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新聞報道,牛丼飯連鎖店松屋宣佈,旗下部分菜單將實施漲價。漲價對象主要為牛肉飯和部分定食菜單,5月2日下午2時起在日本全國店鋪實施。

其中「「牛めし小盛」」的價格將從330日元提高到350日元(含稅),「牛めし特盛」的價格將從650日元提高到680日元(含稅)….. 本次漲價的原因除了牛肉和原油等原材料價格飆升外,據稱日元貶值和物流成本上升也是原因。

由於日元貶值,導致原材料昂貴、水費高,流通成本增加。即使銷售額增加一點,也不足以達到收支平衡。通過增加高價產品的數量並改變菜單組合,但由於高價產品的週轉率和店內運營負荷增加的可能性,成本增加多少是有限度的,所以漲價不可避免。

日本經濟發展到現在,仍然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牛肉等畜產品,牛肉是從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進口。但今年在新冠疫情下,牛肉產地人手緊缺越來越嚴重,再加上經濟快速復甦的許多國家對牛肉的需求猛增,導致進口牛肉的價格上漲。2021年秋季,牛丼飯連鎖店使用的美國產牛五花肉(牛胸腹肉)的批發價(冷凍品、大客戶批發價)為1075日元/公斤(約合人民幣59.80日元)左右,達到2020年夏季最低價的近2倍。

日本人外出就餐消費國產牛肉的比例雖然很高,但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所需的牛肉數量在逐年增加,牛的數量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產量翻了一番,卻增長了兩倍。所以目前的情況是,日本已經跟不上本地消費的快速增長,只能以進口的增加來彌補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僅靠企業的努力很難保持價格不變,只能將其轉嫁到產品價格上,所以未來可能很難以便宜的價格吃牛丼飯……假設一家餐廳把價格定為原材料的三倍左右是正常的,但以350日元的價格出售一碗牛丼飯,也只能從中賺取9日元的利潤。

所以與其他食品相比,牛丼飯的價格波動較大。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說:「貨幣寬鬆是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導致日元走跌,當然也推高了日本股市。但是,如果日本央行印鈔票,用錢購買日本股票和日本國債,股價自然會上漲。作為交換,如果日元貶值,物價上漲,人民就會受苦。」

曾是日本通貨緊縮象徵的牛丼飯連鎖店紛紛漲價,也有可能給整個餐飲和服務行業帶來影響。而現在日本牛丼飯連鎖店的「御三家」:吉野家、松屋與食其家都相繼宣佈了牛丼飯漲價,漲價幅度40日元至70日元不等。漲價後的價格大家能接受嗎?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