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最有愛的公眾號 Pinterest 原創出品(ID:pintchina)
上個月,一位名為望月崇英的日本僧人去世了。
乍一聽,這個名字還挺陌生的,似乎也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蹟。
但就是這麼一則訊息,登上了雅虎首頁第二屏、日本時事通訊社首頁……甚至,引發了全日本人民的悼念。
東京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有人在這裡貼上了他生前的照片,底下襬滿了花束。


在這個高樓林立,號稱「亞洲最貴」的地方,他風雨不改地站了整整十年。
如果你去過銀座,說不定曾和他打過照面——
他穿著略顯破舊的黑色僧袍,帶著深棕色的斗笠,手託著缽,全心全意地誦經、祈福。
十年間,路旁的商鋪換了一批又一批,人來了又走,望月崇英卻活生生把自己站成了路標。

一開始,很多人並不清楚望月崇英在做什麼。
他站在那裡,既不乞討也不傳教,嘴裡卻一直唸唸有詞,不知道在嘀咕什麼。
直到2012年,東京新聞刊登了一則與311大地震有關的專題。
報紙頭版上,一張無名僧的照片與伊集院靜的詩排在一起,受到了讀者的廣泛關注。
無名僧披著紅色袈裟,佇立在白色的沙灘上,格外亮眼。
從太平洋翻來的浪花,一波接一波地拍打在他身上,他只是專心祈禱,為那些在地震中無辜的死傷者。

發刊四天後,一位中年男子拜訪了《東京新聞》總部,並在結束後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想買下那張照片。
人們這才知道,海岸邊那抹身影,原來就是他們在銀座街頭常見到的僧人。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依然不懂他這樣做的意義。
祈福,有用嗎?斯人已逝,但我們仍能從他過去的經歷之中,窺見答案的輪廓。
災難已經過去近十年,但它帶來的痛苦,卻是難以磨滅的。
9級地震引發的海嘯,摧毀了日本東北部地區,目光所及之處,幾乎都是殘垣斷壁。

數萬人死傷、流離失所,還有幾千人至今下落不明。

災難發生後,望月崇英曾多次前往受災地。
在那裡,他不僅看到了被毀的家園,也看到無數遇難者,未經弔唁就被草草下葬。
眼見生命如草芥般逝入微塵,望月崇英感到痛心。
那之後,他常常開車往返於東京和災區,在受難者的屍體上放一朵白色菊花,再為他們誦經祈禱。
起初是一週一次,後來變成了一月一次,直到死前還在繼續。

在受難者家人眼裡,他總是一副祥和、平靜的樣子。
但實際上,他早已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悲傷和恐懼始終緊緊包圍著他。
這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最崩潰的時候,他曾打電話向主持求救,痛哭流涕:「我真的受不了了……」

很難想像吧,這樣一個心思細膩、共情能力極強的人,其實也曾有過一段叛逆的時光。
望月崇英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那時日本青少年時期接觸的電視節目裡,總是會提到「美國」這個詞。
喜歡音樂的他沒能免俗,和大多數人一樣,做上了去美國當音樂人的夢。
不過,大多數的人夢想,僅僅停留在夢的階段。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大洋彼岸的了解僅僅來源於電視和雜誌上。
孤身奔赴陌生的國度,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巨大的勇氣,因此很少人會這樣做。

望月崇英做到了。他不顧一切到了紐約,組了樂隊,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音樂人」。
但很多時候,光靠夢想是無法生存的。
在美國的20多年裡,望月崇英主要是靠做傢俱職人來獲取收入,日子算不上富裕,但至少能兼顧溫飽與愛好。
那段日子裡,望月崇英沒能如願成為知名音樂人,反倒是冒險家的潛質被激發出來了。
他衝浪、登山、在山澗溪流中釣魚,盡情地把自己放回到了自然中。

回到日本,他依然堅持著做這些事。成為僧侶的契機,也與此密不可分。
40多歲的時候,望月崇英登上了日本高野山。在山上,他認識了領他入佛門的主持。
沒人知道,那天的高野山上發生了怎樣的對話,而人的決心,又是如何在轉瞬之間形成的。
總之,下山之後,望月崇英決定出家。

他去世後,有朋友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景,說:「他想做能夠解救人於痛苦的、有活著的價值的工作。」
2010年,望月崇英開始了託缽修行、為世人祈福,地點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銀座,目標設定為1000天。
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場景,銀座路標。

春夏秋冬,從未間斷,早晨在燒鳥店打工賺取生活費,中午開始站立修行。
冬天貼暖寶寶,夏天任由汗水溼了衣襟,人們每每路過,都能看到他虔誠的身影。
因為在大地震中見識了那樣的慘況,他決定就這樣一直站下去。
最開始不過是想著站1000天,沒曾想,時光太快,轉眼便十年。

人們最後在銀座中看到他的身影,是2020年12月26日。
他跟打工的餐廳老闆請過假,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後,他被確診為新冠陽性。
再後來,是1月18日,老闆收到了望月崇英家人發來的訃告。
那位在銀座站了十年的僧人,永遠,永遠地離開了。

在他去世後,網路上有很多人,紛紛發文紀念了他——
「和他的相遇,成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寶藏經歷。」
在他常駐足的那個路口,有人特地為他塑封了一片葉子,留下了他的名字。
「僧侶崇英於 2021年1月18日永眠。他是一直站在這裡的,非常溫柔美麗的人。」

有一位母親說,她10歲的女兒每週都會去見一次望月崇英師傅。
第一次見面,大概是女兒兩歲的時候。2020年,這位母親和望月崇英交換了聯繫方式。
原以為日後的聯繫會更加密切,結果沒想到,不久後便收到了訃告。
女兒得知訊息,哭得十分傷心。到銀座街頭悼念時,亦是泣不成聲。

這位母親最後告訴女兒: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長短,而在於你有沒有用心生活。
這是她從望月崇英師傅那裡學來的,現在她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女兒。
這世間,他來過,有人記得他,並把從他那裡學來的精神,傳遞給了下一個人。
這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告別方式。
圖片來源/ 網路
撰文、編輯/ 熱心市民小王
責任編輯/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