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島,「黑人」屠宰場

NO.2430-暴力「洗白」一座島

作者:紫藤花開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慄乘

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北美大陸起,歐洲各帝國就再也無法停止爭相利用手中的資金和各種設備在全球範圍內搶佔各種資源、擴大自己的帝國版圖。

哥倫布可能不會想到

自己的冒險會給未知土地上的人們帶來滅頂之災

(圖:wiki)▼

(圖:wiki)

(哥倫布地圖 圖:wiki)▼

(哥倫布地圖 圖:wiki)

當中世紀的歐洲已經進入「高度文明」階段,新大陸及周邊島嶼上的語言、文化、生活方式對帝國主義者而言是原始、落後的。原住民沒有自己的文字,依靠的是口口相傳,這成為西方入侵者眼中落後的證據。

在入侵者眼中,落後就是原罪

他們甚至不把原住民當人看

(1500年美洲原住民 圖片:wiki)▼

(1500年美洲原住民 圖片:wiki)

放眼全球,現在的美國、加拿大、南美洲及其周邊島嶼、太平洋大陸及其島嶼曾經都是原住民的土地

外來者入侵後,西方文化成為殖民地的標準,倖存的被殖民者必須改信殖民者的宗教,學殖民者的語言和「禮節」。隨後,原住民歷史的書寫者就不再是自己。

他們抹去了新土地上的歷史,在新土地上反客為主,將他鄉改造成新的法蘭西、大不列顛、西班牙、葡萄牙……

傳教士的教堂如雨後春筍般從新大陸上冒了出來

迅速改變了這片土地的模樣

(殖民地地圖 圖:smarthistory.org)▼

(殖民地地圖  圖:smarthistory.org)

近代史上這樣的一出悲劇發生在澳洲東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上。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世界地理討論群,世界地理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們別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塔斯馬尼亞島概況

這些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從默默無聞到「舉世聞名」,是因為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的消失。西方人的入侵使持續了幾萬年的島上原住民在短短3/4個世紀的時間裡消失殆盡。

塔斯馬尼亞人是大洋洲黑人的一個分支

由於與世隔絕而保持了相對純正的血統

(最後四個純血塔斯馬尼亞人 圖:wiki)▼

(最後四個純血塔斯馬尼亞人 圖:wiki)

塔斯馬尼亞島位於澳洲大陸以南240公里處,面積68000餘平方公里,是全球第26大島嶼,與周圍1000多個小島構成澳洲塔斯馬尼亞州。全州人口約54.1萬,40%居住在首府霍巴特及其周邊地區。

塔斯馬尼亞州是澳洲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州

對澳洲原住民來說這可是塊風水寶地

(底圖:shutterstock)▼

(底圖:shutterstock)

(底圖:wiki)▼

(底圖:wiki)

島上有1982年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塔斯馬尼亞野生世界遺產地,面積佔全島的1/4。塔斯原本是澳洲大陸的一部分,約12000年前海平面上升,由此形成的巴斯海峽徹底將塔斯與大陸隔開,同時也將大陸和島嶼上的原住民劃分為不同的種群。

與世隔絕的塔斯馬尼亞擁有著許多自己獨特的物種

(袋獾 圖:wiki)▼

(袋獾 圖:wiki)

塔斯馬尼亞的神秘吸引著全球的戶外愛好者來此探險

(聖克萊爾湖 圖:parks.tas.gov.au)▼

(聖克萊爾湖 圖:parks.tas.gov.au)

島上幾萬年前原住民留下的遺蹟也是吸引世遺組織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發展經濟,以便能在保護區內伐木,2014年澳洲政府提議將其從世遺名錄中去除,但提議被世遺否決。有趣的是,提議名單中還有大堡礁。

保護區雖然還在世遺名錄中

卻仍然逃脫不了被砍伐的命運

(圖:tasmaniantimes.com)▼

(圖:tasmaniantimes.com)

主島於1642年被荷蘭探險家阿貝爾·塔斯馬發現,即將該島命名為「馮戴門的地盤」—— 塔斯馬海上探險的背後金主,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安東尼·馮戴門。

塔斯馬發現塔斯馬尼亞後並未做過多的打擾

便又繼續踏上他的冒險之旅

(圖:wiki)▼

(圖:wiki)

在隨後的100多年中,法國人、英國人也陸續在此登陸,然後又離開。當捕獵鯨魚、海豹的白人開始在此商業捕撈並定居,從此島上原住民的平靜生活不復存在。

一開始好像還其樂融融的樣子

左滑觀看 圖:wiki)▼

觀看 圖:wiki)

隨著資本家野心的不斷增長,雙方開始兵戎相見

(圖:wiki)▼

(圖:wiki)

當時,主島及周邊列島上約有3000至10000名原住民,共9個民族。這些原住民沒有自己的文字,尚未學會人工取火,使用的工具極其簡單。他們皮膚黝黑,被來到的歐洲人稱為「黑人」,居住在洞穴或樹枝搭就的木屋中,男人負責漁獵,女人負責採摘。

他們的生活方式雖然原始

但有如世外桃源般恬淡美好

左滑觀看 圖:wiki)▼

觀看 圖:wiki)

在當時歐洲入侵者的眼中,這些原住民無異於野人

殘酷的「黑人戰爭」

英國先搶在法蘭西第一帝國前在島上設置軍事防哨,宣示了主權。然後又計劃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經濟,往島上輸送囚犯做為免費勞動力,並開始反客為主: 用島上的免費土地、勞動力吸引更多白人移民

一支罪犯犁地隊在亞瑟港的農場開墾新土地

(圖:ergo.slv.vic.gov)▼

(圖:ergo.slv.vic.gov)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白人人口激增了近10倍,而原住民反而淪為了少數民族。島上囚犯中男女比例是16:1;尋常白人社區中的男女比例也有6:1。

逃跑的犯人躲藏在叢林中,襲擊原住民、搶劫民女。白人農莊主不但斷了原住民的口糧,還用手中的武器彈藥與原住民爭奪島上有限的可耕種土地,將原住民的獵場改為牧場,並且劫掠成年、未成年原住民女性為農奴、性奴。

原住民反擊白人的牧羊屋

(圖:nla.gov)▼

(圖:nla.gov)

原住民女性與孩童日益減少,也是導致部落迅速滅絕的原因之一。

原住民人很憤怒,但手中只有殺傷力很弱的長矛、木棍,只得避免與白人正面交鋒,採用偷襲策略。武裝衝突了持續多年,西方人稱作「黑人戰爭」。

相比起有著先進文明的白人侵略者

原住民的戰鬥方式實在是太原始了

(圖: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

(圖: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

當該島擁有了獨立行政機構後,總督喬治·阿瑟簽署了一個通告:白人可恣意屠殺原住民偷襲者。

當一年之後原住民人口只剩下1/3時,阿瑟不但沒有緩和他的鐵血政策,反而嚴禁原住民在傳統場地內漁獵。此外,英國財政部還撥款獎賞捉到原住民的白人。

這樣的一項戒嚴令,無疑是在對原住民公開宣戰

(圖: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圖:State Library of New South Wales)

手握雄厚資金的阿瑟,將島上所有體魄健全的白人警察、軍隊、老百姓、及有條件釋放的犯人召集起來,他親自指揮部署,分發武器,意圖將原住民驅逐到東南角的半島上,使他們無法逃跑。此次圍剿被稱作「黑人防線」,美其名曰「捍衛‘自己的’農莊」。

「黑人防線」行動地圖

(圖:stors.tas.gov.au)▼

(圖:stors.tas.gov.au)

所謂「老百姓」,其實是經驗豐富的退役老兵,有的還參加過滑鐵盧戰役。雙方武力懸殊,原住民在得到訊息後,整個部落哭了一整天,不知如何應對。

除了拿起長矛來進行反抗,他們別無選擇

左滑觀看 圖: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觀看 圖: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白人武裝白天在叢林中地毯式搜尋,夜晚對原住民住所進行偷襲,還時不時地使詐,向原住民示好,將他們誘入設好的圈套中。

為了解決這些「麻煩」的原住民

白人侵略者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圖:nla.gov)▼

(圖:nla.gov)

在各方面力量都不對等的情況下,清剿持續了7周,最終只剩下300名原住民,阿瑟終於停手了。

看在上帝的份上,他只是期望幸存者受洗成為基督徒。原住民在馮戴門的地盤上漸漸絕跡,昔日原住民的家園徹底淪為白人的領土。

隨著經濟日漸繁榮,英國停止往島上輸送囚犯。1856年。該島更名為「發現者」的名字—塔斯馬尼亞島。

1852年「馮戴門的地盤」地圖

(圖:nla.gov)▼

(圖:nla.gov)

最後一位原住民

楚格尼尼是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原住民。

戴著傳統塔斯馬尼亞風格貝殼項鍊的楚格尼尼

(圖:collections.sea.museum)▼

(圖:collections.sea.museum)

她出生在主島東南方向一個叫做布魯尼的小島上。在她年幼時,她和族人在布魯尼島上的生活尚未受到干擾

17歲時,楚格尼尼結識了精通原住民語言的英國建築商、傳教士喬治·羅賓遜,他的任務是將所剩原住民重新安置在東北部的弗林德斯島上。

讓塔斯馬尼亞土著人情況惡化的轉折性人物出現

(喬治·羅賓遜 圖:wiki)▼

(喬治·羅賓遜 圖:wiki)

從東南轉移到了東北

為的就是讓原住民能離開多遠就多遠▼

為的就是讓原住民能離開多遠就多遠

當時,楚格尼尼的母親已死在海員手中、叔叔被士兵射殺、姐姐被捕獵海豹的白人掠走、伐木工人殺害了她未婚夫後又多次將她強暴

羅賓遜向楚格尼尼承諾,弗林德斯島上有族人所需要的一切。於是,殘餘原住民共計百人搬到了弗林德斯島。到達後才發現,這裡淡水、食物、醫療資源缺乏,再加上傳染病的侵襲,許多她的族人都在惡劣的環境下死去,活著的人越來越少。

很會畫餅的羅賓遜,答應的都沒做到

(圖: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圖: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弗林德斯島上的原住民居住所

根本就是一片荒蕪

(圖:Allport Library and Museum of Fine Arts)▼

(圖:Allport Library and Museum of Fine Arts)

後來,羅賓遜到了澳洲大陸,擔任新成立的原住民保護協會的主席,這個協會旨在「保護」、同化、教育原住民。楚格尼尼也到了大陸南部的飛利浦港,期間她與當地庫林部落的一男子成婚並育有一女。

但白人並沒有放過她,他們一群人遭當局追捕,部落還不得不藏起她的女兒。在一次追捕中,她頭部中彈,所幸被解救,但兩名成員被捕,被送上絞刑架。被捕後,她與46名族人被當局轉送到塔斯東南部的牡蠣灣。

牡蠣灣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

(圖: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圖: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牡蠣灣原住民站的生活(圖:wiki)▼

牡蠣灣原住民站的生活(圖:wiki)

隨著時間的推移,倖存者越來越少。在這段時間,楚格尼尼嫁給了同族的男子威廉。

1869年,威廉去世。當時的英國科學家認為,塔斯馬尼亞人是從猿到人的過渡物種,因此從他們的身體構造中可以解開進化的密碼。

威廉被認為是最後一個「純種」男性塔斯馬尼亞原住民

(圖:utas.edu)▼

(圖:utas.edu)

於是,威廉的墓被刨墳,頭蓋骨被揭開、身體被肢解。不同的肢體和器官分別被不同的白人拿去研究,就連皮也被剝下收藏。

楚格尼尼目睹了這一切,她不忍自己的丈夫的遺體被如此作踐,但她無能為力。更讓她恐懼的是,她害怕自己死後也會面臨這樣的命運。

楚格尼尼與她的種族

所求不過是被當做「人」來看待

(圖:Allport Library and Museum of Fine Arts)▼

(圖:Allport Library and Museum of Fine Arts)

她苦苦哀求當局,將她的骨灰撒在布魯尼島和塔斯中間的海峽中,千萬不要解剖肢解她。當時,確實有白人答應了她,這讓她惴惴不安的內心稍微得到了一點安慰。

幾年後,她便成了唯一倖存的族人,又被送到首府霍巴特。誰也不知道這幾年她是怎麼度過的,是否也會回憶當年人丁興旺的塔斯馬尼亞族人。

晚年的楚格尼尼,該是多麼的孤獨

(圖: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圖: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然而,她的母語沒人能聽懂,沒有人能跟她分享部落裡的舊事,那些祖先故事、神話傳說沒有人能傾聽。她的周邊,都是拿她當低等動物的白人。他們想要從她身上進行研究、實驗。

1876年,楚格尼尼離世。她死後,並無人理會她的意願。她的遺骸被塔斯馬尼亞皇家協會挖出,被解剖、展覽

(圖:causticsodapodcast)▼

(圖:causticsodapodcast)
(圖:causticsodapodcast)

直到她死去的100年後,她的遺願才得以實現,遺骨終於被火化並灑在故鄉的海峽中。2002年她的頭髮和皮膚又在倫敦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被發現。在塔斯馬尼亞原住民中心的交涉下,她的遺骸最終返回故土並得到安葬

她的靈魂也終於得以在這座小島上得到安息

(島上的紀念碑 圖:壹圖網)▼

(島上的紀念碑 圖:壹圖網)

歷史學家對塔斯原住民的話題一直爭論不絕。有人認為「塔斯馬尼亞戰爭」的說法比「黑人戰爭」更為貼切,甚至應直接定性為種族滅絕;而有的人則認為整個事件都是編撰、誇張出來的。

不管此事件編撰與否

楚格尼尼的故事就在那裡

(圖:Chris Grosz)▼

(圖:Chris Grosz)

相關歷史資料都來源於當時的白人雜誌、期刊、日誌,在這些資料中,原住民被稱為野人、土匪,而白人進行的是正當防衛,所以最後悲劇的結果並不是他們的錯。

如今,塔島上有的原住民是白皮膚、藍眼睛,他們是當年白人強暴原住民女性的後代,據稱有幾萬人。相比較之下,那些遺傳了黑皮膚的混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其「沒有歷史、文化、和未來」而受到歧視。至今澳洲政府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些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們。

對於這段無法抹去的歷史

澳洲政府要做的還有很多

(圖:Simon Cuthbert)▼

(圖:Simon Cuthbert)

過去幾百年,人類文明進程發展在一個弱肉強食的階段,以致弱小民族「無」文化。如今,全球已進入後殖民時代,仍然有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被淹沒在消費主義、城市化、工業化、全球化的洪流中。維持自己文化的獨特性,是對殖民主義的一種清醒認知與反擊。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地理微信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喜歡地理的你,可以來【後臺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進群」「讀者群」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覆,只會讓後臺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覆。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訊息哦

相關文章

印度,也不想生孩子了

印度,也不想生孩子了

印度人也生不動了 作者:中年維特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不穿鞋滿街亂跑的孩子;人流車流和牛堵在一起的街道;掛滿人的火車。全世界的新...

卡達輸了,但是又贏麻了

卡達輸了,但是又贏麻了

NO.2350-卡達世界盃 作者:豆腐乳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慄成 看國際新聞的時候,大國的動向總是最牽動人心的,它們力量大,手段多,...

剛剛,英美互交白卷

剛剛,英美互交白卷

NO.2353-英美大戰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0比0!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小組賽中,有「三獅軍團」之稱的英格蘭隊對陣美國...

剛剛,日本敗了

剛剛,日本敗了

吃肉改變日本 作者:瀚洋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鹹帶魚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小組賽中,日本隊0:1不敵哥斯大黎加隊。不過,由於日本隊在前一輪...

伊朗,向美國「開戰」!

伊朗,向美國「開戰」!

NO.2355-美伊大戰 作者:無夢 製圖:果果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作為本屆世界盃小組賽階段受關注度最高的幾場比賽之一,伊朗隊...

再見了!迦納

再見了!迦納

NO.2357-迦納走向世界 作者:乞力馬紮羅的雪 製圖:果果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在12月3日凌晨1點左右,迦納隊在世界盃小組...

俄羅斯,不想再出賣子宮了

俄羅斯,不想再出賣子宮了

NO.2358-俄羅斯代孕 作者:一拳一頭北極熊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板栗、金槍魚 2022年12月,國家杜馬將決定禁止在俄羅斯為外國公...

英法大戰

英法大戰

NO.2362-英國VS法國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板栗 在本屆世界盃上,火星撞地球般的國家對局並不少見,前有小組賽階...

美國為什麼要遷都?

美國為什麼要遷都?

NO.2369-美國遷都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果果 一個國家要確定自己的首都,有哪些方面需要考慮? 如果有人問出這個問題,那...

荷蘭,道歉,但不賠錢!

荷蘭,道歉,但不賠錢!

NO.2371-荷蘭道歉 作者:乞力馬紮羅的雪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板栗 當地時間12月19日,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

俄羅斯向東,有一個新動作!

俄羅斯向東,有一個新動作!

NO.2376-俄羅斯目標向東 作者:Sha 製圖:金槍魚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 12月19日,在經過兩個月熱火朝天地反覆商議...

這個國家進入災難狀態,完全是人禍

這個國家進入災難狀態,完全是人禍

被人禍坑慘了 作者:乞力馬紮羅的雪 製圖:板栗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當地時間2月9日晚,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宣佈全國進入災難狀態,以...

韓國,想要一顆核彈

韓國,想要一顆核彈

NO.2392-韓國搞核彈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作為新聞中最常出現的名詞之一,「朝鮮半島無核化」對聽著新聞長大的中國人而...

這種病,讓人生不如死

這種病,讓人生不如死

可怕的梅毒 作者:子昱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金槍魚 1494年8月,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入侵義大利,雖然僅一年後便撤走了,但他們給義大利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