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八)

圖71:1930年代初期,福建路九江路口北望,前方南京路口為廣生行

圖72:1930年代初期,九江路福建路口東望

圖72:1930年代初期,九江路福建路口東望

片中路口東南角有德泰皮貨衣莊(到了1930年代末,原漢口路福建路口萃豐皮貨衣莊遷此地),東北角有福昌衣莊(九江路510號),再往前,可見南京路口東北角廣生行塔樓頂(圖71)。

圖73:1918年,南京路328號,三泰南貨店

片中三泰南貨店(兼營燕參海味等)向設英大馬路328號(市政廳斜對面),1916年因翻建五層樓洋房暫遷至九江路小菜場東首支店營業,1918年新屋落成即搬回原處(圖73左側近處)。1926年,南京路「四大百貨公司」之新新公司在此地塊落成開幕。

圖74:1939年,江西路320號,臺惟大樓門口

英商馬司其自光緒十年(1884年)來華在滬開設臺惟洋行。片中江西路320號臺惟大樓為臺惟洋行房產。

1937年,朱世恩在平涼路韜朋路(今通北路)口五層大廈創辦上海世恩小學、中學義務夜校,親任校長。1939年,朱世恩將世恩小學遷至江西路322號近天津路口覆校(圖74),並顧念時艱,將原定學費再行減低,以輕學生家長負擔,敎學方面仍本一貫方針嚴格辦理,由朱梅蓀代理校長。

從思恩小學門口再往北,可見江西路寧波路口香港商業儲蓄銀行滬行(348號)。

圖75:1934年,愛多亞路浦東銀行新屋(《建築月刊》1934 年 第2卷 第3期,第15頁)

片中愛多亞路浦東銀行六層大樓(Poo Tung Bank),由許鍾錡設計,森昌泰營造廠承建。1928年6月,浦東商業儲蓄銀行(簡稱浦東銀行)開業,設總行於浦東楊思鄉,設分行於上海英租界愛多亞路80號,並在南匯大團鎮分設代理處。1931年10月,浦東銀行遷至泗涇路1號江西路口新屋。1934年3月,浦東銀行再遷愛多亞路284號河南路口新址(圖75)。《申報》(1934年3月27日)報道如下:

「浦東銀行新屋開幕 浦東商業儲蓄銀行愛多亞路新行址,門面壯麗、規模宏敞,華商銀行中當首屈一指。該行新址,已於昨日開幕。到來賓穆藕初、徐伯熊、祝善寳、傅品圭、趙叔馨、朱勤甫、魏炳榮、楊漁笙、魏晉三、劉祝三、葛叔莊、經柳村、張則民、高硯耘、姚應鵬、王美梁、倪大椿、張鳴欽等四百餘人,由該行董事監察杜月笙、吳鳳如、沈夢蓮、潘志文、陳子馨、裴雲卿、張上珍及經理裴振鏞等殷懃招待,欵以茶點、濟濟一堂,極稱盛況。是日各界存欵儲蓄等,甚為踴躍,其新設之優利儲金,以定章優厚,尤為存戶所歡迎。各界贈送禮品,均陳設二樓禮堂,殊屬琳瑯滿目。」

圖76:1940年代初期,西藏路620號北京路口(東北角),童延春堂藥號

童延春堂參燕藥號,初址福煦路西摩路口。因原址不敷使用,併為便利北市顧客起見,特於西藏路620號北京路口新建四層大廈,擇於1936年5月3日開幕。開幕之日,顧客之盛,甚至將門店大理石櫃臺撞碎數塊,並聞該號參燕飲片部售出二千餘元、丸散藥酒部三千餘元,共計售出五千餘元,不得已於下午五時許,即拉上鐵門打烊,但顧客依然擁擠不退,可謂開國藥界之新紀錄,乃滬北病家之福音也。

圖77:1936年,靜安寺路479弄同益裡10號江海關俱樂部

圖78:1934年,黎魯(13歲)攝於靜安寺路479弄同益裡10號江海關俱樂部

1927年3月13日海關外班華員俱樂部在上海正式成立,出版了進步刊物《關聲》。不僅為華員伸張正義,而且發起了捐助東北義勇軍和抗日愛國捐的愛國活動。在外班華員俱樂部的積極推動下,1927年4月成立了「海關華員聯合會」。它是海關華員的最大團體,是海關華員為了爭取「關稅自主」、「收回主權」和「海關華洋員待遇平等」的目的而成立的。1931年12月31日,在國民黨政府及海關當局的壓制下,海關華員聯合會被迫解散。1934年,海關外班華員俱樂部與海關內班華員俱樂部合併成立了海關內外班華員俱樂部。海關外班華員俱樂部的地址,成立時在上海四川北路老靶子路(今武進路)110號。1932年6月遷至漢口路9號。1934年與內班俱樂部合併後,此地改為分部。1937年8月,遷出分部會址,併入同益裡海關俱樂部內(圖77)。

黎魯,1921年生,廣東番禺人,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家庭,他父親是海關官員(曾被推選為「海關華員聯合會」 (海關俱樂部前身)的主席)。伊小辰光常跟著父親去同益裡海關俱樂部玩(圖78),喜歡看海關進步刊物《關聲》。1937年,在父親的同事王紀華等革命同志的影響下,他加入了地下黨組織。他曾就讀上海新華藝專西畫系。1942年參軍,1951至1958年間,任華東人民出版社連環畫科科長、新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兼編輯部主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兼連編室主任,先後主持連環畫編輯出版工作共7年,1978年任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作品有木刻《告別》《刺殺》、水彩《劉家峽》、中國畫《乾隆十四年東園雅集圖》等,著有《八山十七水》《穿越南北中》《連壇回首錄》等。去年,九十九歲的黎老還在寫與思,依然筆耕不輟,約稿不斷,還出新書《走出碎片化》。2020年7月21日,黎老迎來百歲生日,昔日朵雲軒同仁為他在家中舉辦了慶生活動,並送上祝賀書畫。

圖79:1940年,南京路近勞合路口東望

圖79:1940年,南京路近勞合路口東望

片中左側最近處有一家小吃店(794號,店名「王錫秀齋」),店門前打著「經濟小吃,豬油菜飯」的招牌,想必會吸引周邊商鋪店員前去用午餐。看到這塊店招,令筆者想起小辰光吃額豬油拌飯,只要一聞到那香味,饞佬蟲儕爬出來勒。菜飯,上海人阿叫鹹酸飯。小辰光喜歡吃家母做額豆瓣鹹酸飯,再拌點豬油就算開葷勒。小吃店再往東,依次有華大水果行(790號)、榮昌祥西服(782號)、大光明眼鏡(772號)、泰康食品(766-768號)等。1932年,南京路西藏路口榮昌祥呢絨西服號租期到了,就將店鋪向東遷至782號。片中右側近處可見大慶里弄堂口西側的品珍珠寶店(803號),再往東,有王順泰西服號(791號,由榮昌祥老闆王才運資助徒弟王輔慶創辦的)、裕昌祥西服店(781號,由王才運的門生王廉方於1911年創辦的)、茂昌眼鏡(南京路雲南路口)等。另外,還可見開設於大慶里弄堂內的顏拜言(14號)、樓仁壽(28號)診所的招牌。

圖80:1940年代初,南京路(今南京東路河南路至山西南路段)西望

片中可見五福齋菜館(308號)、同豐永赤金鋪(310號)、鴻康電料行(314號,有雨棚的)、再往西帶拱形門建築是中華勸工銀行(328號)和勸工大樓(334號)。後來,勸工銀行(328號)舊址上開了一爿國營大慶電訊器材商店,70年代筆者是「大慶電訊”的常客,因為那時迷上了安裝半導體收音機。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十七)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十七)

圖161:1915年,福州路麥家圈口西望街景(李聖愷收藏並供圖)。 片中左側有鴻寶齋書局(山東路東側東華里口)、潤昌號(鐘錶修理);右側有粵...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一)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一)

圖1:1880年,寶善街棋盤街北,同芳茶居 據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記載,上海的茶館,始於清同治初年(1862年)。光緒二年(1876年),...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四)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四)

圖31:1937年,福州路湖北路口西南轉角,青蓮閣商場 片子為福州路湖北路口西望,路口西南角是青蓮閣商場,其二樓為茶樓,三樓為小廣寒遊藝場。...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二)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二)

圖11:1920年代初,西藏路近大慶里弄口南望 西藏路近大慶里弄口南望,東側路邊有出殯儀隊正向南行進中。片中左側近處還可見到「晉隆菜社」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