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英文名,是 Myanmar 還是 Burma?

緬甸國名的爭議

作者|霈霖,責編|Thomas

一般來說,每個國家的正式國名只有一個,當一國宣佈改名時,其他國家會選擇尊重其更名意願。在中文裡,緬甸這個國名沒什麼爭議,但在國際上,緬甸的英文國名卻鬧出不小的爭議,同時存在使用兩個英文國名,Myanmar和Burma。

Burma原本是緬甸的英文國名,不過在1988年,緬甸政府已經將本國的英文名從Burma改為Myanmar,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隨即按照緬甸的要求,改用Myanmar這個新英文國名,但部分歐美國家並不跟進。

緬甸是個美麗的佛教國度,但在20世紀,動亂卻持續了近半個世紀

▲緬甸是個美麗的佛教國度,但在20世紀,動亂卻持續了近半個世紀

部分歐美國家和媒體並非不知道此事,但卻堅持使用Burma。即使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2年訪問緬甸時,仍然以Burma來稱呼緬甸,引起了緬甸政府的反感。

為什麼這兩個英文國名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

一、 Burma和Myanmar的來源

從1886年至1948年,緬甸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一個省,英國人用Burma來代指緬甸。這個名稱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起源於葡萄牙人對緬甸的稱呼Birnania,逐步演化為Burma。

另外一種,也是被廣泛接受的是英國人對緬族的稱呼Burmese,英國人進而用來稱呼整個緬甸國家。據說英國人初到緬甸時聽到當地人稱城裡的人為Brama,便以為這是本地民族的名字,並在此基礎上發明了Burma。

可事實上,Brama是孟族對緬族的稱呼。

孟族是緬甸現存最古老的民族,多生活在山區和鄉村

▲孟族是緬甸現存最古老的民族,多生活在山區和鄉村

Myanmar這個詞的起源也有多種說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是孟族在11世紀稱緬族為Mirmar,緬族以此為基礎創建了Myanmar。還有一種說法是緬族的自稱,Myan和mar在緬文的分別代表「機敏」和「強壯」的意思,緬族便將本民族的名字定為Myanmar。

由此看來,Burma和Myanmar這兩個名字的形成與緬族、孟族之間的互動都有關係。孟族是緬甸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人口約為145萬,佔總人口的2%,主要分佈在緬甸南部。

▲緬甸的族群構成

根據緬甸政府的劃分,緬甸擁有135個民族,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部分學者認為緬甸只有50個民族,其中緬族、撣族、克倫族佔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68%、9%、7%,是緬甸最大的三個民族。

有史料記載,緬甸最早居民是驃人,生活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1世紀,應該是融入了緬族和其他民族。驃人王國在中國唐朝時最為興盛,曾經向唐朝進貢稱臣。

中國西部的羌族與緬族有共同的祖先

▲中國西部的羌族與緬族有共同的祖先

孟族起源於古中國的西南地區,公元1世紀左右在緬甸南部建立自己的國家。孟族深受印度次大陸文化的影響,信仰佛教,並在梵語基礎上創建自己的文字。歷史上孟族與緬族進行過數百年的戰爭,兩個民族深度融合,孟族文化對緬族影響非常大。

緬族同樣來自於古中國,專家們認為他們原本是生活在西北地區的白狼羌部落。7世紀中葉,吐蕃崛起後吞併白狼羌,部分羌民開始南遷,一路逃到了緬甸北部,應該說他們是最晚到達緬甸的民族。

這些白狼羌民與緬甸當地的驃人和孟族交流融合形成了緬族,而他們又接受過中原文化的影響,開始尋求建立強大統一的封建王朝。1044年,緬族創立蒲甘王朝,這是第一個公認的緬甸王朝。

阿奴律陀雕塑,他建立了緬族第一個王朝——蒲甘王朝

▲阿奴律陀雕塑,他建立了緬族第一個王朝——蒲甘王朝

緬族從此主導著緬甸的政權直至今天的緬甸政府,只有在英國殖民時期除外。緬族人口目前佔緬甸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將近4000萬,由於受古代驃人和孟族的文化影響,緬族的主要信仰也是佛教。

在征服和融合的過程中,孟族稱緬族為Mirmar,可能恰好與緬語中「機敏強壯」的發音近似,於是緬族便用Myanmar這個詞來稱呼本民族。

受驃人和孟族的影響,緬族也深信佛教,使緬甸密佈佛塔

▲受驃人和孟族的影響,緬族也深信佛教,使緬甸密佈佛塔

除了驃人完全被緬族融合外,孟族的大部分也被融合,剩下的一部分被趕到貧瘠的山區和鄉野,還要遭受緬族的剝削和欺壓,對他們頗有怨恨。於是,孟族對緬族的稱呼慢慢變成了Brama,在梵語裡有「壞、惡」的意思,緬族當然不會喜歡這個稱呼。

殖民時期的英國人用Burma代指緬甸國家,包括緬族在內的各民族都不認可卻又無可奈何。現代緬甸國家成立後,這個名稱便顯得緬族色彩過於濃重,不利於各民族的團結。

二、緬甸被殖民史

緬族建立的緬甸王朝是15-19世紀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19世紀初,緬甸吞併了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地區。而印度此時已經是英國最重視、貢獻最大的殖民地,英國人先後發動三次戰爭,花費六十二年,才在1886年打敗緬甸。

為了徹底消除對印度的威脅,英國人把緬甸變成了印度殖民地的一個省,但緬族的善戰和頑強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英國人祭出了老法寶,對緬甸境內各民族分而治之,扶植建立撣族、克倫族等民族的自治邦,直屬於殖民當局,與緬族互不隸屬。

東籲王朝在1580年達到緬甸版圖最大值,完全吞併了泰國

▲東籲王朝在1580年達到緬甸版圖最大值,完全吞併了泰國

除了緬甸原有的民族外,英國人還從孟加拉遷移大批穆斯林進入緬甸西部的若開邦,增加當地羅興亞人的數量。羅興亞人是16世紀從莫臥爾王國移民到若開邦的孟加拉穆斯林。

若開邦曾經劃入過孟加拉省,大大方便了穆斯林的遷入。英國殖民當局通過授予土地等方式,鼓勵羅興亞人大量移民,改變了若開邦的人口構成,從而埋下了日後印度與緬甸紛爭的種子。

羅興亞人問題形成既有歷史原因,也有英國殖民者的因素

▲羅興亞人問題形成既有歷史原因,也有英國殖民者的因素

緬甸籌備獨立時,羅興亞人企圖脫離緬甸,迴歸孟加拉省。因此緬甸獨立後一直不肯承認羅興亞人為本國公民,認為他們是英國殖民者的幫凶,搶佔緬甸人的土地,應該統統回到孟加拉去。

事實上,緬族與其他各民族的關係都不算好,除了緬族王朝長期凌駕於其他民族頭上的歷史恩怨外,英國殖民者的故意挑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英國人把緬甸併為印度殖民地的一個省

▲英國人把緬甸併為印度殖民地的一個省

在殖民地時代,強勢的英國人用Burma這個帶有貶義的孟族詞語來稱呼緬甸,用Brama來稱呼緬族,緬族只能被動接受。而少數接受英式教育的緬族上層也跟著用Brama和Burma,漸漸便形成了習慣。撣族、克倫族、孟族等幾個大民族自然不承認本民族跟Burma有關係。

二戰後,緬甸恢復獨立的趨勢無可阻擋,英國人也無力維持昔日的殖民帝國,只得允許緬甸獨立。此時緬甸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緬族雖然有人口優勢,但封建王朝時代的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被打破,成立聯邦制的新國家才是最現實的獨立方案。

緬甸國父昂山和彬龍協議的英文原版

▲緬甸國父昂山和《彬龍協議》的英文原版

1947年2月,在獨立運動領袖昂山的主持下,緬甸幾個主要民族的首腦在彬龍召開會議,達成《彬龍協議》,建立緬甸聯邦。昂山在二戰前便致力於緬甸獨立運動,接受過英式教育,在緬甸享有較高的威望,他的女兒即是現在的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

按照《彬龍協議》,緬甸聯邦以緬族為主體,同時也照顧到其他民族,緬族區域分為七個省,少數民族區域分為七個自治邦,與緬族省平級,並允許保留武裝和內部事務權。次年1月,緬甸聯邦正式獨立,英文國名用的是Burma。

三、貌合神離的聯邦

剛獨立的緬甸之所以用Burma,一來是包括昂山在內的緬族上層沿襲殖民地時代的習慣,他們大都接受過英式教育,一直跟著英國人用這個詞;二來是其他民族充分自治,對此似乎不太在乎。

緬甸的獨立過程因而比較順利,沒有發生衝突。另一方面,緬甸土地肥沃、氣候條件適宜,再加上現代化的行政和經濟體系,使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從20世紀初到六十年代,緬甸一直是東南亞地區較為富裕的國家,新加坡剛獨立時都曾想要學習緬甸的經驗。

20世紀60年代,緬甸經濟水平曾經優於大部分東南亞國家

▲20世紀60年代,緬甸經濟水平曾經優於大部分東南亞國家

不過,占人口多數的緬族出於對歷史上緬族王朝的記憶,一直存在大緬族主義,想實際控制整個緬甸國土。但是,聯邦政府能管轄的地區只佔到一半左右的國土,其他地方尤其是緬北山區都處在自治邦的管轄下,他們擁有自己的武裝和行政體系。

這些自治邦除了沒有外交權外,跟國家政權幾乎沒有差別,聯邦政府的政令在此不起任何作用,緬甸政府軍也無法進入這些地區,甚至有些自治邦的居民連緬甸身份證都不需要。

七個自治邦大部分位於緬甸東部和北部的山區

▲七個自治邦大部分位於緬甸東部和北部的山區

歷史上的緬甸王朝也沒有直接統治過這些很多自治邦所在的區域,即使是在緬甸王朝最強盛時期,最多隻是在名義上稱臣,實則仍然自行管理,與中國古代的羈縻制度或土司制度差不多。

為了達到削弱自治權的目標,緬甸聯邦政府劃分出135個民族,將撣族、克倫族等大族細分成若干個小民族,希望能分散他們的力量,但各大民族都拒絕承認。因此緬甸少數民族的人口,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統計數字,就是民族細分造成的結果。

英國殖民時期,克欽族武裝是緬甸各族之中最強大的

▲英國殖民時期,克欽族武裝是緬甸各族之中最強大的

這些民族被英國人強行與緬族捏合在一起,跟印度殖民地的情況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印度中央政府由各個民族共同搭建而成,緬甸聯邦政府則幾乎完全屬於緬族。

緬族、撣族、克倫族、孟族等等民族的語言各不相同,英文卻因為英國殖民者的關係,反而更容易被各族接受,連《彬龍協議》也是用英文書寫的。在緬甸聯邦這個框架內,緬族與其他民族貌合神離,經常發生武裝衝突,接近內戰的邊緣。

緬軍將領吳奈溫發動軍事政變,開啟軍政府統治

▲緬軍將領吳奈溫發動軍事政變,開啟軍政府統治

緬甸軍方在長期與少數民族的衝突中逐漸壯大,並擁有了干政的企圖和能力。1962年,緬軍將領吳奈溫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軍政府,「緬族主義」進一步抬頭。

吳奈溫主持下的1974年憲法頒佈後,少數民族的自治權利被取消,各大少數民族當然不肯答應,發動總起義,用武力維護1947年《彬龍協議》賦予自己的自治權。

四、為民族和解而改名

從1974年開始,緬甸政府軍向緬北各自治邦發起軍事攻擊,企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統一。但是各大民族都擁有武裝力量,人口不少,經濟實力也都不算弱。

內戰打了十多年,面對聯合起來的各民族武裝,聯邦政府並沒有獲得得到太大的戰果,反而把國家打得民生凋敝、窮困不堪,緬甸在1987年甚至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緬甸內戰打了三十多年,國計民生便停頓了三十多年

▲緬甸內戰打了三十多年,國計民生便停頓了三十多年

1988年,執政的蘇貌將軍為了緩和緬族與其他民族的矛盾,採取了一系列舉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將英文國名從Burma改為Myanmar。

蘇貌政府認為Burma不僅代表著殖民地時代的遺產,還與緬族的英文名Brama非常相近,用它來代表整個緬甸顯然不太合適。相比之下,Myanmar這個詞歷史久遠,不具有殖民色彩,與緬族Brama又有明顯區別,不會引起其他民族的反感。

昂山素季自己用Burma,同時也不反對別人用Myanmar

▲昂山素季自己用Burma,同時也不反對別人用Myanmar

緬甸宣佈改變英文國名後,聯合國、中國、日本等國際機構和國家首先響應採用Myanmar。但歐美國家卻紛紛拒絕,他們的理由是緬甸現政府是軍政府,不具備執政合法性,因而對這個要求不予理睬。

2010年,緬甸結束了軍政府統治,舉行全國大選,並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開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2011年,緬甸獨立運動領袖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重新開始從事政治活動後,被緬甸政府要求使用Myanmar。

而昂山素季年輕時接受英式教育,大部分時間也生活在英國,跟隨父親習慣於用Burma。她早年參加政治活動時,因反對軍政府遭受過長時間扣押,這次上臺又得益於歐美國家的支持,既然西方尤其是前宗主國英國還沒有完全接受緬甸的改名,她因此對此事比較謹慎。

2011年美國國務卿訪緬時,兩個英文國名都避免使用

▲2011年美國國務卿訪緬時,兩個英文國名都避免使用

昂山素季藉口緬甸法律沒有規定必須用哪個英文國名,沒有完全順從軍政府的意願。不過她表示會尊重別人使用Myanmar,同時也會盡量改用這個新國名,以適應現實政治的需要。這也就造成了兩個國名在國際上被混用,而選擇哪個國名,則或多或少帶有意識形態的爭議。

昂山素季對這兩個國名的看法

▲昂山素季對這兩個國名的看法

2011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緬時避免使用這兩個有爭議的英文國名,用「這個國家」來代指緬甸。到2012年奧巴馬總統訪緬時則兩者皆用,對昂山素季用Burma,對緬甸總統用Myanmar,這表明美國政府的立場已經有所鬆動。

2012年奧巴馬訪緬後,美國官方開始使用Myanmar

▲2012年奧巴馬訪緬後,美國官方開始使用Myanmar

隨著奧巴馬訪緬之行,兩國關係開始正常化,在越來越多場合美國開始使用Myanmar,但依舊有許多西方媒體仍然堅持使用Burma。

昂山素季對這兩個國名的看法

▲昂山素季對這兩個國名的看法

Burma和Myanmar兩個英文國名之爭,目前已經不僅僅代表著殖民時代的遺產,更代表著西方對緬甸現政府的認可與否,只要緬甸政治沒有完全正常化,這個爭議還將持續下去。

美國白宮在2021年2月針對緬甸政變,則使用「Burma」

▲美國白宮在2021年2月針對緬甸政變,則使用「Burma」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相關文章

緬甸,內戰?

緬甸,內戰?

NO.2034-緬甸,內戰?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鹹帶魚 距離2月1日的軍事政變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的時間,緬甸的局勢並沒有絲毫...

愛迪生,這位世界級偶像,早該翻車了

愛迪生,這位世界級偶像,早該翻車了

我們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聽過湯瑪斯·愛迪生的勵志傳奇。 他從小就展露出驚人的機智:在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材裡,愛迪生用鏡子反射光線,為媽...

赤道附近下冰雹背後的真相

赤道附近下冰雹背後的真相

NO.2045-赤道附近下冰雹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前一陣子,據多家媒體報道,位於赤道附近的非洲中部國家喀麥隆,...

德克薩斯共和國為何要加入美國?

德克薩斯共和國為何要加入美國?

孤星共和國 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責編|Thomas 美國建國距今不過兩百多年,卻穩坐超級大國的位置超過了半個世紀。在美國的崛起歷程中,德克薩...

南京,為什麼盛產「短命王朝」?

南京,為什麼盛產「短命王朝」?

短命王朝真相 作者|霈霖 責編|Thomas 中國七大古都之中,處於南方的是南京與杭州。與杭州僅作為南宋都城不同,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