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奇|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

民國時期被稱為「女子雙俠」的秋瑾和呂碧城,是兩位卓爾不群的女性。祖籍安徽旌德的呂碧城,是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和詞人。在民國眾多的名媛才女當中,呂碧城的才情和美貌,都是極為出類拔萃、引人注目的。嚴復盛讚她「高雅率真,明達可愛」,而著名女作家蘇雪林,則驚歎她容貌「美豔有如仙子」。她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呂碧城,民國第一才女

是黃金剩女

呂碧城

呂碧城生於1883年,其父呂鳳岐同治年間中舉,光緒三年中進士,曾任國史館協修、玉牒館纂修、山西學政等職。呂碧城9歲便和同鄉汪氏議婚,12歲因父親去世,家產被瓜分,母親無奈地送她投靠舅舅,不料母親遭土匪劫掠,後雖然脫險,但汪家卻以名聲不好為由退婚。家庭劇變,讓年幼的呂碧城對世事多變、人心險惡有了深切的認識。她從此自強自立,憑藉家學淵源和天賦聰慧,經刻苦研習,才華過人。呂碧城長成後,天生麗質,個性顯露,崇尚新潮,尤喜奢華,成為名流才俊爭相追慕的對象。追求者有著名詩人樊增祥、易實甫,有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等,但均無功而返。

呂碧城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呂碧城和閨蜜談起自己的感情時曾說:「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於是,事業、才情、相貌、金錢齊全的呂碧城,東不成、西不就,漸漸成了民國時期的黃金剩女。

呂碧城文采斐然

嶄露頭角

呂碧城

年少即寄居於塘沽舅舅家讀書的呂碧城,因不甘束縛和委曲,不到二十歲就隻身來到天津。《大公報》總理英斂之偶然讀到她的一封長信,對其文采備加稱許,見到呂碧城後,更為讚賞其才華膽識,當即聘為《大公報》見習編輯。這是呂碧城人生的重大轉折,此後,她在《大公報》發表了大量詩詞及政論文章,在京津文化圈中迅速走紅。

後來,英斂之在袁世凱、唐紹儀等人支持下,創辦北洋女子公學,年僅23歲的呂碧城出任總教習、監督,成為近代中國最早投身女子教育、職位最高的女性。諸多女傑,如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等,都聆聽過呂碧城授課,受到她的教育理念影響。

呂碧城詩詞格律謹嚴、文采斐然,多哀嘆神州陸沉,抒懷悲憤沉痛,宣洩新女性追求解放的強烈願望。她倡導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的文章,指出「兒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為根基」,「民者,國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婦以成家,即積家以成國」,「有賢女而後有賢母,有賢母而後有賢子,古之魁儒俊彥受賜於母教」。這些鮮明觀點,引起強烈的反響和熱議。社會上的聲名鵲起,文壇上的嶄露頭角,引來了意想不到的朋友秋瑾,成就了一段「雙俠」的傳奇。

「女子雙俠」初識

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1904年春夏之交,在呂碧城的天津住處,有客人投「秋閨瑾」的名片求見。來客身著長袍馬褂男裝,頭上卻梳著女人的髮髻,英氣勃發,氣度非凡,這人就是「鑑湖女俠」、並曾以「碧城」為號的秋瑾。當時,正準備留學日本的秋瑾,因讀了呂碧城的作品,引為同道知己,特來登門拜訪。這天,民國「女子雙俠」初識,卻一見如故。此夜,秋瑾留宿於呂碧城處,徹夜長談。國家積弱、政府腐敗、民族危機等等,她們同懷憂患與激憤,諸多共識,相見恨晚。秋瑾勸說呂碧城跟她一起東渡扶桑,籌劃革命。呂碧城同情革命,卻別有心志,她願從事教育,啟迪民智,改變民風,以此濟世救民。

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僅出的兩期中,均刊登了呂碧城的文章。她們相互呼應,宣揚民主思想,鼓動社會變革和女權運動。此年7月15日,秋瑾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呂碧城聞訊後,冒著風險派人去收殮秋瑾的遺體,葬於西湖邊,後又親自拜謁秋瑾墓。她對秋瑾念念不忘,曾撰文《革命女俠秋瑾傳》,刊發於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刊,引起強烈反響,也使自己陷於險境。

呂碧城玩股票成富豪遊歷中成為歐美焦點人物

遊歷中成為歐美焦點人物

清帝退位後,呂碧城應袁世凱的邀請,一度擔任總統府機要秘書,但不久便辭職遷居上海,加入南社。在十里洋場,她除了借倚聲之道尋求精神寄託之外,就是同海外鉅商進行股票角逐,且獲利巨豐,成為上海灘顯赫一時的富豪。後來,呂碧城以上海《時報》特約記者的身份,隻身赴美。臨行前,她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十萬巨金。其後再度出國,先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學美術、歷史和文學。繼而遊歷歐美,行蹤遍及紐約、舊金山、巴黎、日內瓦、米蘭、羅馬、威尼斯、倫敦等地,並在瑞士日內瓦湖畔定居。

她才華出眾,氣質高貴;她出手豪綽、特立獨行;穿衣打扮,盡領時代之先。她喜穿洋裝,最愛繡有大幅孔雀的羽衣,彰顯她的華貴和內心的驕傲。呂碧城長年住在豪華賓館,曾在維也納萬國保護動物大會上,用英文發表了長篇「廢屠」演說,呼籲以佛家慈悲的精神,提倡素食,戒殺護生,得到與會代表的熱力響應。她先後兩次捐款,用於護生。世界各大報紙在頭版發表她的講稿和照片,連篇累牘地刊載介紹她的文章。

呂碧城在瑞士皈依佛門,成為在家居士,法號曼智。其間,她編譯出版了中英文對照的《法華經普門品》,並將遊歷見聞《歐美漫遊錄》寄回國,在北京《順天時報》及上海《半月》雜誌連載。呂碧城:「骨灰和麵粉為小丸,拋入海中,供魚吞食」1933年冬,她回國後在上海完成了《觀無量壽經釋論》等佛學著作,還在北京將畢生詞作進行編訂,定名《曉珠詞》刊行。

七七事變後,她再次出國,在歐美傳播佛學慈悲,希望以此阻止野蠻的戰爭,並與葉恭綽、王一亭、朱石僧、李經緯等人創立中國保護動物會。二戰爆發後,她向國內賑災機構捐出款項,幫助抗戰中流離失所的難民。1940年,她由瑞士回國,準備取道香港返回內地,但因歸途受阻,只好在香港住下。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因病逝世,享年61歲。親友們遵照她的遺囑,將其遺產,以及在美國銀行、上海銀行的存款,計二十餘萬港元悉數捐出,用於弘揚佛法和護生之用。並依她的囑咐「遺體火化,把骨灰和麵粉為小丸,拋入海中,供魚吞食」。

相關文章

圖錄: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的真我風采

圖錄: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的真我風采

137位民國知識分子肖像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北京大學校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主張「思想...

那個時代的真女神

那個時代的真女神

每一個時代都有美女,但每個時代的美女的氣質與味道都很不相同。民國大時代中西合璧的精英教育或文藝環境,令很多名門閨秀格外的卓爾不群,成就了相當...

人物傳奇|穆旦與蕭珊

人物傳奇|穆旦與蕭珊

一、「您問起她安葬的地方」 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七日,巴金致信穆旦: 良錚先生: 謝謝您的來信。我幾次拿起筆想寫回信,可是腦子裡彷彿一團亂麻,...

人物傳奇 | 「乒乓皇后」曹燕華

人物傳奇 | 「乒乓皇后」曹燕華

敘上海老底子事憶上海老底子人 一 1962年12月曹燕華出生於上海市虹口區一個普通的家庭之中。 曹燕華小時候生活的年代正值特殊時期,因此她的...

人物傳奇|「民國女漢子」鄭毓秀

人物傳奇|「民國女漢子」鄭毓秀

民國的群芳譜裡,有一個不靠容貌取勝,而依然搖曳生姿,讓人心折的女中翹楚,她是中華民國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