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一旦爆炸,將非常危險

NO.2309-巴爾幹半島

作者:無夢

校稿:朝乾 / 編輯:金槍魚

對於「波黑」這個國家,相信很多人都沒什麼印象。

但若是提起「薩拉熱窩」,上了年紀的人會立刻回想起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而年輕一代則會熟練想起歷史教科書上的考點——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

風靡一時的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圖:豆瓣)▼

(圖:豆瓣)

而薩拉熱窩,正是波黑的首都。

儘管平日裡並不引人注目,但波黑卻是個實實在在地坐在「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而其內部複雜的民族構成,以及特殊的國家歷史,更決定了波黑是一個極度不穩定的國家,甚至隨時都有爆發內戰的風險。

昔日戰友,日後或要同室操戈

(圖:wiki)▼

(圖:wiki)

那麼,波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其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又來自於何處呢?

同文兄弟,禍起蕭牆

波黑,全稱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部,西鄰克羅埃西亞,南邊是黑山,只有短短24.5千米的地中海海岸線

涅姆——波黑國內唯一的濱海城鎮

涅姆——波黑國內唯一的濱海城鎮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雖然在中國人看來,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都很難稱得上是巴爾幹半島內的區域性大國,但對波黑這個地貧人寡的國家而言,塞克兩國之間的紛爭就足以攪得它雞犬不寧了。

要了解這些巴爾幹國家之間的糾葛,就需要回溯到一個叫「南斯拉夫」的國家。這個耳熟能詳的國家名原意其實是「南支系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

斯拉夫人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

被羅馬人稱為三大蠻族▼

被羅馬人稱為三大蠻族

公元6世紀左右,一支名為阿瓦爾人的遊牧民族從中亞地區遷徙到了多瑙河流域,與生活在當地的西斯拉夫人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一個多世紀後,原本生活在烏拉爾山附近的另一支遊牧民族馬扎爾人(即如今匈牙利人的祖先),由於環境變化也南下遷徙到了喀爾巴阡山附近。

在兩支「蠻族」的夾擊下,一些原本生活在此地的西斯拉夫人再難維持生計,無奈只得選擇南下巴爾幹,並在此地定居下來。

波黑位於南斯拉夫Croats和Serb兩支部族

(即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人的祖先)之間

兩者在這片土地上混居 ▼

兩者在這片土地上混居

後來,這支南下的斯拉夫人與西斯拉夫一脈的連續逐漸斷絕,並逐漸演變成了當今斯拉夫民族中的一支——南斯拉夫人。換言之,生活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本就是兄弟民族,一開始在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麼隔閡。

但是,巴爾幹半島遍佈山地,其中更是不乏高度超過2000米的險峰。在交通條件極差的古代,這樣的天然障礙無疑會極大地阻隔彼此之間的交流。而巴爾幹半島民族複雜、山頭眾多的情況,自然和這樣的地理分佈有很大關係。

依山傍海的海港小鎮是巴爾幹半島上城邦的常見形態

《權力的遊戲》就在亞得里亞海沿岸有諸多取景地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更要命的是,除去地理上的阻隔,宗教上的分歧也加速了斯拉夫兄弟之間鬩牆的步伐。

公元8世紀中葉,強盛的法蘭克王國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西北部,相當於今天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一帶。在西歐國家的強勢影響下,生活在這裡的斯拉夫人選擇皈依天主教,並在文化方面逐漸拉丁化。

隨著傳教士到來,南斯拉夫人初步基督化

在11世紀,教會分裂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兩派

(耶穌受難與聖母的故事由不同人在講)▼

(耶穌受難與聖母的故事由不同人在講)

而生活在巴爾幹東部、南部的斯拉夫人雖然曾被拜占庭帝國視為蠻族,但在長期的對峙過程中還是接受了東正教薰陶,並以拜占庭帶來的希臘文字為基礎,發明了西裡爾字母。這些斯拉夫人則成了後來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黑山人的祖先。

時隔千年,兩教教首終於大和解

迎來了萬千信徒期盼的世紀會面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隨著南斯拉夫人的兩支開始走向不同的發展方向,地處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波黑地區就成了兩種不同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熔爐,克塞兩國均不斷向波黑移民。

過去,波黑曾是是克塞兩國民族矛盾的緩衝地帶

如今卻自身難保(圖:shutterstock)▼

如今卻自身難保(圖:shutterstock)

後來,塞爾維亞在13世紀左右成立了獨立的塞爾維亞王國,而克羅埃西亞則處在馬扎爾人的匈牙利的控制下,國力日漸衰微。

此消彼長之下,塞爾維亞人認為自己不僅勢力強大,而且還是巴爾幹半島的主體民族,有資格建立一個由自己主導的「大塞爾維亞國家」,這種民族主義思潮的種子在此時就已經埋下了。

人數和國土都稱不上絕對強勢,卻有一個大國夢

(進擊的塞爾維亞!圖:壹圖網)▼

(進擊的塞爾維亞!圖:壹圖網)

好像是上帝嫌巴爾幹半島的局勢還不夠複雜似的。1453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拜占庭帝國,並以君士坦丁堡為基地,吞併大半個巴爾幹半島。

如今,東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民族組成的國家,「西斯拉夫」以及「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為天主教區域 ▼

如今,東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民族組成的國家,「西斯拉夫」以及「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為天主教區域

雖然縱觀奧斯曼帝國的歷代蘇丹,基本都執行了較為寬容的宗教政策,但信奉伊斯蘭教的他們還是宣佈,對於那些不信伊斯蘭教的人,要收取更高的賦稅並承擔更多的徭役,而轉信者則可以得到一系列優待。

對於底層人民來說,在物質不豐沛的年代

一頓免費的聖餐就足以換取人們的虔誠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原本信奉天主教或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轉而皈依伊斯蘭教——就這樣,伊斯蘭的火種也被帶過了海峽,三種宗教攙和上原本就複雜的民族關係,讓巴爾幹的緊張局勢更進一分。

在薩拉熱窩,你可以同時找到

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建築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城頭變換,遺民淚盡

進入19世紀後,奧斯曼帝國勢力衰弱。崛起的奧匈帝國奪取了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大片土地,包括克羅埃西亞和波黑地區。

奧匈老國王能把你們各位捏在一起

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無奈 ▼

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無奈

而在遙遠的東方,已經強大起來的沙俄在想要拓展自身在巴爾幹地區影響力時,第一個就選中了和自己同為斯拉夫民族的塞爾維亞。在俄國人的幫助下,塞爾維亞成功地從土耳其手裡獨立。

相同的血脈是聯合的一個理由,但從來不是主要的理由

(拱火的沙皇,受害的塞民,圖:壹圖網)▼

(拱火的沙皇,受害的塞民,圖:壹圖網)

而很多克羅埃西亞的有識之士則從塞爾維亞身上看到了南斯拉夫民族解放的曙光,於是雙方積極聯絡。一時間,在「共建南斯拉夫人國家,實現民族獨立」這一偉大目標的感召下,巴爾幹半島上的各族都化干戈為玉帛,不計前嫌地通力合作,這才有了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

薩拉熱窩的槍聲

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圖:wiki)▼

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圖:wiki)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分崩離析,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等國家(地區)如願合併。看起來,冰釋前嫌的巴爾幹各國將走向長期的和平和繁榮,但現實卻走向了另一個令人失望的方向。

自政治陰謀中誕生的戰爭,很多事情都有註定的結局

(圖:wiki)▼

(圖:wiki)

由於克、斯兩國此前被奧匈帝國統治,缺乏完整的行政體系,新成立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王國」基本沿用了塞爾維亞王國的官員和行政體系。

其結果就是掌握了國家政權的塞族領導者「大塞爾維亞主義」上腦,在肆意推行沙文主義的同時,打壓新加盟地區的傳統宗教、文化、歷史乃至生活習慣。一時間國內怨聲載道,塞、克兩族之間的關係也急速跌入冰點。

為了對抗塞族的打壓政策,克族內的一些激進主義分子成立了一個名叫「烏斯塔沙」的法西斯組織,通過製造恐怖襲擊的方式來報復塞族錯誤的民族政策,並謀求從新國家裡獨立出去。

隔壁克羅埃西亞受法西斯主義的影響

後來成為軸心國的僕從國

(圖:壹圖網)▼

(圖:壹圖網)

二戰爆發後,德國於1940年佔領了南斯拉夫,得到德軍支持的烏斯塔沙開始瘋狂地屠殺塞爾維亞人和猶太人。

據統計,二戰期間烏斯塔沙殺害的塞族人超過10萬,而塞族武裝在看到同胞的遭遇後也殺紅了眼,拼命在克族村莊進行同態復仇,這種同室操戈的悲劇直到二戰結束,大名鼎鼎的鐵托上臺後才停止。

鐵托以他強大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手腕

把本來東拼西湊的南斯拉夫捏合在了一起

(Josip Broz Tito,圖:壹圖網)▼

(Josip Broz Tito,圖:壹圖網)

作為在南共打游擊出身的領導者,鐵托憑藉著無可辯駁的赫赫功績、萬眾傾倒的個人魅力和力壓群雄的政治手腕,重新整合了人間煉獄一般的南斯拉夫。

他在領導國家期間,採取了適當打壓塞族民族主義、賦予所有加盟國同樣權利的政策。為了表示公平,他將波黑視為一個獨立的加盟國,並將那些信奉伊斯蘭教的斯拉夫人單獨劃出來,稱為「穆族」。

此時此刻的南斯拉夫,實在是一個民族、文化大熔爐

(波黑街頭的穆斯林,圖:shutterstock)▼

(波黑街頭的穆斯林,圖:shutterstock)

在鐵托的統治下,南斯拉夫境內的各民族保持了驚人的和諧,攜起手來的斯拉夫人同樣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令人扼腕的是,鐵托於1980年去世後,新的南斯拉夫領導者既不具備他這樣的威望,又沒有他的政治智慧,國家逐漸陷入動盪中。而1991年蘇聯解體前夜帶來的社會主義陣營大崩塌,更是直接導致了南斯拉夫的分裂。

鐵托死後,繼任者無法挽狂瀾於既倒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1991年6月25日,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宣佈獨立,而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的主心骨自然不願坐視國家崩潰,在秉持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前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的主張下,塞克兩國之間爆發了熱戰。

1992年聯邦共和國解體,之後是長達十餘年的內戰

(二戰之後最慘烈的戰爭,圖:wiki)▼

隨著波黑於次年4月由穆族總統宣佈獨立,戰火很快燒進了波黑,勢力相對較弱的穆族和克族聯手與塞族交戰,不同民族在歷史上累積下來的仇恨,在這次戰爭裡得到了徹底的宣洩。

出於對「烏斯塔沙」殘暴行徑的報復

塞爾維亞人也趁機屠殺了大量克羅埃西亞人

(圖:wiki)▼

(圖:wiki)

從1992年4月打到1995年12月,在三年半的戰爭裡,雙方死亡人數超過10萬,220萬波黑人背井離鄉,歐洲方面將其形容為「自二戰以來歐洲最具破壞性的衝突」。

南斯拉夫的諸多繼承者,波黑是位居中間的一個

同時也是塞族和克族戰爭的重要戰場 ▼

同時也是塞族和克族戰爭的重要戰場

捏合國家,恐難長久

1995年,在歐美的調停下,三族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萊特-特派森空軍基地簽訂了《代頓協議》,協議主要內容如下:

一、波黑領土不變,政治制度為邦聯制,穆克聯邦佔有51%的領土,塞族共和國佔有49%的領土;

二、穆克聯邦和塞族共和國擁有各自獨立的一套總統、總理、立法機構和國會;

三、軍隊由穆克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共同組成;

四、波黑北部的布爾奇科地區由國際仲裁團決定其歸屬。

很顯然,簽訂《代頓協議》之後的波黑就是一個歐美強行捏合起來的國家——一個國家裡居然有兩套完全不相干的行政機構在運行,只有軍隊重疊,最高權力則由三大民族各出一人,組成波黑主席團行使。

最搞笑的是,歐盟為了方便自己在波黑當太上皇,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凌駕於主席團之上的高級代表辦公室,可繞過波黑政府直接行使權力。

1995年,波黑、南聯盟、克羅埃西亞(代表波黑克族)

三國領導人於巴黎會議正式簽訂波黑和平框架協議

協議直接決定了波黑現在政體的複雜性

(圖:Quora)▼

(圖:Quora)

可以說,在這樣一個國家裡,不出么蛾子才算不正常。克族時刻想著加入克羅埃西亞,有歐盟撐腰;塞族一直準備迴歸塞爾維亞,背後是俄羅斯;哪怕是最孤立無援的穆族,都有著土耳其對「教胞」的支持。

波黑國內各族的勢力分佈都被很尷尬得分開了 ▼

波黑國內各族的勢力分佈都被很尷尬得分開了

從地圖上看得出,布爾奇科是一處三方都不願,也不能放棄的要土——塞族失去布爾奇科,則塞族共和國會被攔腰截斷,穆克聯邦失去布爾奇科,則位於塞族共和國和克羅埃西亞之間的一小塊領土就會變成飛地。

在多方忍耐的和平表象下,處處都蘊含著潛在的衝突誘因。

其實,早在去年的去年12月19日,波黑塞族共和國領導人米洛拉德·多迪克就曾經宣佈,塞族將從波黑國家部隊、司法和稅收系統中撤出,重建自己的軍事力量。

原因是北約謀求吸納波黑為成員國,並要求塞族塞族共和國將境內23處軍事設施全部交給聯邦控制,而塞族既不願意加入北約,也不願意交出軍事設施。

塞族領導人米洛拉德·多迪克已退出群聊▼

塞族領導人米洛拉德·多迪克已退出群聊

儘管在事態發酵後,北約暫停了相關程序,表示波黑需要完成相關改革才能加入北約,算是暫時緩和了矛盾,但塞族共和國和穆克聯邦之間的根本矛盾仍然沒有得到化解。

在目前整個歐洲都面臨能源危機的現在,俄羅斯仍然和波黑的塞族共和國之間維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如俄氣就表示仍然會以低價向塞族共和國提供天然氣,而塞族共和國領導人多迪克也投桃報李,宣佈將繼續推動與俄羅斯之間的所有聯合項目。

與此同時,由於擔憂波黑地區的前景,歐盟還在去年12月後多次增加派駐波黑的維和士兵人數。但要命的是,歐盟多國部隊在波黑執行維和任務的期限將於今年11月結束,屆時將由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是否將維和任務再延期一年。

若情況繼續惡化,恐怕俄羅斯會行使自己的一票否決權,讓歐盟的維和部隊從波黑完全撤出,屆時局面將走向更加不可控的方向。

誰也不知道,在未來的某一時刻,是否會有人不小心重新點燃歐洲火藥桶的引線,再次把全世界拖入那個燃燒著戰火的無底深淵。

那些鼓吹戰爭的人,總以為自己能置身事外 ▼

那些鼓吹戰爭的人,總以為自己能置身事外

最後: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Pannonian_Avars

2.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Hungary

3.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Gavrilo_Princip

4.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Usta%C5%A1e

5.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Josip_Broz_Tito

6.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Slobodan_Milo%C5%A1evi%C4%87

7.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Bosnia_and_Herzegovina

8.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Bosnian_War

9. https://en.wiki.hancel.org/wiki/Dayton_Agreement

相關文章

這個國家,正在成為非洲版新加坡

這個國家,正在成為非洲版新加坡

NO.2250-非洲版新加坡 作者:豹妹 校稿:朝乾 / 編輯:海南雞飯 提起盧安達,相信不少人腦海中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那部著名的電影——《...

波黑,為什麼一個國家有三個總統?

波黑,為什麼一個國家有三個總統?

波黑三總統 作者|鷦鷯君 責編|Thomas 如果說巴爾幹半島是歐洲的「火藥桶」,那巴爾幹小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算得上是這桶火...

緬甸的英文名,是 Myanmar 還是 Burma?

緬甸的英文名,是 Myanmar 還是 Burma?

緬甸國名的爭議 作者|霈霖,責編|Thomas 一般來說,每個國家的正式國名只有一個,當一國宣佈改名時,其他國家會選擇尊重其更名意願。在中文...

一場大饑荒,永久改變了愛爾蘭

一場大饑荒,永久改變了愛爾蘭

母親大前天餓死了,妻子前天餓死了,孩子昨天餓死了。 帕特里克·馬圭爾,這個普通愛爾蘭家庭中僅剩的男人,在1848年,眼球凸出如金魚,胳膊細得...

這個國家,投降比法國還快

這個國家,投降比法國還快

為何不戰而降 作者:andy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1938年,德國軍隊未發一槍一彈接管了奧地利全境。 元首也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父母...

這個國家,會坐吃山空麼?

這個國家,會坐吃山空麼?

NO.2051-有礦未必有前途 作者:真果少年糕 製圖:蟹黃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撈飯 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大陸西北部,毗鄰大西洋,2...

這個國家,孩子不夠難民來湊

這個國家,孩子不夠難民來湊

NO.2080-孩子不夠難民來湊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人口增長情況已降至冰點,甚至出現了負增...

以色列,農業真的很可以

以色列,農業真的很可以

NO.2239-以色列農業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mm,有一半以上的...

這個國家,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

這個國家,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

南北兩方不對付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帶魚 說起義大利,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湧出一個個鮮活的影像。 喜歡足球的,能把意甲豪門如...

這個國家,不交個人所得稅

這個國家,不交個人所得稅

汶萊達魯薩蘭國 作者:呂宋劉大腦袋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鹹帶魚 有這樣一個國家,不僅有純金圓頂的博爾基亞清真寺,還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私...

這個國家,條件真的太苦了……

這個國家,條件真的太苦了……

NO.2352-沒有盡頭的沙漠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編輯:板栗、果果 去年10月22日,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好萊塢科幻鉅製《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