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日本一檔綜藝節目,跑到中國北京通州,採訪了一個中國農民。

結果,視訊在網上被瘋狂轉發,畫面相當鬼畜:
這位農民大爺吳玉祿,表面看,就是一普通大爺,但實際上,特別能整活兒。
比如,這位「豬八戒」。
面帶詭異笑容,頭和身體感覺下一秒就要分離…這其實是個巨大人形機器人。

大爺平時最大的樂趣,是讓「豬八戒」拉著他去逛街。
別看它歪歪斜斜,走起來跟喝醉酒似的,但能直走能拐彎,最高時速達5公里!
一邊走,還會一邊嚷嚷:這是我爹吳玉祿,我帶我爹去逛街!
還能掛倒擋後退,再狹小的地方,倒車入庫不在話下。
就是畫風更詭異了…
網友:我謝謝你!幸虧不是半夜出門!
吳大爺的寶貝不止「豬八戒」。
他做了大大小小多個機器人,把機器人當孩子,依次命名:吳老大、吳老二、吳老三…至今已經排到六十多號。
吳老大,誕生於1986年,會揮著旗子獨立行走;
吳老七,可以拉一個小推車了,只是走起來搖搖晃晃;
32號,應該是個閨女,穿裙子,戴騷粉圍脖,會鞠躬;
47號,金髮飄飄,能一邊捶背一邊給人扇扇子…
不過吳大爺的老伴兒,最喜歡的還是22號,說它動作活潑又可愛。
果然,相比「豬八戒」,這位能一邊拉車,一邊敲鑼,眼珠子嘴巴還能動,堪比表情包!
採訪吳大爺的節目,是日本著名搞笑綜藝《月曜夜未央》,評分高達9.6。
節目以採訪奇人異事出圈,你就算沒追過,可能也聽過說幾個,比如運動能力奇差卻不斷嘗試的女生,鑽研直接喝茶器的大爺…

果然,相似的靈魂,總能跨越國界彼此相認。
短短十幾分鐘的中國採訪,最重要的兩個採訪對象,一個是火遍全網,專造無用之物的手工耿,另一個,就是吳大爺。


有人說:時間上,吳大爺是古早版手工耿,技術上,吳大爺得是升級版手工耿。
挖到吳大爺,倒不是節目組神通廣大,事實上,吳大爺曾是媒體紅人。
吳玉祿今年60歲,只有小學文化,從36年前開始折騰發明,是中國發明界大佬。
中國媒體叫他:機器人老爹。
外媒稱之為:中國鋼鐵俠。
令他瘋狂出圈的,除了會拉車的機器人,還有會寫字的,會爬牆的,會下棋的,提倡戒菸的機器人…
還有的不是機器人,而是機器兔,機器狗。
網友:臥槽!說好的建國之後動物不許成精呢?
有老外看過吳大爺的機器人,甚至開始懷疑:在中國,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些隱藏的技術天賦?

雖然被媒體追得緊,但吳玉祿的發明之路並不順利。
一開始,誰都不支持他。
不好好種地,去搞什麼發明創造,村裡人當他腦子有病,哥哥說他是不務正業的敗家子。

因為整天埋頭搞機器人,家裡基本顧不上,兒子吐槽:爸爸愛他的吳老大吳老二,勝過我們真正的吳老大吳老二。
妻子埋怨他:生活不能自理,跟他生活比帶孫子還累…反正嫁給他,就挺後悔的。


但話說回來,當初嫁給老吳,也是因為這手藝。
當年相親,介紹人只說,有個小夥子手挺巧的,她跑去一看,覺得對方長得不咋地,沒看上。
吳玉祿倒挺上心,見人家姑娘在樹底下繡花很熱,他回家就動手做了一把電動蒲扇,獻給心上人…
要知道,80年代的農村,電風扇都是稀罕物,這把電動蒲扇送出去,人人都誇他能幹,自然也成功俘獲了美人心。
就這樣,女朋友成了老婆,這才知道吳玉祿是機械痴,全身心都放在折騰機器上。
一開始,他倒也搗騰些有用的。
比如,自動施肥機,省時省力,四個人的活兒,一個人就幹完了;比如腳踏車播種機,騎著在田地裡逛兩圈,播種又快又整齊。
但漸漸地,畫風就不對了…
那是有一次,吳玉祿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國外機器人,他突然覺得,自己也能做。
但這哪兒是想做就能成的?一試之後,發現根本不行,於是他開始自學,一邊畫圖紙,一邊琢磨…
吳老大,花了整整3年才做出來。
做好了一個,他又想著做下一個,不一樣的。
他很好奇,人為什麼能用兩條腿走路,走起路來,靈活性和協調性都那麼好,不歪也不倒,能不能利用機器的原理把它做出來。
於是,後面就有了不斷改進的吳老二、吳老三、吳老四…
半身不遂吳老二,看誰都哆嗦
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他做機器人的零配件都是在廢品站淘的。
設備簡陋,機器人的外觀沒法講究,眼珠子是乒乓球刷上漆,嘴巴是海綿,鬼畜效果拉滿…
不好看還是其次,主要是還有安全隱患。
有一次,吳玉祿從廢品站淘回來一個東西,上面有英文說明,是電雷管,但他看不懂英文,以為是電池,拿回來充電,結果一插上電源,那東西就炸了…
吳玉祿頓時被炸得滿身是血…
送到醫院,渾身包得像從前線下來似的,在醫院躺了一個月,才撿回一條命。

這次老婆氣壞了,以前折騰機器人只是費錢,現在是要命啊!
她給老吳下了最後通牒:再搞機器人就離婚,你自己跟機器人過吧。
老吳沒辦法,只好放下愛好,跑去機械廠上班了。

但,真的金盆洗手了?
沒那麼簡單!
沒過多久,他帶回來一個「小保姆」:會給老婆倒茶點菸,會獻花,還會說騷話…
原來,這是他利用業餘時間研製的機器人「吳老五」,哄老婆專用。
哄得老婆沒轍了:還能怎麼辦呢?讓他接著搗騰吧。
誰知過了段時間,吳玉祿又惹了個大麻煩,為了做機器人,改裝了家裡的電路,結果引發了大火…
夫妻倆十幾年創下的家當,毀於一旦。
這次不用老婆開口,吳玉祿自己放了狠話:再也不做機器人。
為了重建家園,他甚至狠心賣掉了最喜歡的「吳老五」…

只是,再也不做機器人的老吳,彷彿失了魂。
飯也吃不多,常常躲在角落裡沉默不語,有時候打開錄影,默默地看之前給「吳老五」拍的視訊。
他總是流露出落寞的神情,眼裡也沒有了昔日的光芒。
這反倒讓妻子擔憂起來:他就這一個愛好,現在不讓他做,可別憋壞了…
那是2004年,正逢電視臺招募農民發明家,妻子就幫他報了名。
沒想到,老吳一舉拿下冠軍,還得了一萬塊獎金。
隨後,全國各地電視臺,紛紛開始請他上節目…
老吳的春天,來了。


拉車機器人,讓老吳一夜成名。
從那些古早節目裡,我們知道,原來在「豬八戒」之前,拉車機器人有好幾個版本。
最早的,走路巨慢,從院子走到門口,天都黑了。
還顛,一個不留神,能把人顛出去。
改進了減震器,終於不太顛簸了,但只能在水泥地上走…
上了泥地,瞬間就開始犁地;
上了冰面直打滑,頓時成了麥可傑克森的太空漫步。
老吳只能爬上機器人肩膀,人工穩定重心…
說好的載重300公斤,上去第三個人,機器人走路已經開始打飄;
更離譜的是,即使在水泥地上,有一點點斜坡,就原地踏步了…
但每一次出紕漏,老吳都只是笑笑,臉上從未有過灰心喪氣。
有問題,咱就再改改,改到行為止。
這就是老吳一貫的心態:只要有時間就琢磨,琢磨的過程特有意思,試驗成功,我就覺得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
走紅的那幾年,他進過人民大會堂表演,上過央視等多個電視臺,去過全國各地參加展出,還進過大學中學做演講。
也試過一天接待十多家媒體,有的甚至是專程從國外飛來,就為了看看這個奇人。
老外見了他和他的機器人,都驚訝無比,激動地拉著他合影。
老吳心裡挺通透:不是我有多厲害,就因為我是一個農民,人家認為,農民跟機器人這些東西不沾邊…
一路走來,他也飽受爭議。
有人說:他做的東西沒用,沒有美感,屬於民科,沒多大價值。
但也有人專門跑去跟他學習,在這些人看來,老吳的設計,跟那些科班出身的不一樣。
一般的機器人通常需要程序控制,需要好幾個電機,但老吳的機器人,只用物理原理,只用一個電機,通過齒輪、曲軸、連桿一些基本的部件,讓機器人實現複雜的動作,這其中包含了很多巧思。
不少人甚至拿著錢,上門來找老吳定做機器人。
以前說老吳敗家的村民,看到他靠機器人賺到了錢,再也沒人說閒話…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吳玉祿和他的21個「孩子」,亮相在上海外灘舉辦的《蔡國強:農民達文西》藝術展。
與其一起展出的,還有來自其他8位農民充滿想象力的創造:懸在空中的木頭飛機、冰在水裡的潛水艇…
這個藝術展,後來還跨出國門,去了巴西和義大利…
策展人蔡國強,曾經是「奧運大腳印」的創作者,他這樣解釋辦展的初衷:我為什麼熱衷收藏這些東西…我收藏的是他們的夢想,而在這些夢想裡,我看到了我自己,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不,我就是一個農民。



圖片源於網路
城市繁榮的的背後,還有一個巨大的農民背影。
自古以來,我們對中國農民的描述,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腳踏實地…
但他們明明也會仰望星空,也會抑制不住好奇,想要做做夢。這有什麼不對?
吳玉祿說:我覺得,我為中國農民爭了光。

農村出身,沒有條件培養興趣,沒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深造;沒有文化,不懂電腦,也註定了研發之路要走很多彎路,耗費更多的心力…
我們或許會為吳玉祿的追夢之路感到遺憾:這麼聰明,動手能力這麼強的一個人,要是在哪個人生階段,有人拉他一把就好了…
但,我們哪有資格去評判他的人生?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能像他那樣,把興趣愛好發展成事業,也很難像他那樣,醉心於熱愛之事,廢寢忘食,並堅持幾十年。
正如老吳自己說的:城裡人做事會權衡利弊,不像我,想法簡單,做事情比較專一。

我時常想起這樣一個場景:
深夜,他獨自在院子裡,模仿機器人來回踱步,思考每一個動作和細節中蘊藏的奧秘…
那種專注本身,已經給了他豐厚的回報。
參考資料:
Aha視訊:《機器人老爹:鄉村製造的機器人被稱為奇葩,只有精緻才能叫藝術嗎?》
央視《我愛發明·機器人老爹》
《活力中國·農夫的機器人夢工廠》
重慶衛視《中國故事·農家院裡的機器人老爹》
河南衛視《老吳和他的33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