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些被拆除的上海舊城區

上海大片棚戶區的改造浪潮從未停止過。而直到今天,不管是已經在動遷中,還是尚未見蹤影的規劃,各區都仍然保留著部分舊式建築。

曾經,平涼路「八埭頭」一帶的拆遷,許多老店招重見天日,讓人不由得勾起了懷舊的思緒。今天,小編盤點了上海部分棚戶區的拆遷史,讓我們一起回顧下。

老楊浦的「南京路」 八埭頭

老楊浦的「南京路」 八埭頭

八埭頭,被稱為老楊浦的「南京路」,一派老上海舊式里弄風貌和市井煙火氣,是許多人心中的溫暖記憶。近年來,棚戶簡屋集中的平涼西塊迎來了大規模舊區改造——楊浦舊改提出「決戰平涼西」的目標,平涼有多個街坊將先後啟動舊改。

與此同時,八埭頭周邊的石庫門弄堂也將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化為廢墟。這一波舊改完成之後,八埭頭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潘家灣人的昨天和今天 “兩灣一宅”

曾經的「兩灣一宅」,指的是普陀區境內的潘家灣、潭子灣和王家宅及周邊範圍內的一片危房簡屋棚戶區。這裡,曾有過許多如今再也看不到的「風景」。家家戶戶為了搶佔空間,在弄堂裡搭建、堆放,弄堂越變越窄,只能容一人通過,也因此被戲稱為「一線天」,曾有民謠如此描繪:「棚戶‘城中村’,不知晨與昏。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內環線內最大的舊區改造工程在此拉開序幕,當時,僅一次性動遷居民家庭就超出萬戶。

最出名的「下只角」 董家渡

最出名的「下只角」 董家渡

最出名的「下只角」 董家渡

隨著時間的變遷,老南市早已併入黃浦區,昔日的繁華與喧鬧也蕩然不在,剩下一大片一大片老城廂靜靜地展示著市井上海的幽與怨,形成了上海最出名的「下只角」老城廂——董家渡。隨著上海南外灘地區的全面開發,董家渡地區經歷了上海最大規模的舊區動遷改造,見證百年上海的董家渡地區正在慢慢消失。別了,董家渡;再見,老城廂。

上海的龍鬚溝:肇家浜

上海的龍鬚溝:肇家浜

上海的龍鬚溝:肇家浜

上海開埠設立租界後,肇嘉浜成首個埋設雨水、汙水合流管道的地區。但由於管道口徑小、無排水泵站等原因,雨水、汙水仍流入肇嘉浜,肇嘉浜的髒亂差環境就這樣日漸形成。而棚戶區居住條件更是艱苦,沒有供電、上下水等基礎設施,到處是垃圾、糞便。北京昔日有個著名的「棚戶區」叫「龍鬚溝」,當年的肇嘉浜就被人稱作「上海的龍鬚溝」。1954年6月,徐匯區人民政府開始整治肇嘉浜,將居民整體喬遷到偏西南新建的漕溪新村。這一填浜築路工程歷時兩年,1956年12月,堪稱通衢大道的肇嘉浜路勝利建成。

鼻尖上的灰塵:北廣場

鼻尖上的灰塵:北廣場

鼻尖上的灰塵:北廣場

上海火車站站北廣場舊區改造地塊,東起長興路,南至交通路,西沿彭越浦,北靠中華新路,佔地59.8公頃。昔日的北廣場就如同「鼻尖上的灰塵」。政府積極進行了各種嘗試,動遷居民在一系列陽光政策面前,真正享受到了「早簽約早得益,早簽約多得益」的實惠和動遷後居住條件改善帶來的快樂。

上海灘最後的「部落」:虹鎮老街

上海灘最後的「部落」:虹鎮老街

上海灘最後的「部落」:虹鎮老街

虹鎮老街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其改造項目涉及動遷居民共計4925證,單位動遷168家,動遷面積277873平方米。2014年4月起,虹鎮老街各舊改地塊將陸續完成動遷並進入項目開發建設階段,標誌著這一上海中心城區內最大的成片棚戶區徹底消失。

老街的第二代人、第三代人,已經完全城市化了,不再有鄉音,但他們的身上,仍然能看到第一代打拼者的影子,頑強,樂觀,血性,面對生活,時而露出機智和狡黠。推土機,可以剷掉窮街陋巷,但新城市,必須要靠鮮活的生命才能創造。

相關文章

關於大楊浦的十個問題

關於大楊浦的十個問題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敘老底子事 憶老底子人 訴老底子情 大楊浦的 昨天 今天 和 明天 楊浦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

上海老虎灶尋覓錄

上海老虎灶尋覓錄

圖1:安慶東路103號老虎灶門景(2010-5-21,無田攝) 2010年5月17日,我把平日裡在老城廂大街小巷裡抓拍的照片選擇部分發表在部...

話說上海的蔬菜供應(上)

話說上海的蔬菜供應(上)

✦ + 上海從鴉片戰爭之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數百上千萬人的吃喝拉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就拿上海市民每天要吃的蔬菜來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