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福州路,「海派文化」縮影

走進上海的弄堂、臨街的石庫門房子、夜晚廣場的霓虹燈、不打烊的咖啡館,開啟一段「海派城市考古」之旅,在一縷縷愜意、一段段暖意、一絲絲詩意中,在行走間、在觀察裡、在分享中,愛上一座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東方與西方在這裡交流、碰撞

傳統與現代於此處交融、衍生,「海納百川,兼容幷蓄」

上海獨有的海派文化得以誕生

百年來,海派文化的縮影

在一條馬路上

不停匯聚、發展

01

文化一條街 百年福州路

說起福州路,還要從晚清談起。上海開埠前,福州路原是通向黃浦江的四條土路之一,開埠時,這條東西向的土路附近興建了許多教堂,因此被稱為「佈道路」「教會路」。1865年,被命名為「福州路」,俗稱「四馬路」。開埠後,福州路與南京路、九江路、漢口路成了上海灘最繁華的地方,這裡既有豐富的傳統氣息,也曾創造出許多近代的生活方式,更成為海派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清朝末期的福州路(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

110多歲的老半齋

170多歲的杏花樓

270多歲的王寶和

160多歲的老正興

100多歲的百新書局

90多歲的天蟾逸夫舞臺

……

當年的福州路,中西餐廳、茶樓戲園熱鬧非凡,書肆、報館、書局、筆墨紙莊、書畫箋扇莊、飯店、書場、茶館,在福州路及周邊陸續湧現、競相綻放。

現代福州路(圖片來源:上海文旅推廣網)

02

鮮為人知的上海往事

19世紀末,福州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逐漸成為了知識分子的雲集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在此開設了一家又一家的書局和報館。

1872年《申報》在福州路開辦,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最有影響的報紙幾乎都在這裡出版,僅日報就有《申報》《新聞報》《時報》《時事新報》《民國日報》《新申報》《商報》等13家。1946年版的《上海指南》列出全上海共有31家書店,其中就有14家坐落在福州路,另有11家則位於與福州路交會的河南路、望平街(今山東中路)一帶。中國最主要的書局,包括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局、中國圖書雜誌公司、光明書局、大東書局等都在此列。福州路,也因此有了「文化街」的美譽。

20世紀30年代福州路(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

03

海派文化誕生地

現在的福州路,道路兩邊梧桐繁茂,上海書城、上海古籍書店、外文書店等一字排開,構築出書墨香縈繞的城市書房群落。喧囂的背後,文化默默浸潤著每一寸土地,成為城市的底蘊。

上海書城(圖片來源:上海黃浦官方賬號)

上海書城

上海書城是上海有史以來第一家超大型的零售書店,是上海重要的文化標誌性建築之一,有著55年曆史的古籍書店,沉澱著老字號的古典靜雅。

外文書店(圖片來源:上海黃浦官方賬號)

外文書店

外文書店坐落於福州路390號,有著標誌性的深紅色陶面磚和淺色水泥粉刷的外觀,被上海市政府評為「優秀歷史建築」。長期以來,外文書店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著名文學家巴金曾是外文書店建店初期的常客,幾乎每週都來買書。

百新書局(圖片來源:百新書局官方賬號)

百新書局

這是一家有著煙火氣的書店。曾經的百新因通俗小說聞名全國,今天的百新則更像一個可以讀書的生活空間,隨意、自由。名著、暢銷文學,甚至其他店裡不常見的小人書都有專櫃,筆墨紙硯等傳統文具、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也一應俱全。

書局東大廳四周環繞著4000多種、上萬本圖書,西區則是活動空間,經常舉辦文化藝術展覽,甚至還別出心裁地設置出一個鮮花區域,不但可以看花,還可以學習養花、插花的技巧。

百新書局的活動空間(圖片來源:百新書局官方賬號)

今天的福州路雖不及往日繁華,但依然是上海書店密度最高的馬路,是一處絕佳的購書點,也是全國文藝青年蜂擁而至的「網紅」地標,所有愛書的上海人,都會在福州路上與知識和故事相逢。

最近,儂去過福州路買書伐?

最近,儂去過福州路買書伐?

福州路(圖片來源:上海黃浦官方賬號)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改造福州路項目不斷取得卓越成效。黃浦區圖書館和檔案館先後遷至福州路,黃浦區少年宮則發揮其藝術教育功能,對少年兒童進行文藝薰陶,成為兒童「藝術的搖籃,歡樂的天地」。根據「東段商旅文化,中段經典文化,西段時尚文化」的功能定位和佈局,未來的福州路,將更值得期待。

找一個空閒的午後,去聞一聞福州路的書香,去天蟾逸夫舞臺賞一段國粹,在這裡,你會溯古觀今,重新認識這個海派城市,上海。

相關文章

海派旗袍100年

海派旗袍100年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旗袍」的稱渭已有百年曆史。在清代,女性旗人所穿之袍稱為旗袍,即旗人之袍,它是現代旗袍的血源。至今,旗袍仍是...

【魔都絮語】上海,有腔調

【魔都絮語】上海,有腔調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上海人無論在哪裡,一眼就會被認出來,即使他們不講上海話,沒有打理一絲不苟的妝發,也沒有穿時髦講究的著裝,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