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禮夫人,被造謠潑髒水,這幫人是瘋了吧

1906年,巴黎的格拉西埃爾路24號,住著一個寡婦。

她不常與外人打交道,總是行色匆匆,一副讓人捉摸不透的模樣。

丈夫因車禍喪生後,她並沒有表露出悲傷,而是若無其事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因為與男同事走得近,鄰里對她頗有微詞。

流言蜚語傳著傳著,就成了鐵打的事實,人們開始聚在她家樓下,惡狠狠地辱罵她。

「真是不知羞恥!」

「滾出法國,骯髒的波蘭人…」

「這個波蘭蕩婦,真不要臉…」

……

甚至連走在大街上,都會被戳脊梁骨。

甚至連走在大街上,都會被戳脊梁骨
一些關於她害死丈夫的陰謀論,也甚囂塵上
一些關於她害死丈夫的陰謀論,也甚囂塵上

一些關於她害死丈夫的陰謀論,也甚囂塵上。

這位遭到半個巴黎唾棄的「壞寡婦」,正是大名鼎鼎的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

或者,你可以叫她:居禮夫人。

居禮夫人

一個拿過兩次諾貝爾獎、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無數人景仰的科學家,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深入了解居禮夫人的話,就會發現,中學課本上那個站在丈夫身旁的女人,有太多鮮為人知的側面…

瑪麗的青少年時期,過得提心吊膽。

當時,波蘭受盡蹂躪,「學習母語」被明令禁止,違者將面臨牢獄之災,或流放西伯利亞…

長姐和母親相繼去世,讓瑪麗的內心佈滿傷疤。

15歲時,瑪麗高中畢業,但華沙的大學根本不招女學生,加上家中經濟拮据,她只能暫緩學業,外出賺錢補貼家用。

1891年,24歲的瑪麗,決定前往巴黎求學…
1891年,24歲的瑪麗,決定前往巴黎求學…

1891年,24歲的瑪麗,決定前往巴黎求學…

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閣樓,十分簡陋。

掉渣的麵包片和咖啡,是她最常吃的東西
掉渣的麵包片和咖啡,是她最常吃的東西

掉渣的麵包片和咖啡,是她最常吃的東西。

有時,瑪麗會因為飢餓過度,而昏倒在地…

有時,瑪麗會因為飢餓過度,而昏倒在地…

女性和外籍身份,讓瑪麗在學校裡受到不少排擠,甚至連導師都會嫌棄她…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生活裡,要強的瑪麗起早貪黑、奮力苦讀,以拔尖的成績拿到了物理學、數學的學士學位。

某次,瑪麗前往一位波蘭同胞的家中拜訪
某次,瑪麗前往一位波蘭同胞的家中拜訪

某次,瑪麗前往一位波蘭同胞的家中拜訪。

她遠遠看到,一個身形頎長、氣質憂鬱的年輕男子,站在明亮的落地窗前,舉止灑脫,嚴肅中泛著溫柔…

交談中,瑪麗發現,眼前這個男人是個「不瘋魔不成活」的物理學家,話語間盡是科學理想。

一股好感,湧上瑪麗的心頭。

這個「科學瘋子」,正是18歲就碩士畢業、熟知十幾門學科的皮埃爾·居禮。

同時,瑪麗艱苦樸素的求學精神,和出色的科學研究,也極大地吸引著皮埃爾。

兩人聊實驗談人生,永遠不愁沒話題,很快便結為了好友。

皮埃爾提出,今後可以一起探索科學,但心繫波蘭的瑪麗,還是決定返回故土。

瑪麗一走,母胎solo了34年的皮埃爾,坐不住了。

一向視情感和婚姻為「科研墳墓」的他,從瑪麗身上看到了太多人生契合點,錯過她,也許再也不會有更適合的人出現…

皮埃爾寫了一封又一封筆觸細膩的書信,寄往華沙。

即使是最無聊的日常瑣事,也能讀出剋制又洶湧的愛意。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回國後,瑪麗發現,華沙根本沒有女性科學家的立足之地。

於是,數月後,瑪麗重返巴黎,二人也越走越近,直到瑪麗嫁給皮埃爾,成為居禮夫人。

他們的婚禮相當簡單,沒有華服,沒有紅毯,也沒有樂隊,只邀請了幾位親友到場。

他們用彩禮買了兩輛腳踏車,一有時間,就騎上車去郊外遊玩。

兩人感情甚篤,形影不離,妥妥的神仙眷侶…

兩人感情甚篤,形影不離,妥妥的神仙眷侶…
兩人感情甚篤,形影不離,妥妥的神仙眷侶…

婚後,皮埃爾不改往日對瑪麗的支持,當瑪麗做實驗時,皮埃爾就在一旁幫瑪麗製作實驗器具。

1896年,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能釋放類似X光的射線,使膠片顯影。

這引起了居禮夫婦的注意。

經過研究,居禮夫人發現釷也能釋放類似的射線,並用「放射性」來命名這一現象。

一次,在處理實驗廢料時,居禮夫人發現,瀝青鈾礦裡的放射性,比鈾本身還要強。

直覺告訴她,這些礦渣裡一定存在某種未知的,強放射性物質。

果然!在做過大量實驗後,她發現了一種新元素,放射性是鈾的400倍,為紀念祖國,居禮夫人把它叫做「釙」…

正當她們沉浸在喜悅中時,那堆廢料再次引起居禮夫人的注意。

「怎麼提取了鈾和釙後,礦渣的放射性還這麼強?難道…」

二人欣喜不已,繼續埋頭做實驗。

二人欣喜不已,繼續埋頭做實驗

很快,放射性比鈾強一百萬倍的物質被發現,正是如今舉世聞名的「鐳」…

但,如此革命性的發現,卻沒有在科學界掀起什麼波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科學界,對女性的排擠與歧視。

居禮夫人下定決心,一定要提取出鐳,讓科學界信服。

但,瀝青鈾礦裡的鐳含量極少,居禮夫婦根本沒錢去買足量的礦石…

而且,就算有了礦石,他們也找不到像樣兒的實驗室,去做精細的化學處理…

缺少器材,人手不夠…

居禮夫婦一籌莫展:難道就這樣與偉大的科學發現擦肩而過了嗎?

1899年的一天,居禮夫婦收到一車快遞

1899年的一天,居禮夫婦收到一車快遞。

居禮夫人興奮地剪開麻袋,用手抓起一把混著松針的棕褐色礦渣…

這些被居禮夫婦視若珍寶的「垃圾」,是他們好不容易從奧地利政府那裡,以超低價買來的瀝青鈾礦殘渣。

原料是有了,但去哪兒做實驗呢?

原料是有了,但去哪兒做實驗呢?

他們向巴黎大學提出申請,卻遭到拒絕。

最後,他們只找到一間漏雨的廢棄棚屋。

這間屋子曾是醫學院的解剖室,也就是說擺放瓶瓶罐罐的地方,可能存放過冰冷發臭的屍體。

屋內只有幾張舊松木桌,散發著難聞的黴味兒,夏天悶熱無比,冬天寒風刺骨,連工廠都不如…

但,居禮夫婦絲毫不嫌棄這裡,沒有旁人的打擾,反倒落得個清淨,更能集中精力做實驗。

因屋內沒有通風系統,大部分提煉工作都要在院子裡露天進行,下雨時,又要著急忙慌把所有東西搬回屋內。

居禮夫人經常握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鐵棒,用力攪動著煮沸的礦渣,一連幾個鐘頭不能停歇…

有時候抽不開身,居禮夫人就乾脆在實驗室裡做飯。

她既是物理學家、化學家,又是技術工、工程師、苦力…

為了實驗資金,居禮夫婦不辭辛勞,利用夜晚的時間備課,外出做兼職教師,賺取微薄的薪水。

棚屋下的這段艱苦時光,卻被居禮夫人形容是夫妻二人的「英勇歲月」:這是我們生活中最美好幸福的年月…

功夫不負有心人,房間裡開始出現幽幽的藍色磷光,然後越來越亮,越來越亮…

如深海秘境,似滾燙星河。

4年時間,做了上萬次實驗,耗費掉50噸水…

0.1克鐳,終於從10噸瀝青鈾礦渣裡,被提煉出來。

居禮夫婦

居禮夫婦

居禮夫婦

而此時,居禮夫婦還沒意識到,他們的身體已經因為鐳輻射,出現了病症。

1903年,諾貝爾獎的提名公佈,貝克勒爾和皮埃爾的名字,便在其中。

居禮夫人呢?

翻遍名單,也沒看到她的名字…

作為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居禮夫人竟然未被提名,簡直太荒唐了…

因為評委覺得,居禮夫人只是個滿身油煙氣的主婦,不可能做出顛覆認知的科研成果。

足以見得,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想在男性主導的領域裡做出成績、得到認可,是無比離經叛道的事情。

好在,後來居禮夫人的名字出現在了獲獎名單上。

她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

虛懷若谷的皮埃爾,一向視名利如糞土

虛懷若谷的皮埃爾,一向視名利如糞土。

比如,要想給他頒獎,必須經過本人的同意。

事實上,除了諾貝爾獎,他不留情面地拒絕了所有榮譽。

在發現鐳之後,他們放棄了申請專利保護,「為全人類的未來鑽研」的初心,從未改變過。

要知道,當時1克鐳的售價,就高達7萬美元,他們大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諾貝爾獎帶來的名氣,還是給他們的私生活帶來不少侵擾。

就在居禮夫婦即將擁有一間夢寐以求、條件完善的實驗室時,一場意外打碎了平靜的美好。

1906年的一個雨夜,虛弱的皮埃爾在經過路口時,被飛馳而來的馬車撞倒在地。

他的頭骨被車輪碾碎成16塊,鮮血染紅了街邊的積水…

居禮夫人懵了

居禮夫人懵了。

她不知道,沒了皮埃爾的陪伴,今後的日子該怎麼熬下去…

萬般悲痛之中,她想起了二人曾經的約定

萬般悲痛之中,她想起了二人曾經的約定:不論發生什麼事,即使人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必須繼續工作下去。

於是,居禮夫人擦乾眼淚,接任丈夫的教授職位,用實驗耗光精力,讓自己沒有多餘的時間,被哀傷挾持…

她在日記裡寫道:我每時每刻都在想你,我越來越沒心思想其他事情,也無心去想工作。這間實驗室充滿悲傷,像是一個荒漠…

那顆千瘡百孔的心,無人看得見,也無人能懂得。

世人只會用閒言碎語攻擊她:

死了老公還有心情工作…

這個波蘭女人真是蛇蠍心腸…

皮埃爾教授估計就是被她害死的…

皮埃爾教授估計就是被她害死的…

當時,實驗室裡有個叫郎之萬的男人,是皮埃爾的學生。

他身上的專注和睿智,讓居禮夫人看到了皮埃爾的影子。

郎之萬也顯露出對居禮夫人的喜歡,時不時會對她說一些令人動容的話,安撫她的情緒…

可當居禮夫人問及郎之萬,關於二人未來的想法時,他卻含糊其辭,避重就輕。

其實,郎之萬婚外情不斷,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居禮夫人也看出了他的不靠譜。

於是,當機立斷,與他分道揚鑣。

於是,當機立斷,與他分道揚鑣
於是,當機立斷,與他分道揚鑣

但,無良媒體捕風捉影,直接刊文說居禮夫人勾引郎之萬。

這些子虛烏有的事情,還鬧上了法庭…

居禮夫人自然是無罪的,可就算白紙黑字擺在眼前,仍有很多人篤定地認為,居禮夫人是個蕩婦。

即便在1911年,居禮夫人因分離出純淨的金屬鐳,而再次獲得諾貝爾(第一次為物理學獎,第二次為化學獎),世人也沒有變得善良一點…

甚至,直接把她趕出了大學。

居禮夫人所獲諾貝爾獎的證書
居禮夫人所獲諾貝爾獎的證書

居禮夫人所獲諾貝爾獎的證書

全世界都辜負了她,但她卻沒有辜負全世界。

一戰爆發後,法國前線的醫療資源告急。

囿於技術,醫生無法準確找到戰士體內的彈片,很多人因此喪生…

稍好點的則被截肢,失去胳膊或大腿。

僅僅是持續一週的馬恩河戰役,就有8萬多法國士兵殞命。

此情此景,狠狠刺痛了居禮夫人的內心,她決定利用畢生所學,為傷員們做點什麼…

她想到,X射線能幫助醫生快速了解戰士的傷勢,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手術治療,挽救生命。

在前線,受盡白眼的居禮夫人親自上陣,培訓醫護使用X光機。

人手不夠用,她直接叫來大女兒幫忙
人手不夠用,她直接叫來大女兒幫忙

人手不夠用,她直接叫來大女兒幫忙。

資金不夠用,她直接拿出兩塊諾貝爾獎牌,讓銀行熔掉…

她還把20輛普通汽車,改裝成搭載著X光儀器的「放射車」,隨叫隨到,為傷員做檢查…

約有100萬士兵,在一戰中接受過X射線的診療,她親手救治過的傷員,就有上千人…

她在槍林彈雨中的奔波,挽救了無數生命。

戰後短短几周,她所做的貢獻就被人們慢慢淡忘,那個穿著黑色長裙的女人,彷彿從未在戰場上出現過…

1934年7月4日,居禮夫人因病逝世

1934年7月4日,居禮夫人因病逝世。

後人若想翻閱她的手稿,必須簽署免責聲明,帶好防護器具…

不難想象,居禮夫人在做實驗時,每分每秒鐘,都有無數射線,像子彈一般,穿過她的血肉、骨骼。

作為摯友,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她:相比於純粹智力方面的成就,偉大人物的道德品質對於其時代及歷史進程的意義更大。即使論智力成就,其對於品格的依賴也遠超過世人的想象。

1927年,索爾維會議

1927年,索爾維會議

她生活在一個女性困局嚴重的時代,潛心鑽研、無私奉獻,徹底改變了全人類的歷史進程。

卻被罵成蕩婦,受盡冷眼,被流言傷得體無完膚…

但她從未抱怨、從未妥協、從未退縮,她始終堅守本心,終生沉浸於科學事業。

88年過去了…

黑暗中,那團永恆閃耀的藍色磷光,依舊啟迪著世人…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 居禮夫人傳 | 艾芙·居禮

[2] 居禮夫人自傳 | 瑪麗·居禮

[3] 瑪麗·居禮:拯救生命的前線 | 紀錄片

[4] 天才的居禮夫人 | TEDed

[5] 放射性物質 | 電影

[6] 離譜!在停屍房煮垃圾,拿到3個諾貝爾獎,小說都編不出來 | 小透明明TM

相關文章

消失了的中國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

消失了的中國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灘,有一所學校被譽為「東方的哈佛」、「外交人才養成所」,著名外交家伍廷芳盛讚為「中國今日絕無僅有的大學」。 它就是著名的聖約...

上海罕見百年「絞圈房子」,獲平移保護

上海罕見百年「絞圈房子」,獲平移保護

因為銀都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位於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7組的絞圈房子龐家南蔭堂最近平移了。通過保護性修繕,歷史建築獲得新生。 據介紹,下一步將...

丁崇吉:從留美幼童到江海關副稅務司

丁崇吉:從留美幼童到江海關副稅務司

清朝的海關造冊處位於上海,成立於1873 年,是中國可考最早的具有現代概念的官辦出版機構,也是最早開展書刊對外貿易的機構。作為留美幼童出身,...

民國才子邵洵美:最後的文壇貴族

民國才子邵洵美:最後的文壇貴族

邵洵美 (1906年—1968年5月5日),祖籍浙江餘姚,出生於上海,出身官宦世家。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譯家。1923年初畢業於上...

上海禮查飯店的第一場電影

上海禮查飯店的第一場電影

禮查飯店在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史中都是一個屢次被提及的名字。近代上海素來領中國現代文明之先,禮查飯店在上世紀也曾領上海及遠東之先。最早的西式旅館...

圖憶:上海被平移的12幢老建築

圖憶:上海被平移的12幢老建築

很多老上海都未必知道,自1993年第一次對外灘天文臺進行平移以來,目前上海被平移過的老建築至少有12個! 外灘天文台 魔都第一個平移的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