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陽過後驚現「大白肺」,好多人心肌炎猝死,這是怎麼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北美留學生日報

一幕幕悲劇正在上演

這回是年輕人的猝然離世

昨天,浙江省每日新增感染人數突破100萬例,青島每日新增感染人數突破50萬例…

新冠的傳播高峰由北方轉向南方,影響也從普遍共識的高齡老人,擴散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上

無論是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傳出的醫者學者名人訃告,還是身邊圈子裡傳出的親者逝世訊息。

新冠感染基數全面上升後,死亡人數驟然上升已經是不可忽視的事實

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近來新聞中出現的逝者無疑只是冰山一角。

這些名人學者的離世,雖然在官方訃告中沒有明確和新冠疫情相關,但在這個特殊關頭,或多或少都和疫情有關係。

這裡還涉及一個統計問題。

國內現行統計方式是,只有由於新冠病毒導致的呼吸衰竭、肺炎導致的死亡,才算作新冠死亡病例

像心腦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導致的死亡,不算作這一範疇。

以當前疫情形勢,京津、河北為首的北方地區,新冠陽性比例已經相當高,第一批感染人群已經轉陰,南方城市的疫情高傳播期也已經開始。

即便減少出門,相當部分的老年人也已經感染新冠。高傳播性是新冠病毒不可規避的特性

一旦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染上新冠,勢必要在鬼門關闖一遭。

另一方面,由此帶來的醫療擠兌也是現實問題

處於感染峰值期的城市醫院人滿為患,買藥難,看病難,ICU床位緊張,全國多地傳出血庫告急訊息。

現實很殘酷

現實很殘酷。

這種高危處境,不僅體現在伴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中年人身上,年輕人同樣有風險

01.

這些年輕人感染新冠後去世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相信相當多人都看到有人陽康後打羽毛球猝死、爬山猝死的新聞。

幾起不幸猝死的例子,都是年輕人

今天,「白肺」上了熱搜,好多年輕人發現自己陽過之後過了十幾天了,一直咳嗽不見好,去醫院拍CT片已是白肺。

雖然奧密克戎很少攻擊下呼吸道,但並非是絕對沒有。

很多年輕人在陽過之後,退燒之後就以為自己沒事了,沒有注意休息和繼續康復治療,進而發展成白肺。

畢竟新冠的全稱叫做「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

羽毛球的那一例網傳是一位37歲的年輕人。感染新冠後轉陰一週約朋友打球,開打一局就明顯感覺體力不支,肺部疼痛

叫了救護車後,還沒到醫院人就沒了。

另一例是南京一位30歲的小夥子

另一例是南京一位30歲的小夥子。

網傳南京紫金山有個剛新冠康復的年輕人爬山鍛鍊,在紫金山西馬腰附近氣喘昏迷,經搶救無效離世。

據悉當時該男子暈倒在路旁,已經翻白眼氣息微弱。路過的老人拿出速效救心丸,但人陷入昏迷無法服藥。

南寧一位40多歲的律師,陽康轉陰後參加足球賽,在跑動中猝死

還有一例網傳14歲青少年陽康轉陰後

還有一例網傳14歲青少年陽康轉陰後打籃球,之後不幸在家中猝死

在此之前,也有幾例年輕人感染新冠後不幸去世的訊息。

原因有心源性猝死、高熱驚厥、新冠引發基礎疾病

12月14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陳某某,因心源性猝死去世,去世前有發燒症狀。

12月13日凌晨,32歲的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王騰博士因病去世。

王騰博士的愛人在他的朋友圈發佈了這一訃聞。

據悉王騰博士為避免親屬感染自行隔離後,引發高燒抽搐不治身亡。

12月12日,前瀋陽金德隊球員王若吉,因感染新冠後引發基礎性疾病(糖尿病)後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7歲。

王若吉(右)

王若吉(右)

這些年輕人新冠後不幸去世的訊息,或具有偶發性,屬於「die with」而非「die of」。

但越來越多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年輕人絕不能掉以輕心

02.

急性心肌炎需引起重視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事實上,年輕人心臟病發作可能比老人更凶險

原因是年輕人血管斑塊更不穩定,容易脫落,造成血管完全閉塞,容易出現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情況。

由於年輕人在發病前冠狀動脈的基礎病變較輕,因此心臟沒能建立起血管間的側支循環等自我保護機制。

儘管感染新冠康復後,短期內劇烈運動或高強度工作致猝死之間的因果關係,尚缺乏權威研究資料佐證

已經有不少醫學工作者向公眾敲響了警鐘

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主任醫師表示,感染新冠後病毒會侵犯人體不同的部位,包括心臟。

劇烈運動後,可能會給心臟增加額外的負擔,由此引發心肌炎等疾病

病毒學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也表示,在新冠併發症中,急性心肌炎需要引起關注 。

心肌炎

心肌炎,也就是心肌的炎症,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痛、運動耐受下降和心律不齊。

病程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月不等。

嚴重的併發症,如由於擴張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心臟驟停,死亡率高達70%-80%,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死亡或猝死。

一般發生在病毒感染的三週內,發病人群以兒童和40歲以下中青年居多。

如果有心慌、胸悶、氣急等不適,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副主任張磊表示,新冠康復者在1-2周內靜養是有必要的

經歷新冠病毒感染後,人體免疫功能會出現較明顯的紊亂表現,即淋巴細胞數值和功能會在感染急性期降低,後續隨著疾病恢復,再緩慢恢復到正常狀態。

大多人這個「免疫紊亂期」會持續1-2周。期間,其他病毒、細菌等都非常容易乘虛而入。

由此,對於剛康復的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不建議過早進行運動。

沒有基礎疾病的康復者,恢復鍛鍊應該在康復一週以後。

恢復運動需要循序漸進,如果出現咳嗽、氣促、心悸等症狀,需要立即停止運動

03.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少數者

開放一個月時間,社會面上對防治新冠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這是前進的一步,但面對突然放開的步子,一些人產生了對形勢過於樂觀的態度

比如,得了新冠不可怕,該出門出門,該聚會聚會;

認為新冠只是小感冒,多睡覺多喝水躺平就好了。

甚至想著早得早好,之後就能放飛自我。

甚至想著早得早好,之後就能放飛自我

對於多數人來說,新冠引發的病症確實和感冒發熱差不多。

用網上的段子形容,頂多小刀拉嗓子、水泥封鼻孔、無麻醉開顱、電鑽眼珠子…

但這些連日來的死亡訃告,也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人可能不是你我的親人,但別忘了,你我,及你我的親人早已共同置身這個局面

年輕人即使感染後轉陰康復了,也千萬別掉以輕心

且不談還有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光是這些康復後猝死的例子,就足夠讓人後怕了。

有句話深以為然。

「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看到這些,一定有人又想罵這是在引發恐慌,認為現實比「遠處的新聞」輕鬆得多。

這抹灰沒落到自身頭上之前,沒人真的覺得新冠致命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確難受三四天,多則一週,基本症狀就都消退了。

但總有人是少數人。

這些少數者

這些少數者。

有可能是每個人家裡的老人,有可能是每個人家裡的孩子,有可能是每個家裡的孕婦,也有可能是每個家裡的年輕人。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這裡的少數者。

為了這些人,請儘可能延緩疫情第一波峰值的到來,請儘可能做好自身防護,請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佔用公共醫療資源

也請儘可能地保護好你自己,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

ref:

遼瀋晚報:有人陽康後打羽毛球去世?多人感染後成重症,醫生提醒:這些情況必須注意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

↑ 滑 動 查 看 更 多

圖 片,掃碼觀看↑

圖 片,掃碼觀看↑

↓↓↓️️點️️擊此處「閱讀全文」,下載澳洲印象App

相關文章

最硬核機場,連機票都是手寫的

最硬核機場,連機票都是手寫的

在中國,你很有可能會「誤入」一些神秘地點。 比如計程車司機把你拉到一個橋洞下,告訴你在這裡坐高鐵。 下車一瞅,四面通風,水泥地上放了幾排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