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勞拉申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製作-七
封面圖:壹圖網
2022 冬奧會開幕式也是一場全球羽絨服時裝秀,羽絨服無疑已是當下全球最流行的保暖衣。不過,世界上最珍貴的保暖服並非羽絨,而是另一種面料——羊絨。
羊絨是目前人類能夠利用的所有紡織原料中最珍貴的,它溫暖輕柔、造型優雅,同時,高昂的價格也將普通消費者拒之門外。
在上海的一家巴基斯坦商店,我被精美絕倫的羊絨織物吸引。老闆是位頭戴白帽的穆斯林,講著流利的中文。
巴基斯坦商店裡的羊絨披肩
圖:Shutterstock
▾

「這可是正宗的克什米爾羊絨披肩,來一條吧!」老闆說,「Cashmere from Kashmir(克什米爾的開司米)!」
我被羊絨精美的花紋和柔軟的手感吸引,經老闆推銷,不禁想買,可一問價格,一條好幾千人民幣,有的甚至上萬。
巴基斯坦商店裡手工羊絨織物,細節精美
圖:勞拉申
▾


這些羊絨來自巴基斯坦控制的部分克什米爾地區,標有「Made in Kashmir(克什米爾製造)」字樣,羊絨的英文名Cashmere(開司米)與地名Kashmir(克什米爾)發音完全一致,這只是巧合嗎?二者有何關係?
百分百Cashmere
圖:Shutterstock
▾

「冬季軟黃金」
羊絨也叫「軟黃金」,以克論價,被稱作「纖維寶石」。它是生長於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層細絨,是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羊絨的英文名「開司米」(Cashmere)取名於地名「克什米爾」(Kashmir),在一些國家,羊絨也被直接稱作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地區曾是羊絨向歐洲輸出的原產地,可以說是羊絨的鼻祖。
克什米爾所在
▾

中國曾長期被視作世界紡織業的中心,中國絲綢自公元前2世紀開始沿絲綢之路輸入歐洲。18、19世紀以來,羊絨成為繼中國絲綢後又一受西方追捧的珍稀面料。羊絨以其稀缺性和高品質,成為西方上流社會地位與財富的象徵。
披著羊絨披肩的法蘭西皇后約瑟芬
圖:Antoine Jean Gros
▾

克什米爾是全世界最具危險性的領土爭議地區之一,印度與巴基斯坦為爭奪該地發動多次戰爭,爭端至今仍未解決,同時,這裡也是稀有保暖面料羊絨的重要產地。
羊絨是山羊身上的細絨,入冬時長出,入春後脫落,是動物纖維中最細的,小而光滑,纖維中間有空氣層,重量輕,手感滑糯,柔軟保暖。羊絨非常稀有,僅佔世界動物纖維總產量的0.2%,一隻山羊平均只能出產150g羊絨。
克什米爾山羊
圖:Shutterstock
▾

羊絨(cashmere)與羊毛、綿羊絨等冬季流行保暖面料截然不同。羊絨長在山羊身上,羊毛長在綿羊身上,「山羊絨」(即羊絨)與「綿羊絨」是內在質量截然不同的兩種產品,前者的價格一般是後者的5倍。羊絨與另一較為人熟悉的美利奴羊毛(Merino Wool)也不相同,後者產自澳洲,面料達不到羊絨的細度。
羊絨和羊毛各種類的區別
圖:勞拉申
▾

現在服裝界使用的羊絨是開司米(Cashmere),細度在12-21微米,羊絨中最高級的沙圖什(Shahtoosh)和帕什米那(Pashmina)已近消失。
羊絨最高等級沙圖什細度在10-12微米,取自藏羚羊,一條沙圖什披肩市價可達2萬美金。藏羚羊是青藏高原近危物種,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印度、尼泊爾明令禁止藏羚羊貿易,美國立法禁止在境內銷售藏羚羊產品。因此,沙圖什現在已從合法市場消失。
我國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保護藏羚羊,目前我國藏羚羊僅30餘萬頭
圖:一天/圖蟲創意
▾

羊絨中僅次於沙圖什的帕什米那也已基本消失。帕什米那來自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拉達克(Ladakh),當地的遊牧分支張帕人(Changpa)幾個世紀以來靠養羊取毛為生。羌塘高原氣候極寒,幾乎是無人區,這裡的山羊絨細度可達12-16微米,用當地山羊絨製作的手工帕什米那披肩,平均製作工時180小時。
羌塘高原的張帕人和山羊
圖:Shutterstock
▾

「羊絨的盛行」
克什米爾並非羊絨的唯一產地,中國、蒙古、阿富汗、中亞各國都有羊絨出產,克什米爾之所以被視作羊絨原產地,甚至將羊絨直接冠名為「開司米」或「克什米爾」,是因為西方人,特別是英國殖民者的到來。
17世紀,法國人Francois Bernier首次將克什米爾的羊絨帶入歐洲,18世紀起,羊絨披肩逐漸在歐洲上層社會流行。
1812年,英國人William Moorcroft受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前往喜馬拉雅山探險,他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現了羊絨的價值,認識到這種面料將在歐洲大放異彩,於是他將羊絨帶入英國。為了在英國本土培育出羊絨工業,他還將克什米爾的山羊裝船,海運到英國,但以失敗告終,然而羊絨加工作坊卻在英國和法國生根發芽。
William Moorcroft(左一)進入喜馬拉雅山
圖:historyfiles.co.uk
▾

克什米爾地區的羊絨文化歷史悠久,奢華的沙圖什最早曾是臥莫爾帝國王公的專有服飾。
▾

在古波斯和印度土邦的封建議事廳,即杜爾巴會議(Durbar)上,羊絨是王公貴族的標配,男性將之披在肩膀和腰部,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臥莫爾細密畫中的杜爾巴會議,身著羊絨的貴族商議國家大事
圖:Columbia university
▾

克什米爾地區的羊絨採取人工取毛、手工編織與花紋刺繡,羊絨往往圖案華麗、色彩濃郁。最有代表性的印花是buta。buta源自波斯語,是拜火教圖騰,象徵盛開的花朵或柏樹,也象徵火苗、鳳凰、太陽、老鷹,形狀近似腰果、杏仁、淚珠或鳳梨。
阿富汗巴爾赫(Balkh)拜火教神廟遺址上的
buta造型浮雕
圖:heritageinstitute.com
▾

你可能對buta陌生,但對它的另一個名字Paisley一定有所耳聞。Buta圖案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引入英國後,開始在蘇格蘭的佩斯利小鎮生產,因而得名。
蘇格蘭佩斯利製造
圖:wiki
▾

羊絨披肩得到歐洲貴族女性青睞,法國約瑟芬王后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都是羊絨披肩的忠實粉絲,相傳約瑟芬王后的羊絨披肩多達300-400條。
19世紀歐洲油畫中披著羊絨披肩的女性
圖:wiki
▾


作家狄更斯1852年寫到:「倘若有服飾是永恆的,那一定是羊絨披肩。」在英國作家蓋斯凱爾的小說裡,羊絨披肩常與童話故事、中產階級女性婚姻聯繫到一起,女主人公與未來丈夫相遇時,就身著羊絨披肩。
美國畫家薩金特的油畫作品《羊絨》
▾

19世紀的羊絨披肩就像今天的珠寶、腕錶、藝術品一樣,是富裕家族的傳家寶。由於彼時的英國法律禁止女性繼承土地,羊絨披肩就成了女性可繼承的財產,用來作結婚的彩禮或嫁妝。
根據小說《艾瑪》改編的電影中
女主角身著羊絨披肩約會
▾

羊絨工業在19世紀被陸續引入英、法、俄、波蘭等歐洲國家,英國的佩斯利、格拉斯哥、劍橋,法國的巴黎、里昂都是歐洲羊絨製造中心。這種原屬印度、伊朗的貴族男性服飾,轉變成歐洲貴族女性著裝,在18、19世紀的200多年裡,是最受西方矚目的奢華面料。
法國19世紀初時尚雜誌上的羊絨披肩造型
圖:wiki
▾

「傳承與衰落」
克什米爾地區78%的人口是穆斯林,印度教徒佔20%,其餘是錫克教徒和藏傳佛教徒,包括巴控區和印控區。
克什米爾一詞來自梵文,意為水竭之地,曾是溼婆教和佛教聖地,1587年臥莫爾帝國阿克巴大帝征服克什米爾,1752年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統治這裡,1819年以拉合爾為首都的錫克帝國控制克什米爾,不久就遭到英國人垂涎,雙方爆發英錫戰爭,英國通過1846年的《阿姆利則條約》取得查謨-克什米爾,並於1889年成立攝政委員會。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成為爭議地區,至今仍是全球最容易爆發衝突的地區之一。
英國在逐漸控制克什米爾地區後,羊絨被快速推入英國社會。維多利亞女王對印度文化十分喜愛,她曾與一位印度僕人交往密切,還在英國修建了一座印度風格的杜爾巴會客廳,她是羊絨披肩的資深收藏家,留下不少珍貴影像。
手持羊絨披肩的維多利亞女王定妝照
圖:wiki
▾

維多利亞女王與印度僕人
左圖為電影《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
圖:wiki
▾

如今克什米爾的羊絨工匠已所剩無幾,價格高昂、匠人短缺和政局動盪使得克什米爾地區的羊絨業逐漸衰落,從世界羊絨中心的位置墜下。
但羊絨仍是世界上質量最高、價格最昂貴的紡織原料。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羊絨產業2025年預計達到42億美元。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美國都擁有高品質羊絨品牌。
美劇《女人幫》以「羊絨幫」為劇名
講述在紐約名利場打拼的四位女性的故事
▾

羊絨品牌是世界奢侈品業中翹楚,Loro Piana(諾悠翩雅)、Brunello Cucinelli 、Botto Giuseppe、Pringle of Scotland都是奢華的羊絨品牌。
左:身著Loro Piana的女星安吉麗娜·朱莉;
中:Brunello Cucinelli的灰色羊絨T恤是祖克柏的標誌性個人風格;
右:英國品牌Pringle of Scotland海報
▾

儘管羽絨服是最流行的保暖衣,但羊絨仍是歐洲皇室的冬季禮儀典範
▾

如今,冬季時裝業已是羽絨服的天下,羽絨服因科技、環保、便捷和不斷提高的保暖性,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各大羽絨服品牌佔據冬季服裝業大半江山,擠壓著羊絨的生存空間,羊絨日益退入小眾市場,動物保護組織滔滔不絕的抨擊也讓羊絨業更加低調,逐步從服裝產業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