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人捐210億拯救地球,自己卻撿瓶子、穿舊衣度日,他怎麼想的?!

本文轉載自:益美傳媒(ID:YeeMedia)

最近這幾年,關於環境惡化的訊息比比皆是。

無論是今夏的極端高溫、不正常的地殼波動,又或是這幾年頻繁的動物自殺事件……

都令人納悶,我們所處的星球,到底怎麼了?環境被破壞成什麼樣了?

到底該怎樣保護才能免遭於難,也成了不少人心中最擔憂的事。

然而,就在這幾天,有一個84歲的老年人,做出了一個全世界都驚歎的決定:

放棄自己公司的所有權,將公司所有利潤用於保護荒野、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危機的項目和組織,用行動去化解這份擔憂。

他的公司目前市值30億美元,也就是說,他要捐出大約210億致力於保護地球。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一個80多歲的老人來說,這也不是一個輕易就能做出的決定。

他的名字你也許從未聽說過,但他的故事你一定要看。

01

一個普通人的環保夢

做出這個決定的人,名叫伊馮·喬伊納德,是個美國人。

他並非外人所想般含著金湯匙出生,相反的是,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父親還患有哮喘病。

為了緩解父親的症狀,他們全家搬遷到加利福尼亞州。

住在海岸附近的他,從小就喜歡潛水、釣魚、爬山。這樣的運動在強健他體魄的同時,也讓他對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年歲漸長後,他不再滿足於簡單的運動,開啟了自己的攀巖歷程。

也是這項運動,激發了他創業的熱情,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當時,愛好攀巖的他發現,攀巖設備並不完善,就連最簡單的繩索上的金屬釘子,都找不到幾家合適的。

而釘子,對於攀巖者來說,是會影響到生命安全的設備。

為了打造出質量更好的金屬釘子,他在自家雞舍中開了間鐵匠鋪,反覆研究實驗。

這個鐵匠鋪,也成了他最初公司的雛形。

後來,因為品質好,價格實惠,他打造的合金巖釘滿足了眾多攀巖愛好者的需求,也因此,他名聲大噪,在戶外運動愛好者中頗受歡迎。

就這樣,小小的合金巖釘,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從那以後,他開始嘗試製作與售賣各類登山器材,將小小的鐵匠鋪升級成為更大的運動製造公司。

倘若照著這個趨勢發展,也許現在的他,會成為攀巖產業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長期與攀巖打交道,在親身實踐和與眾多攀巖愛好者的交談中,他發現這項運動,雖然能帶來刺激與新奇的感受,但對環境的破壞巨大。

不少永久性巖釘會殘留在巖壁中,對於環境的損傷肉眼可見。

加之自己在攀登四川7500多米的貢嘎山時,觸發了一場雪崩。他被雪崩帶著滾了450多米,摔成了腦震盪,還斷了肋骨。

一場事故,讓他重新思考攀爬的意義,他發現當他的產品售出越多,對環境和社會所帶來的破壞就越大時,他陷入了沉思。

那時候的他,親眼所見家門口的海岸線不斷消失,野生動物不斷死亡。

多重衝擊下,他親手砍掉了合金巖釘的生產線,在呼籲大家不使用永久巖釘,從自我做起保護巖壁的同時,還發起了多起環境保護運動。

也許從那時起,保護環境的使命,就這樣悄然種在了他的心底。

02

內心向善,便會迎來人生好運

上天在關掉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這個人打開另一扇窗。

喬伊的另一扇窗,就是服裝生產。

因為酷愛運動,對運動服飾有研究的他,開始了戶外運動服飾的研發。

人們常說,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打拼的人,也會給每一個心善者最好的交代。

這句話在喬伊身上應驗了。

轉行服裝產業後,他的好運很快來了。

一款抓絨保暖衣,讓他在戶外愛好者的圈子裡,又一次刷屏了。

從那以後,他不斷推陳出新,接連生產深受受眾喜愛的服飾。

1973年,事業小有成就的他,在南美洲正式創立的品牌,取名為Patagonia。

公司的創立,讓他在坐擁巨大財富的同時,又一次將社會責任扛在了肩上。

在原材料上,他知道傳統的棉花種植方法對土地傷害很大,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多達數百萬公噸。

於是,他和公司員工便開始尋找替代物,用有機棉代替傳統棉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農藥使用。

在產品體驗上,

在產品體驗上,他提倡大家「少買一點,多想想」,提升產品重複使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為了徹底貫徹這一提議,他的公司還有一項在外人看來無比變態的維修項目——

無論是你從哪裡購買的戶外服飾,只要穿舊了、破了,都可以拿去他的公司免費維修。

就這樣,他將環保的理念深知於心,貫徹於行動,也讓我們真正看到這一企業家的全心全意。

他還在2001年提出了

他還在2001年提出了「1%地球稅計劃」,決定將自己每年營收的1%用於地球環境保護。

時至今日,隨著他產品的拓展和企業營業額的攀升,他為環境保護的捐款數額越來越多。

他的商品,幾乎每個美國人都人手一件,甚至成為矽谷程式設計師入職必備服飾。

「1%地球稅」的聯盟企業也越來越多,截止2017年,已經超過1200家,捐贈了超過一億美元給全球3300多個環保公司

正如他始終堅信的,每個人都可以拯救地球。

如今,他的願望正在一點一點變為現實。

03

身負盛名,卻異常簡樸

有的人這一生,是為了錢而來,有的人是為了使命而來。

喬伊屬於後者。

即便坐擁億萬家財,喬伊的生活卻過得相當簡樸。

他住的房子,是自己先前用磚瓦蓋的小房子。

他開的車,是一輛破爛的斯巴魯,有時還要自己給輪胎打氣。

就連平時的衣服,也是自家很久之前的產品,一件羽絨服一穿就是幾十年。

甚至在平時的生活裡,他還會隨手撿一些汽水瓶子來兌換汽油錢。

他沒有像其他富豪一樣富且嬌貴,如今雖已至耄耋之年,卻還像年輕時一樣,生活相當儉樸,沒事時,就穿著工裝,去自己的製造間叮叮噹噹。

對自己如此苛刻,對於員工他卻無比大方

對自己如此苛刻,對於員工他卻無比大方。

在他的公司,每當海浪升起或是雪花飄下時,他都會鼓勵員工外出遊玩。

相比於其他公司生產線的機械勞作,他更鼓勵員工發揮個性,平衡工作與家庭。

也因此,喬伊的公司氣氛寬容,員工快樂。

而他自己,相比於別人誇他富豪,他更願意稱自己為鐵匠。

一生兢兢業業為製造出更好的產品,一生踏踏實實行走在環境保護的道路上。

但即便如此,憑他一己之力想要與環保的大問題作抗衡,終究是蚍蜉撼車,無能為力。

為了多做一點,他曾經想過要賣掉公司,將所有錢都捐出去投身環保。

但他知道,大部分人創業只為賺錢,擔心公司易主後,新老闆不能保持他們的價值觀,毀掉他和團隊這麼多年的心血,於是放棄了。

他也想過讓公司上市,因為一旦上市,融資頗豐。

但想歸想,他心裡明白,無論怎樣的公司,一旦上市,勢必承受更多來自股東的壓力,會犧牲一部分的社會責任來換取短期的收益。

想到此,他也放棄了。

如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理念,盡力用不破壞大自然的方式來創造財富,再將這些財富反饋給大自然,好好保護大自然。

為了將這一理念徹底貫徹,也為了影響更多的企業家投身於對環境的保護。

今年9月,在宣佈將公司所有權捐給環保組織後,他還在品牌的官網上發佈了一封公開信:地球現在是我們唯一的股東 。

地球現在是我們唯一的股東

呼籲更多企業家能團結起來,一起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04

一萬次口說

不如一次行動

但我想,看到這裡的你,或多或少會為他的做法感到不值,更擔心他的號召無人響應。

更是從未想過環保問題已經如此迫切,需要有人用畢生心血來守護。

但如果你關注資訊就會發現:如今,我們的地球面臨著糧食危機、蟲害危機、極端氣候等諸多考驗。

北極圈會出現38度的極端高溫,海平面下降,情況危急。

森林會出現八萬年一遇之大火,多少叢林生物,倉皇逃生。

有海豚結伴自殺,屍體密集,被衝上海岸,觸目驚心。

更多的汙染還在繼續,更多的「謀殺」也從未停止,令人心驚。

這幾年,大自然無數次給人類過敲響警鐘,為的就是希望我們能將此事重視起來,能將環境保護提上議程。

能快一點行動起來,別再觀望了,刻不容緩了。

畢竟,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作為同處於地球的生物,只有敬畏自然,同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在這座地球上安然生息。

而作為普通人,我們雖不能像喬伊一樣,用畢生的精力來從事環境保護,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儘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隨身攜帶可降解塑膠袋;

少點一次外賣,少用一次包裝盒;

多去參加一些環保公益活動;

垃圾分類,健康出行……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做好一個普通人的本分,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自己一小點的幫助。

而就是這一點一點的水滴,終將匯成蒼茫大海,終將鼓舞更多人,投身於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

願我們都能珍惜腳下這片土地,願我們如今的補救為時未晚。

願我們行動起來,為人類的明天,行動起來吧!

出品|益美傳媒

作者|周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