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的開幕式上,一位「半身少年」成為當晚的最大看點。
20歲的加尼姆·阿爾·穆夫塔(Ghanim Al Muftah),用雙手支撐著身體從球場一側緩緩行來,與國際巨星摩根·弗里曼飾演的旅行者匯聚於場地中央。

二人在聚光燈下交流,暢想著美好和平的未來。
「半身少年」用他純真的笑臉,向世界傳遞著最美好的善意。

「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各種媒體報道都用這句話來形容穆夫塔。
於穆夫塔個人而言,他更喜歡用「incredible(難以置信的)」來描述自己。
他的成長經歷,就是一部不向命運低頭的英雄史詩。

穆夫塔母親在生產前的最後一次檢查中,被醫生告知:孩子帶有先天的尾椎退化綜合徵,即出生時就會失去下半身。
即便生出來,孩子活過 15 年的概率也極低,比這更痛苦的是將終生面臨著無休止的治療。
這猶如一道晴天霹靂。
親戚朋友得知這件事情之後,紛紛上門寬慰,並建議穆夫塔的父母放棄這個孩子。
兩個人思索再三,還是母親先做了表態:「我們不能放棄這個孩子,以後我將是他的左腿,你將是他的右腿!」
父親本就心疼妻子,更不忍心輕易地就放棄親生骨肉,也堅定地表示同意。

2002年5月5日,只有上本身的穆夫塔出生了。
父母給他取名「Ghanim」,是阿拉伯語中「勝利者」的意思。
從懂事開始,父母就開始訓練穆夫塔用手行走。
有時候練得過勁兒,孩子稚嫩的雙手磨得全是血泡。
日子久了,稍大一點的穆夫塔產生了牴觸情緒,他開始反抗,消極訓練。
母親見狀氣得不行,拉著他走到窗邊看外面的一群孩子在球場上追逐嬉戲。
「你想像他們那樣自由自在地奔跑嗎,他們天生就可以,你不行,你只能比他們多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說罷,雙眼含淚地注視著小穆夫塔。

他後來回憶說;「母親那天的眼神,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自那以後,穆夫塔比原來訓練更加刻苦了,再沒有過一句怨言。
艱難的歲月,讓他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學生時代初期,穆夫塔飽受來自同學們的異樣眼光。
即使如此,母親依舊鼓勵他與外界進行溝通。
「世界是美麗的,一切都有可能發生」這是母親經常對穆夫塔講的話。
潛移默化間,少年不斷嘗試著以笑容面對這個世界。

他積極參加學校裡組織的各種活動,絲毫不為自己的身體條件而自卑。
他的樂觀和頑強漸漸地感染了周邊的人,收穫了來自老師同學的敬佩和善意。
時至今日,在個人社交媒體中,穆夫塔總會面對鏡頭微笑。
多少年如一日,這種對於生活、對於挫折近乎「執拗」的抗爭,讓穆夫塔尋找到了屬於他的自由和抱負。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故事,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世界盃之前,他的社媒粉絲就超過了330萬。
2022年卡達世界盃籌辦期間,組委會直接聯繫到穆夫塔,邀請他擔任世界盃大使。

開幕式當晚上場前,他向同行的人豎起大拇指,似乎在告訴大家:一切都會順利。

如今穆夫塔 20 歲,他創立了一家冰淇淋公司,成為卡達最年輕的企業家。
空閒的時候,穆夫塔經常用手穿著鞋子,和他那些「正常身材」的朋友們一起在綠茵場上追逐。
一直以來穆夫塔都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踏上殘奧會賽場,他渴望向世界證明,身體殘疾絕不意味著要向命運「屈服」。
「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並且對其抱有雄心壯志。」這是穆夫塔對於夢想的理解。

回首來時的路,穆夫塔對幫助過他的人充滿感激。
希望把善意傳遞下去的穆夫塔和家人成立了慈善協會,購買輪椅捐贈給需要的孩子們,去幫助更多人。
穆夫塔一家還親自編寫了多份與尾部退化症候群相關的書籍,並在他們所在的地區免費發放。
他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慈善使命,向世界展示著;殘障人士也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說:「對我來說,當看到親愛的父母為我驕傲的那一刻意味著一切。這是我的動力,鼓勵我繼續下去。我要竭盡全力,希望能看到他們眼中的火花;
在母親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她告訴我生活是美麗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要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夢想,並且有能力去取得成功。我的動力首先來自於上帝,然後是我的家人、朋友,我的國家。」
「他們常說,殺不死你的東西會讓你更強大。沒錯,天生殘疾讓我成為了一個堅強的人,也讓我得以展現出性格中的所有優點。」

即使沒有一個健康完整的身體,只要懷著一顆光明善良的心,依舊能讓這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