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或許越大越好,但胸圍不是。
真人秀明星塔姆拉·賈奇經歷過五次胸圍改造,前期通過隆胸手術賦予自己更波瀾壯闊的胸懷,後期她決定換上更小的胸部假體。
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最後成為一個歸零者。

把隆胸假體換小,並非是潮流趨勢殺了一記回馬槍。
而是塔姆拉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給身體減負。
據《人物》雜誌報道,由於胸部植入物的影響,塔姆拉患有甲狀腺問題、關節腫脹、疲勞以及膀胱、鼻竇和腸道炎症。

這類人們在接受隆胸手術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症狀,被稱為BII,簡稱隆胸病。
出於持續的自身免疫問題和乳房植入物疾病,塔姆拉多年前在出演《橘郡貴婦》時的一次BII發作後,她主動縮減胸部假體的尺寸。

塔姆拉並不是個例,不少女性在隆胸術後面臨健康負擔等相關問題,會選擇將假體置換成較小的尺寸,調和成一種中庸的態度。
這類胸部假體變小的調整策略並不是在自欺欺人。
正如紐澤西州的整形外科中心網站指出,更小的胸部假體尺寸意味著更小的風險。
大尺寸的胸部假體迫使皮膚張力增加,更容易導致皮膚變薄、感覺喪失等併發症,並且滋生更高的疤痕和皮膚擴張紋風險。

被媒體譽為黑髮重磅炸彈的OnlyFans明星Karmen Karma,用親身經歷證實了這一點。
出於工作需求,她在2018年通過醫學手段,將胸部尺寸順利增加300cc,從34B晉升為34F。

2021年,為了博取更多的戲份和成功,Karmen將這對寶貝擴容到800cc,她立刻開始感到不適,差點把自己折騰到香消玉殞。
每天至少小睡3次,感到慢性疲勞和抑鬱,偏頭痛嚴重到無法起床,體重增加,呼吸困難和腦霧——都是BII的典型症狀。

隆胸是最流行的整容手術,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0萬例,但很多女性在隆胸之前都不知道BII的存在。
許多醫生堅持認為BII不是真實的,以上症狀一定源於與胸部植入物無關的問題。
Karmen最後力排眾議,按直覺取出胸部假體,症狀立刻得到改善。

你無法說這些醫生欺世盜名。
事實上,隆胸病並不是正式的醫學疾病,它缺乏足夠的研究支撐,因此也不具備診斷標準。

但理論和實際是兩回事。
相似經歷的還有《笨笨金髮妞》播客的主持人,邦尼·德福特有10-15種BII症狀,以至於沒有醫生能準確診斷。
但取出假體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從事實出發,哪怕你未雨綢繆提前換成更小的隆胸假體,並不意味著徹底規避風險。
IG小網紅梅麗莎·利馬在2002年做過鹽水假體隆胸,然後在2005年替換成更小的尺寸。

2002年的梅麗莎·利馬
到2010年,梅麗莎開始出現各種糟心症狀。
除了之前提到的疲勞、腦霧、抑鬱、體重增加,還有極度焦慮,傷口癒合緩慢、隨機皮疹、突發性食物過敏,以及腸道問題、肌肉和關節問題疼痛。


梅麗莎
經過多次血液檢查,醫生診斷她患上一種名為橋本氏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沒有任何醫生將她的隆胸假體和以上症狀聯繫起來。

做了一個救自己一命的決定
但梅麗莎研究BII後,決定取出胸部假體。
當時她不知道這能否解決問題。
結果取出術後幾小時,梅麗莎感覺好多了。

術後幾小時臉都消腫了
更離譜的是,取出發現一個鹽水假體內有黴菌,讓就診醫生都長了見識。
美國隆胸假體的兩大主流是矽膠和鹽水,它們的安全等級不分伯仲——這並不是說它們都十分安全,而是各有各的不安全。

鹽水植入物甚至可以被手術室的環境、空氣所汙染,隨著時間的推移,假體內部可能會出現黴菌類物質,正如梅麗莎那樣黴運。
不過鹽水植入物破裂時,可以被身體吸收。而矽膠植入物破裂時,矽膠可能包含在疤痕囊內,也可能通過組織擴散到囊外,甚至到淋巴和淋巴結。

名為治癒隆胸病.com的Facebook私人群組,已經擁有超過14萬名成員,為患有這種非正規疾病的人們提供支持。
它也為更多人敲響隆胸的警鐘。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反覆手術調整後,125cc的植入物已經毫不起眼,文章開頭提到的塔姆拉仍然期待胸圍回到原點。

對於塔姆拉而言,隆胸假體或大或小,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為公眾或伴侶所影響的個人選擇。
年齡增長後不想要那麼大的胸部,它從精神層面上帶來更好的自我認知變成物理層面的沉重負擔,那就變小一點。

「隆胸是我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而做的事情,但現在帶來的健康問題,讓它變得失去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人生的目標總是在變,但我們都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