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考古發現」一部名叫《百變神偷》的老電影。

《百變神偷》
電影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和「香港銀都機構」共同出品

這是一部喜劇動作娛樂片
影片由梁治強執導,淳于珊珊、周裡京等主演,於1989年上映。
故事設定在30年代的上海,講述神偷「包德」和律師「夏炳遠」之間鬥法的故事,最後神偷「包德」揭露了律師「夏炳遠」侵佔賑災捐款的醜行,最終將善款用來建造孤兒院。
這部電影對今天的觀眾來說,可能已經非常陌生了,但是這部影片的一些鏡頭,卻無意中記錄了上海在鉅變前的最後的影像。
電影《百變神偷》
——影片開始,神偷「包德」從自己收養了許多孤兒的「家」裡出來,開始「工作」:

鏡頭一:從「家」中下樓

鏡頭二:生活氣息濃厚的弄堂

鏡頭三:遠景
問:「鏡頭一」中神偷「包德」的「家」在哪裡?
最怕的就是這些「老舊」房子,因為這麼多年,能拆的可能都拆了,「死無對證」了。
我一開始,猛一看「鏡頭一」,有一條河,判斷是蘇州河,河兩岸有低矮的房子:

「鏡頭二」:破舊的弄堂,煙霧繚繞,低矮窄小:

這兩個資訊結合,我的第一判斷應該在蘇州河上游一些地方,比如普陀或者閘北蘇州河段,這些地方八十年代末應該「老破舊小」相對集中一些。
但是「鏡頭三」,突然一個全景——卻是蘇州河的河口位置:

「乍浦路橋」再往東一點,就到了「外白渡橋」,是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外灘」起點了。

總不能1989年的上海外灘附近的房子是「鏡頭一」和「鏡頭二」這個樣子的吧?
可以「大膽猜測」,但要「小心求證」,要有證據
所以,還需要仔細分析影片中的細節:

1、遠處有一座高樓的頂部隱隱露出,是階梯型凸出的頂部。
2、河的一邊還有幾棟別的大樓,大樓很有特點,一層一層的,很分明;同時還有「塔吊」(藍圈處),說明大樓正在建造,並未完工。
3、河道有一個彎曲的弧度,說明地點是在河道轉彎的地方。
這些資訊裡面,第一個資訊是突破口——「階梯型凸出的頂部」
蘇州河邊哪棟樓可能是這個造型呢?

「鏡頭一」放大圖

「上海大廈」應該是不二之選吧?
好的,我們假定「上海大廈」就是「1」處那棟樓,那麼「鏡頭一」的地點到底在哪呢?
再看「鏡頭三」時,就變得合理了

能居高臨下,看到上圖這個角度的「上海郵政大樓」和「乍浦路橋」,也可以推斷出「鏡頭三」的拍攝位置就在「上海大廈」。

「鏡頭三」鏡頭角度示意圖
而且「鏡頭三」的畫面裡,還有一個新發現——在河對岸位置的高樓處,也有「塔吊」:

如果,「鏡頭三」中的「塔吊」和「鏡頭一」中的「塔吊」是同一個的話:

「鏡頭二」中的「塔吊」
那麼這棟大樓的位置範圍就大大縮小了
它的位置應該是在「上海郵政大樓」的西南方,蘇州河的南岸,更或者「河濱大樓」的西南方,蘇州河的南岸:


地圖示意
恰好,這個地方也是蘇州河的一個轉彎處(紅圈處)
那麼,我們就在這個河道轉彎處的南岸,去找那棟「有明顯多層」的大樓即可
果然有一棟叫「銀河公寓」的大樓非常之像

「福建路橋」西望「銀河公寓」


「鏡頭一」放大圖
多層高樓的右邊陽臺已經封住,但是隔壁一棟「L」造型的樓,尤其側面牆上只有一扇窗戶,一模一樣。

「銀河公寓」近景鏡頭
同時,資料顯示「銀河公寓」竣工於1990年,而影片拍攝於1989年,當時大樓尚未完工,但即將完工,時間也完全吻合。
所以,「鏡頭一」的神偷「包德」的家,位置應該是在「福建路橋」和「山西路橋」中間的「南蘇州路」上:

「鏡頭一」拍攝角度演示

「鏡頭一」空中角度分析,紅色箭頭為鏡頭拍攝方向
上圖綠圈處的橋叫「山西路橋」,影片中並未出現

因為「山西路橋」建造於2007年,當時確實不存在。
再比較一下相同的角度,拍到的兩岸景象

如今的兩岸

影片中的兩岸
誰能想到,更何況看到,1989年的蘇州河下游還是這樣的景象呢?
所以,這部影片未來的「史料價值」估計會高於它的「娛樂價值」了。
——然後「包德」利用偷來的假錢去賭場贏了錢,被識破後,被巡捕追趕:

巡捕追趕

上橋

前後攔截

跳橋,跳到船上
「包德」跳的這是哪一座橋呢?
還是要先分析這座橋的特點:

最大的特點,就是欄杆上的花紋很特別,是「雙環交錯」的;同時,從輪船駛過的橋洞中間位置,和蘇州河的寬度來看,橋的中間可能沒有橋墩,這座橋應該只有一個大的橋洞供通航,兩邊分佈一些小的橋洞供分洪使用。
這樣的橋,比對今天蘇州河上的橋,沒有一座是匹配的,因為今天蘇州河已經沒有了通航的功能,所以,現在蘇州河上的橋大部分都被設計成了下面兩種類型:
一種是「兩個橋墩,三個橋洞」的類型,如「四川路橋」

四川路橋
還有一種是「一個橋板橫跨蘇州河」,如「昌平路橋」

昌化路橋
所以,影片中的這座橋,應該是被拆了,建成了今天某一座新樣式的橋。
那到底是哪一座被拆的橋呢?
蘇州河上從「外白渡橋」往上游,到外環,一共有三十多座橋,總不能一座座地去查歷史吧,所以還是要縮小範圍:

從這個鏡頭來分析,下橋之後,道路是有一個彎曲的弧度的(無法判斷橋南還是橋北)。
橋可以拆,改變原有的樣子;房子也可能拆,建設完全不同的樣式;但是路的彎曲路徑,往往會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
所以,可以先從地圖上篩選:下橋之後,有彎曲弧線的道路,不管是蘇州河南岸道路彎曲,還是蘇州河北岸道路彎曲,這樣就減少了很多選擇。
篩選來看,一共有如下幾座橋符合上述條件:

「乍浦路橋」

「福建路橋」

「大統路橋」和「烏鎮路橋」

「江寧路橋」
其實這個時候,我已經基本確定是哪座橋了,因為上文「探索發現」「包德」的家時,已經確定就在「福建路橋」附近——拍攝的時候可能就「就地取材」了。
不過還是要拿出證據
通過查找資料,現在的「福建路橋」建造於2007年:

現在的「福建路橋」
上一代的「福建路橋」建造於1968年:

看不清,換一張清晰一點的:

一個大橋洞,並且最主要的是:大橋欄杆花紋是「雙環交錯」樣式的

所以,「包德」跳的這座橋就是上一代的「福建路橋」。
——最後「包德」在逃到另外一座橋的時候,被抓捕:

從「法租界」逃到「英租界」(左英國國旗,右法國國旗)

橋上白線是影片中租界分界線,法國巡捕不能過界抓人

巡捕用計,騙「包德」過線,然後抓捕
這又是哪一座橋呢?
這個難度級別,應該相對比較容易一點了吧?

南望「中國銀行大樓」和「和平飯店」

東望「上海大廈」和「外白渡橋」

西望「上海郵政大樓」
這幾個座標已經把橋全包圍了:

所以,這座橋就是「乍浦路橋」
糾錯:
影片中「包德」往南跑,過了「乍浦路橋」中線就從「法租界」到了「英租界」


但是「乍浦路橋」從來就不是英法租界的「界橋」:

上海租界分佈圖
(1)黃線處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分界線,相當於今天的整條「延安路」;
(2)「乍浦路橋」在「公共租界」範圍內,不存在成為英法租界「界橋」的可能;
(3)「西藏路橋」是「華界」與「公共租界」的「界橋」(橋北岸西側就是「四行倉庫」,電影《八佰》中,「謝晉元」最後率領的八百將士就是從「西藏路橋」南撤到「公共租界」裡的)
——不過,大律師「夏炳遠」幫神偷「包德」打贏了官司,贏得了讚譽,此時「夏炳遠」還是一個正面人物

——劇情突進,黃河發大水,大量難民湧入上海灘:



難民湧入的這座橋,又是哪一座橋?
今天是直接和橋幹上了!也反映了這部電影特殊的歷史價值
這座橋最大的特點,是一座鋼結構橋:

像這樣的橋,現在蘇州河上比較有名的有兩座:
一座是「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
還有一座是「浙江路橋」:

「浙江路橋」
但是,比較來看,這兩座橋卻都不是
首先,影片中的橋有自己的幾個細節特點:

第一:橋面不是很寬,最多是單車道,再加一個人行道,甚至這座橋就不能通行機動車。

第二,橋上部的鋼結構,構成的花紋是「兩個三角形交叉狀」
其它兩座橋卻有不同:

「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有三車道

「浙江路橋」
「浙江路橋」路面寬度接近,但是橋上鋼結構花紋不對。
所以,這座橋應該也是被拆建過的橋。
那麼是今天哪一座被拆建過的橋呢?
為了縮小範圍,重點還是要去比對「不能通行機動車」的橋,橋狹窄,說明道路狹窄,道路狹窄,說明不是主幹道,也就可以排除一些主要的交通道路,比如,西藏路、四川路等。
最終找到這座橋的前生:

建造於1916年的「新閘橋」,於2000年被拆除重建。橋上鋼結構呈「兩個三角形交叉狀」。

現在的「新閘橋」
——大律師「夏炳遠」發起賑災募捐,籌得善款200萬元。
其中,「包德」闖入募款場地一段:

你能看出這個募款的地方在哪裡嗎?
上文有個建築此處也出現了,就是「上海大廈」:

可以看出:距離比較近,有一點傾斜角度,地點在蘇州河南岸,在一個路口上:

鏡頭角度分析
所以,地點指向「光陸大樓」

相同角度
細節比對來看:

影片中的「光陸大樓」外立面基本被廣告牌遮擋,但是出入口有凸出屋簷,右側牆體立柱中間有一條線

現在的「光陸大樓」保留了這些特點。
另外,「光陸大樓」底層曾經是「光陸大戲院」:

也曾在我們《電影中的上海在哪裡?》「考古發現」的第一篇《太陽帝國》中出現過:

《太陽帝國》中的「光陸大樓」
——募款成功後,「夏炳遠」誘使「包德」偷自己的保險箱,然後誣告「包德」偷走200萬元捐款,其實是自己想私吞,「包德」被抓關入監牢。
不過「夏炳遠」的女兒卻用「掉包計」,從監獄裡救走了「包德」:

女主角

關押「包德」的監獄

「掉包計」營救
關押「包德」的監獄在哪裡?
如果說上海有名的監獄,也應該沒有第二選擇了——今虹口區長陽路147號的「提籃橋監獄」

這長長的走廊,正是電影中的畫面,透著陰森恐怖:

不過隨著北外灘的開發,提籃橋監獄也要搬遷了,此地應該會建成一個博物館之類的文化場所,或將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夏炳遠」的女兒「嘉慧」救出「包德」後,將他藏身在一座教堂裡:

這是上海的哪一座教堂?
影片裡展示教堂的全圖,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
(1)教堂外牆全體白色。
上海的教堂一般使用紅磚建造,通體呈紅色較多,比如「徐家匯天主堂」

「徐家匯天主堂」
反而這種白色的教堂,上海屬於珍稀建築了。
(2)教堂大門處有一幅對聯,還可以看到「聲真主宰」四個字(教堂貼對聯,這才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力量)

利用這四個字,可以查到這副對聯的全文:
上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
下聯: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
最早是乾隆皇帝給北京「西什庫教堂」題寫的:

北京「西什庫教堂」乾隆對聯
(提到「西什庫教堂」,我立馬就想到了當年學歷史時,書上說的義和團攻打洋教,幾天沒攻進去,不就是這個教堂嘛!歷史總是可以在不經意之間,串聯在一起!)
那麼,上海有這樣一幅對聯的教堂是哪一座呢?
它就是位於「董家渡路」的「董家渡天主堂」:


白色教堂和對聯,中西合璧
——最後在「嘉慧」的幫助下,「包德」揭露了「夏炳遠」的醜行,並將善款用來修建了孤兒院。
這裡面還有一個鏡頭需要特別指出,「包德」在此地「工作」,並教訓了一對為富不仁的外國夫妻:

這是哪裡?
在「外灘」對面,能看到整個「外灘」,而且

堤岸的直線指向「海關大樓」,和「和平飯店」以及「中國銀行大樓」有一個小夾角

就是今天的「陸家嘴」濱江

地圖演示
如果導演可以把鏡頭稍微往左轉一下,他將記錄下那片土地鉅變前夜的最後的影像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因為誰也不知道第二年——1990年——會發生什麼?

更沒有人能夠想到,幾十年之後,那片土地竟然變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呢:

我們所有人都是親歷者,跟著這個時代,奮勇向前!
【未解】
每次「探索發現」都會有沒有線索而無法考證的地方,或多或少會留下的一點遺憾
但本期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種傷感:



大時代能清晰記錄的都是那些光輝絢爛的畫卷,但老百姓的生活可能永遠只會隨著時間一同慢慢消逝,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誰又能「考證」出這些已經消失的地方,是誰家門前的街,誰家居住的弄堂,誰家長輩的背影,又有誰家童年的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