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和他的《流光時代》

見到李泉的時候,他坐在燈光昏暗的錄音棚裡,看不清表情。
錄了一下午的歌,他顯然還沒從音樂的世界中完全抽離出來,自嘲地形容自己最近的狀態:「除了音樂,什麼都不關心。」
今年53歲的李泉,穿一件洗得發白的細格紋襯衫,藏青色長褲,白球鞋,講話慢條斯理,身上有種難得的少年感。
很難想象,眼前的人已經出道近30年,早在千禧年就創作過《我要我們在一起》《走鋼索的人》這樣紅極一時的流行歌,佔領當年各大榜單,和林憶蓮、劉德華、范曉萱、杜德偉等人都有過合作。
音樂圈裡甚至有種說法:北亞東,南李泉。指的是張亞東是北京音樂的代表,而李泉是上海音樂的代表。
現在的他,早已成為更自由的音樂人,擁有3個樂隊,分別做爵士、電子音樂和古典音樂,在不同風格中隨意切換。
最近,他又有接受了新的挑戰,為好友林海製作的音樂劇《流光時代》操刀作曲並擔任音樂總監。
這是他的第一部商業音樂劇作品,揹負了不小的壓力。但這種完全投入的專注,也讓他覺得自己像是重新回到了少年時代,那些騎著車穿過上海大街小巷的日子。
01
與「選秀」格格不入
卻在這個故事中看到自己
開始籌備《流光時代》,正是上海最熱的季節。為了放鬆下來,李泉又恢復了唸書時的習慣,騎腳踏車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每天溼很多衣服。
騎車讓他記起小時候的感覺。「那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細膩的時候。街道看似很無聊,但你的專注點都是最細節的東西。而到了一定年紀後,人會用經驗和技術代替以前的敏銳,那創作也會走進死衚衕。」
投入創作的這兩個月,他好像又找到了以前的狀態。「所以我自己也很期待這個音樂劇會變成什麼樣子。」

時間回到去年年底,李泉接到林海的電話,問他想不想一起來做音樂劇。
這個提議一下子勾起了李泉的興趣。他從小學的是古典音樂,剛出道進入這一行的時候,還被大家說過寫的歌不夠「流行」。而音樂劇的風格正好介於兩者之間,對他來說反而更好駕馭。
但當他看到林海發來的劇本,卻有些猶豫。
《流光時代》探討的話題很尖銳:選秀、飯圈、粉絲經濟。故事講述的是一群心懷藝術夢想的年輕人來參加音樂劇《新馬路天使》的選角節目,卻意外捲入了資本的遊戲。是捍衛初心,還是向流量低頭?每個人都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搖擺不定。
「當時我的第一感受其實蠻疑惑的,我的歌會跟‘選秀’這件事情搭界嗎?」

李泉不是選秀時代出來的歌手。他大紅大紫的時候,音樂圈的玩法無外乎寫歌、出專輯、拿獎、演出。至於現在盛行的飯圈文化,「總覺得離我有點距離。」
大約8年前,年過40的他第一次嘗試參加綜藝,上的是央視推出的公益音樂節目《夢想星搭檔》,他和古巨基獲得了那一季的冠軍。
在此之前,他很排斥邁出這一步。「我從小就被訓練成一種個性,覺得做音樂的人是不該參加綜藝節目的,狹隘地認為好像搞藝術的就該和別人不一樣。」
但這段經歷讓他改觀了不少,他發現「原來在綜藝裡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音樂。」所以最近幾年,他又陸續去了《蒙面歌王》《歌手》,在名利場中最大限度地忠於自我,純粹享受著音樂帶來的快樂。

因為有這些體驗,李泉覺得《流光時代》「是個真實且耐看的故事」。
「尤其是隨著劇本的每一次修改,我逐漸了解了選秀以及那個背景下人性很多方面的衝突、交融。」
「不管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哪一個角落的人,他做的事情、工作或許跟你不同,但是人性是相同的,人在碰到社會的誘惑、打擊時產生的情緒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透過這個劇看到背後的社會現象。」
為了讓這種共鳴更真實,《流光時代》百分百還原了大型選秀現場,連演員在現實世界都是選秀節目的親歷者。
男主角麥亨利因在英皇歌唱比賽奪冠而入行。女主角潘虹則憑藉《中國好聲音2020》總決賽季軍出圈。「他們在表演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帶到劇裡面去,這一點非常好。」

不過,李泉並不希望這部音樂劇只有嚴肅的一面。除了帶給觀眾對人性的思考,他更在意的是讓大家沉浸在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中。
《流光時代》最終的呈現形式並不沉重,而是一部笑點密集的喜劇,復刻了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綜藝名場面。
不僅如此,它還把「沉浸式」體驗發揮到了極致。從檢票那一刻開始,觀眾就進入了劇情,成為了表演的一部分,甚至能左右劇中人物的命運。
音樂劇《流光時代》預熱宣傳曲《純粹》
02
閉關兩個半月
拿出90分的成績
打磨這部劇的過程中,李泉不只一次感嘆:時間太短了。
他接到邀約是在去年年底,定的公演日期是今年11月。本來時間正好,沒想到遇上了疫情,就這麼擱置了下來。
直到6月,他又接到電話,說項目要繼續,但演出時間不變,還是11月。「相當於要用一整個夏天去把它趕出來。」
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讓李泉慌了。為了集中精神,他帶了兩臺琴,找了個小飯店住下,閉關兩個月寫歌。

這期間他幾乎零社交。林海叫他出去吃個飯,和製作團隊見見面,他從來都是拒絕。林海問他寫得怎麼樣了,能不能發來聽聽,他也不肯,每次都孩子氣地回答「你不要聽。」
好在兩人是多年老友,熟悉彼此的脾氣,否則大概早就鬧掰了。
「林海作為製作人要考慮的方面很多,有時候我可能只是從音樂的角度出發,但是一部戲裡除了音樂,還有舞蹈、燈光等很多的東西的配合。如果不是很熟的朋友,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立這樣一個互相信任和溝通的機制。」
「有時候大家拿起電話,直來直去,衝突就來了。幸好是老朋友,互相才能有這種體諒。」

上海的樂迷大概都聽說過「左林右李」這對組合。10多年前,林海作為主持人,李泉作為音樂人,一起做了檔名為《左林右李》的電臺節目,風靡一時。他們的友誼正是從那時起種下的。
如今10多年過去了,兩人再度合體,配合起來還是有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雖說時間緊張,但林海知道李泉的能力,對他的要求絲毫沒有鬆懈。
他們以前聊過對國內音樂劇的看法,都覺得有個遺憾:觀眾看完劇,走出劇場以後就想不起剛才聽過的旋律了。所以這次林海對李泉說,一定要寫出旋律好聽好記、讓大家散場後還能哼唱的曲子。
李泉也不辱使命,短短2個半月,就創作出14首風格各異的全新曲目,包含流行、搖滾、爵士、舞曲disco……「我覺得還沒有100分吧,90分,但是希望是誠實的,真誠的對聲音的重視。」

所有片段中,他最喜歡開場和結尾,那是七八十年代特有的味道和情懷。
「我認為音樂劇的高峰期在70年代到80年代,那個年代有很多的精品,比如《歌劇魅影》《貓》等等,它們都有合唱齊舞的大場面。但你看前兩年很火的《愛樂之城》就不是這樣的,它以情歌對唱或獨唱為主。」
「所以我們在《流光時代》的開頭和結尾保留了經典的大場面,某種意義上是向音樂劇的黃金年代致敬。」
03
對上海的感情
都投射在音樂裡
李泉其實一直想創作一部與上海有關的音樂劇。
這個夢想最早要追溯到他還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有天上課,老師講了幾個30年代上海音樂人的故事,讓他對那段時期的上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們對那個年代的印象可能就是周璇、白光,其實遠遠不止這些,當時上海的音樂是全亞洲最好的。因為我在音樂學院,可以接觸到這方面的資訊,我就去查了好多資料,才發現上海以前原來是那麼了不起,有那麼多優秀的人。」
「上海的很多歷史,因為沒有相對應的藝術作品,所以無法被大家看到,太可惜了。我希望記錄下這些故事,讓一代一代的年輕人知道這座城市發生過什麼。」
從那時起,李泉就以此為背景,開始在心裡構思他的音樂劇雛形,但這麼多年始終只停留在一個想法,並沒有變成現實。

命中註定般的,《流光時代》在這時候出現了。
東方藝術中心想做一部由完整的上海班底創作的、有上海風味的音樂劇,和李泉的想法不謀而合。
更巧的是,《流光時代》還是一部戲中戲。劇中穿插著20世紀30年代經典海派電影《馬路天使》,也是為了向黃金時代致敬。
因此,在為《流光時代》操刀作曲的時候,李泉將自己對上海的情感全都投射在了音樂裡。而他希望用音樂講述上海故事的夢想,也在《流光時代》中實現了。

《馬路天使》
對李泉來說,《流光時代》的意義,早已不只是自己個人的一次突破性嘗試那麼簡單。
「上海已經成為中國音樂劇最大的市場之一,但我們的本土作品卻不是那麼多。上海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個平臺。我們想做的是一部上海的作品、一部可以被廣泛流傳的海派作品,這是我們更多去考慮的事情。」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原創沉浸式音樂劇《流光時代》
即將於11月12日起開啟首演

東藝製造·首部沉浸式原創音樂劇
《流光時代》
– 首輪場次 –
2022年11月12-13日(六/日)19:15
2022年11月15-16日(二/三)19:15
– 地點 –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
– 票價 –
VIP880/680/480/380/280/180

文、編輯/strawberry
圖片來自東方藝術中心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