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自己的葡萄酒麼?

中國有自己的葡萄酒麼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497- 中國自己的葡萄酒

作者:趙百靈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大將侯君集領兵攻陷了長期對皇帝陽奉陰違的西域高昌國,恢復了西域與中原之間貿易的暢通。班師回朝時,侯君集隨身為唐太宗帶了一件小禮物:來自高昌國的馬奶葡萄種子。這是高昌國的特產,也是唐人喜飲的葡萄美酒的主要原料。

高昌故城在今新疆吐魯番

其葡萄藝能傳承至今,仍經久不衰

(圖片:dinozzaver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圖片:dinozzaver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唐太宗得到葡萄種龍顏大悅,在御花園裡種上了這種葡萄,還在收穫季節親自釀酒,御製了八種不同風味的佳釀。《太平御覽》雲:「(酒)芳辛酷烈,味兼醍醐」,群臣都覺得妙不可言。

這是中原王朝開始大規模釀製葡萄酒的先聲,葡萄酒也自此從珍貴的舶來品逐漸變成了家家可飲的大眾飲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

其實中華先民的葡萄酒飲酒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2001年考古學家在河南舞陽發現了一處文明遺址,其中有16件陶器中的酒類附著物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

具體在河南漯河-舞陽的賈湖遺址

河南大平原看上去平平無奇,但下面確實遍佈寶藏

(圖片來自:google map)▼

(圖片來自:google map)

這種酒裡的標誌性物質是酒石酸,這種物質只能由發酵的葡萄或山楂提供,而舞陽遺址裡只發現了葡萄,沒有發現山楂。專家據此大膽推測,在公元前5000前,就已經有中原先民喝上葡萄酒了。

能提供酒石酸的植物不止葡萄一種

但是是最主要的一種

現代酒石酸則廣泛用在食品工業也化學工業領域

(圖片:shutterstock@Danijela Maksimovic)▼

(圖片:shutterstock@Danijela Maksimovic)

不過這種釀造技術由於飲食結構等問題,最終沒能被繼承下來。當中國古人再在文獻上見到葡萄酒時,它的原產地已經變成了西域。這些葡萄酒經由分佈在今天中國新疆的西域諸國,從波斯文明引進,在進入中原時已經成為了極為珍貴的舶來品。

珍貴到什麼程度呢?《續漢書》記載,官員孟佗找到一斛葡萄酒賄賂靈帝的大宦官張讓,竟換來了涼州刺史這個封疆大吏級的官職。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達官貴人們喜愛的葡萄酒在漢魏時代擁有巨大的市場,而從西域進口又太貴,自然會有帝國農民嘗試自研。但對於當時的中央帝國來說,土地用於糧食尚且緊張,種植葡萄還是只能集中在都城附近。

其實東西方兩大文明都有各自需要的域外奢侈品

這些奢侈品往往依賴進口,如絲綢和葡萄酒

不過相比絲綢,葡萄酒的仿造難度很低

其生產本土化也迅速擴展至東土

(圖片: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

(圖片: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

國產夢想直到唐太宗時期才終於得以實現。這才有了唐詩中與葡萄酒相關的那數不盡的佳句,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到「遙看漢江鴨頭綠,恰以蒲萄初醱醅」,還有「「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

這些詩歌的寫作地點,分別是庸涼地區(《涼州詞》)、山南地區(《襄陽歌》)、江南地區(金陵《對酒》),覆蓋了那個時候葡萄酒幾大重點產區。除了這些地區以外,山西、東西兩京也是有史可考的葡萄酒產地。

相當於覆蓋了最近的優質生產區以及消費區▼

相當於覆蓋了最近的優質生產區以及消費區

到了宋朝,陸上絲綢之路斷絕,進口葡萄酒獲取時斷時續,唐朝的農科成果就拯救了宋代的酒客。中原、河北都是葡萄酒產地,東京城裡更是出現了專業的葡萄酒酒店,生意興隆,供不應求。南遷以後,這些專業人士則帶動了江南的葡萄酒產業。可惜江南水土不適合葡萄,酒品總是差了點意思,果實性狀也開始衰退。

所以從北宋到南宋,其實喪失了絕大部分葡萄酒產區

而海上絲綢之路也無法彌補這一點

葡萄酒要相對近距離運輸,從中東海運到東亞不現實▼

葡萄酒要相對近距離運輸,從中東海運到東亞不現實

所以至少對於葡萄酒來說,蒙古帝國的出現是一個好消息。幅員遼闊的蒙古帝國為歐亞大陸上的物種和人口交換提供了方便,擅釀葡萄酒的中亞居民帶著種子內遷,漢人酒商也有機會去西域學習,互通有無。

葡萄酒產業也得到了大汗的支持,在隴西、山西、山南、中原、河北等地理板塊中都形成了一連串特色產地。這些產地當然並非隨意選取,它們的共同點是水土條件用於種糧稍有勉強,卻與葡萄的習性相合,才能在不傷桑谷的情況下成為水果類的經濟農業區。

種植葡萄需要疏鬆的土壤、良好的排水

較強的日照,以及較大的溫差,確實適合北方種植

以及元朝時期,糧食生產的重擔以及轉移到南方

都城也改到北京而放棄了曾經的長安洛陽汴京

華北地區方可發展更大規模的葡萄種植▼

華北地區方可發展更大規模的葡萄種植

在近代化和西風東漸的浪潮中,這些本土葡萄產地也迎來了新的時代。

秦嶺裡的葡萄酒是什麼味道

雖然中國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古已有之,但也必須承認,在大多數朝代(除了元朝),由於葡萄會和傳統農桑搶奪耕地,並不十分發達。更多時候,葡萄酒都是作為上流社會的小眾愛好而存在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人提及酒文化,說的也是糧食酒而非葡萄酒。

明朝《食物本草》中的葡葡酒釀造圖示

在中國古代,葡萄酒釀造技術已經比較成熟

但葡萄酒依然是稀罕玩意兒

(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明清之際西方人入華,他們對葡萄酒的愛好也強化了這種刻板印象。西方人傳教士和商人們,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常常會去尋找那些能產出優質酒用葡萄的中國產地。今天中國國產葡萄酒產區,多少能找到一些外國傳教士和商人活動的痕跡,飲用葡萄酒的習慣也因此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與西化的生活方式掛上了鉤。

但與其說是這些外國人教會了當地人喝葡萄酒,倒不如說當地人早已是葡萄酒愛好者,外國人的到來只是將這種習慣工業化、近代化了。

陝西作家前輩陳長吟就在他的鄉土散文集《秦關漢月》中提到了陝西丹鳳縣老鄉飲葡萄酒的習慣:

陝西省丹鳳縣葡萄園

(圖片來自:右手食指下的世界 / 圖蟲創意)▼

(圖片來自:右手食指下的世界 / 圖蟲創意)

「到丹江來漂流的人,一般都要品嚐當地的葡萄酒,甚至買一箱帶回去。據酒廠的毛廠長說,丹鳳縣成立幾乎家家都喝葡萄酒,有些人還天天喝,這是傳統。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老居民就會用簡單的工具自己釀酒。」

這裡提到的丹鳳縣,是陝西秦嶺大山東側,商山附近的一座縣城。這裡是丹江流域的一部分,長期被水質甜美的丹江水滋養,能為釀酒提供優質的水源。陝南氣候溫潤,秦嶺大山的土質又適合種植水果,所以據說在唐太宗普及葡萄酒技術時,這裡就已經有了最早的葡萄酒產業。

既不在關中盆地也不在漢中盆地

而是西安向東南的通向河南的秦嶺深處▼

而是西安向東南的通向河南的秦嶺深處

這似乎能在歷史上找到印證。丹鳳在唐代屬於山南道,這裡確實是當時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剛才提到了李白所作的《襄陽歌》中提到的「蒲萄初醱醅」,就是山南名產。現代人更能確定的是,清末確實有位意大利酒師家族後裔的傳教士來到了這裡,發現了丹鳳縣古已有之的葡萄酒習慣,便與中國商人一起在這裡創辦了一家葡萄酒廠。

這家丹鳳葡萄酒廠至今已經有了百年曆史,雖然中途命運多舛,但至今仍然是丹鳳縣的驕傲。陳長吟在文章中說,在這個地方,只要說一句「喝傳統的」,大家就知道是指丹鳳葡萄酒。葡萄酒文化已經是在當地人心中達成了共識。

來一瓶愛心酒吧

但其實丹鳳縣並不是一個富裕的縣,深入秦嶺東段南麓的地理位置,使得丹鳳縣缺乏平地,糧食生產比較困難,這也是丹鳳縣只能發展果業和葡萄酒產業的原因之一。而即使有了葡萄酒,山嶺連綿的地理條件也決定了丹鳳縣的物資流通不算方便,商貿流通相當有限,在古代基本只能沿著丹江南下,與湖北和河南南陽互通有無。

地勢並不平坦,田被分割成小塊▼

地勢並不平坦,田被分割成小塊

當年創辦葡萄酒廠的華商就是一位南陽人士。

今天雖然丹鳳縣的基礎建設條件與古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想要招商引資依然比較困難。這也不光是丹鳳縣的問題,秦嶺的存在,確實打亂了很多陝南縣市追求繁榮的腳步,當地是全國著名的連片特困區,丹鳳則是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從經濟數據上來看,丹鳳縣2018年GDP99.05億元,在省內排名中游。但由於人口比較多,在人均數字上屬於全省中後部,在商洛市內也僅高於洛南縣,脫貧任務仍然相當艱鉅。葡萄酒廠和葡萄種植,就承載了當地老鄉扶貧致富的希望。

每年9-10月採摘葡萄的景象▼

每年9-10月採摘葡萄的景象

2007年,丹鳳縣政府對葡萄酒廠重新招商引資,並在全縣範圍內重整水土平地,為葡萄種植和酒廠準備基礎條件。這解決了不少當地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在酒廠上班的張俠大姐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

張俠大姐的丈夫2004年外出打工時從高處跌落,脊椎變形,喪失了勞動能力。而此時張大姐家還有兩個要上學的孩子、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全家都只能指望張大姐幹農活那點微薄的收入,家庭財政高度緊張。好在後來,張大姐被納入了貧困戶,重新開工的酒廠也優先招募這些困難農民,一下盤活了這一家的生活。

現在,張大姐家的地全都種上了酒廠要用的丹鳳葡萄。她自己在廠裡也踏實能幹,成為了熟練工,一年收入能到3萬多元,還能拿到酒廠分紅,終於在去年摘了帽。

張大姐這樣的農民,在丹鳳縣陳家溝村、許家溝村、鞏家灣村還有很多,大多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增加群眾收入,培養他們的一技之長。

有了張大姐這樣的成功案例,也堅定了丹鳳縣政府、企業、公益組織更好推進脫貧工作的信心。

最近,丹鳳扶貧合力團(陝西省級社會組織)在騰訊公益上公開眾籌,希望能募款為更多大山裡的丹鳳人帶去生產知識、技能培訓和生活補助。

這些資源,確實是丹鳳農民群眾急需的。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葡萄酒產業的一份子,也希望能對葡萄酒行業更多瞭解,提高自己的種植、生產技巧,更好地服務購買他們葡萄酒的消費者。這也是拔掉貧困的根兒的辦法。

丹鳳扶貧合力團給這個項目起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大山上新助丹鳳脫貧」,用公益的方式為懷揣著支付夢想的農戶注入新的力量。而所有參與募捐的愛心朋友,也可以收到一份大山裡的回禮:風味獨特的丹鳳葡萄酒,同時還能獲得一張捐贈證書。

「大山上新助丹鳳脫貧」的款項預算公式如下

「大山上新助丹鳳脫貧」的款項預算公式如下

丹鳳的好山好水裡,有著丹鳳人的致富經,而丹鳳人脫貧奔富,也需要全社會共同的愛心支持。如果你也想品嚐這些秦嶺葡萄酒大師的作品,就點開閱讀原文或者下方卡片,為他們獻上一份愛心吧。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undaemorning

相關文章

日本人也太痴迷《孫子兵法》了吧

日本人也太痴迷《孫子兵法》了吧

早在公元8世紀上半葉,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把《孫子兵法》帶回日本,並在本國軍隊中傳授;其開創了日本註釋、研究《孫子兵法》的先河。自那之後,《孫...

緬甸為什麼沒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緬甸為什麼沒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37-緬甸脫離大明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元代以前的中國曆任政權...

歐洲難民營,出事了

歐洲難民營,出事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36-難民營大火沖天 作者:德米特里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如何刺殺美國總統

如何刺殺美國總統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19-暗殺往事 作者:中年維特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美國作...

俄羅斯,光頭納粹

俄羅斯,光頭納粹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21-俄羅斯新納粹 作者:德米特里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今...

巴爾喀什湖在哪裡?

巴爾喀什湖在哪裡?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39-巴爾喀什湖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中亞深處亞歐大陸腹地,是世...

蘇聯超級工程,北冰洋大壩!

蘇聯超級工程,北冰洋大壩!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453-蘇聯北冰洋大壩 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冷戰期間的兩極格局下,...

韓國的國土建設兵團

韓國的國土建設兵團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93-韓國生產建設兵團 作者:圖南|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有一個東亞國家,在建國...

匈牙利,上了賊船

匈牙利,上了賊船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89-上船容易下船難 作者:andy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世人的印象中,第三...

英國大戰土耳其,居然輸了?

英國大戰土耳其,居然輸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88-英國大戰土耳其 作者:工布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每年的3月15日,在土耳...

西北涼州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西北涼州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585-涼州 涼州 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涼州,這是一個曾激發沙場...

黑人來到華盛頓

黑人來到華盛頓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512-黑人來到華盛頓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雖然美國是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