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照片中憶父親當年的舞臺春秋​

前述

上海滑稽戲表演藝術家笑嘻嘻嘻(藝名)是國家一級演員,是我父親,正名:闕殿輝(1919.11.17~2006.3.22),(實際出生年月1919年農曆9月23,對應公曆是11月15日)曾用名:文元。是上世紀從二十年代至本世紀初、長達近80年的上海滑稽戲舞臺上著名的藝術表演家。

多年中,幾經變故,父親留下的老照片老物件已剩不多,本文中將收集的部分老照片、老劇本等物件作資料,從中回憶一位老藝術家的生前舞臺風采一一一因為他不僅是我父親,不僅屬於我們這個家,他更屬於上海的滑稽戲舞臺,屬於喜歡他的廣大聽眾、觀眾……。

變中國戲法的爺爺

變中國戲法的爺爺

我的祖輩阿爹(爺爺)闕鳳祥(1877.10.20~1953年春),家譜中習稱:鳳翔、阿水,江蘇吳縣闕家橋(現蘇州相城區北橋鎮(街道)闕家橋)人。據北橋文館介紹:闕阿水早年在鄉里是小有名氣的民間業餘說唱人。但據父親回憶錄中講阿爹是13歲就隨他人撐船從闕家橋到上海來謀生了。

阿爹到上海後曾去店裡先當過"學生意"(學徒)及多種生計的職業,後來跟一位姓張的江湖藝人學習變中國魔術(俗稱變戲法),後又經努力鑽研發展,自成一套,做了不少自創道具(內藏機關的變戲法器具),這些道具1966年前還保留在家中,我小時曾好奇玩過,稱之戲法攤,"戲法攤」像兩疊多層大蒸籠,可由一人用扁擔挑著攜行。

據父親回憶錄與蘇州北橋文化館資料介紹:阿爹的中國戲法在上海當時民間已相當出名,有一定影響力,據稱連蜚聲中外的上海魔術大師張慧衝見了阿爹的中國戲法也會"抖三抖",可見阿爹變戲法的功夫並非一般。

我的阿婆(奶奶):錢金寶(1891.8.11~1967.9.8),江蘇常熟人,善良慈祥,她17歲時從鄉間小路上檢回一剛出生就被遺棄的女嬰,頂著世俗壓力仍給予慈愛撫養,嫁與阿爹時必須答應共同收養此小女,否則不嫁,阿爹答應後,阿婆帶著養女一起過門。她勤儉持家,操勞家務。家中養女為老大,我父親文元雖是阿爹阿婆的第一個小囡,但習稱"阿二",孃孃秀英習稱"阿三"。後面據稱還曾生育多人,但都不幸夭折了,倆老膝下只剩他們三人:大女玉英,阿二文元,阿三秀英。

神童滑稽

神童滑稽

我父親的大姐玉英(1908~1927)是祖母從小抱養的,為謀生自幼學成表演雜技藝術,19歲時因為生計奔波、營養不良、積勞成疾而卒。

為了生計,從小天賦聰慧、記性、悟性極高的父親(9歲)與當年才7歲的我孃孃闕秀英(1921.8.26~1998.5.2)兄妹倆人一起登上舞臺表演說唱。表演場所有上海市中心的大世界遊樂場等,從此走上了舞臺表演藝術的生涯。

記得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有一天,我曾問父親,是否記得你小時候剛登臺演唱的唱詞?父親還能背出唱一段,但說已唱不完整了,而一旁的孃孃卻能接著唱到尾,且還可背唱好幾個曲目,記性比父親更好……。

下圖中:父親12歲,孃孃10歲,海報與廣告號稱"神童滑稽"。演唱的唱詞臺詞都是聽戲、看戲中所模仿與自學。這2張老照片我以前在家裡曾見過,現已失落,本文是從《幸福人生》書中插圖翻拍。這也許是目前父親最早的相關從藝的照片了。

關於"笑嘻嘻"藝名的由來

關於"笑嘻嘻"藝名的由來:

自從登臺從藝不久,父親他們所居住的大世界附近雲南路「育仁裡"老式石庫門弄堂裡一位滑稽戲愛好者朱姓鄰居、外號"九十六"的老裁縫,欣然為這對"神童滑稽"提名為"笑嘻嘻"、「笑奇奇",從此,他們的藝名逐漸紅遍了上海曲藝舞臺。

上海滑稽界的先驅

創始人三大家:

20世紀30年代,上海滑稽戲獲得了很大發展,在第一代滑稽戲藝人中誕生了"三大家":

老牌滑稽:王無能、錢無量

社會滑稽:江笑笑、鮑樂樂

潮流滑稽:劉春山、盛呆呆

據網查資料,20世紀30~40年代,是上海滑稽戲最鼎盛時期,各大遊樂場、電臺插播的藝人多達百檔。其中出道較早的第一代滑稽戲藝人三大家外,還有:丁怪怪、筱快樂、何雙呆、鮑樂樂、趙希希、張治兒、易方朔、陸奇奇、候一鳴、陸嘯梧、於鬥鬥、任咪咪、裴楊華、金慧聲、唐瑛瑛、胡恨地、仲心笑、陸希希、胡琪琪等。

繼起的第二代的滑稽藝人有:朱翔飛、程笑亭、範哈哈、攸咪咪、姚慕雙、周柏春、袁一靈、楊華生、笑嘻嘻、文彬彬、田麗麗、鄧笑靈、張醉地、張呆l兒、楊柳村、大娃娃、龔一飛、王笑能等。

他們競相獻藝、施展才能、活躍文化、推陳出新、不斷發展。

老牌滑稽王無能

老牌滑稽王無能

王無能(1892~1933),本名:念祖,小名:小辮子阿魁,出生於江蘇吳縣,上海曲藝獨腳戲、滑稽戲創始人三大家之一。

左下圖為王無能1932年電影《到上海去》劇照。他的黃金搭檔是錢無量。

社會滑稽江笑笑

社會滑稽江笑笑

左上圖:江笑笑(1900~1947),浙江杭州人,上海曲藝獨腳戲、滑稽戲創始人三大家之一。

右上圖:鮑樂樂(1902~1963),浙江機州人,獨腳戲、滑稽戲演員,江笑笑的黃金搭檔。

下圖:江笑笑與鮑樂樂曾長期合作,演過眾多滑稽戲,:該圖片為網傳的江與鮑的劇照。

滑稽戲《乘火車》劇照,1928年所攝,由江笑笑、鮑樂樂合作演出。

潮流滑稽劉春山

潮流滑稽劉春山

劉春山(1902~1942),上海寶山縣人。是上海滑稽戲開創者之一,第一代滑稽戲演員,與王無能、江笑笑一併譽稱滑稽戲的三大家。

劉春山是我父親的老師,照片背書為1937年所攝。

左下圖乃劉春山與盛呆呆於1927~1928年時演出的《蕩湖船》劇照翻拍。

我十分清楚記得,當時我家住在南京西路同福裡時,在這老上海石庫門廂房裡牆上掛有不少放大的肖像照片,除了阿爹、阿婆、父親、母親等家裡人照片外,還有一張就是父親的老師劉春山,就是這張1937年所攝的穿人字呢大衣的放大照片,也是當前被傳媒廣泛採用的肖像圖片。

父親十分敬重老師,晚年時寫了不少關於先生的文章,與同行交流中經常談起先生,還一度曾想把先生家裡的床等傢俱買下作紀念。

燴炙人口的傳統作品

20世紀四十年代,是上海滑稽戲發展較快的時機,在眾多藝人的推動下,出現了一批經久不衰的傳統劇目,老上海人耳熟能詳、隨口道來就有:《火燒豆腐店》、《阿福上生意》、《瞎子借雨傘》、《大鬧明倫堂》等等,至於獨腳戲段子更有許許多多了,比如《棺材店大拍賣》、《十三個人搓麻將》、《大陽傘拔牙齒》,說唱有《一百零八將》、《遊碼頭》……等等。其中有不少段子,由包括父親在內的老一代同行等人的回憶、整理及重新加工充實,成稿後,由出版社及文管部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彙總出版過一些,有選集,也有單行本。目前網上只能查到1963年的《獨腳戲選集》,書中收集、涵蓋了獨腳戲的一部分的傳統作品。

下列一組4幅劇照是20世紀上半葉時期所攝(文獻資料翻拍),照片中的老藝人有:丁怪怪與趙希希、仲心笑與劉快樂、管無靈與程笑亭、範哈哈與裴楊華。

嶄露頭角

嶄露頭角逐漸成熟

這幾張照片都是父親青年時期所攝,左上為1942年,右上、左下都為1943年,右下為1950年(由黑白照著色)

加盟"笑笑劇團"

加盟"笑笑劇團"

參演《瞎子借雨傘》

1942年父親23歲時,加入由滑稽創始人三大家之一的江笑笑組織的「笑笑"滑稽劇團。

據下面這張劇照背書說明,,在1942年春,上演的傳統滑稽戲《瞎子借雨傘》劇照中,有江笑笑領銜、參演的有:鮑樂樂、胡琪琪、笑嘻嘻、姚慕雙、周柏春、任咪咪、楊笑峰、徐古董、胡恨地、笑武林、丁幻醒等演員。

據百度網上查詢:滑稽戲《瞎子借雨傘》曾在1942.12.17的上海《天宮》劇場、1943.5.6~7的上海《張園》劇場、1947.5.11~13的上海《龍門大戲院》等劇場多次上演,此劇屬江、鮑的代表作品。

這也是我父親早年與眾多著名演員共同合作參演的戲劇。劇照雖小又顯陳舊,但資訊量巨大,顯示了當時滑稽戲舞臺盛況與人丁興旺。

另據照片背書說明:該劇照1962.3.4時重印,1980年翻拍。

姚周笑"三股檔"

姚周笑"三股檔"

1946年9月,父親因自編自演諷刺舊社會地痞流氓的段子遭人暴打受傷,病癱床上幾個月,後有同行藝人朱塔聲牽線,祖父迫於壓力無奈,拼湊些錢款擺了幾桌「圓臺面"(拉埸子)請流氓吃飯,賠禮,才算平息事端。失業期間,家中只有靠阿婆擺香菸攤與日用小百貨攤艱難維持生計。

此時,同行周柏春上門探望,邀請父親參加姚慕雙、周柏春的檔子,組成"三股檔",去電臺插播、堂會、劇場等演出。

下圖為1947年,父親與姚慕雙倆人的合影

下圖為1947年,父親與姚慕雙倆人的合影

姚周笑"三股檔"合作相當成功和愉快,雖然姚慕雙與周柏春本身就是嫡親同胞兄弟,三股檔成立後,號稱三兄弟,親密無間。

老大:姚慕雙(1918~2004)(右一)

老二:笑嘻嘻(1919~2006)(左一)

老三:周柏春(1922~2007)(中間)

老三:周柏春(1922~2007)(中間)

"三股檔"當年合作的演出不少是各電臺插播節目,當時的舞台劇照尚未找到。

下列2幅彩照是1994年在上海的《中國劇場》演出的滑稽經典小品《騙表》,父親客串演一角色,體現了早年時姚周笑三股檔的表演藝術的配合默契與老段子的風彩依舊。

1994年,姚周笑三人老搭檔在晚年合作重演四十年代的傳統老段子,由上海電視臺曾多次播放。

照片中:左為姚慕雙,中為周柏春,右為笑嘻嘻

照片中:左為姚慕雙,中為周柏春,右為笑嘻嘻

筆者在網上還尋找到姚、周、笑三人在九十年代時電視晚會上合作表演的傳統滑稽戲小品《黃魚調帶魚》視訊,戲中:姚慕雙飾小店店員賣魚者,周柏春飾顧客買魚人,笑嘻嘻飾小店店主,賣魚者的父親。

姚周笑三位長期保持十分親密友好往來,尤其在各家有婚喪大事或生病住院之際,都會到場出席或探視安撫,即便最困難時期,雖身不由已,但仍保持互相關切。老兄弟間的情份篤深友誼存長。

姚慕雙、周柏春兩位大師桃李滿天下,門下傳承人以雙字輩著稱,是活躍在滑稽文藝舞臺上一支生力軍。

滑稽界"四大天王"

滑稽界"四大天王"

在20世紀四十年代未,父親受楊華生代表及他的老師張樵儂及搭檔沈一樂的再三邀請,告別了l姚周笑"三股檔",加入並形成了"楊張笑沈"四人組合檔,稱"四個檔",紅極一時,當時曾譽為滑稽界"四大天王",為滑稽戲舞臺文藝留下了濃密重彩一筆。

下圖:前排為沈、張,後排為楊、笑,中為楊華生之妹:綠楊。

楊華生(1918~2012)

張樵儂(1910~1998)

笑嘻嘻(1919~2006)

沈一樂(1926~1968)

綠 楊(1922~2014)

老文藝期刋與插圖

老文藝期刋與插圖

活菩薩中的"法空"

《活菩薩》中的"法空"

大型滑稽戲《活菩薩》根據著名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的《偽君子》喜劇作品改編。

1950年春,楊張笑沈與滑稽演員小劉春山(劉春山之子)、程笑飛、俞祥明等組建了上海合作滑稽劇團。1950年2月10日起在上海市中心西藏中路與南京路交匯處附近的《天宮劇場》上演《活菩薩》,連演21個月至1951年10月,盛況空前,也許是當時連演時間最長的一部戲劇了。

下列一組是1950年2月《活菩薩》劇的說明書。(資料來自網傳圖片)

合作滑稽劇團1950年在上海天宮劇場上演《活蓉薩》刡照。該劇中,打破滑稽戲以往基本只有男演員的慣律,而有了較多的女演員的加盟,後來成為上海傑出的女滑稽的綠楊、嫩娘就是其中之一。

父親在《活菩薩》劇中飾和尚"法空」這一角色。

父親在活菩薩劇中飾和尚"法空」這一角色
父親在活菩薩劇中飾和尚"法空」這一角色

《活菩薩》滑稽戲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五十年代初的成功演出後,又被美術工作者畫成了《活菩薩》劇故事的連環畫冊。

(1999年,⊥海人民滑稽劇團在團長、新一代優秀滑稽後人王汝剛領銜下,在上海南市影劇院又復演了《活菩薩》)

和平號中"書記"

《 和平號》中"書記"

《和平號》,1952年上演,父親該劇中飾"黨委書記"一角色。

自1951年10月天宮劇場上演《活菩薩》結束後,又上演了反映上海工人在政權更替前夕進行護廠運動惰況的戲劇《歡天喜地》3個月,合作滑稽劇團1952年2月解散。

1952年楊張笑沈組建上海大公滑稽劇團。《和平號》劇是大公滑稽劇團成立初期上演的劇目之一。

蘇州兩公差中"李達"

《 蘇州兩公差》中"李達"

傳統大型滑稽戲《蘇州兩公差》1954年先由蘇州滑稽劇團首演,上海大公滑稽劇團移植後,於1955年也成功上演,並連演好幾個月,場場飽滿,反映頗佳。

下列5幅為1956年大公劇團上演的《蘇州兩公差》劇照。

劇照中:楊華生飾公差張超,父親飾公差李達(石),另一張三人劇照l中,中間者為小京官角色飾者沈一樂。

《蘇州兩公差》滑稽戲是大公滑稽劇團的傳統保留劇目、大型滑稽看家戲之一。

大公滑稽劇團自成立後,曾上演過許多舞臺大戲,其中最有影響力、並作為劇團傳統保留的有:《活蓉薩》、《七十二家房客》、《蘇州兩公差》、《糊塗爺孃》等。

下列2幅是2004年前後在父親新搬的寓所家中,背牆上是放大噴繪製作的蘇州兩公差李達劇照。

拉郎配中"冮湖藝人"

《拉郎配》中"冮湖藝人"

《拉郎配》是一部傳統古裝喜劇,全國各地各戲曲劇種都先後改編移植上演過,版本眾多。至21世紀還被推上銀屏。

下面一組是網傳的大公滑稽劇團1961年5月份淆滑稽戲《拉即配》的戲單(說明書)

父親在該劇中飾一位叫張宜的山東賣藝人,上海人俗稱:賣拳頭的江湖藝人。

下列2幅劇照背書:1957年,在上海光華劇場演出的《拉郎配》中飾山東賣藝人一角色。

任劇團團長

任劇團團長

1958年,父親任大公滑稽劇團團長,在演戲同時還任劇團行政領導職務,工作日益繁忙,從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到文化局條線的會議公文,從藝術研討到人員責職分工安排落實,擔子不輕。

別的不說,單說劇團家屬看戲這件事:團委會立下規矩,只允許自已買票看戲,即使內部彩排,戲票也由劇務統一平均分配,團長自已無特權,這個規矩我家裡人都明白,嚴格執行。

下列2幅照片1958年時所攝。第一張父親始任團長與團領導班子的合影,左一起:筱聲咪、笑嘻嘻、邵如青、沈一樂、黃文華、馮三寶

下一張是1958年大公劇團新團委就職典禮的全體合影,自前向後的第二排從左向右第四位(靠中)是我父親,第五位邵如青,第六位沈一樂。

參加文代會

參加文代會

1960年夏,父親光榮當選全國第三屆文代會代表,上北京開會,並受到毛主席及國家領導人的集體接見。下圖是父親特意在天安門廣場的留影。

父親從北京回到上海那天,是母親帶我去天目東路的北火車站迎接的。父親很興奮,一回到家裡,就拿出長長的首長與代表們合影的照片給我們看,還帶回了北京十大新建築明信片一套送給了我。送給媽媽的是一隻北京工藝品廠產的小水鑽花式胸針,十分好看亮眼……。

時事諷刺劇的街頭路演

《時事諷刺劇》的街頭路演

滑稽戲本身就是一種輕喜劇表演形式,20世紀五十年代,大公滑稽劇團在文化主管部門領導下,上演了不少結合時事的戲劇、諷刺劇。

其中,記得大約1958年,暑期中,大公劇團去杭州老城廂演出,我和大妹一起隨母親也去了杭州。在杭州老城廂街頭小廣場大樹下,在小劇場裡,都見過父親他們劇團演出這類時事諷刺劇,記得楊華生曾飾過戴大禮帽的艾森豪威爾,父親的衣版裡掛帎頭充大肚子飾杜勒斯,沈一樂飾中東某國國王,這也是我唯一一次在街頭看父親表演,而且是演外國人。他們的表演維妙維俏,動作與表情的誇張,使觀眾在陣陣笑聲中獲得啟發與教育。

記得那時為了提高效率,節約開支,日場街頭演完後不卸妝,晚上就不用再化妝,可直接上場了。他們化妝得十分誇張的一張張油彩臉在杭州街頭走過,引得無數的回頭率,我很害羞,拖著母親與父親保持距離遠遠跟著……。

下面這劇本雖是大公劇團1960年的作品,但也可看出五六十年代之際的演出的劇目狀況。劇本名:《炮轟瘟神》,文楣上寫著:「反對美帝侵略,堅決解放台灣,保衛世界和平!」該諷刺劇由大公劇團青年實驗於虹口戲院(演出)。

樣樣管中再飾"書記」

《樣樣管》中再飾"書記」

上海大公滑稽劇團1959年上演了一部反映上海工人生產、玍活的社會活動狀況與精神面貌的戲劇《樣樣管》,劇中父親又一次飾演"黨委書記」一角色。

滑稽戲樣樣管劇本(網傳圖片)

滑稽戲《樣樣管》劇本(網傳圖片)

該劇本根據電影文學劇本《鋼人鐵馬》由大公劇團集體改編,由楊華生、笑嘻嘻、綠楊三人執筆。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二家房客》

1951年版的初形

老上海家喻戶曉的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據網傳賓科(關於小劉春山 百度)1951年上海合作滑稽劇團在刷場演出的同時,受電影界前輩顏鶴明與五彩電影公司之邀,請沈默編劇,鄭少秋、韓義導演,京劇演員謝蘭玉、電影演員石茵一起,將獨腳戲的《調查戶口》、《大陽傘拔牙齒》、《開無線電》等串聯成一部黑白片電影,起名《七十二家房容》。

下列是網傳的1951年當時《七十二家房客》電影版廣告資料。演員有合作滑稽劇團演員(按姓氏筆劃):小劉春山、沈一樂、笑嘻嘻、俞祥明、張一亭、張樵儂、程笑飛、楊華生。這也許是筆者目前了解到最早的《七十二家房客》滑稽戲資訊了。這也為以後大公滑稽劇團的舞台劇《72家房客》再創作及最終成為代表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混堂"裡編出舞台劇

"混堂"裡編出舞台劇

1958年版《72家房客》

1958年,楊張笑沈四位大師通力合作,主編了大型清滑稽戲舞台劇《七十二家房客》。

傳說中的《七十二家房客》是他們四位在上海"混堂"(公共澡堂)裡閒聊中,你一句我一言構劃而成。他們的理由依據是:「既然電影可將獨腳戲串起來拍攝,那麼我伲更能將獨腳戲改編成主題明確內容豐實的一本舞臺大戲了"。

有了思路,說幹就幹,他們的創作大部分是利用白天上午抽空(平時一般下午排戲,晚上演出)聚在一起共同創作的,因為當時常在我家裡搞創作與排戲,有不少段子是邊寫邊排而成。等劇本寫好,各人的角色也已投入了,戲也排得差不多了……。

下一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七十二家房客》滑稽戲說明書

說明書"抬頭"書有;重新整理、再度演出。

編劇:楊、張、笑、沈

主要演員:楊華生、張樵儂、笑嘻嘻、沈一樂、綠 楊、張利音

72家房客中"炳根爺叔"

《72家房客》中"炳根爺叔"

《72家房客》一一戲中人物特點明顯,刻劃極為生動,令人過目難忘。

1958年起由大公滑稽劇團上演的《72家房客》劇中:

楊華生飾舊警察"369」

笑嘻嘻飾白相人"炳根爺叔"

張樵儂飾賣黎膏糖小販杜福林

沈一樂飾小皮匠,綠楊飾二房東

張利音飾金醫生

戲中另有職業、籍貫、性格各異的眾房客,主要有:老裁縫:王永昌,洗衣作小寧波:葉一育、大餅攤老山東:李青、楊老頭:筱聲咪,韓師母:丹琳,二房東養女:湯惠娟……等等,

下列3幅是大公滑稽劇團1961年的《72家房客》劇照

《72家房客》是大公滑稽劇團名聲最響的代表作。

下列照片中,第一張1961年所攝的"炳根爺叔"舞台劇照。我曾"私藏"起來,1968年下鄉去蘇北鹽城大豐隨身帶去,1976年上調返城又帶回,還給了父親。記得父親對我說,他其實並不喜歡這張劇照,因為太臉譜化。記得當時六十年代的化妝形像就這樣,舞臺戲時臉上還畫了一條深色歪斜長長的刀疤,讓劇中人物更突出凶狠的性格。舞臺上的戲服是中式紡綢長袖短打,筒盆帽,香菸不離手,一付舊上海時地霸的打扮,走起路來左右大幅搖晃,橫r行之勢如同旁若無人之境……。

後來1979年再次復演時,劇中人物"炳根爺叔"的臉部化妝時"壞人"面孔特徵不明顯了,行頭也改穿西裝與皮鞋了……。

父親是個2千多度深度近視眼患者,平時不帶眼鏡上臺,全憑舞臺經驗,排戲時算好臺步,《72家房客》戲中舞臺上還有搭的佈景"樓梯"上下,也從未出過意外……。

《72家房客》劇中"炳根爺叔「的形像與藝術表演力不僅是他個人反覆端摸集成之果,還被同行在其它劇中類似人物身上作為了經典效仿。

大地回春

大地回春

79版"72家房客"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革時期劇團基本無演出,處於停頓狀態,父親與不少演員受到衝擊,文革中後斯又被"下放"到企業工作,父親曾去過奉賢幹校當過豬場飼養員,去過海港與蘇州河邊當過裝卸工,後又在區下屬街道小工廠做雜勤……。在這個時期,他心情保持樂觀,認識了不少工友與其他下放者,關係融洽,有的還成了知交好友。

1978年11屆3中全會後,上海文化主管部門啟動重組文藝團體進程。此時,上海滑稽界也開始恢復演出。記得復演的第一本戲是由原上海滑稽劇團的姚慕雙、周柏春領銜、雙字輩主演、原大公、大眾、海燕等劇團主要演員參演的《滿園春色》,在上海海寧路虹口區工人文化館劇場上演,盛況空前。父親等一大批老演員雖在復演的《滿園春色》劇中只擔任個小角色,臺詞很少,但心情無比激動,因為充滿活力的春天終於昐來了。

當筆者以觀眾身份在虹口工人文化館觀摩首場復演的《滿園春色》時,被臺上臺下互動振奮的心情深深感染,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1979年5月,經上海南市區文化局批准,將區屬原大公滑稽劇團重建並更名為上海人民滑稽劇團。

1979年5月,當時還暫稱南市區文藝演出隊上演的第一部戲就是基本以原大公滑稽劇團的原班人馬復演"看家劇目"《72家房客》。

下列是79年5月的《72家房容》滑稽戲說明。

由於已經過10多年的變動,部分演職人員有的已過逝,例如飾小皮匠的沈一樂,飾小寧波的葉一青,飾老裁縫妻的章翠霞等,部分已流動外調其他團體,例如飾老山東的李育,飾楊老頭的筱聲咪等,因此劇團將一批有志繼承滑稽文藝的新人吸收進來,並接過了接力棒。

接戲的主要有:王汝剛飾小皮匠,俞蓓蓓(A)鄭輝(B)飾小寧波,已退休的王永昌、張樵儂等作特邀返崗參演原角色。

所以79版《72家房客》是大地回春後艱難重啟,以老帶新,新老交替的一班人馬。

精選賢才,塔養新銳

精選賢才,塔養新銳

20世紀七十年代末,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交替之際,人們對工作單位的概念還停留在"全民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框架的有限視野中,一些雖有志於文藝事業,但一旦要脫離原工作單位,難免總有思想波動過程,特別是來自家庭成員的顧慮。

其中人才王汝剛的引進過程聽父親說過:後來逐漸成為滑稽界新星、還當上上海曲協主席的王汝剛先生,當初是位經過農村下鄉緞煉,又好不易返城當上廠醫的企業員工,1952年生,很年輕。他對演滑稽情有獨鍾,天賦智聰,在文化館裡表演出眾,但家中父母顧慮較大。父親此時已是重建文藝團體的召集負責人,深感奇才難得,於是親自上門拜訪王汝剛的二老,經一番懇切交流,誠意之下,王汝剛的二老顧慮解除,終得應允。

被選中的賢才還有:如原企業中工程技術人員的俞蓓蓓,扮相、嗓音、唱功水準都相當出色,俞蓓蓓後來擔任了上海曲協說唱專業妄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他們都是原文化館裡的群眾文藝中的佼佼者,被精選出來,都是在這個時期如同新鮮血液、生力軍般地加盟、充實了專業隊伍,為人民滑稽劇團以後的發展打下了骨幹隊伍建設的基礎。。

下圖是父親60歲生日宴上,面對剛入團時間不長、謙虛好學、相當敬重父親的兩位年輕人十分喜歡,合影留念:左為俞蓓蓓,中為父親,右為王汝剛。

下列3張黑白刷照是79年復演《72家房客》時所攝。

其中第2張是該劇最後一場的多人集體亮相舞台劇照,是《72家房客》此劇形像最具代表性劇照。

下列3幅彩色劇照來自網傳,應屬79版"72家房客"的彩色劇照。

那時電視開始有模模似彩色技術,彩色膠捲剛開始普及,還無數碼攝影,因此這時的彩色劇照開始漸多。

1979年滑稽戲《72家房客》再次成功復演後,隨著電視機開始普及,多媒體發展,影響日趨擴大,後來又有了錄影機、vcD、DvD,《72家房客》從銀屏上更廣泛地走進了上海、江浙一帶千家萬戶的百娃j家中,79版的《72家房客》是人們最廣泛熟知的版本了。

但可惜的是,據筆者所知,79年後人民滑稽劇團還曾復演過《蘇州兩公差》,上海電視臺也錄製播放過,但卻禾見相關錄影帶或光碟數字產品發行過,就連市場上盜版也未見過。據父親說,問過電視臺,說"錄影資料損壞了",這實在相當遺憾。

下面第一幅是79年後當時對《72家房客》劇中人物漫畫的報紙刋登。

另一圖是正版發行的79版《72家房客》vcD數碼光碟。

新人輩出,群星閃耀

新人輩出,群星閃耀

2002版"72家房客"

21世紀初,由人民滑稽劇團再次上演《七t二家房客》這部傳統保留劇目,其劇中主要角色基本由成長起來的中青年演員挑大樑擔當了。

此時的人民滑稽劇團,已後繼有人,其中有∴王汝剛,毛猛達,林錫彪,沈榮海,周慶陽,張小玲,徐雙飛,傅子明,李九松等。

下列四幅劇照是:父親與楊華生、綠楊等尚健在的老一代演員,於2004年作為客串及藝術指導回到劇團時,攝下了一批劇照留念。

人民滑稽劇團的滑稽戲《72家房客》,2002年3月在上海大劇院演出,演出結束後,父親與人民滑稽劇團團長王汝剛在大劇院後臺"新老二代團長"合影留念。

阿Q正傳中"趙老太爺"

《阿Q正傳》中"趙老太爺"

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滑稽戲《阿Q正傳》由大公滑稽劇團1961年9月上演。

可惜,筆者未找到相關原老劇照,只有在百度網上搜尋到1961年9月上海大公滑稽劇團的滑稽戲《阿Q正傳》舊戲單一份,如下圖2幅。

由於年代已時隔60多年,戲單相當陳舊,但正頁上仍可見到主要演員的名單。

封頁上主要演員有:楊、張、笑、沈、綠楊、張利音

戲單依稀可辨:楊華生飾阿Q,笑嘻嘻飾趙太爺,綠楊飾胡媽,沈一樂飾九桂、張利首飾地保,筱聲咪飾假洋鬼子等。

下圖是2004年,父親在寓室中,背牆上是當年他飾演的《l阿Q正傳》劇中趙太爺一角的放大噴繪劇照。

筆者在百度網上還搜尋到上海人民廣播電臺1962年錄製的大公滑稽劇團演出《阿Q正傳》第一場音訊資料。這也許是《阿Q正傳》滑稽找舞台劇遺留下唯一的"原版"資料了。

《阿Q正傳》曾有多劇種改編上演,其中電影版流傳最廣。劇中主角阿Q由上涵滑稽劇團中戲校科班出身的嚴順開老師飾任,相當成功。

糊塗爺孃主編與"蔣福根"

《糊塗爺孃》主編與"蔣福根"

滑稽戲《糊塗爺孃》1962年由我父親與綠楊、葉一青三人共同創作。是大公滑稽劇團上演劇目中很有影響力的「看家戲"之一。

這本劇本的編制工作有不少都在我家裡完成,筆者看到:早上葉一青、綠楊就來了,他們幾乎沒有廢話,客套,就把昨天劇情中末講完的"故事"結合新聞與隔夜想到的廹不及待地講述、生怕會"忘記",互相交流、互相補充,紀錄、修改,一點一滴、一字一句推敲,認真、熱烈……。他們的功夫沒有白費,劇本通過了劇團藝委會和區文化局審核。

下圖是網傳的劇本照片。

下圖是網傳的劇本照片

下列2幅是父親在《糊塗爺孃》劇中飾蔣福根一角色的劇照。左為1962年所攝,右為1963年所攝。

這是1963年的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糊塗爺孃》劇本。

五六十年代滑稽戲有多部移植上了電影銀幕,被更多觀眾所欣賞。筆者記憶猶新、老觀眾耳熟能詳的有;《三毛學生意》、《大李老李與小李》、《如此爹孃》(由糊塗爺孃劇更名)、《七十二家房客》(被移植到廣州珠江電影廠拍攝粵語版)。

這些都是以魔都大上海為背景,反映社會人民生活的戲劇。

1963年由大公滑稽劇團大部分演職人員參演,以舞臺表演的形式拍攝的更名為《如此爹孃》電影開機前,彩排時由文化部長周楊親自觀摩審核。

電影《如此爹孃》劇中,父親仍飾蔣家男主人蔣福根,蔣家奶奶由紅榴飾任,兒子蔣阿龍由沈一樂飾任。

孫家的男女主人分別由楊華生丶綠楊飾任,兒子孫小寶由筱聲咪飾任。

如此爹孃的電影海報

《如此爹孃》的電影海報

1980年復演糊塗爺孃

1980年復演《糊塗爺孃》

1980年,人民滑稽劇團再次公演《糊塗爺孃》,劇中,父親仍飾蔣福根一角,蔣家奶奶改由孫鳳英飾,兒子蔣阿龍改由林錫彪飾任。另一家的孫家,楊華生、綠楊分別仍在劇中飾孫家父母原角色未變,兒子孫小寶改由王汝剛飾任。

創作新劇,弘楊先進

創作新劇,弘楊先進

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上海文藝百花齊放,各劇種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刷目,膾炙人口的滑稽戲有:《笑著向昨天告別》、《三毛學生意》、《七十二家廠房客》、《蘇州兩公差》、《糊塗爺孃》等。而且還產生了一批歌頌社會主義新氣象新面貌,弘揚當代勞動模範為人民服務先進事蹟與精神的多劇種戲劇,例如1958年上演的《滿園春色》,六十年代初滬劇《巧遇記》,1964年大公滑稽劇團的《喜上加喜》也是其中一劇。

下圖是《喜上加喜》劇本,1964年l由上海大公滑稽劇團沈一樂、裴凱爾、周藝凱三位先生編劇。

喜上加喜中"三輪車工人」

《喜上加喜》中"三輪車工人」

1964年,大公滑稽劇團上演《喜上加喜》,劇中有兩位三輪車工人的人物,分別由揚華生與父親飾任。記得當年演出時,劇團曾特向三輪車工人工會借來兩輛三輪車做道具。演出時,深度近視眼的父親在臺上把三輪車踩得滿臺飛,真為他揑把汗了。

與勞動模範交朋友

三輪車工人程德旺,1932年1月生,自1948年~1977年年間的30年裡一直是位上海三輪車工人,後來改駕摩托三輪車與小客車了。他的三輪車號是《2963》,他是上海五六十年代的市級勞動模範。

他的格言是:我服務的是人民,不是鈔票。他的三輪車被喻稱為:第二救護車。他的先進事蹟被上海海燕電影廠拍成電影,廣為流傳。

程德旺與同時代的勞模還有;好民警馬天民、(電影:今天我休息的人物原型),民辦小學老師:吳佩芳(滬劇:雞毛飛上天的人物原型),等等都是平凡工作第一線上的傑出勞動者,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楷模。

為了演好三輪車工人,父親與勞動模範程德旺交了朋友,向他學習與了解他的先進事蹟。還多次邀請陳德旺來我家。

下圖左上主照片是陳德旺1964年時照片,其餘為網傳圖片。

關於《喜上加喜》的劇照筆者尚未發現,但在老照片中確有勞模陳德旺先生1964年時的個人照及陳德旺全家來我家作客吋的合影。

記得當時我家還住在南京西路同福裡,我見到過陳德旺兩次,第一次上門來,我正在門口,他朝氣熱情、幹煉整活,穿白襯衣,淡色長褲,頭髮整齊,一點沒有路上踩三輪車工人的樣子,還十分好客地帶來用小布袋裝的幾斤黃豆作禮物。

第二次是他與夫人、兒孑一起來的,在我家裡吃的便飯,我父母帶我與小弟一起去弄堂口對面人民公園拍照留念。

下面2幅,1張是1964年時父親與陳德旺倆人合影,另1張是陳德旺一家(左)與我的父母、小弟(右)的合影。

三滴血劇中「花花公子」

《三滴血》劇中「花花公子」

20世紀六十年代上半葉,大公滑稽劇團在上海延安路石門路附近的"光華"劇場上演了清代古裝滑稽戲《三滴血》,劇中,父親飾"花花公子"一角色,也是我趁給父親送煎好的中藥之機,第一次冒著要被父親訓斥、在舞臺邊後一角偷看了幾分鐘戲。記得那一天,我新認識了比我大3歲、剛進劇團不久、"三滴血l"劇中演小囡的蔡劍英,她當時是劇團中最年輕的學員。

因劇情之需,突出劇中人物性格,需藉助扇子表演,父親為了練好這一舞臺藝術,一方面請教相關戲曲界同行朋友,一方面刻苦專研探索舞臺表演技巧與臺步、手勢,有一階段每天深夜夜戲卸妝回家,對著大櫥鏡子自練"扇子功",一練凣個小時,大有走火入魔之意,至天明……。

下列2幅照片是2004年左右,父親在寓所家中,背景是放大噴繪製作的六十年代《三滴血》劇照。

電閃雷鳴劇中"秦滿常"

《電閃雷鳴》劇中"秦滿常"

1966年上半年,上海大公滑稽劇團上演反映某企業工人精神面貌的戲劇,記得劇中父親飾一老工人"秦滿常「。

下列2幅滑稽戲《電閃雷鳴》劇照,第一幅是演員劉福生(左)與父親,第2幅是演員莜聲咪(左)與父親。

重返舞臺

重返舞臺

歷史翻開新的一頁,20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重啟經濟發展的快進鍵,各類文藝團體紛紛重建復演,百花齊放的文藝發展新時代再次來臨。

下圖是1980年左右所攝的楊華生、笑嘻嘻、張樵儂、綠楊四位藝術表演大師的合影。

孝順伲子中"老中醫"

《孝順伲子》中"老中醫"

1980年,父親根據蘇州評彈《老子、摺子、孝子》獨自改編的舞台劇4幕滑稽戲《孝順伲子》,是人民滑稽劇團自1979年重組建團後的第二齣新戲。

父親不僅是編劇,還是導演加演員,飾劇中人物:老中醫陳凱川一角。

下列是《孝順伲子》的戲單及當時父親編制劇本的手稿。

父親勤於寫作,創作、改編、整理等是他演出與工作之餘的主要"作業",我們子女或單位裡年輕同事時常被他"派單",幫助抄寫。

這是父親在《孝順伲子》劇中飾老中醫陳凱川的人物形緣。

為了節省開支,在舞臺上使用的電話機道具也是臨時借用了我家中自用的撥盤式座機,臺上人物演出服裝基本也由演員們各自設法利用解決。

《孝順伲子》的主要演員還有:張樵儂、張利音、黃津波、李九松、鄭輝等。

當時人民滑稽劇團分2個團演出,排戲場地缺少,因此常來我家裡排成,將桌椅都移到牆邊騰出了空間,十多人在前廂房中廂房排戲,一遍又一遍……,連吃飯也忘了。

《孝順伲子》此劇被安徽、湖北、四川等多個劇團移植、改編、演出。父親為此劇付出了大量辛苦的努力,一部大型滑稽戲由一人承擔起、並完成編、導、演的屈指可數。

下列2幅圖片是父親在《孝順伲子》一劇演出之餘,與倆位舞臺經驗豐富的老同事張樵儂、張利首互相探討:如何提高藝術感染力與潢出質量,親功交流。

西安事變影片試鏡

《西安事變》影片試鏡

父親還曾被西安電影製片廠《西安事變》拍攝時特邀試鏡。

下列是:1980年在西安拍攝《西安事變》影片中飾宋子文一角色的試鏡劇照。

漫畫、劇照、肖像

漫畫、劇照、肖像

獨腳戲爐火純青

《獨腳戲》爐火純青

大東北的二人轉、北方曲曲藝的相聲、南方江浙滬的獨腳戲都是被大眾所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式。

江南的滑稽戲發展不少就是依託《獨腳戲》段子的基礎而來。獨腳戲,形式多變,一人多角,南腔北調,說、學、做、唱,內容廣泛,張收可塑。耳熟能詳的傳統的段子有《十三個人搓麻將》,《各地堂館叫喊》,《調查戶口》,《學英語》,《水淹七軍》,《寧波音樂家》……等等。

父親對獨腳戲表演藝術可謂爐火純青,尤其是做功突出,被觀眾與同行普遍認可稱讚。據筆者大致了解他曾演出的獨腳戲有:

《算術》,《十三個人搓麻將》,《拉黃包車》,《榨材店大拍賣》,《老法結婚》,《剃頭》,《釘巴》,《梁山伯講文明》,《寧波空城計》《關亡》,《叫好婆》,《做媒人》,雙簧《勸夫戒賭》,等等。

下圖為父親與楊華生搭檔合作演獨腳戲的劇照。

下圖為父親與楊華生搭檔合作演獨腳戲的劇照

下圖3幅是20世紀八十年代時,父親與楊華生合作表演的獨腳戲《梁山伯講文明》劇照。

楊華生老師,浙江紹興人,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獨腳戲代表性繼承人之一。是大公劇團的首席老演員,歷來大戲中出任主角,噪音好,尤其擅長唱紹劇而出名。1938年大世界登臺演出時,張樵依是合作的黃金搭檔。

楊華生老師與我父親是幾十年老友,與我家常有往來,除創作與排戲外,他交際甚廣,頭腦靈活,動手能力強,父親曾委託他自採零件為我家拼裝一臺多檔風速琴鍵開關落地電風扇,裝好後,是我去虹口武進路他家取回的。

20世紀八十年代父親與楊華生老師合作演出獨腳戲較多,此期間老一代演員大多退休,退居二線,上大戲開始減少,演出獨腳戲機會增加。

下圖是父親與楊華生合作表演《請勿隨地吐痰》的劇照。

父親與楊華生這時期合作的還有《寧波空城計》《越劇流派演唱》等獨腳戲。

筆者記得1966年前,父親與沈一樂合作的獨腳戲較多,人民廣播電臺常有播放,有《算術》、《釘巴》、《拉黃包車》、《老法結婚》等,其中有些是筆者逢年過節前,在廣播電臺裡錄音時充當現場觀眾看的。

1979年人民滑稽劇團成立不久,為了讓新進團不久的青年演員迅速挑大樑,早成後起之秀,就主動讓青年演員王汝剛作撘檔,重點培養。時常夜戲結束後,邀王汝剛到父家裡排獨腳戲,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手把手,口傳口,一絲不苟。吃過母親做的夜宵後再繼續排戲,至天明……。

那一個時期,只要凡有獨腳戲演出,父親就與王汝剛一同去演出。那次我去萬體館觀摩文藝演出,是王汝剛第一次經歷大場面,就是父親與他一起上臺袁演的獨腳戲。

父親與王汝剛搭檔演出的獨腳戲曾有:《比智力》、《滑稽碧落黃泉》、《剃頭》、《講文明》等多個段子的節目。

下囹主圖是1979年,在上海市中心的"中國劇場》,父親與王汝剛表演獨腳戲:比智力》。

為培養新人,父親不斷與青年演員交流、傳授,邊演邊帶,讓青年演員儘快地成熟起來。

下圖是1980年前後之時,父親與青年演員張定國表演獨腳戲的劇照。

下圖是:1982年,父親與張樵儂合作演出獨腳戲《賽詩》劇照。

張伯伯出道較早,他的浦東說書說唱相當出名,是位德高望重的老藝人。

我家與張樵儂家關係十分融洽親密,筆者小時候,兩家常來常往,筆者常去張家玩,張伯伯與張媽媽都喜歡我,張伯伯小兒子與我年齡相仿,大兒子張哥是搞舞臺美術的,油畫出眾,我十分仰慕。我去張家玩時,張伯伯還常帶我去淮。海路弄堂口的、老上海人皆知的"著名"《淮國舊》兜一圈。

下圖2幅:1984年,父親與張利音(1914~2001)合作獨腳戲《剃頭》。

張利音是上海原大公、人民滑稽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除了參加團裡全部大戲劇目外,鮮為人知的他還曾與汪秀英、顧今才合作演過滬劇《大劈棺》、《彈棉花》,有"滑稽丑角"之稱。

父親不但擅長舞臺表演,並熱衷於創作,寫下了大量新創作的獨腳戲,說唱段等,還會深入去一些現場去了解,使作品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下圖是:1984年,為了創作滑稽戲《白相城隍廟》,父親在上海豫園九曲橋湖心亭邊,來訪一位糾察退休工人張cg時親切交流併合影。

下圖一是父親與上海滑稽老演員,統口令大王袁一靈(1917~1992)的合影,20世紀八十年代,父親與袁一靈曾有過短暫的合作,演出過傳統獨腳戲《拉黃包車》。

下圖二是1988年1月,父親與袁一靈在上海人民大舞臺表演獨腳戲《勸夫戒賭》。

袁一靈的特長是說唱繞口令,以《金陵塔》稱雄天下,是經典的繞口令唱段。,是與父親同一代的老藝人。名師出高徒,弟子有著名說唱表演藝術寧家黃永生、龔百康等。

下圖是父親與曲藝多面手評彈藝術表演家蘇毓蔭合作表演獨腳戲《吃月餅》的劇照,攝於1985.9.24,上海瑞金賓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實況錄音時。

蘇毓蔭(1928~2019),師從著名評彈大師蔣月泉先生,他曾演出《玉蜻蜓》、《王孝和》、《蘆蕩火種》、《上海英租界》、《法門寺》、《主僕婚緣》等。他的說表幽默含蓄,刻劃人物入木三分,表演中貼近生活,喙頭百出,時常將滑稽藝木融入其中,被稱之評彈界的另類特點表演家。

下圖3幅是父親與評洋彈演員蘇毓蔭合作的獨腳戲《釘巴》的劇照,攝於1985年,戲中父親飾強要飯的叫花子"癟三」一角,蘇毓蔭飾"老闆"一角。

1985年,父親與蘇毓蔭在金山石化總廠慰問演出,合作表演獨腳戲《算術》。

打蓮湘又稱霸王鞭或打連廂,是民間邊唱邊舞的一種文藝表演形式,蓮湘有長有短,蓮湘上置有銅片銅鈴等,舞動撞擊時時發出清脆的響聲。

父親與蘇毓萌舞臺表演獨腳戲後加演《打蓮湘》,他使用的是一根自制的鐵質長蓮湘,質童較重,要想在舞臺上舞動自如,確要一番拿手的功夫。

父親表演用的蓮湘棒

父親表演用的蓮湘棒

20世紀八十年代,父親與上海著名滑稽女演員嫩娘(藝名)時常合作表演獨腳戲,雙簧等。

嫩娘,真名:方麗英,1926年生,國家一級演員,1950年由舞蹈演員改行出演滑稽戲《活菩薩》劇中一角,擅長舞蹈表演,嗓子好,曾在滑稽戲電影《三毛學生意》、《大李老李與小李7》影片中出演角色,是長篇電視連續集《老孃舅》中,江浙滬廣為人知的"老舅媽"。

獨腳戲《做媒人》,是父親與嫩娘在1985~1992年時期合作演出的作品。

下列2幅劇照分別攝於1989年9月的上海美琪大戲院和1992年5月的江陰華西村演出之際。

逢年過節,父親常被應邀出席慶祝或慰問聯歡,下列2幅是父親與嫩娘合作演出時劇照。第1張是1988年老年節(重陽節)時的慰問演出,第2張是1991年元旦為腳踏車配件廠聾啞工人慰問演出。

雙簧勸夫戒賭由父親與嫩娘合作演出

雙簧《勸夫戒賭》由父親與嫩娘合作演出。

父親嗓子受損,聲帶開過兩次刀,作為滑稽演員,使他很受傷,為彌補缺陷,與嗓子、說唱俱佳的嫩娘撘擋,嫩娘後琲專做說唱一角,自己在前排以動作與臉部袁情的司職表演。

這是彵們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表演劇照。

這是彵們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表演劇照

1989~1992年,父親與嫩娘合作演出《矮腳雙簧》,此種長演形式獨特,不同於普通雙簧,前排演員的雙手成為舞臺上面對觀眾時表演者的兩隻「站在桌上的"腿腳,後排演員不但要說、要唱,還要用雙手穿在前排演員戲服中表演動作,前排演員根據後琲演員的說唱詞配合作臉部表情,作喜怒哀樂誇張表演。

父親與嫩娘表演的《矮腳雙簧》的戲服都是我母親根據要求自己設計、用舊衣作廢物利用自做的。

下列圖一是:1989年4月,與父親的同代滑稽老演員管無靈先生(1911~2005),合作演出獨腳戲《小雨傘》。

囹二是1990年1月23日,父親與管無靈合作表演時的劇照。

管無靈先生曾於20也紀40年化黃金塔程笑亭和韓蘭根一起做電臺插播獨腳戲,衷氣足,桑子好,喙頭鄉而聞名。他的代表作眾多,還灌過唱片。

下圖是:1993年4月3日,在南京梅山鐵礦,《南北曲藝薈萃》活動時父親與上海滑稽劇團主要演員之一雙字輩吳雙藝(1927~2017)的合影。

我十分清晰記得我讀小學三年級時,一天週日,我穿了汗衫木拖鞋,幫父親拿長衫、化妝箱,跟去上鋼三廠演出,就是臨時與吳雙藝撘檔,在後臺排了一遍戲,講了幾個節點關健就上場了,上演是獨腳戲《拉黃色車》。

下圖3幅為2002年,父親與滑稽演員張皆兵合作演出獨腳戲《剃頭》。

張皆兵、王桂林等曾都是大公滑稽劇團青年演員,曾都受到父親的舞臺演出技藝傳授指教,多次在我家排練獨腳戲,也經常幫助我父親進行劇本、唱詞的整理、抄寫,電腦錄入等。

1994年,由上海東方電視臺主辦的滬上文藝名家匯演的舞臺大型滑稽戲《海上第一家》,在上海逸夫舞臺上演。

父親也參演其中一角,演出後,在後臺與部分同行合影留念,下列4幅合影留念的有:

楊華生、王汝剛、孝九松、東方電視臺主持人曹可凡。

隆重的作品演唱會

隆重的作品演唱會

2003年12月5白,上海曲藝家協會、上海東方電視臺、百事可樂聯合專場主辦了《滑稽表演藝術家笑嘻嘻作品演唱會》,2003年也是父親自9歲從藝75週年。

演出單位有:上海、人民、青藝三大滑稽劇團的實力擔當的中青年主要演員參演。

演出節目有:

獨腳戲:

1《瞎子算命店》 錢 程,孝 青

2《算術》 筱聲咪,林錫彪

3《做媒人》 姚琪兒,蔡劍英

4《釘巴》 付子明,譚義存

5《老法結婚》 王桂林,張皆兵

6《染山伯講文明》錢懿,潘前衛

說唱

7,《老年樂》黃永生,陳 靚

8,《打蓮湘》徐世利,陳韻芬

小品

9《阿福上生意》 王汝剛,李九松,毛猛達

表演藝術家:周柏春、楊華生、綠楊、劉敏等上臺致賀。

專場演出極為隆重,圓滿成功,父親激動萬分,熱淚盈眶,這是他最高興的一天,終生難忘。

我的父親:

自幼登臺,從藝終生

孜孜不倦,筆耕勤奮,舞臺演藝,務實求精,甘當綠葉,育新頃心

熱愛生活,奉獻笑聲

下圖2幅:上海福州路逸夫舞臺2003年12月5白舉辦《滑稽藝術表演家笑嘻嘻作品演唱會》盛況照片。

父親1997年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所攝

父親1997年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所攝

父親1997年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所攝

父親十分敬重老前輩,尊重同行者,只要一有機會便去拜訪求教,無論是演京劇、越劇、滬劇、話劇等同行都會廣交朋友,討教藝術,連上海雜技團的魔術師也是與父親親如兄弟的好朋友。

下圖是1963年,父親(右)在杭州拜訪京劇著名錶演藝術大師、譽為"活武松"的蓋叫夭(左)先生(1888~1971),在機州蓋叫天的家中合影留念。

2000年在上海文藝"大家唱"聯歡會,,父親與著名上海說唱表演家、國家一級演員黃永生(1934~2013)(右)、說唱演員(國家一級演員)顧竹君(中)合影。

父親十分感激黃永生,文革初期的某天上午,他作為現役軍人,上海警備區文藝宣隊員,頭戴紅星帽,特意登門拜訪我父親,關切地說:要相信政府相信黨,我很敬重你,我堅定相信你是個好人,事情總會有弄清楚的一天……。聽了黃永生的一席話,父親很是激動,嘴唇微抖,難以表白,四手緊握……。這一切我都歷歷在自。

那個時期黃永生的到來,他的鼓勵與真摯關切,對父親、對我家是極大的精神撫慰與支撐。這在當時環境下,如同茫茫大海的燈塔,久早之地逢甘露,黃永生,我們全家都感激他。

《古彩戲法》「毯子身浪蓋一蓋……"一一黃永生他那燴炙眾口的唱段,是20世紀七十年代下半葉上海百姓心中沉蓄已久而噴發的激情與歡慶。

父親與他老師劉春山的女兒、師妹、曲藝界多面手、著名評彈演員劉敏的合影。

劉敏,原名:光瑾,1941年生,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吳江評彈團第一代演員。

她曾表演過《鬧嚴府》,《孟麗君》,《龍鳳鬥》,《玉堂春》,《白衣女俠》,還編創了《筱丹桂之死》,並著書出版。他在演出中,老練、生動、能唱多種流派,並借鑑與運用滑稽戲表演方法,別具一格。長篇連續電視劇《老孃舅》中飾富貴嫂一角,給人留下了深刻印像。

進入21世紀後,滑稽老一輩的藝人均已步入晚年,很少再有精力登臺獻藝了,舞臺上是接班人大顯伸手施展才華的天下了。

下一幅照片約攝於2005年元月前後,是滑稽界老一代與部分新一代的留念合影。

第一排元老級別的有:(左二起)周柏春、笑嘻嘻、楊華生,第一排左一:蔡劍英

第二排左起:姚勇兒、王桂林、李九松、王汝剛、毛猛達、筱聲咪,第三排:郭明敏。

第三排:郭明敏

2006年元月,父親感到心衰的老毛病又犯了,準備再去住院治療。此時,一向敬重老師、經常來家探望的俞蓓蓓正好又一次前來,俞蓓蓓特地叫來搞攝影的他的兒子留下此合影留念。

這是父親生前最後的照片了。

照片中:父親的表情還是那麼自然,那麼開心,神采奕奕,笑容滿面……。

後述

後述

2007年署名《幸福人生》一書正式出版,書中詳細地講述著父親——他的人生、他鐘愛的舞臺……。

(以上文中有不少屬作者回憶,未經核實,謹供讀者參考)

來源:「連生」美篇

來源:「連生」美篇

相關文章

「五卅案」後的國民外交

「五卅案」後的國民外交

1925年5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外籍巡捕向遊行學生開槍,致四人當場死亡,七人重傷後死亡,輕傷無數,史稱「五卅案」。上海各界宣佈學生總罷課、...

上海很有故事的老房子和老弄堂

上海很有故事的老房子和老弄堂

上海很有故事的老房子和老弄堂 從霞飛路445號到淮海中路1209號 三個紅圈,三個故事。Adeodata Hall=天賜大宅,來自拉丁文。 ...

猶太人,為何湧入中國東北?

猶太人,為何湧入中國東北?

中國東北猶太人 作者:那日蘇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猶太人的商業頭腦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過去的中國東北則往往被視為荒涼之地。從猶太...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八)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八)

圖471-1:1910年,公館馬路156號紫來街口(金陵東路紫金路口),鴻運樓酒館 圖471-2:鴻運樓酒館,法租界公館馬路156號紫來街口...

黑人來到華盛頓

黑人來到華盛頓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512-黑人來到華盛頓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雖然美國是個典型...

靜安寺路廟弄憶往錄

靜安寺路廟弄憶往錄

圖1:1994年,南京西路1634弄即西廟弄南端弄口,弄口東側為南西信用社。秦興培攝 圖2:1994年,愚園路西廟弄北端弄口,膠州飲食店。秦...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七):虹口片羽8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七):虹口片羽8

圖361-1: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北四川路851號 圖361-2:良友圖書印刷所創辦人兼總經理伍聯德(《良友》1931年,第62期,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