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為什麼有33塊「飛地」和「反飛地」?

巴勒拿騷飛地

巴勒拿騷飛地

作者|碧落清遙

責編|Thomas

你印象中的國境線是什麼樣子的呢?鐵絲網、邊檢站還是荷槍實彈的軍人?

但是在歐洲國家荷蘭與比利時的邊境上,有一座名為巴勒的城市,它擁有著顛覆你想象的奇特邊境線。這座城市位於兩國邊境線荷蘭國土的一側,但城市主權卻分屬荷蘭與比利時。

▲比利時在荷蘭的「飛地」

荷蘭部分稱為「巴勒-拿騷」,是城市的主體。在巴勒-拿騷之中,還包含著一個名為「巴勒-赫託格」的比利時城市。這個比利時城市由26塊分散的領土組成,其中又包含了荷蘭的7塊領土。

巴勒拿騷的飛地和反飛地的示意圖

▲巴勒拿騷的飛地和反飛地的示意圖

這種領土模式被稱為「飛地」,顧名思義就是該領土不與本國領土相接,而是「飛」到了別國領土之中。被比利時飛地包圍的荷蘭領土稱為「反飛地」。

在巴勒地區,荷蘭與比利時雙方的領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至於城市居民出門就跨境,甚至睡覺翻身都能出國。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巴勒-拿騷如此複雜的國境線?在這個奇特的城市上雜居的兩國居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跨國接吻可還行

▲跨國接吻可還行

一、貴族的遺產,犬牙交錯的土地

巴勒市總人口不足1萬,其中約6700名荷蘭人和2700名比利時人。荷蘭控制了76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被荷蘭領土包裹的比利時部分的面積僅為7.48平方公里。

巴勒市飛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巴勒-拿騷市上的飛地亦是如此,這裡的飛地就如同摔碎的西瓜一般,十分細碎的分佈在對方的國土上,這種複雜的情況是世界上比較少見的。這些飛地的起源還要從法蘭克帝國分裂說起。

▲33塊具有數百年曆史的飛地

公元9世紀中葉,雄踞西歐的法蘭克帝國因為統治集團爭奪權力而一分為三。分裂後的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相繼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中法蘭克帝國不久後再度分裂衍生出勃艮第、洛林等國家。

其中勃艮第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世紀歐洲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重要角色。西法蘭克王國演化成法蘭西王國、東法蘭克王國變成了神聖羅馬帝國。

分裂的法蘭克

▲分裂的法蘭克

這幾個國家都實行逐級分封,以換取屬下效忠的統治模式,所以他們境內都有大量不同等級的貴族封國(公國、伯國等)。位於今天荷蘭比利時交匯處的布拉班特公國,就是在10世紀中葉以神聖羅馬帝國成員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的。

公元1198年,統治著布拉班特公國的亨利公爵為了籌措戰爭經費,準備將一部分領地出售給下屬——佈雷達男爵作為他的封地。佈雷達男爵選中了鄰近其原有封地,當時還只是小鎮的巴勒。

由於男爵的財力有限,布拉班特公爵就只將巴勒鎮中蓋有房屋建築的那一部分,比如居民住宅、穀倉用地等賣給了佈雷達男爵。畢竟在中世紀的歐洲農田是賦稅的重要來源,布拉班特公爵並不想出售自己的錢袋子。

現任布拉班特女公爵、比利時王儲伊莉莎白及布拉班特公爵徽章

▲現任布拉班特女公爵、比利時王儲伊莉莎白及布拉班特公爵徽章

巴勒市上的土地所有權就此被一分為二,一部分屬於布拉班特公爵,另一部分屬於佈雷達男爵。但由於兩方存在上下屬關係,所以即便巴勒市的土地歸屬不同,但在此時也沒有產生實際意義上的邊界,所有土地名義上都是布拉班特公國的一部分。

當然如果說佈雷達男爵做了筆虧本買賣倒也不盡然,畢竟他購買的那部分巴勒上有上千名居民,這些人依然可以向男爵提供一定量的稅賦。

後來佈雷達男爵家族絕嗣,由於屬於神聖羅馬帝國體系之內,男爵封號被同樣來自神聖羅馬帝國、在帝國西部極具影響力的拿騷家族獲得,原來屬於佈雷達男爵的那部分巴勒市土地就被稱為「巴勒-拿騷」,而屬於布拉班特公爵的部分就被稱為「巴勒赫託格」(赫託格的意思是公爵,意思是指巴勒市的布拉班特公爵領地)。

巴勒市的兩個名稱

▲巴勒市的兩個名稱

公元1430年絕嗣的問題又降臨到布拉班特公爵家族,鄰近的勃艮第公國統治者菲利普三世憑藉著聯姻關係吞併了布拉班特公國。

在此之前的數百年間,由西法蘭克王國演變來的法國,一直在向勃艮第施加影響,試圖將勃艮第變成法國的附庸,勃艮第則通過軍事和外交聯姻的方式不斷向北擴張領土,試圖通過強化自身實力,擺脫法國的影響進而成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勢力。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菲利普統治時期,勃艮第已經發展成為西歐的藝術中心,人民生活比英法兩國更為富裕。

菲利普與勃艮第公國(此時布拉班特公國已被吞併)

▲菲利普與勃艮第公國(此時布拉班特公國已被吞併)

可是菲利普接收布拉班特公國後,「絕嗣魔咒」隨即而來。1477年菲利普的兒子查理在戰場上陣亡,由於沒有男性子嗣且女性後代沒有繼承權,勃艮第公國被法國和奧地利瓜分。

法國作為勃艮第名義上的宗主國,獲得了其南部領土,而查理唯一的女兒嫁給了奧地利的統治者,這位奧地利君主以女婿的身份獲取了包括布拉班特公國在內的原勃艮第北部領土(即尼德蘭地區)。

勃艮第末代統治者查理(左)和他的獨生女瑪麗

▲勃艮第末代統治者查理(左)和他的獨生女瑪麗

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並未統治布拉班特公國太久,熱衷於結婚的哈布斯堡家族憑藉聯姻入主西班牙,布拉班特公國作為附屬品又變成了西班牙的領地。

就這樣15世紀的布拉班特公國由於原統治家族絕嗣、外交聯姻的情況,先後經歷了勃艮第、奧地利、西班牙三個國家的支配。而布拉班特公國治下的巴勒市也隨之一起不斷更換著主人。

雖然從12世紀末起巴勒市的土地所有權就一分為二,由於歐洲封建等級嚴明,佈雷達男爵始終作為布拉班特公爵的臣屬而效忠同一個君主。巴勒市沒有演變出實際意義上的國界,更沒有兩國的概念,但這種情況卻隨著荷蘭從西班牙獲得獨立而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哈布斯堡家族曾經統治著歐洲的大片土地

▲哈布斯堡家族曾經統治著歐洲的大片土地

二、分家,從荷蘭獨立到比利時革命

尼德蘭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商業極為發達,西班牙王室每年從這裡獲取鉅額的賦稅。但尼德蘭人的政治地位卻十分低下,他們在政治層面幾乎沒有發言權。

隨著宗教改革席捲西歐,尼德蘭北部改宗新教,這在西班牙這個狂熱的天主教國家中顯得格格不入,宗教迫害時有發生,這一切都讓尼德蘭人民迫切的希望脫離西班牙的統治。

西班牙通過政治聯姻,獲得了尼德蘭

▲西班牙通過政治聯姻,獲得了尼德蘭

1568年-1648年間,尼德蘭獨立派與西班牙斷斷續續進行了80年的戰爭,北尼德蘭最終獲得獨立並建立了荷蘭共和國,而信奉天主教的南尼德蘭留在了西班牙手中。

在戰爭中信奉天主教的布拉班特公爵選擇支持西班牙,而改宗新教的佈雷達男爵背棄了曾經的領主布拉班特公爵轉而選擇投靠荷蘭。所以戰後佈雷達男爵連同巴勒-拿騷和他的其他領地加入了荷蘭,零散分佈於巴勒-拿騷境內的布拉班特公爵領地——巴勒赫託格卻依然歸屬西班牙統治下的南尼德蘭。

巴勒市徹底一分為二分屬兩個國家,巴勒-拿騷融入了荷蘭,而巴勒-赫託格徹底變成了飛地與周邊的土地產生了國界。

尼德蘭獨立戰爭,最終資產階級力量強大的北方獨立為荷蘭

▲尼德蘭獨立戰爭,最終資產階級力量強大的北方獨立為荷蘭

由於這些飛地分佈雜亂不利於日常的行政管理,荷蘭與南尼德蘭也曾經進行過諸多嘗試以解決飛地問題。比如荷蘭曾提議雙方互換土地來消除飛地,但這一提議受到了飛地居民的強烈抵制,因為互換土地意味著南尼德蘭居民搬離現居住地、飛地併入荷蘭,荷蘭在邊境的其他地區給予南尼德蘭領土補償。

但飛地居民在現有土地上建有房屋和其他產業,這是他們不願放棄的,最後換地的提議只得作罷。

1713年,奧地利通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重新獲得了南尼德蘭,荷蘭又轉而同奧地利溝通但最後依然是無果而終。

由於17-18世紀荷蘭、西班牙、奧地利等國政府將目光投向了在更為廣闊的全球殖民競爭及歐陸爭霸,巴勒市的飛地問題實在是太小了,有關國家索性就維持現狀不去管他,這些零散的飛地安穩的度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時光。

對於英荷等國來說,殖民爭霸才是主業

▲對於英荷等國來說,殖民爭霸才是主業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為了反擊封建君主國家對法國革命的干涉,法軍多路出擊進攻臨近的反法國家領地。從屬奧地利的南尼德蘭首當其衝被法軍入侵,不久之後荷蘭也被法國佔領。

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列強重組了歐洲地緣政治力量,荷蘭重獲獨立並被允許兼併南尼德蘭,整個尼德蘭地區再次被統一,當然北方的荷蘭人牢牢佔據統治地位。

巴勒市飛地上的國界變成了荷蘭國內的行政區邊界,荷蘭人反而沒有了解決飛地問題的心情,或許他們認為整個尼德蘭都屬於荷蘭人的,解不解決這些地方也都是自己的。可事實證明荷蘭人有些自作多情了。

法蘭西第一帝國將整個尼德蘭(紅圈內)納入領土

▲法蘭西第一帝國將整個尼德蘭(紅圈內)納入領土

從16世紀末荷蘭獲得獨立尼德蘭南北分裂,雙方已經在不同的發展道路上前行了兩個半世紀,南北經濟、宗教、文化都產生了差異。統一後荷蘭人推行的「荷蘭化」政策也讓南尼德蘭人很是反感。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革命的火焰燒進了與法國接壤的南尼德蘭。南尼德蘭人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他們組織起革命軍與荷蘭軍隊展開激戰。

荷蘭統治下的南尼德蘭並不太平

▲荷蘭統治下的南尼德蘭並不太平

歐洲主要國家要麼同情支持革命要麼國內動亂無法抽身,南尼德蘭的人口又是荷蘭本土的1.5倍,荷蘭自己難以鎮壓革命,它被迫接受了南尼德蘭獨立的事實。獨立後的南尼德蘭成立了比利時王國並從德意志請來了一位貴族擔任國王。

古老的布拉班特公爵頭銜也被比利時王室繼承,作為南尼德蘭自身歷史傳統的象徵成為比利時王儲的固定貴族封號。

「巴勒赫託格」 飛地成為了比利時領土,飛地問題再次擺到了荷比兩國面前。

19世紀40年代荷蘭(左)與比利時(右)的國王試圖解決飛地問題但沒有成功

▲19世紀40年代荷蘭(左)與比利時(右)的國王試圖解決飛地問題但沒有成功

三、超越國界的管理模式

1843年荷比兩國簽署條約劃定了兩國的邊境走向,但飛地遍地的巴勒市這段邊界卻暫時被擱置起來。

雖然分屬兩國但巴勒的居民溝通交流並未受太多限制,他們講的荷蘭語與弗拉芒語差異不大可以自由交流。被荷蘭領土包圍的比利時飛地居民能夠方便的穿越荷蘭領土。而被比利時飛地包圍的7塊荷蘭「反飛地」上的荷蘭居民同樣可以自由穿越比利時領土。

犬牙交錯的領土

▲犬牙交錯的領土

7塊反飛地的總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居民不足千人,即便是在荷比仇視的年代,由於巴勒完全被荷蘭領土包圍荷蘭始終在飛地問題上佔據一定的優勢,反飛地的荷蘭居民也並未受到比利時飛地的限制可以自由出入。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荷蘭飛地居民還是比利時飛地居民都對互換領土的方案不感興趣。既然生活不受影響,互換領土反而會惹出一堆不必要的麻煩。

1914年8月,整個歐洲大陸正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雲所籠罩,為了取道進攻法國,德軍入侵佔領了比利時。而巴勒市上的飛地由於四周被荷蘭領土包圍,德軍無法跨過中立的荷蘭領土,所以巴勒-赫託格成為了戰爭期間唯一一塊沒有被德軍佔領的比利時領土。

一戰時的德軍

▲一戰時的德軍

後來比利時抵抗組織將一部電臺運入了飛地,向外傳輸德軍的軍事情報,這讓德國氣憤不已。荷蘭為了不得罪德國在比利時飛地周圍圍起了鐵絲網嚴格檢查出入飛地的人員。

有一次荷蘭軍警逮捕了一名向比利時電臺運送物資的工人,這名工人堅稱自己站在比利時領土上荷蘭軍警無權逮捕自己,荷蘭只得查找原始地契。事實證明工人確實站在比利時領土上,只不過他距離邊境線只有不到半米的距離。

大量的飛地雖然給兩國政府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難,但巴勒市特有的情況也讓這裡的居民擁有了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

正在跨國交流的兩國居民

▲正在跨國交流的兩國居民

由於荷比兩國的法律不盡相同,個別巴勒市的居民就打起了法律的擦邊球,他們運用得天獨厚的優勢隨時跨越國界進入另外一個國家,雖然這些跨界行為無非是從一座樓進入另一座樓、從這條大街走到另外一條大街。

比如荷蘭的乳畜業發達,乳酪價格低廉。比利時制定了較高的關稅以保護本國的乳業。這條法律規定卻讓巴勒市的荷蘭人與比利時人看到了「商機」。荷蘭人把乳酪攤位擺到了距離邊境不足十米的地方,比利時人「不經意」的跨國邊境購買乳酪,一場走私交易順利完成。

挪挪凳子就出國

▲挪挪凳子就出國

除了走私生活用品的基本操作,巴勒市獨特的政治地理環境也為洗錢、做假賬等金融犯罪活動提供了土壤。當地的銀行在荷比兩方各設櫃臺和金庫,當地的公司在面臨荷蘭稅務部門檢查時會將賬本轉移到比利時,反之亦然。

一分為二的銀行

▲一分為二的銀行

1995年,巴勒的飛地問題終於迎來了最終解決的時刻,荷比兩國放棄了交換領土的想法,尊重市上兩國居民的意見,根據原始地契明確市上每一寸領土的具體歸屬。

對於市上居民的國籍,荷比兩國採取了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家門口朝向哪個國家的領土,那麼你的國籍就屬於哪國。如果你的家門口正好朝向你不想加入的那個國家,解決辦法也是有的。只需要在那想加入的那國一側再開一扇門就行了。

為了加強人員管控,降低走私犯罪的發生,每戶居民的門前必須插上本國國旗以表明身份。這裡的國境線不是由高牆和鐵絲網組成的,有的只是地面上標註的邊境線,一邊寫著「NL」代表荷蘭,一邊寫著「B」代表比利時。

分屬兩國的房屋

▲分屬兩國的房屋

由於使用的原始地契作為確認領土歸屬的依據,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由於歷史變遷原有地契上的建築早已改變,同一座建築很有可能橫跨兩國。有的住戶廚房在荷蘭,衛生間在比利時;有的住戶床頭在比利時,床尾在荷蘭。甚至於電影院也是兩國各佔一半。

這樣的安排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好處,比方說電影院,由於兩國審查方式不同,總會有一些電影在本國無法過審或是上映推遲,但巴勒市的居民卻可以在不越境的情況下通過掛在幾米開外對方國境內的銀幕,看到本國看不到的電影。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複雜的邊界也增加了本可不必的麻煩。橫跨兩國的建築裡如果有工廠,那麼必須要根據每名工人站立的工位實行所在國的僱工法律。

城鎮中無處不在的邊境線

▲城鎮中無處不在的邊境線

為了方便管理,荷蘭與比利時的市政府在同一座建築內辦公,國境線剛好從建築中間穿過;除了政府以外城市上的兩國警察也共用一棟警局,只不過分別出警解決自己國家轄區內的案件。

如今的巴勒市上荷比兩國居民生活秩序井然,荷蘭方面為城市提供燃氣和自來水,而比利時方面負責城市中心的電力供應。兩國每週輪流為城市居民提供郵政、垃圾運輸等市政服務。

荷比兩國共用的會議廳,國界線從桌子縫隙中穿過

▲荷比兩國共用的會議廳,國界線從桌子縫隙中穿過

如今在歐盟一體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同屬歐盟的比利時與荷蘭也逐步淡化了國籍觀念,這一點在巴勒體現得尤為明顯。城市居民也認識到了自身的獨特性並藉此發展出特色旅遊業。

分屬兩個國家的居民打破了國界的藩籬和諧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雖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但巴勒的實踐經驗為世界上一些戰火紛飛的地區提供了借鑑,你死我活並非是唯一的選項。運用人類的政治智慧讓不同的族群和諧共處也將成為可行的模式。

超越國界的關係

▲超越國界的關係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