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多少人在交友軟體上匹配到了通緝犯?
本文轉載自:地球人研究報告
ID:diqiuren005
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

阿德麗爾·西格勒 (Adrielle Sigler)是歐美交友軟體Tinder的忠實使用者,這位女士時常於這個App上試圖尋找令自己心儀的異性。
而不久前,她卻在日常Tinder交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件令人震撼的小事:
在翻看App推送給自己的新鮮異性時,一位名為「米徹」的男選手成功吸引了她的注意——
他現年29歲,相貌俊朗,一臉陽光,穿著得體。

與此同時,這位討人歡心的男士還在簡介中補充自己有許多健康的愛好,比如電影和「跑」。
阿德麗爾·西格勒很快對他一見傾心。隨即開始與對方聊天約會以進行進一步了解,但在這個過程中,她卻無意間於網路上發現了「米徹」的另一面:
這人是當地的十大通緝犯之一。

原來「跑」不僅是愛好。
在發現這一真相後,阿德麗爾·西格勒很快把這件事分享到網路上,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並不清楚她有沒有領到賞金)。她同時還補充,自己又特意看了警方的通緝名單,發現自己「其實在Tinder上刷到過不少通緝犯」。
儘管這個現象聽起來有些震撼人心,但事實也的確如此——網路之中,魚龍混雜。對社交軟體的使用者而言,有許多陷阱值得注意:
酒託和照騙只是初級,能說會道的殺豬盤也有一定佔比,現在,還要提防你右滑的人是不是正在被通緝。


現代社交軟體的出現,改變了逃犯們浪跡天涯的曲折路徑。在過去的日子中,他們左躲右藏,只求安寧。
但在現在的社會里,他們多了點「艱苦」日子裡的調劑:刷刷社交軟體,找個亡命伴侶。
只不過對於交友軟體愛好者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訊息。

一位犯罪者的Tinder
他們中的不少人,本來只是想追尋一段刺激的浪漫,卻無意中攀上了這輩子最危險的關係。
在美國,一位名為莫妮卡·懷特 (Monica White) 的55歲女士在離婚之後於社交網站上註冊了賬號,隨後很快收到了一位追求者羅賓遜的訊息:「你好,美人,我想更了解你」。

在溝通並約會之後,莫妮卡與羅賓遜展開了短暫的戀愛關係。而就在這段感情結束的不久之後,她才得知這位羅賓遜是一位被警方通緝的連環殺手。
沒人想經歷類似於此的網路恐怖故事,但得益於社交軟體的特殊性,很多人在其中很容易被花裡胡哨的個人簡歷所矇蔽。
美國女演員娜塔莉·沃克 (Natalie Walker)就曾做過一次社會實驗,她為兩個著名的連環殺手在Tinder上創建了簡歷,結果顯示:有不少人對他的危險性似乎並不在意。

很多人曾認為,網路社交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隱密性:只要會隱瞞,你是人是鬼對方沒法看清。但問題在於,這事反過來倒也成立。
在網路社交興起的初期,有著不少的類似案例:ta在Tinder上光鮮亮麗,約過來一看卻發現在江湖上聲名狼藉。

很多交友軟體的使用者,都曾陸續分享過自己經歷的離奇故事。有人聊一半發現匹配到的人已經入獄:

當然也有人發現了卻仍然修成正果:

在諸如Tinder等國外交友平臺監管不力的期間,有大量犯罪/前犯罪份子都在各種App上展露過頭角。而一些善良的使用者在發現不對之後,只能通過網路發帖等方式奔走相告。

時至今日,一些善於隱瞞行蹤的逃犯也仍然在約會軟體上持續出沒,導致未能抓捕對方的警察只能發出一些略顯無力的警告。

如果你在交友軟體上刷到了他,請及時撥打911。

一位涉嫌綁架和虐待罪的犯人仍在Tinder上出沒,注意不要右滑他。


儘管通緝犯在交友軟體上的囂張,曾一度引起人們的恐慌。但畢竟事無絕對,於人而言,凡事皆有對策。

一隊位於浦那的警察就曾在交友軟體Bumble上辦過一個傳奇案例:一位女性吸毒者在Bumble上橫行霸道,搶劫自己的約會對象。但由於受害人不願透露太多資訊,導致案件未有進展。

直到警察估計出這位女犯對男性「偏好」,並建立了數十個虛假美男賬號,最終才在天羅地網之下將其成功逮捕。
畢竟對於人類而言,只要慾望存在,就沒有無法攻克的壁壘。

但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由於過多犯罪者在社交軟體上出沒。各大平臺在近年之間已經陸續上線了對應措施:使用者可以對匹配者進行背景審查,以檢測對方是否存在「案底」。
目前為止,在社交軟上刷到通緝犯的概率已經大大降低(但不是零)。對於普通交友愛好者而言,或許可以略微放下一些擔心。而對於真正的犯罪者而言,他們的愛情之路倒也沒完全絕斷。

國外有許多專為有案底者而設計的交友網站,供有特殊需求者使用。
*本文轉載自「地球人研究報告」,外星小姨給你講述地球上的迷惑人類和怪奇科學。
該以什麼樣的心情談戀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