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268-義大利的爛攤子
作者:無夢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繼英國首相強森於本月初宣佈辭職後,身為歐盟內第三大經濟體的義大利也陷入了政壇動盪的局面之中。
當地時間21日,義大利總理馬里奧·德拉吉向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遞交辭呈,表示因為執政聯盟內部的分歧過大以至於無法彌合,自己已經無力繼續領導這個國家,總統馬塔雷拉隨後接受了他的辭呈,但仍然要求他留任看守內閣總理,直至新一屆政府建立為止。
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代表國家的統一
總理行使管理國家職責,由總統任命,對議會負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義大利的現執政政府垮臺,提前舉行下一次議會選舉已成定局。儘管自貝盧斯科尼下臺後,義大利政府的頻繁更迭早已不是什麼新聞,2014年後更是沒有一個總理能幹滿自己的一屆任期。
據統計,從1946年到2019年
義大利一屆內閣的壽命平均只有13個月(橫屏)▼

但與之前的政府下臺往往是因為政黨鬥爭和政見不合不同的是,德拉吉這次下臺時所面對的其實是一個相當糟糕的局面,甚至不能排除義大利再次淪為「歐豬四國」,並引爆第二次歐債危機的可能性……
橫屏—葡萄牙(P)+義大利(I)+希臘(G)+西班牙(S)
=歐豬四國(PIGS)▼

經濟問題,壓倒政府
雖然從表面上看,這只是義大利現任總理宣佈辭職,義大利即將重新舉行大選的普通國際政治新聞而已,但考慮到這已經是一週內總理德拉吉第二次向總統馬塔雷拉遞交辭呈,以及當前義大利所面臨的經濟頹勢,事情就開始變得不那麼單純了起來。
明明是去辦離職,搞得跟上任一樣(圖:wiki)▼

一方面,自2018年以來,義大利的經濟就一直在原地打轉。在2018年義大利GDP達到2.09萬億美元的高點後,2019年GDP反而萎縮到了2.01萬億美元。
2020年,受新冠疫情衝擊更是跌破了1.9萬億美元的大關,直到2021年才緩過一口氣,讓GDP重新回到了2.09萬億美元,距離2.1萬億的關口仍有一步之遙。
網路上有句俏皮話怎麼說來著?
「已經在谷底了,怎麼走都是向上……」▼

經濟下行,中小企業和商販生意難做
恰巧義大利又是個中小企業數量很多的國家
(圖:shutterstock)▼

但就在經濟恢復至高位的同時,在進入2022年後遍波及全球諸多國家的通脹問題也侵襲了歐元區和義大利。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義大利的通貨膨脹率便一路走高,從三月份的6.5%、四月份的6%、五月份的6.8%一路漲到了六月份的8%,創下了自1986年以來的新高,而能源、食品等生活成本的上漲也引發了人民的不滿情緒。
正如此前執政聯盟中第二大黨「五星運動黨」的領袖朱塞佩·孔特所說,「我非常擔心許多家庭在9月可能陷入付電費還是買食物的兩難選擇。」
此前,孔特出任過總理一職,後於2021年辭職
德拉吉正是他的繼任者(圖: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為了應對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衝擊,歐洲央行曾多次想市場內放水,而為了救市,義大利政府在當年也大幅增加了財政開支。
其結果就是義大利的政府債務佔國家GDP的比重從134.1%陡然拉昇到了155.3%。這一數字目前雖然有所回落(目前是152.6%),但這也並不妨礙義大利一躍成為歐元區內政府債務問題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
歐盟≠歐元區
比如瑞典用的是克朗,波蘭用的是茲羅提▼

在政府債臺高築的情況下,義大利最希望的就是歐洲央行能夠維持一個低利率,以便自己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償還這些欠債。
但之前我們提到,歐元區目前的通脹十分嚴重,6月份歐元區整體通脹高達8.6%,且最近歐元兌美元的匯率持續走低,7月17日甚至還一度跌破1比1大關至1歐元兌換0.998美元,歐洲央行為了平抑通脹和保持歐元幣值只能加息。
值此歐洲多事之秋,歐洲央行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歐洲央行總部,圖:shutterstock)▼

這不,就在當地時間21日,歐洲央行作出加息決定,將再融資利率、邊際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這三個關鍵利率均上調50個基點,這就給義大利未來的經濟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聯合執政,分道揚鑣
在這樣不利的經濟情況下,德拉吉的當務之急自然是先緩和國內的通脹問題,為此他領導的內閣特意草擬了一份總價值230億歐元、旨在幫助低收入家庭和企業渡過難關的《救助法案》,並提交議會表決。
按理說,在危機關頭頒佈力求扶危濟困的法案,這本來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但作為一個議會制國家,義大利政壇的碎片化程度遠遠高於德國。
義大利議會實行兩院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
兩院權力相等,可各自通過決議並相互關聯
(圖:shutterstock & 壹圖網)▼


德拉吉領導的實際上是一個由6個政黨(在上個月21號時又分裂出了一個新政黨,所以目前其實是7個政黨)「縫合」起來的聯合政府。
而在這個七黨執政聯盟中,第二大黨「五星運動黨」是一個偏向於民粹主義立場的
黨派,在很多地方都和德拉吉的理念不合。
五星運動黨的支持者(圖:shutterstock)▼

比如,在能源危機問題上,德拉吉主張重啟煤炭發電,而堅持環保主義的五星運動黨則反對這一提議。
在烏克蘭問題上,德拉吉堅決要求和烏克蘭站在一起,並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和資金援助,而五星運動黨領導人孔特則希望以外交方式解決問題,不要過分觸怒俄羅斯。
上個月,德拉吉訪問了烏克蘭(圖:wiki)▼

再比如在歐盟問題上,德拉吉曾擔任歐洲央行行長,是個堅定不移的歐洲一體化主義者,而五星運動則一直秉持脫歐立場,希望義大利能退出歐元區和歐盟,等等。
歐元紙鈔上的德拉吉簽名(圖:shutterstock)▼

在義大利國內形勢逐漸惡化的今天,五星運動和執政聯盟中其他黨派的分歧不斷加劇。且五星運動黨對德拉吉這份《救助法案》不滿意,認為其中的不少條款都和自己的政治理念衝突,會削弱自己的選民基礎,因此拒絕在議會中參與對《救助法案》的表決。
其結果就是這份法案雖然在義大利時間14日的參議院表決中通過,但五星運動黨所屬的議員集體棄權,未參與投票。
五星運動黨目前在義大利議會的席位情況▼

事情發展到這裡,執政聯盟的破裂已經成了必然事件。因此德拉吉在當時就曾向總統提出過辭職,但總統馬塔雷拉拒絕了,並希望議會能再舉行一次針對德拉吉內閣的信任投票。
不幸的是,事態後來並沒有好轉。在21日的信任投票裡,雖然德拉吉內閣最終勝出,但更多右翼黨派拒絕投票,這也意味著執政聯盟眾多黨派之間的裂痕大大加深,這一屆政府至此已徹底無法維繫了。
即便是有「超級馬里奧」外號的德拉吉
這回也帶不動義大利了▼

眼見無力迴天,總統馬塔雷拉批准了德拉吉的第二次辭職申請,並解散了議會,下一次義大利全國議會選舉將於今年9月25日舉行。
準了,收拾收拾走人吧(辦理離職手續,圖:wiki)▼

歐債危機2.0,為時不遠?
從目前的民調結果來看,在9月末的全國議會大選中,一個以包括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創立的「義大利力量黨」、「義大利兄弟黨」和「北方聯盟」在內的中右翼黨派聯盟有較大可能勝出。
而這些右翼黨派一直所秉持的就是反全球化、反歐洲一體化的價值觀,若他們成功上臺,雖然義大利基本不可能脫離歐元區和歐盟,但義大利與歐盟之間的合作無疑會變得更加困難。
如果義大利這種創始國都帶頭不合作的話
那歐盟還有什麼搞頭?創始6國:德法意荷比盧▼

退一步說,義大利此次的政壇變動本質上是其不良經濟形勢的一種反映,而歐洲的其他國家也並沒有比義大利好到哪裡去。在英國首相強森已經下臺的前提下,不排除這種政治動盪會向更多國家繼續傳導的可能性。
上個月底,兩人還一起探討國家大事
結果在這個月先後離職(圖:Flickr)▼

在全球經濟形勢尚可的情況下,德法這樣的發動機國家願意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別國以賺取利潤;而當全球幾乎所有的主要經濟體國家日子都不好過的時候,這些傳統的債權國就會傾向於拋售這些弱國的國債和房地產等資產,以向本國國內回籠資金,進而安然度過危機。
實際上,當年的歐債危機其實就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連帶引起的。
那次,歐洲也被美國拉下水了(圖:Flickr)▼

要知道,在當年歐共體國家首腦簽署的那份意味著歐盟成立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中曾經明確規定,要求加入歐元區的國家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不得超過60%,而如今的歐元區國家在這項資料上表現得普遍不怎麼樣。
德國這個歐洲經濟「火車頭」的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也有69.3%,法國直接幹到了113%。而在2009年的歐債危機裡受盡世人白眼的「歐豬四國」就更不用說了,西班牙118%,葡萄牙127%,義大利151%,希臘193%,無一不處在非常危險的水平線上。
十幾年後,歐豬四國在這方面還是「表現突出」▼

更危險的是,最近幾個月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老大難國家」的國債十年期收益率都在猛增,以義大利為例,其國債的十年期收益率已經從年初的1.4%猛增到了現在的3.6%,而長期國債收益率開始飆升恰恰是當年歐債危機即將爆發的前兆之一。
回想2009年的歐債危機,正是希臘率先說明自己的政府債務佔GDP比例超過110%,歐盟經過調查後發現其財政赤字佔GDP比例高達15.4%後,市場陷入巨大恐慌,希臘的國債利率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飆升到了12%。
因為這事,十幾年來希臘沒少被埋怨▼

隨後,西班牙和愛爾蘭的房地產暴雷,義大利和葡萄牙的債務暴雷,連帶著市場對整個歐元區的信心都遭受打擊,使得歐元兌換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暴跌,把整個歐元區都帶到了坑裡,這才釀成了那場影響巨大的歐債危機。
為了平息歐債危機,德國牽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計提供了5440億歐元的救助貸款,且歐洲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減輕幾國的還債負擔,施行了長期的量化寬鬆和低利率(乃至是負利率)政策,這才讓整個歐洲緩過勁來。
這顆苦果,歐盟最後只能含淚嚥下(圖:壹圖網)▼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全球經濟低迷、外資大量流出、多國政府債務問題嚴重等幾個歐債危機的「前提條件」都已經湊齊。南歐國家長期國債收益率開始攀升這一前兆也已經出現,再配合歐洲央行為應對通脹問題不得已而為之的加息,義大利等國在未來的經濟形勢可謂不容樂觀。
只是,這次如果再發生一次歐債危機,德法兩國還有那麼強的決心去拯救一次歐元區嗎?
最後: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o_Draghi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2_Italian_government_crisis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18_Italian_general_election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raghi_Cab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