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建立的「蘭芳共和國」,為何堅持了百年就滅亡?

蘭芳共和國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明清交替之際,中國人「下南洋」開始進入高潮。到清朝中葉,華人的足跡漸漸遍佈整個東南亞,數量多達幾百萬,尤其是在馬來群島形成了很多華人聚居區。

華人主要從事農耕、採礦和工商等經濟活動,對東南亞的早期開發貢獻良多,華人們雖然形成了獨立的聚居區,與土著涇渭分明,但大多沒有建立政權。唯獨婆羅洲(加里曼丹島)的西部有一個例外。

華人在東南亞的分佈極廣,很多城市和港口最早都是華人開發的

▲華人在東南亞的分佈極廣,很多城市和港口最早都是華人開發的

從1777年開始,這裡誕生了一個華人政權——蘭芳,擁有相當於總統的大統制,以及類似議會的民主制度,因而被後人稱為「蘭芳共和國」。

雖然這個「共和國」堅持了一百年,但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這又是為什麼呢?

蘭芳共和國滅亡後被改成西加里曼丹省

▲蘭芳共和國滅亡後被改成西加里曼丹省

一、西婆羅洲的華人

廣東、福建沿海多山地、少良田,使這裡的人們慣於下南洋討生活,其中又以潮汕人、客家人、閩南人最多。清朝入主中原時,大量明朝遺民逃離大陸,許多有志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成員見覆明無望,也紛紛隨之下南洋。

馬來群島是華人的重點移民地區,這裡的土著被無數個伊斯蘭蘇丹統治著,沒有統一的政權,社會和經濟水平也較為落後,大片土地和礦產有待開發,非常適合華人開闢新居。

華南沿海居民很早就向東南亞移民,朝廷的禁令也阻止不了

▲華南沿海居民很早就向東南亞移民,朝廷的禁令也阻止不了

婆羅洲(加里曼丹島)是馬來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達到74.3萬平方公里,中部和東部有一條東北-西南方向的巨大山脈,南部是原始雨林,只有西部和北部可以開發。

西婆羅洲的卡普阿斯河平原地勢平坦,良港眾多,很早就有華人來此開墾,隨著明末清初的移民浪潮,西婆羅洲的華人越來越多,達到上百萬人口,建起眾多城市和港口。

卡普阿斯河平原的自然條件非常好,適合華人大規模開墾

▲卡普阿斯河平原的自然條件非常好,適合華人大規模開墾

西婆羅洲的蘇丹擁有理論上的土地與礦藏所有權,但他們仍處於部落時期,沒有能力開發,便承包給華人收取一定的稅賦。華人移民遵循中國的傳統習慣和行為準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社會。

西婆羅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再加上華人的勤勞,使他們的生活水平明顯高於土著。隨著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多,經濟日趨繁榮,習慣於靠天吃飯的土著越來越多地騷擾劫掠華人移民,迫使華人不得不結社自保。

華裔在東南亞地區佔有的人口比例

▲華裔在東南亞地區佔有的人口比例

以客家、潮汕、閩南同鄉會為核心,還有礦工自建的武裝,這些組織負責協調華人社區的重大事務以及籌集資金用於自衛或公共工程,漸漸形成了華人自治的雛形。原先的天地會成員大多接受過軍事訓練,在同鄉會和礦工武裝裡都起到一定的骨幹作用。

此外,華人和土著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歐洲殖民者,覬覦西婆羅洲的主要是荷蘭人。荷蘭人在明朝後期來到東亞和東南亞,曾經佔據過台灣,被鄭成功用武力趕走後,把殖民重點轉向馬來群島。

荷蘭東印度公司(左上圖為公司旗幟)壟斷了荷蘭在亞洲東部的殖民活動

▲荷蘭東印度公司(左上圖為公司旗幟)壟斷了荷蘭在亞洲東部的殖民活動

荷蘭殖民者以蘇門答臘島為據點,慢慢向整個群島拓展勢力。由於曾經敗於明朝水師,清朝又繼承自明朝,使荷蘭人不敢對西婆羅洲的華人大動干戈,但小規模的騷擾和侵襲始終沒有停止過。

西婆羅洲的蘇丹自知不敵荷蘭人,需要團結華人共同予以對抗,因此總體上與華人保持著較為默契的關係。而華人社會自成一體,規模也越來越大。

二、蘭芳建國

18世紀開始,清朝進入康乾盛世,人口滋生迅速,土地承載力有限,華南沿海有越來越多的人下南洋,以緩解人口壓力。而西婆羅洲恰好發現金礦,大大促進了華人移民的到來。

1772年,34歲的羅芳伯率領上百名族人下南洋遷至西婆羅洲。羅芳伯是廣東省嘉應州的客家人,讀過書,曾經想考取功名,但屢試不第,只好放棄入朝為官的打算,準備去西婆羅洲淘金,開闢一番新天地。

羅蘭芳的雕塑,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總統」

▲羅蘭芳的雕塑,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總統」

羅芳伯一族定居在卡普阿斯河的入海口坤甸,他本人最初以教書為業,華人向來尊師重教,教師的社會地位較高,而且羅芳伯不但學問深,還精通武藝,為人處世和組織領導能力都頗為出眾,沒幾年便在坤甸華人中贏得很高的威信和聲譽,被各個同鄉會推舉為華人領袖。

羅芳伯首先擺平了幾支華人礦工武裝之間的矛盾,使他們一致對外,成為華人社會的支柱性組織之一。然後,他幫助當地蘇丹平息了叛亂,得到蘇丹的信任。

今天的西加里曼丹省金礦,最早的開發者都是華人

▲今天的西加里曼丹省金礦,最早的開發者都是華人

據史料記載,羅芳伯迎娶了蘇丹的女兒,使華人與土著結成一體成立聯合武裝。這樣一來,西婆羅洲華人與土著的實力大增,有了應對荷蘭人的能力。

1777年,羅芳伯將華人礦工組織和同鄉會整合起來成立蘭芳公司,這是仿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模式,集貿易、武裝、行政管理於一身,羅芳伯被推選為「大唐總長」,也稱「大統制」。首都東萬律,一座盛產黃金的城市。

蘭芳的旗幟和印章,以大統制和「公司」名義發佈命令

▲蘭芳的旗幟和印章,以大統制和「公司」名義發佈命令

大統制由同鄉會和礦工組織共同選舉產生,不能世襲,重大事務也由同鄉會和礦工組織的代表共同討論決定。因此,荷蘭人與後世的專家將這個西婆羅洲的華人政權稱為「蘭芳共和國」。

從此,西婆羅洲華人無論是對外交往,還是各類船隻,統一打出了「蘭芳」旗號。雖然有資料稱羅芳伯曾將政權名號改為「蘭芳共和國」,但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據。此外,西婆羅洲的土著居民依然接受蘇丹的統治,不屬於這個華人政權管理。

三、清朝藩屬

蘭芳政權成立的根本目的是抵禦荷蘭人侵襲,但羅芳伯深知僅憑蘭芳國本身是不夠的,必須得到清朝的承認和庇護,剛一建國,他便派使者前往清朝稱藩納貢。

1777年即乾隆四十二年,清朝自視天朝上國,維持著東亞的宗藩體系。羅芳伯精通儒家文化,深知清廷對海外事務的看法,華人自立為國既沒有以往成例,又容易引起清廷猜忌,因此沒有以國家名義請求清朝冊封,而是自稱蘭芳公司。

蘭芳的軍隊故意仿照清軍樣式,可惜沒能跟上時代的進步

▲蘭芳的軍隊故意仿照清軍樣式,可惜沒能跟上時代的進步

但是,乾隆皇帝仍然對蘭芳公司頗有疑慮,不肯承認其藩屬地位。有史學家認為清廷知道東南亞華人中混有許多參與過反清的天地會成員,不願意讓他們藉機坐大。不過,乾隆還是答應了通商請求,西婆羅洲的黃金和錫礦石都是清朝需要的戰略物資。

羅芳伯以此為突破口,讓荷蘭人誤以為蘭芳政權已經得到清朝的承認,不得不放棄吞併的企圖。荷蘭人多次與明朝水師交戰,都遭到失敗,對取代明朝的清朝同樣懷有敬意。羅芳伯的外交策略非常成功,使蘭芳政權不需要維持龐大軍隊,能夠集中精力於建設。

荷蘭人在台灣修築的赤嵌要塞,被鄭成功攻克

▲荷蘭人在台灣修築的赤嵌要塞,被鄭成功攻克

據現有的史料分析,蘭芳政權有類似議會的議事組織,由同鄉會和礦工代表組成,討論決定國家大事,沒有設立常備軍,戰時徵召農民和礦工為軍隊,軍服以清軍綠營為模板,應該也是為了方便打清朝的旗號威懾荷蘭人。

作為儒生,羅芳伯的治國方略借鑑了儒家學說和部分西方理念,重視農耕和工商業,興辦教育、發展交通,使西婆羅洲國泰民安,一片繁榮景象,吸引周圍很多華人和土著團體來投靠。

據稱,鼎盛時期的蘭芳政權疆域面積大約14萬平方公里,擁有400萬左右的人口,已經接近了現代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500萬人口。蘭芳的船隊穿梭於婆羅洲與廣州之間的廣大海域,一般海盜輕易不敢劫掠蘭芳的船隻。

鼎盛時期的蘭芳共和國版圖,首都東萬律如今是蘭達克縣的一個區

▲鼎盛時期的蘭芳共和國版圖,首都東萬律如今是蘭達克縣的一個區

1795年,58歲的羅芳伯在坤甸病逝,經他推薦並得到議會認可的江戊伯接任大統制一職,完成了政權的平穩交接。坤甸、東萬律及故鄉嘉應州(今梅縣)都有紀念他的建築。

蘭芳政權很像一個縮小版的儒教中國,注重治理內政,沒有擴張性,因而沒有發展強大的海軍,購買的洋槍洋炮也以自保為目的,當虛假的宗主國清朝衰落後,蘭芳政權便陷入了危險境地。

四、蘭芳隕落

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剝掉清朝外強中乾的幻象,經過洋務運動後,清朝彷彿又恢復了實力。但是,1884年的中法戰爭讓荷蘭人看到了機會。

清軍雖然在陸上擊敗法軍取得鎮南關大捷,但北洋水師固守黃海,放任法國艦隊封鎖中國南方沿海,及消滅了南洋水師。這場戰爭充分證明清朝建設北洋水師的根本目的是保衛京畿,而不是爭雄遠洋,更不會為海外藩國出兵。

北洋水師的鎮遠艦雖然一度領先亞洲,卻沒有用於維護中國海權

▲北洋水師的鎮遠艦雖然一度領先亞洲,卻沒有用於維護中國海權

此時的蘭芳政權處在英荷兩個殖民者的夾擊下,英國已經取得婆羅洲北部的統治權,荷屬東印度殖民當局取代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婆羅洲南部,這座島上只剩下蘭芳共和國保持著獨立。

當荷蘭人在1884年發動進攻時,沒有海軍和先進武器的蘭芳政權很快被打敗,第18任大統制劉阿生宣佈投降,存在了107年的蘭芳共和國實質上已經滅亡。

東印度群島是荷蘭人最大的殖民地,直到二戰後才被迫撤出

▲東印度群島是荷蘭人最大的殖民地,直到二戰後才被迫撤出

荷蘭人沒有馬上取消蘭芳政權,扶植傀儡繼續統治華人社會,直到1911年清廷退位後,荷蘭人才正式宣佈廢除蘭芳政權,成為荷屬東印度的西加里曼丹省。

「蘭芳共和國」並不完全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這個稱謂是當時的荷蘭人與後世史學者提出來的,沒有史料證明這個政權內部採用過這個國名,他們對外的稱號和旗幟是「蘭芳」,模糊了政權本身的性質。

加里曼丹島上的羅芳伯宮和紀念碑文

▲加里曼丹島上的羅芳伯宮和紀念碑文

有專家分析,這是羅芳伯等人受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觀念的影響,不願意自立為國,尤其是在需要清朝提供保護的情況下,哪怕這種保護僅僅是名義上,對蘭芳也有很關鍵的作用。

蘭芳政權更像是中國傳統鄉村自治的升級版,又加入了一些西方元素,它具備有國家的一切必要因素,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和武裝組織,甚至有自己的紀年,將1777年改為蘭芳元年。

山口洋市是印尼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接近70%

▲山口洋市是印尼華人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接近70%

在中國歷史上,只有脫離朝廷的割據政權才會自定紀年,羅芳伯此舉顯然認為芳蘭政權與清朝沒有關聯,所以稱「蘭芳」為國家是沒錯的。作為具有共和國特徵的政權,蘭芳比美國獨立早了6年,比法國大革命早12年,更是開創了華人社會共和的先例。

蘭芳共和國百年建設留下的良好基礎,使西加里曼丹省如今仍是印尼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華人在當地500萬人口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尤其以山口洋市的華人比例最高,接近70%,以客家人和潮汕人後裔為主。

吉隆坡的開埠者也是客家人葉亞來,吉隆坡至今仍有紀念他的廟宇

▲吉隆坡的開埠者也是客家人葉亞來,吉隆坡至今仍有紀念他的廟宇

蘭芳政權是華人移民東南亞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華人移民主持或參與東南亞早期開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吉隆坡的最早創始人葉亞來也是廣東客家人,有了葉亞來等華人打下的基礎,才使吉隆坡有條件成為馬來西亞首都。

蘭芳共和國被吞併後,荷蘭殖民當局採取了許多限制華人的措施,使大批華人遷至英屬馬來即現在的馬來西亞,包括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內的很多東南亞華裔都與蘭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時至今日,華裔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仍然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相關文章

福建人為什麼要下南洋?

福建人為什麼要下南洋?

NO.1987-下南洋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捲毛 下南洋是近代中國持續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 與闖關東、走西...

福建人為什麼要下南洋?

福建人為什麼要下南洋?

下南洋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捲毛 下南洋是近代中國持續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 與闖關東、走西口不同,下南洋的...

愛迪生,這位世界級偶像,早該翻車了

愛迪生,這位世界級偶像,早該翻車了

我們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湯瑪斯·愛迪生的勵志傳奇。 他從小就展露出驚人的機智: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材裡,愛迪生用鏡子反射光線,為媽...

菲律賓,為什麼一直有美軍駐紮?

菲律賓,為什麼一直有美軍駐紮?

NO.1942-菲律賓與美國 作者:呂宋劉大腦袋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美國在亞洲東部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一度不在日本、韓國,而是在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