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玲仙,最早「四大天王」之一,因生活壓力大染毒,凍死在街頭

敘上海老底子事憶上海老底子人

薛玲仙在電影《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影像

薛玲仙(1912-1944)是20世紀20、30年代中國歌壇上的著名歌星,30年代初進入電影界。

她的公公嚴工上(1874-1953)是我國早期影壇上的著名老生演員,國文及音樂造詣很深。

小姑嚴月嫻(1911-1985)是30年代著名的電影明星。

丈夫嚴折西(1909-1993)能畫能作曲,也是當年頗有名氣的人物。

嚴折西

嚴折西

薛玲仙進入這個藝術之家,無疑對她的藝術修養和這個家庭知名度的提高,都是相得益彰。

嚴折西,因他創作詞曲筆名用得多,真名用得少,故真名不甚傳揚。

若說到一批老歌,如:《千里吻伊人》、《愛的歸宿》、《告訴我》、《燒餅歌》、《知音何處尋》、《許我向你看》、《得不到你的愛情》、《兩條路上》……都是灌錄了唱片並流行一時的歌曲。

薛玲仙在「梨花歌舞團」時留影

薛玲仙在「梨花歌舞團」時留影

薛玲仙是上海一個紳士的女兒,乳名杏杏,學名玲仙。她5歲入上海明德女校小學,高小畢業後考入務本女中。

那時學校沒有歌舞課程,薛玲仙特別愛好聲樂,是一名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

1926年,她進入「梨花歌舞團」學習歌舞,1928年加入黎錦暉(1891-1967)主持的中華歌舞團(後改為「明月歌舞團」)。

薛玲仙、黎莉莉

1930年《北洋畫報》,左起:薛玲仙、黎莉莉

僅僅經過三個月排練即於1928年5月隨黎錦暉率領的中華歌舞團前往南洋一帶演出。

薛玲仙不久便成為該團著名的歌星。

薛玲仙參演過多部風靡一時的歌舞劇,在兒童劇《葡萄仙子》中演葡萄仙子,在《春天的快樂》中演快樂之神,在《月明之夜》中演嫦娥。全是擔任主角。

薛玲仙

1930年《北洋畫報》戲劇專刊封面,薛玲仙

此時的薛玲仙已是一位有兒女的母親了。她是在「梨花歌舞團」時與嚴工上的次子嚴折西結婚的。

在和平環境中,這對藝術夫妻的生活可謂幸福美滿。薛玲仙名聲鵲起,引起電影界注目。

1929年,復旦影片公司邀請她拍片,與鄔麗珠(1907-1978)、嚴月嫻主演了由任彭年(1894-1968)導演的根據《西遊記》改編的《通天河》(1929)。這部影片是她涉足影壇的處女作。

薛玲仙

1930年《北洋畫報》戲劇專刊封面,薛玲仙

1929年10月,她又參加了黎錦暉在北平組建的明月歌舞團。

明月歌舞團的創始人黎錦暉,被稱為「中國流行音樂之父」。

他在1916年曾參加北京大學音樂團的活動。

從20世紀起,黎錦暉開始兒童歌舞音樂的創作。

薛玲仙在「明月歌舞團」時留影

薛玲仙在「明月歌舞團」時留影

他的作品大都自編劇本和歌詞,音樂語言通俗易懂,簡潔明快,並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反映了「五四運動」倡導的民主精神。

王人美(1914-1987)、黎莉莉(1915-2005)、胡笳(1914-1997)當年在這個團時,被稱為歌舞三傑。

由於薛玲仙的加盟,令這四位才貌雙全的女子紅極一時,她們被譽為歌舞團的「四大天王」。

薛玲仙

1930年8月25日《大亞畫報》第247期

這四人不僅在舞臺上能歌善舞,而且在銀幕上也表現不俗。這期間是薛玲仙的黃金時代,甚為走紅。

1931年,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把明月歌舞團全體人員招收進去,組成聯華歌舞班,薛玲仙也隨之進入聯華。

薛玲仙在電影《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影像

1932年,她在公司一連拍了3部影片,即與殷明珠(1904-1989)分任主角的《南海美人》(1932),與王人美、黎莉莉合演的歌舞片《新婚之夜》(1932)和在高佔非(1904-1969)、談瑛(1915-2001)主演的《粉紅色的夢》(1932)中當主角。

薛玲仙把在歌壇上的聲譽帶到了銀幕上,她的出現引起許多觀眾的濃厚興趣,雖然沒有王人美等人那般在影界走紅,但也堪稱光耀一時的明星。

薛玲仙

1933年7月12日口袋雜誌《玲瓏》,薛玲仙和王人美(右)

而且她在電影中大膽的著裝以及老練的表演,讓所有人對她刮目相看。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之後,聯華縮緊財政,歌舞團停辦,她與四十餘名老團員決定自力更生,自組「明月歌舞劇社」。

由黎錦暉、黎錦光(1907-1993)、王人藝、聶耳(1912-1935)等九人組成了一個「社務委員會」,開始了自治的生活。

薛玲仙

1933年6月薛玲仙夫妻和明月歌舞團的同事合影

此時歌舞劇社的班底陣容甚為強大,有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英茵(1916-1942)、白麗珠(白虹)等三十餘人。

劇社成立之後,開始在江南較大城市巡演。「四大天王」的牌子放在各地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演出也比較受歡迎。

薛玲仙和艾霞(右)

薛玲仙和艾霞(右)

不過,因當時社會秩序極其混亂,很多地方劇院老闆賴賬、流氓滋事,最終辛辛苦苦演出幾十場,卻反而欠賬回到上海。

此外,隨著20世紀30年代中期上海灘電影行業的不斷興盛,電影逐漸成為城市市民的主流娛樂方式和流行文化的主要載體;包括「明月歌舞劇社」自己培養出的大量已成名的歌舞演員,都開始將電影表演作為自己的事業重心。

薛玲仙在電影《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影像

曾經陣容強大的「明月歌舞劇社」在自身管理不善和外界電影行業衝擊的雙重壓力之下,於1933年全面解散。

「明月歌舞劇社」四散以後,與各影片公司關係密切的歌舞演員即紛紛轉而加入了電影圈發展。

1933年以後,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和影壇人才輩出,薛玲仙再度將注意力轉向歌舞,她與歌舞同行組團到南洋一帶登臺演出。

薛玲仙

從南洋歸來後不久,日寇侵佔華北,抗戰爆發。在民族處於危亡的時刻,薛玲仙與嚴折西的生活也陷入困難境地。

而這時的薛玲仙與嚴折西結婚已10多年養育了6個子女。

嚴折西的畫稿和歌譜換不到生活的必需品,但又不肯向市儈低頭以求生存,薛玲仙只能承擔起養家的重擔,以辛勤勞動換來微薄收入維持生活。

薛玲仙和艾霞(右)

薛玲仙和艾霞(右)

此時,嚴折西還曾輕信關於薛玲仙的流言,家庭時常發生爭吵。

1938年,薛玲仙曾在藝華公司參加拍攝了由周璇(1920-1957)和馬陋芬(1912-1989)主演的影片《三星伴月》(1937)。

由於生活困苦,加上公公嚴工上亦受戰爭影響而自顧不暇,無力贊助兒子兒媳,加之這時薛玲仙不堪生活壓力太大,沉溺於鴉片之中不能自拔,薛玲仙和嚴折西終於在1939年離異,6個子女雙方各撫養半數。

薛玲仙和鄭君裡在電影《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影像

離婚後,薛玲仙回到孃家。戰爭前,孃家住上海南市,有祖傳留下的17間房子,孃家靠出租房子維生。

「8·13」戰火焚燬了她家9間房屋,孃家遷居租界。

這時候,薛玲仙降格加入大新遊藝場裡的「飛燕歌舞團」,擔任清唱,每日演出兩場。

薛玲仙

電影《薄命花》(1940)戲單廣告

1940年,薛玲仙在顧蘭君(1917-1989)與李英(1913-1968)夫婦合組的光明公司參加拍攝了影片《薄命花》(1940),此後就再沒有在銀幕上露過面。

後來嚴折西與薛玲仙破重圓,再度同居。但嚴折西仍在失業,薛玲仙不得不去找工作來維持生活,最後她重操老本行,加入「銀星歌舞團」,在全國各地演出。

1944年12月,薛玲仙毒癮發作,深陷痛苦之中。家中沒有可以典當的東西,她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衝出了家門,等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凍死在街頭。

薛玲仙的死,一時之間成為當年上海新聞媒介喧騰一時的新聞。當嚴折西聽聞薛玲仙的死訊後,心理上也是深受打擊。

薛玲仙在電影《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影像

當時對薛玲仙之死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無錢醫治嚴重的肺病導致她撒手而去。

嚴折西在髮妻薛玲仙病逝後4年,在白光(1921-1999)的介紹下認識了楊碧君(1922-2018),兩人於1948年結婚育有一子三女。

楊碧君從小賣報,音樂家聶耳聽了她的賣報聲獲得靈感,創作出名曲《賣報歌》,後來聶耳還介紹她參加阮玲玉(1910-1935)主演默片電影《人生》(1934)的拍攝。

楊碧君

楊碧君從小賣報,後來嚴折西特意為楊碧君創作的《如果沒有你》,成了白光的經典歌曲。

解放初期,當老一輩影星王漢倫(1903-1978)、範雪朋(1908-1974)、宣景琳(1907-1992)、黃耐霜(1912-1967)等人在談到早期一些影星的下落時說:「薛玲仙到後來,終於流落街頭而死!」

薛玲仙在電影《粉紅色的夢》(1932)中的影像

相關文章

圖錄: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的真我風采

圖錄: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的真我風采

137位民國知識分子肖像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北京大學校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主張「思想...

海上舊夢影痕(六十)

海上舊夢影痕(六十)

圖591:1911年,寶山路東側虯江南岸,閘北淨土庵(圖via隨意兄) 圖592-1:1911年,寶山路東側虯江南岸,閘北淨土庵 (圖via...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在老上海人的記憶中,照相館最有生活的儀式感,走進照相館必定是要記錄某個重要事,那些老照片凝固了一個個歷史瞬間,記錄了歲月痕跡和美好,更是歷史...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八):虹口片羽9

海上舊夢影痕(三十八):虹口片羽9

圖371:1920年代,北四川路崑山路口北望,左前為伊文思圖書公司(圖via隨意兄) 圖372:1920年代,崑山路西望北四川路口(圖via...

蘆蓆街尋蹤(作者:黃俊飛)

蘆蓆街尋蹤(作者:黃俊飛)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蘆蓆街尋蹤 黃俊飛 蘆蓆街,位於小南門外董家渡路南向。依門牌號的起始,蘆蓆街是西起南區街、薛家浜、梅家弄路口...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七)

上海老照片:海上舊夢影痕(七)

圖61:1923年,南京路黃浦灘北望,黃浦灘24號橫濱正金銀行上海支店正在建造中 圖62:1924年,黃浦灘24號,橫濱正金銀行上海支店大樓...

海上舊夢影痕(五十三)

海上舊夢影痕(五十三)

圖521-1:清心女中隔路(陸家浜路)北望清心中學校大操場,遠處為小南門救火會瞭望塔(此片機位在清心女中校舍樓頂) 圖521-2:大南門外,...

海上舊夢影痕(五十八)

海上舊夢影痕(五十八)

圖571-1:1899年,鐵馬路橋上東唐家弄恆慶裡席家出殯儀隊(圖via隨意兄) 圖571-2:閘北恆慶裡、天后宮、出使行轅及其周邊(189...

上海老電影:《新舊上海》

上海老電影:《新舊上海》

上海老電影 《新舊上海》是1936年程步高執導拍攝的一部劇情片,由舒繡文、王獻齋、黃耐霜等眾多演員主演。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幢兩層小樓裡住...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八)

海上舊夢影痕(四十八)

圖471-1:1910年,公館馬路156號紫來街口(金陵東路紫金路口),鴻運樓酒館 圖471-2:鴻運樓酒館,法租界公館馬路156號紫來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