔人數較少,白人時薪被人口基數稀釋,但這也足以證明印裔在英國的經濟地位不斷上升,只不過印裔仍要面臨職場歧視和更高的入職門檻。

英國適時調整移民政策,旨在吸引高素質人才,印裔技術人才便在其列。對於英國來說,讓印裔更好的融入本國社會,在尊重其文化的基礎上,削弱印裔文化與英國文化的衝突是當務之急。

印度想強化與英國的經濟合作,但忌憚人才的流失,更想徹底抹除英國的殖民痕跡。僑民戰略取得一定成果,但現實的矛盾致使僑民戰略仍未達到計劃的目標。

歷經幾百年遷徙大潮,如今的英國印度裔已成為英國社會的重要一環。英國人、印度人,對於他們來說身份認同既是最重要的事情亦是最無關緊要的事情。

蘇納克當選英國首相,是印裔深度融入英國主流社會的最好佐證。遠離故土的印裔深深紮根所在國,融入當地生活,這個族群也讓遷入國的文化更加多元絢爛。

海外印裔政商界精英

▲海外印裔政商界精英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