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拍攝於1915年的上海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地質學家菲德克·克拉普。
1913年,克拉普接受美孚石油公司聘請來華進行地質考察,考察團由克拉普率領由北京出發,經直隸張家口、懷安,再由晉入陝,最後經河南往武漢,再乘船前往上海轉回天津。在漫長的考察過程中,克拉普除了進行地質勘探之外,還沿途拍攝了許多風光和民眾生活的照片,也因此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就是克拉普一行在上海考察時拍攝的。

1915的吳淞口附近,江面上的一艘船正揚起風破浪前行。吳淞口,因曾為古吳淞江入海口,故名。位於黃浦江與長江交匯處,出入上海港和長江的船隻均由此通過,為長江的第一道門戶。

1915年的黃浦江岸邊的一處碼頭,停著許多艘小船,遠處的岸邊則停靠著不少大輪船,可以看到當年的黃浦江上船來船往,千帆競渡,異常繁忙。

1915年的上海外灘,碼頭上停靠著貨輪,岸上人來人往,船頭上的船員和搬卸工忙忙碌碌,正準備搬運貨物。上海外灘為什麼叫外灘?以前的外灘叫外黃浦灘,當時外灘沒什麼建築,只是一個灘塗而已。到了晚清的時候,上海開埠引入了外國資本,於是上海一躍而起就成為了遠東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外黃浦灘就改名為了外灘,外灘也開始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成為了上海的精髓所在。

1915年的上海城內的一條內河,來來往往的小船上載著各種貨物,岸邊是鱗次櫛比 的民居,可以看到路旁的電線杆,遠處煙囪冒出的滾滾濃煙,到處彰顯著這個新興城市的繁華。

1915年的上海豫園湖心亭,克拉普一行來到這裡時,湖心亭旁搭滿了腳手架,正在對湖心亭進行維修。豫園位於上海老城廂的東北部,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明代。湖心亭位於豫園內,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咸豐五年正式改為茶樓,已經歷了160個年頭。湖心亭有「海上第一茶樓」的美譽。

1915年的上海豫園內的假山和林木。豫園最早的主人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當年他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豫園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

1915年的上海街景,在一家染坊門前,一個挑著筐的小夥子正迎面走來,他的竹筐中裝滿了雞鴨,這個頭戴氈帽的小夥子應該是沿街賣家禽的小商販。

1915年的上海街景,一個行人推著一輛小推,車上裝滿了筐籠,筐籠堆得太多,幾乎完全遮擋住了推車人的視線,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觀察路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