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塔吉克人的「聖城」,為何現在卻歸屬烏茲別克?

撒馬爾幹歸屬

撒馬爾幹歸屬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在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舉行。

撒馬爾罕是一座擁有2500年曆史的文明古城,也是中亞歷史最悠久的城市。

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

▲烏茲別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

歷史上,撒馬爾罕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絲綢之路貿易繁盛,給當地帶來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的位置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的位置

如今,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境內僅次於首都塔什干的第二大城市。

然而,從公元前7世紀到11世紀,建立並擁有這座城市的主人卻是塔吉克人。16世紀之後,烏茲別克人才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主人。

塔吉克民族服裝

▲塔吉克民族服裝

城市的歸屬權,是塔吉克許多民族主義者的「心結」。撒馬爾罕這座由塔吉克人建立的中亞歷史名城,如今為什麼屬於烏茲別克呢?

一、塔吉克人的城市

中亞的地貌主要以溫帶沙漠和草原為主。阿姆河錫爾河所流經的河中地區,是中亞為數不多的灌溉地帶(還有一處位於費爾幹納盆地)。中亞最古老的城市——撒馬爾罕、布哈拉地處河中地區

河中地區和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最適合發展灌溉農業的地區

▲河中地區和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最適合發展灌溉農業的地區

中亞最早的民族是古波斯人的遠親——粟特人(塔吉克人的祖先)。公元前7到前5世紀時期,粟特人在錫爾河流域建立了城市,即中亞最早的城市——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早期的遺蹟

▲撒馬爾罕早期的遺蹟

古絲綢之路的興起,帶動了撒馬爾罕等中亞城市的繁榮。

公元前1世紀開始,隨著東方的中華文明和歐洲的羅馬文明興起,東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之後,中亞成了東西方文明交匯的節點。

歷史上的康居,即撒馬爾罕

▲歷史上的康居,即撒馬爾罕

位於錫爾河流域的撒馬爾罕憑藉著東臨中華文明,西接波斯文明,南與印度文明接壤的優勢,大力發展商貿。

絲綢之路,帶動了撒馬爾罕(藍色圈)的繁榮

▲絲綢之路,帶動了撒馬爾罕(藍色圈)的繁榮

來自東方的絲綢、造紙術、瓷器從中亞傳入到西方。來自西方的葡萄酒、鬱金香、黃銅也通過中亞傳入到東方。無數的商隊在撒馬爾罕留下了可觀的「路費」。

大量財富的湧入,使撒馬爾罕積累了大量財富。從小城市一躍成為了當時中亞經濟、文化繁榮的大城市。

中世紀時期繁榮的撒馬爾罕

▲中世紀時期繁榮的撒馬爾罕

粟特人使用的語言屬於波斯語的一支。粟特人以自己的「雅利安血統」為傲。塔吉克一詞本意是「雅利安人」,也可以指「高貴的血統」,並延伸出「王冠」的意思。

此後,「塔吉克」逐漸成為了擁有波斯血統的粟特人、塞人等波斯語系民族的代名詞。

塔吉克人成為了中亞地區,特別是撒馬爾罕的主要民族。撒馬爾罕更是被視為是塔吉克民族的「聖城」。

粟特商人的壁畫

▲粟特商人的壁畫

然而,塔吉克人在中亞的統治,卻面臨著突厥汗國的威脅。公元7世紀時期,發源於蒙古高原的突厥人被唐朝擊敗,被迫西遷至中亞

撒馬爾罕被突厥汗國所控制。大批突厥人的湧入,使突厥人在中亞的數量逐漸超過了塔吉克人。

公元8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擴張到中亞地區。受阿拉伯帝國的影響,中亞的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都接受了伊斯蘭教。

突厥曾是龐大的草原帝國,被唐擊敗後開始西遷

▲突厥曾是龐大的草原帝國,被唐擊敗後開始西遷

即便是在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交替統治下,塔吉克人沒有放棄反抗,努力保持民族特性。

從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11世紀時期,撒馬爾罕這座塔吉克人的「聖城」的主導權一直在塔吉克人手裡。

二、烏茲別克人佔據撒馬爾罕

13世紀之後,撒馬爾罕逐漸易主。13世紀時期,東亞的蒙古人逐漸崛起,建立起蒙古帝國。中亞被納入了蒙古人的版圖。

蒙古人攻陷撒馬爾罕

▲蒙古人攻陷撒馬爾罕

因此,部分塔吉克人遷往南部的山區,形成了高山塔吉克人(現主要在阿富汗境內),留在中亞撒馬爾罕等河中地區的塔吉克人,為平原塔吉克人(現主要在塔吉克)。

蒙古人西征中亞時,與中亞的突厥人經過了兩百多年的通婚,蒙古統治者已經被「突厥化」,而烏茲別克人就是「突厥化蒙古人」的一支。

為了管理龐大的地盤,蒙古貴族將中亞分封為多個汗國。14世紀時期,撒馬爾罕成為了「突厥化蒙古人」的一支——帖木兒帝國的首都。

帖木兒帝國時期,撒馬爾罕曾經是首都

▲帖木兒帝國時期,撒馬爾罕曾經是首都

16世紀,蒙古帝國陷入了全面衰落。人口較多的烏茲別克人佔領了中亞歷史名城布哈拉,並以布哈拉為首都,建立了布哈拉汗國

1507年,布哈拉汗國佔領撒馬爾罕,撒馬爾罕從此逐漸被烏茲別克人所統治。

此後,烏茲別克人遷入了中亞地區的費爾幹納盆地,建立了浩罕(費爾幹納盆地)和希瓦汗國。烏茲別克人的生產方式,逐漸從遊牧農耕轉變。

費爾幹納盆地,促成了烏茲別克人轉型為農耕民族

▲費爾幹納盆地,促成了烏茲別克人轉型為農耕民族

此時,塔吉克人的國家已經滅亡。塔吉克人分屬於烏茲別克人的布哈拉、浩罕(烏茲別克)、南方的普什圖人建立的杜蘭尼王朝(阿富汗的前身)。

遷入費爾幹納盆地後,烏茲別克人憑藉農耕的生產方式,人口數量不斷升上,成為一個人數眾多的大民族,進一步蠶食了塔吉克人的土地。

撒馬爾罕的人口雖然四分之三是塔吉克人,但城市四周已經被烏茲別克人聚居區所包圍。

19世紀時期烏茲別克三大汗國(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位置,撒馬爾罕屬於布哈拉汗國

▲19世紀時期烏茲別克三大汗國(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位置,撒馬爾罕屬於布哈拉汗國

烏茲別克人對撒馬爾罕的塔吉克人採取了「烏茲別克化」的政策。經過了近2個世紀的同化,生活在撒馬爾罕的塔吉克人說烏茲別克語(突厥語族)塔吉克語(波斯語族)雙語。

但在強勢的烏茲別克人面前,烏茲別克語在撒馬爾罕的實際使用範圍要多於塔吉克語。

三、蘇聯重分中亞

19世紀時期,中亞地區迎來了嶄新的殖民者——俄國。俄國通過發動俄土戰爭以及對中亞的戰爭,希望打通進出地中海印度洋的出海口。

沙俄入侵中亞之前,中亞主要由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汗國組成

▲沙俄入侵中亞之前,中亞主要由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汗國組成

19世紀初,俄國征服了哈薩克草原,開啟征服中亞的第一步。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征服,俄國滅亡了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個烏茲別克人的汗國,徹底吞併整個中亞。

平原塔吉克人隨著烏茲別克人的汗國一起被併入俄國。撒馬爾罕也因此成為了俄國的屬地。

19世紀末,為了鞏固中亞的統治,俄國實施了明確的行政區域劃分,中亞劃分成7個總督轄區。

俄國視塔吉克人為烏茲別克人的分支。塔吉克人居住的地區被劃分為撒馬爾罕、布哈拉和費爾干納三個總督區。其中,撒馬爾罕被劃分在撒馬爾罕總督區

俄國的中亞,撒馬爾罕被劃分為屬於烏茲別克人的撒馬爾罕總督區(黃色)

▲俄國的中亞,撒馬爾罕被劃分為屬於烏茲別克人的撒馬爾罕總督區(黃色)

一戰時期,俄國因陷入戰爭泥潭導致國內矛盾空前尖銳。

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政權。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蘇維埃政權

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

▲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

十月革命爆發後,中亞脫離蘇俄控制。20世紀20年代,隨著蘇俄局勢穩定,蘇俄(蘇聯)重新控制了中亞地區。蘇聯對中亞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十月革命後中亞被分為哈薩克、花剌子模、布哈拉和突厥斯坦四個蘇維埃國家

▲十月革命後中亞被分為哈薩克、花剌子模、布哈拉和突厥斯坦四個蘇維埃國家

蘇聯依據民族聚居狀況,將中亞分成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加盟共和國。塔吉克人被視為烏茲別克人的分支,因此撒馬爾罕等塔吉克人聚集的地區都被劃入烏茲別克。

俄國十月革命的同時,土耳其也在進行世俗化改革,建立了民族國家。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思潮湧入到了突厥語系民族佔多數的中亞,引起了蘇聯不安。

1926年的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撒馬爾罕為首都(後遷都塔什干)

▲1926年的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撒馬爾罕為首都(後遷都塔什干)

烏茲別克人是中亞人口數量最多的突厥化民族。為了進一步分化烏茲別克地區,壓制「泛突厥主義」思潮,蘇聯對烏茲別克地區進一步分化。

1926年,蘇聯將烏茲別克境內的吉爾吉斯提升為自治共和國,進而賦予了其加盟共和國地位。

塔吉克人一直以來都是非突厥語系民族,對於自己隸屬於烏茲別克的現狀不滿,要求蘇聯改變這種現狀。

蘇聯答應了塔吉克人的自治要求。1929年,蘇聯根據塔吉克語的分佈狀況,將塔吉克烏茲別克分離,賦予其加盟共和國的地位。

至此,中亞地區的加盟共和國從三個增加到五個。塔吉克人的民族地位獲得了承認。

1936年後,蘇聯的中亞被分為五個國家

▲1936年後,蘇聯的中亞被分為五個國家

與此同時,中亞與南亞之間的阿富汗在一戰後完成了獨立。獨立後的阿富汗,塔吉克人成為了境內僅次於普什圖人的第二大民族。

阿富汗民族分佈圖,塔吉克人與塔吉克接壤

▲阿富汗民族分佈圖,塔吉克人與塔吉克接壤

蘇聯對中亞的劃分主要根據語言。使用單一塔吉克語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費爾幹納盆地的南部以及廣大山區。

因此,從烏茲別克劃分出來的塔吉克加盟共和國的領土只有費爾幹納盆地部分以及南部山區。

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塔吉克人創立的歷史名城,雖然居民以塔吉克人為主,但因為長期受「烏茲別克化」的影響,烏茲別克語的使用已經超過了塔吉克語的使用。

撒馬爾罕和布哈拉依然留在了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境內。

四、歸屬烏茲別克

1979年,蘇軍向南入侵阿富汗,激起了阿富汗各族人民的反抗。尤其是阿富汗北方塔吉克人的首領——馬蘇德,成為了北方抵抗蘇軍的頭目。

長達10年的戰爭使得蘇聯陷入泥潭無法自拔。1989年,蘇軍不得不撤出阿富汗。

蘇軍入侵阿富汗

▲蘇軍入侵阿富汗

1991年,蘇聯解體後塔吉克烏茲別克分別獲得獨立。獨立後各國繼承了原來加盟共和國的領土,撒馬爾罕和布哈拉成為了烏茲別克的一部分。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

蘇聯解體,使中亞地區的衝突不斷。尤其費爾幹納盆地一帶飛地遍佈。

錯綜複雜的飛地使得該地區成為了中亞的「火藥桶」。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坦之間因飛地問題邊境衝突不斷。極端民族主義情緒蔓延。

在塔吉克以及周邊的塔吉克人聚居區(包括阿富汗北方),「大塔吉克主義」十分流行。

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地區,飛地密佈

▲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地區,飛地密佈

塔吉克的獨立,使得塔吉克人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獨立後的塔吉克擁有520萬,其中塔吉克族人口300萬。

同時期,阿富汗擁有330萬塔吉克族,佔阿富汗人口的1/4,是僅次於普什圖族的第二大民族。阿富汗的塔吉克人在抗蘇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並於1992年取得政權。這促成了「大塔吉克主義」的發展壯大。

高山塔吉克人

▲高山塔吉克人

對於「大塔吉克主義者」來說,從烏茲別克手裡收復撒馬爾罕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目標。

阿富汗的抗蘇領袖——馬蘇德(塔吉克人)更是聲稱」武力從烏茲別克收復撒馬爾罕,去撒馬爾罕做乃瑪茲(一種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以表明塔吉克人對於聖城的眷戀(1996年,塔吉克人等主導的阿富汗政權被塔利班推翻)。

阿富汗抗蘇英雄馬蘇德

▲阿富汗抗蘇英雄馬蘇德

此話引起了「塔吉克民族主義者」的共鳴,馬蘇德的這番發言引起了烏茲別克的恐慌。撒馬爾罕的歸屬問題,加劇了烏茲別克、塔吉克和阿富汗的緊張。

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塔吉克因國內政治、民族矛盾,爆發了長達5年的內戰(1992年-1997年)。烏茲別克干預塔吉克的內戰,引起了塔政府的強烈不滿。加劇兩國的對立情緒。

塔吉克內戰

▲塔吉克內戰

錯綜複雜的費爾幹納盆地飛地問題撒馬爾罕歸屬問題,使得烏、塔獨在獨立後20多年裡關係十分緊張。

從1992年到2016年這段時期內,兩國關係甚至被國際關係學者稱為「未經宣佈的冷戰」。

現在,塔吉克的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950萬。烏茲別克面積44萬平方公里,人口3400萬。

烏茲別克是重要的農業灌溉區,經濟在中亞排名相對靠前。塔吉克則是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

費爾幹納盆地大部分屬於烏茲別克

▲費爾幹納盆地大部分屬於烏茲別克

無論是面積、人口、經濟發展,烏茲別克呈現「碾壓」之勢。

此外,長達五年的內戰消耗了塔吉克的國力,成為了中亞人均GDP最低的國家(2020年塔吉克人均GDP為882美元,烏茲別克為1700美元)。

實力差距外加戰爭消耗,使塔吉克通過武力收復撒馬爾罕不現實。

1992年-2015年,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人均GDP,塔吉克長期墊底

▲1992年-2015年,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人均GDP,塔吉克長期墊底

此外,2001年,提出武力收復撒馬爾罕的馬蘇德被阿富汗塔利班炸死,撒馬爾罕問題逐漸淡出。烏、塔關於撒馬爾罕的爭奪暫時降溫。

中亞國家受經濟發展普遍不景氣的影響,各種各樣的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氾濫,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需要各國放下分歧,彼此合作。

中亞長期是恐怖組織的「樂園」

▲中亞長期是恐怖組織的「樂園」

2016年,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開始改善與塔吉克的關係。2018年3月9日,烏總統米爾濟約耶夫首次訪問塔吉克,兩國在邊境問題達成一致,基本上解決了撒馬爾罕、布哈拉等歷史名城的歸屬。

烏總統會見塔總統

▲烏總統會見塔總統

如今撒馬爾罕約有50萬人口,其中有超過半數的居民擁有塔吉克人的血統,但由於被「同化」,他們已經被認為是烏茲別克人。

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僅次於首都塔什干(250萬)的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作為曾經的文化和商業之都,保留了眾多塔吉克人留下的清真寺、神學院和天文臺等古老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被譽為是「文化交匯之地」

如今的撒馬爾罕古城

▲如今的撒馬爾罕古城

如今撒馬爾罕憑藉其名氣,成為烏茲別克名副其實的旅遊城市,吸引各地遊客來此探究曾經屬於它的繁榮。

撒馬爾罕曾作為古絲路的重要節點,將繼續發揮它的新作用。

中亞的主要城市

▲中亞的主要城市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