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又一個偶像跌落神壇,我卻嘲不出來

流量時代,人們熱衷於造神和毀神。

最近,又有一位頂流「跌落神壇」——谷愛凌

三個月前,她還被誇作「天降紫微星」。

吃個韭菜盒子都能上熱搜。

而如今卻爭議滿滿,持續遭到網暴

而如今卻爭議滿滿,持續遭到網暴。

就連一張紅毯照片都能招來群嘲。

為何輿論態度前後相差如此之大?

魚叔今天就來聊一聊。

其實,針對谷愛凌的網暴由來已久。

冬奧結束後,爭議聲便越來越大。

幾乎每條熱搜的評論區,都少不了質疑。

比如,谷愛凌與賭王之女何超欣一起出遊、聚餐,社交媒體還關注了陳飛宇。

便被詬病與富二代、星二代走得太近。

便被詬病與富二代、星二代走得太近

離開中國之際,發微博致謝,也被質疑撈金

儘管谷愛凌依然是熱搜常客,但得到的反響已經不同往日。

彩虹屁越來越少,「炒作」的字眼越來越多。

前幾天,一條名為「谷愛凌乘私人飛機離境」的熱搜,則直接將她推上了風口浪尖。

圍繞她的所有爭議,都被「私人飛機」「離境」等關鍵詞一下引爆。

負面輿論一度到達頂峰。

即便是比賽關頭還會換音樂的「大心臟」谷愛凌,也選擇默默刪除了原視訊。

雖然有許多網友替谷愛凌澄清。

谷愛凌本人也出面回應。

但不可否認,她顯然已不再是從前那個人見人愛的「天選之女」。

「私人飛機」事件後,谷愛凌的一舉一動都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評判。

她第二次受邀出席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Met Gala慈善活動。

身著品牌贊助的服裝,與好萊塢巨星、國際超模一同亮相紅毯。

結果,從著裝到發言,又掀起一波群嘲

結果,從著裝到發言,又掀起一波群嘲:

「濃濃金錢味道的精緻雙面人。」

至此,谷愛凌徹底被拉下了「神壇」。

至此,谷愛凌徹底被拉下了「神壇」

網路暴力,就像網際網路買一送一的贈品。

其實在公共視野中並不算陌生。

每當網暴發生,首先被「追責」的便是鍵盤俠。

鍵盤俠固然可恨,但很多時候,鍵盤俠其實只是網暴事件中的附庸。

當代網際網路的造神毀神運動背後,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操控。

就拿此次谷愛凌被網暴事件來講。

引起網暴最直接的導火索,無疑是那條名為「谷愛凌乘私人飛機離境」的熱搜。

「私人飛機」「離境」兩個關鍵字眼,誘導性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它不斷刺激著看客眼球,閱讀量飆升。

很快,各大平臺、各路媒體便跟風轉發。

一石激起千層浪,質疑聲逐漸演變為討伐

一石激起千層浪,質疑聲逐漸演變為討伐。

很多人直接以此為依據來詬病谷愛凌撈金、炫富。

然而,事實是如此嗎?

實際上,這個被打上炫富叛逃標籤的「罪證」,是谷愛凌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生活視訊。

視訊裡,谷愛凌的外婆在機艙裡做運動。

所謂的「私人飛機」,是品牌方提供的活動包機

所謂的「私人飛機」,是品牌方提供的活動包機。

而所謂的「離境」,其實是從洛杉磯起飛,去紐約參加活動。

但經過熱搜的二次包裝,的確很容易令人誤解為「谷愛凌乘私人飛機離開中國」。

眼看著事態愈演愈烈,一些支持谷愛凌的網友,開始為其澄清事實。

而谷愛凌本人也透過採訪,回應了爭議

而谷愛凌本人也透過採訪,回應了爭議:

「有些人就是不願意相信,他們就是要說她這樣做是為了這啊那的,我對此無能為力。如果他們執意要強加自己的觀點,對此我的回答是,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變得更好。目前來說我的方式就是運動。」

然而事情進展至此,起初的真相是什麼,還重要嗎?

比起客觀陳述「谷愛凌參加活動」「谷愛凌回美國準備開學」。

誘導性的文字顯然更「好用」,更容易「爆」。

只是這種「爆」,也同時引導了「網暴」。

回過頭再看,其實不止這次網暴,谷愛凌的爆紅,本身就是各路媒體精心策劃的結果。

早在冬奧之前,谷愛凌15歲時。

就有媒體開始預熱:

有一位天才滑雪少女,毅然決然放棄美國國籍,將代表中國征戰冬奧。

渲染得大義凌然,宛若天降神兵。

直至冬奧會前,陣仗一直在鋪排

直至冬奧會前,陣仗一直在鋪排。

吊足了觀眾胃口,把期待值推到最高。

雖然帶來振奮與期待,但過度渲染也帶來無形的壓力。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

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比賽還沒開始呢,衛冕熱搜已經提前安排上了。

但好在谷愛凌完美奪金

但好在谷愛凌完美奪金。

由此,各路媒體對谷愛凌的「造神」行動正式開啟。

冬奧期間,谷愛凌搜尋指數飆升。

熱搜彷彿不要錢似的一個接一個。

奪冠當天更是高達57個之多。

奪冠當天更是高達57個之多

僅半個月內就上了268個熱搜,僅次於吉祥物「冰墩墩」。

各路媒體大V,十幾條甚至幾十條的轟炸式推送。

將谷愛凌的一舉一動無限放大。

吃韭菜盒子、睡十個小時覺、沒去過海南、失誤後的表情……任何看上去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解讀一番。

推波助瀾,讓谷愛凌單日漲粉數超百萬。

各路媒體合力造神。

不造出一個新時代的「紫微星」,絕不罷休。

不造出一個新時代的「紫微星」,絕不罷休

但冬奧賽事本身的熱度畢竟短暫,於是,媒體瞄上了谷愛凌的背景。

優渥的家境、強勢的母親、優異的學業成績……

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捆綁炒作」的機會。

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捆綁炒作」的機會

全方位極盡渲染,大誇特誇。

經此一戰,終於將谷愛凌塑造成了一個完美人設。

但危險之處也正是在於,沒有人是完美的

關於谷愛凌的每一條訊息,都被媒體青睞,而獲得超高提及率和討論度。

與此同時,許多未經查實的資訊也渾水摸魚,直接被行文發表。

不停地闢謠,也阻擋不了更多帶有指向性的假訊息競相出現。

爭議越來越多

爭議越來越多。

直至這次網暴,谷愛凌被拉下神壇。

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將這一切歸咎於鍵盤俠,卻忽略谷愛凌是怎麼被送上名為完美的危險高地的。

在網暴事件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名字時隔數月再被提及。

她就是楊倩,去年奧運會為中國奪得首金的射擊隊隊員。

在她身上,也曾發生造神再毀神的亂象。

在她身上,也曾發生造神再毀神的亂象

奪金後的楊倩就像谷愛凌一樣,淹沒在各路媒體無限的誇耀中。

從喝水、美甲、頭繩、發卡,到「清華學霸」。

無話不誇,無料不挖。

搜尋指數攀升,採訪紛至沓來。

誰知「浙江驕傲」「00後驕傲」的名號剛被冠上不久。

楊倩就因全運會丟金,變成了媒體口中的「千古罪人」。

與此同時,媒體大力吹噓的學歷熱搜,也帶來了反噬。

媒體過度宣揚學霸人設的後果,都由楊倩來承擔。

因各種行為不符合媒體為其造出的完美人設,楊倩被頻頻指摘。

逐漸地,她的社交賬號幾乎不再更新。

又一個「人造神」掉落回人間。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太多。

2008年,被捧到黃種人之光、亞洲飛人的劉翔。

因傷退賽後一直被網暴「假摔天王」。

多年後大家終於回過神來,送上一個虧欠已久的道歉。

但對他而言早已是不必要的了,反而更多像額外的打擾。

這些被神化又被毀掉的人

這些被神化又被毀掉的人。

此後每次出現,都會被再度關注。

扒出並展示他們曾經的傷痕。

只有在被淡忘時,才能擁有相對安靜的生活。

最近幾年,人們常說,內娛越來越無聊了。

其實何嘗不是在說,如今的社交媒體越來越無聊。

其實何嘗不是在說,如今的社交媒體越來越無聊

對發聲權利的濫用,讓無聊熱搜的數量居高不下,內容上卻極度匱乏

明星動輒靠一件衣服上熱搜。

這和谷愛凌的韭菜盒子、楊倩的珍珠美甲沒有本質區別。

比起專業實力,媒體更傾向於無關痛癢的邊角料。

當我們吐槽網際網路輿論場被飯圈汙染時,往往容易忽略,不少社交媒體實際上早就在做著「飯圈勾當」。

捧誰的時候,一哄而上誇上天。

貶誰的時候,便把人重重摔下。

仗著煽動眾人的話語權,炮製出一個又一個「私人飛機」式熱搜。

在這個任何人都能成名5分鐘的時代,追逐流量無可厚非。

但為了流量不擇手段,則違背了媒體發聲的初衷。

造神與毀神,固然充滿了「看點」。

但其中又有多少是煽動之下的戾氣所致?

事件本身如何,變得相對無足輕重。

情緒能不能得到抒發,反而成了重中之重。

這也是網暴越來越頻繁的原因之一。

我們抨擊一場又一場網暴

我們抨擊一場又一場網暴。

但社交媒體的造神活動從未停止。

情緒煽動的誘惑也從未消失。

許多因錯誤甚至荒謬的引導而遭受網路暴力的人,並沒有像谷愛凌這樣的關注度與發聲平臺。

對於普通人而言,網路暴力只要發生,幾乎就是單向接收攻擊和謾罵。

只要這還是一個流量至上的時代,社交媒體就不會停止炮製爆點。

造神毀神的亂象也就不會停止。

比起谷愛凌是否「跌落神壇」,或許我們真正應該在乎的,是不被輕易煽動引導。

畢竟字句有重量,下一個被砸到的,可能就是你我。

下一個被砸到的,可能就是你我

相關文章

谷愛凌,有個「事業編制」願意屈尊娶你

谷愛凌,有個「事業編制」願意屈尊娶你

這兩天,微博上熱傳一張截圖——某位哥們放言,願意娶了谷愛凌,前提條件是谷必須給他生個兒子。 被群嘲後,這位哥們憤而亮明自己的身份:「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