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突然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不滿疫苗政策,全澳成千上萬人集體湧向國會大廈!

澳洲聯邦議會在經過假期後迎來複會!

然而,沒想到的是,復會第一天就遇到了糟心事。

來自全澳各地的抗議人士聚集在堪培拉國會大廈前,舉行了大規模集會!

澳洲超級抗議聚會!

澳洲超級抗議聚會!

2月8日是國會舉行2022年會議的第一天。

當天上午,成千上萬的抗議人士聚集在國會大廈前,有的揮舞國旗、商船旗(Red Ensign)、澳洲最早的國旗尤利卡旗(Eureka Flag);有的手舉寫有「強制接種不是法律」、「強制接種違憲 」、「為自由而團結」等標語牌。

據報道,有抗議者向澳洲自由黨參議員雷尼克(Gerard Rennick)遞上一份訴求清單。

雷尼克告訴人群,他將把這些訴求直接交給總理莫里森。

去年11月, 雷尼克曾致信總理,呼籲政府立即叫停各州政府和企業僱主執行的強制疫苗接種令,併為疫苗不良事件的受害者啟動賠償。

聯合澳洲黨(UAP)領袖、獨立議員凱利(Craig Kelly)還將幾個抗議代表帶進國會大廈。

凱利表示,他參加了2月7日的抗議活動,並說「99%的人都是有家室的、努力工作的澳洲人,他們只想回去工作,做出貢獻。」

他之所以把抗議代表帶進國會是「想向澳洲總理和反對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傳遞一個資訊:在國會大廈草坪上的成千上萬的澳洲人,他們想做一件簡單的事情,即希望結束強制接種,這樣他們就可以重新工作。」

2月8日的集會是「2022年駛向堪培拉的車旅」(2022 Official Convoy to Canberra)抗議行動的一部分。

該抗議行動已進入了第二週。

該抗議行動已進入了第二週

過去幾天,抗議人群先後在堪培拉的許多地標,包括國家圖書館、議會大廈、澳洲戰爭紀念館、堪培拉機場、總督官邸政府大樓外舉行抗議活動。

西方反疫苗事件頻發!

西方反疫苗事件頻發!

其實吧,「反疫苗」這事兒,並不新鮮。

從幾百年前疫苗誕生開始,至今就沒消停過。

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針對麻腮風疫苗(預防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混合疫苗)的「世紀騙局」。

麻疹,被認為是人類目前已知的、傳染性最強的瘟疫。

大名鼎鼎的德爾塔毒株R0約為5-8,即一名感染者能傳染給5到8人,而麻疹病毒的R0卻高達15,可見其凶殘程度!

直到1964年,人類發明了首支麻疹疫苗,因麻疹死亡的人數才開始逐年降低,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國家,麻疹基本屬於即將被消滅的疾病。

比如,美國在2000年就驕傲地宣佈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徹底根除了麻疹病毒。

然而,從2010年開始,麻疹病毒卻突然在美國捲土重來,而觸發的緣由則在於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拒絕給孩子打麻腮風疫苗。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時間回溯至1998年。

英國醫生安德魯(Andrew Wakefield)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僅基於8個病例的情況下就認定,接種麻腮風疫苗會影響兒童大腦發育,引發自閉症。

隨後在媒體造勢下,疫苗「妖魔化」的形象在歐美催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疫苗活動。

隨著麻腮風疫苗的接種率大幅下降,麻疹病毒藉此撕開了免疫網。

僅2017年,全球就發生了1萬多例本可避免的麻疹感染致死。

2019年,全球有40多個國家爆發麻疹疫情。

「疫苗猶豫」也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019年十大健康威脅之一,與埃博拉、超級細菌齊名。

他們到底在反什麼?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以史明鑑。

自從新冠疫苗上市後,美國、法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當然也包括澳洲,再度爆發了反疫苗浪潮。

實際上,反疫苗運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低一層是反對疫苗接種本身,認為疫苗對人類的健康弊大於利;高一層並不反對接種疫苗,而是反對政府強制立法接種疫苗,堅稱「My body, My choice(我的身體我做主)」。

就第一層來講,一些人抗拒接種疫苗有著複雜的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此,有科學家提出了著名的「5個C」理論。

Confidence(信心):信心包含三個層次,即疫苗的功效和安全性;疫苗製造商和醫療結構;政府推出疫苗的政策。

Complacency(自滿):人們是否擔心疾病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威脅?

Calculation(計算):人們通過蒐集大量的資料來權衡疫苗的利弊得失。當然這些資料裡難免不會有謠言和虛假資訊,而自媒體的風行更是讓這些虛假資訊大規模擴散,反麻腮風疫苗就是典型的例子。

Constraints 或 Convenience(限制或便利性):疫苗是否容易得到?接種是否方便?是否有限制?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集體責任):人們是否願意接種疫苗以保護其他人。不可避免,會有一些人存在「搭便車」的想法,認為只要大多數人接種了疫苗,那麼即便自己不接種也不會被感染。

而高一層反對強制接種疫苗則是目前一波接一波遊行示威抗議的重點,比如反對強制教職人員、醫護人員接種疫苗。

而本次,「2022年駛向堪培拉的車旅」抗議行動正是反對的強制接種疫苗政策!

在不少人看來,強制接種疫苗是一種剝奪個人自由的行為。

此外,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反疫苗背後其實還有一本「生意經」。

隨著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發展,反疫苗成為某些網紅或媒體博取流量、積累粉絲的「利器」,一些最具影響力的反疫苗「網紅」甚至已構成了一個價值上億澳元的「反疫苗產業」。

從歷史上看,每每反疫苗運動後,人們往往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只有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這些人才能真正幡然醒悟。

比如,近日一位來自昆州的Damien Campbell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立場!

此前,Damien Campbell是一個堅定反疫苗人士,他表示強制接種疫苗是一種「隔離」形式!

是什麼改變了Damien Campbell的想法?

沒錯,他感染新冠病毒了!

在接受採訪時,Campbell談到了自己在感染前後的看法,他說自己在平安夜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沉重打擊。

一開始只是流鼻涕,後來就出現了更嚴重的症狀!

味覺和嗅覺都不如以前了,他甚至短暫的失去了對音樂的熱愛。

他掙扎了一個多星期才擺脫病毒,當救護車將他送到醫院時,他嚴重脫水。

Campbell說:「在經歷了染疫之後,我意識到我這輩子再也不能經歷更糟糕的事情了。」

「那是我經歷過的最嚴重的疾病。康復一週後,我趕緊去接種了疫苗。」

事實上,並不是Damien Campbell經過這個過程。

悉尼女子Amanda Gulasi的故事很相似。

報道稱,Gulasi是一名驕傲的反疫苗者,她不相信新冠疫情,直到她自己感染了病毒,在醫院裡呼吸困難。

現在,她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立場,在接受採訪時,她懇請澳大利亞人認真對待病毒,接種疫苗。

Gulasi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在一個節目中表示,對自己之前的立場感到後悔。

她目前正在悉尼西南區的家中休養。

「接種疫苗吧。說真的,這不是開玩笑。新冠疫情剛開始時,我完全站在陰謀論者一邊。現在我絕對相信了,它會要了你的命。是真的。」

「比如,我們總是患流感。但這次和流感完全不同。它不像任何流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糟。」

「這些症狀有自己的思想,就像它有自己的生命一樣。除非你親身經歷過,否則很難解釋清楚。」

她解釋說,由於疫苗的生產速度很快,以及試圖鼓勵接種疫苗的所謂 「恐嚇戰術」,她對接種疫苗感到猶豫不決。

但她表示,她現在為自己的想法感到後悔。「為了一些副作用,這是不值得的。」

她敦促公眾不要輕信疫苗的錯誤資訊。「不要相信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東西。希望這不會發生在你身上,希望這不會是死亡判決。」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疫苗避免了每年約200萬至300萬人死亡。

就目前而言,疫苗仍是人類對抗傳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當然,這並不是說疫苗就不容質疑。

實際上,每一次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合理質疑,都增進了人類對疫苗的了解,並推動了疫苗的改進。

大家需要做的,既不是盲從的反對和恐慌,也不是一味盲目的讚頌,而是應該更理性、更辯證的看待疫苗。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