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接連發生銀行「爆雷」事件,引發全世界關注。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VB)宣告破產,其總資產約為2090億美元(約合3145億澳元)。
這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大的銀行破產案。

隨後僅僅兩天過去,另一家規模較大的銀行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也宣告破產,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三大的銀行破產案。
再加上3月8日宣告破產的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短短數日內,美國已經有三家銀行破產。
銀行業的「倒閉潮」造成了
銀行儲戶、投資者和大量公司的
全方位恐慌
市場恐慌情緒前所未有
金融危機風險進一步增大
難道,金融危機真的要再次來臨嗎?
美國三家大銀行相繼破產
更多銀行也在破產邊緣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宣告破產,引發強烈的連鎖反應。
隨後,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12日宣佈,依據州銀行法,接管簽名銀行,並指定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為這家銀行的接收方。
這意味著
簽名銀行在事實上
也已經破產倒閉。

諷刺的是,矽谷銀行還在3月7日(倒閉前5天)宣佈「該銀行很榮幸能夠連續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在這份榜單中,矽谷銀行排名第20位。
矽谷銀行破產案是美國曆史上第二大的銀行破產案,僅次於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倒下的華盛頓互助銀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

更可怕的是,銀行的突然破產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緒,美國VIX恐慌指數飆升24%,達到30.78,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新高。
所有人瘋狂地從銀行裡取錢,他們覺得銀行已經不可信賴。
而銀行又沒有足夠的現金支撐這麼多的人取錢。
於是,擠兌發生,更多的銀行岌岌可危。
美國政府出面企穩,但似乎收效甚微。
銀行股的價格一瀉千里,許多銀行也在破產邊緣,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銀行,比如第一共和銀行(FRC),其股價在數日內已經累計下跌了75%,週一更是暴跌61.83%,一天即遭到「腰斬」。
回顧矽谷銀行的倒閉經過,許多人認為這些銀行也無限接近破產。
銀行業的巨頭們也難逃一劫,週一,花旗銀行跌7.45%,高盛跌3.71%,富國銀行(WFC)跌7.13%。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越多的銀行破產,人們就會越不信任銀行,而人們瘋狂取錢的行為又會導致更多的銀行破產……
更倒楣的,則是把錢存在銀行裡然後取不出來的儲戶們。
公司要給員工發工資,但錢取不出來,資金鍊斷了;
員工收不到工資,但他們可能還有房貸要還,有家要養;
有的人存了好幾億,簡直急瘋了,在一夜間崩潰。
這是一場系統性的噩夢,一切的一切使許多人似曾相識。
回顧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也是從雷曼兄弟的集團宣告破產開始失控的。
當時,雷曼兄弟因6130億美元的債務規模,創下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的破產案。
隨後,全球股市一瀉千里,多國經濟崩盤,引發全面的經濟衰退。
是運營失誤,還是必然?
矽谷銀行,這樣一家資產規模雄厚,客戶穩定且充足的公司,怎麼會突然倒閉呢?
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資料顯示,矽谷銀行的客戶大多是高科技含量的初創公司。

按正常規律,這些公司的現金流往往比較充裕,因此會有大把的錢存入銀行。
不過,2022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許多公司的營收下滑,只能把之前在銀行裡存的錢取出來。
如果一個兩個的公司這樣做,倒也沒什麼,問題是,這已經成為各行業的現狀,而高科技產業受到的影響尤其明顯。
矽谷銀行的放貸又很少,這導致該銀行將大量資金用於投資債券。
一來二去,銀行的現金流被擠爆了。
不過,也有人指出,矽谷銀行的倒閉是一個必然,其根源就在於美聯儲激進加息,讓經濟形勢越來越糟糕。
矽谷銀行也不是沒有過努力,也曾經試圖「斷臂求生」,低價出售債券以換取現金。
一般情況下,投資國債雖然不會大賺,但絕不會虧損。

據悉,在破產之前,矽谷銀行已把價值約910億美元的存款,投入到抵押貸款和美國國債等長期債券中。在美聯儲把基準利率從去年3月的接近於零提高到目前的4.75%後,這些證券的市場價值僅為760億美元,比當初購買時蒸發了150億美元。
但美聯儲激進加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商業銀行存款流失過快、融資成本增加。
矽谷銀行的運營操作,正常來說並無太大錯誤,但激進的加息確實也是銀行破產的「幕後推手」。
美國政府宣佈為銀行兜底
儲戶排起長隊試圖取錢
銀行接連破產,美國政府坐不住了。
美聯儲、財政部、聯邦儲備委員會等多部門聯合發聲,出臺了「兜底」政策,宣佈將向矽谷銀行「全部儲戶」提供「完全保護」,後者從13日開始將能取回「他們所有的錢」。另外,簽名銀行全部儲戶也將獲得同類保護。
拜登發表聲明,政府將繼續「加強對較大規模銀行的監管,確保我們將不會再次陷入這種境地」。
拜登還發表了演講,試圖鼓舞人心。
然而,美國的這一系列穩定人心的政策似乎並未收到多少成效。銀行的擠兌仍在發生,儲戶們對銀行的不信任已經出現。
週一,矽谷銀行的營業網點恢復營業,儲戶排起長龍試圖取走自己的錢。

週一,美國銀行股繼續暴跌,歐洲股市也全線下跌。
似乎,危機已經發生……
澳洲也將受到影響
矽谷銀行是一個龐然大物,它的倒下勢必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
澳洲助理財長Stephen Jone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矽谷銀行倒閉後,澳洲面臨著「有限」風險。

他表示,當局正在監控可能產生的風險。
「我不能說可以忽略不計,但確實很有限。」
然而,有分析師指出,美國銀行業的問題可能會使澳聯儲重新審視其加息政策。
一直以來,澳聯儲跟隨美聯儲執行激進的加息政策,連續的加息使澳洲經濟也面臨壓力。
如此一來,類似矽谷銀行破產的事件,也很難說會不會在澳洲發生。
印象結語
矽谷銀行等三家銀行破產,為整個世界敲響了警鐘。
2022年以來,世界幾個大國的央行,如美聯儲、澳聯儲等都在拼命加息,然而加息的效果並不明顯,通脹率仍然居高不下。
或許,矽谷、簽名等銀行的破產,也只是當下金融風險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