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養老院250個員工全是「騙子」、24小時監控,老人卻搶著住:來了這裡,我才不是廢人

本文轉載自:益美傳媒(ID:YeeMedia)

每過3秒,世界上就會多出一名阿茲海默症患者。

這種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也被稱作老年痴呆症,有人說,這是一個明明正在被千刀萬剮,卻並不感覺疼痛的病。

它會蠶食你的記憶、情感,連同你培養了一輩子的才華、你對世界的經驗和看法,時間和空間都會逐漸變得混亂,讓人感到不安,憤怒,繼而是孤獨、恐懼、荒涼……

劇照:困在時間裡的父親

▲劇照:《困在時間裡的父親》

人過了65歲以後,得這種病的概率是十分之一。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不幸確診,要以何種方式繼續生活?

相關文章下,一名醫學副教授表示,若真到了那一天,他希望得到一個體面的安樂死。

下這種決心的人不在少數,還說,任何拖延都是對自己的傷害。

似乎,患上阿茲海默症,餘下的人生便不再值得度過,只能等待、祈禱死亡快速降臨。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悲觀。

先從荷蘭的一家養老院說起吧,那裡,可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烏托邦。

01

揭秘全球首個「老年痴呆村」

Hogewey養老院,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個「老年痴呆村」。

Hogeweyk景觀總平面圖

▲Hogeweyk景觀總平面圖

這裡沒有病房,沒有高牆,更沒有門衛和醫生,反倒是超市、郵局、酒吧、咖啡館、電影院、廣場一應俱全,居民甚至能邀請親朋好友來此舉辦宴會。

聽起來像是一座普通村莊,但是,裡面的居民全是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就註定了它的不普通。

其實,村子裡一共有250名兼職或全職的醫護人員,他們打扮成收銀員、快遞員、園丁等模樣,「潛伏」在村莊各個角落,一旦有老人發生意外,他們就立刻恢復本職,讓老人獲得應有的照料。

村裡只有一個出入口,居民們都處於24小時監控攝像頭下,有專門人員暗中觀察,以防出現不測。

但除非發生意外,這裡的工作人員不會干預居民的生活,他們接受的培訓是:

專注於強調居民「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他們「不能做什麼」。

這裡與傳統療養院給老人創造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不同,老人們需要自己做飯、打掃房間、購物…

為了給居民營造真實的生活空間感,他們會給老人發放內部貨幣,讓他們自行購買所需物資,儘管村子裡的一切都是免費的。

居民們每6~7人組成家庭單位,他們既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也可以來到客廳,吃飯、畫畫、聊天,還可以相約去外面的廣場跳舞、散步。

居民房還設有不同主題——印度、文化、城市、手工藝、基督教、傳統和奢侈,供有著不同生活習慣的老人們挑選,讓他們儘可能繼續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

Hogeweyk的創始人強調:「我們這裡的指導原則是將「環境場景」日常化,讓痴呆症患者也能正常生活。」

這樣的一座養老院,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這樣的一座養老院,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在電影《楚門的世界》裡,男主人公從出生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被人精心佈置好的社區裡,到處都是鏡頭,親朋好友、街坊領居都由專業演員扮演,以至於他在二十多年間都不曾懷疑過這個世界的真實性。

Hogeweyk,就是專門為老年痴呆患者打造的一個「楚門的世界」。

和電影裡的楚門不同的是,住在Hogeweyk的老人不會想要離開。

因為比起普通療養院,在Hogeweyk生活的老人,幸福指數更高,他們中服用精神藥物的人數,從1993年的50%下降到現在的8-10%,居民的精神症狀和行為問題也大大減少。

但要建造這樣一座養老院,光裝修費就高達上億,更別說後期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

只能不計成本,才能保障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嗎?

其實也不一定。

02

遺忘,每時每刻在發生

2019年出了一檔綜藝,名字叫《忘不了餐廳》。

節目內容是,黃渤等藝人攜手幾名阿茲海默症患者,一起經營一家餐廳。

餐廳的名字就叫「忘不了」,但在那裡,「遺忘」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71歲的小敏爺爺,是其中一名員工,因為性格可愛,又撞臉動畫片《飛屋環遊記》裡的主人公卡爾,在節目中人氣很高。

他曾寫信邀請他最好的朋友來餐廳做客,但老朋友應邀到來後,他卻數次與之擦身而過。

小敏爺爺被故意引到朋友桌前,與他們聊天。

他發現,這桌客人跟他一樣,都是上海人,還住在同一個地方、曾在同一個菜場工作。

但這都沒能讓他想到,面前這位就是相識幾十年的摯友。

老朋友臉上掛著笑,但他一直沒有說話,看得出來很難過,最後他問:「你認識我嗎?認識我吧。」

「我現在不大認識了。」

「你想想看,猜猜我是誰。」

「你講,真的猜不出來了。」

「姓王。」

已經嚴肅下來的小敏爺爺,頓時睜圓了眼睛,又驚又喜,他終於叫出了老友的名字:

「王作雨!」

此時,王爺爺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淚。

此時,王爺爺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淚

告別以後,王爺爺還是止不住的傷感,兩人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他沒想到,歲月如此殘忍,自己在好友記憶中竟漸漸模糊了面目。

讓人心酸的「遺忘」,也發生在孔奶奶身上。

她記得自己孫女的大名叫「薛紫嬌」,小名叫「蓓蓓」,但當一位大名叫「薛紫嬌」,小名叫「蓓蓓」的女客人站在她面前時,她沒有認出眼前人是她的孫女,還以為撞名。

在她所剩無幾的記憶裡,孫女還沒有長大,十幾年前就已經去世的老伴,也還活在人間。

養老院院長曾試圖喚起她的記憶:你愛人已經去天國了。

一貫和藹的孔奶奶當即皺眉,質問:你怎麼知道?

接著嚴肅地告訴院長:開玩笑要適可而止。

接著嚴肅地告訴院長:開玩笑要適可而止

但是很快,這場小小的衝突就在孔奶奶的記憶裡消失了,轉頭又會跟人說,她的愛人是排球隊教練,一米八大高個,從不跟她吵架,現在還在跟以前的隊員一起打排球……

像小敏爺爺和孔奶奶這樣的阿茲海默病患者,中國有超過750萬例,但這樣的龐大的一個群體,我們卻很難在社會生活中看到他們的身影。

因為其中只有極少數人被鼓勵參與社會活動,絕大多數都在醫院裡,在房間裡,在病床上,在一個安全但狹窄的空間裡,呆坐著等待死亡……

03

最好的養老院,是社會

今年1月份,「忘不了餐廳」走出節目,落地上海,目前一共有8名像小敏爺爺、孔奶奶這樣的員工,他們會忘記親人、朋友,也會上錯菜、忘收錢、忘記昨天和客人的約定,突然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餐廳裡樂呵呵地上菜、端盤,和同事和諧共處,和客人談笑風生。

他們會認真負責地做好服務,會熱情地向客人推薦地道的上海菜,會反覆向顧客確認菜單,會耐心幫小孩把雞腿撕成好入口的雞肉絲,會鼓勵同樣患有認知障礙的老齡顧客……

因為通過在餐廳裡工作、和客人交流、和朋友相聚,老人們會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存在感,並由衷地感到快樂。

今年82歲的「蒲公英」奶奶,曾在一群外國人面前做了一次全英文「演講」:

我患了阿茲海默病,這個餐廳所有年紀大的服務員,都患有阿茲海默症,但我們都願意參加社會活動,我們沒有失去希望,開心地活著;

我們接觸不同人群,這讓我們覺得自己依然在世界上存在著;

我們熱愛生命,愛我們的孩子、親人,也非常享受我們的人生,這是我們來這裡工作的原因;

這是一個嘗試,展示給和我們一樣的老人,我們不能只是在家裡,等待死亡,我們想要投身社會。

如果你們發現我們的服務不好,請原諒。

這正是「忘不了餐廳」存在的目的——

這正是「忘不了餐廳」存在的目的——為阿茲海默症患者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繼續參與社會活動,通過勞動和交流來延緩病情。

這裡的老人還可以在志願者的組織下參加烘焙、跳舞、英語課等社會活動,就像住在一座沒有界限的Hogeweyk養老院一樣,他們也同樣有著更高的幸福感和更好的精神狀態。

其實不管是Hogeweyk養老院,還是「忘不了」餐廳,這些讓阿茲海默症患者感覺更好的地方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

降低但不放棄對他們的期望,讓他們繼續進行群體活動,過上正常的社會生活。

媽媽!劇照

▲《媽媽!》劇照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許社會才是最好的養老院,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名「潛伏」在各個角落的醫護人員,去關心、幫助社會上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讓他們感受到愛與被愛。

因為這些老人的現在,也許就是我們的未來。

出品|益美傳媒

作者|葡萄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