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生意,只有做不成生意的人。
這是我的好友張某,在談下一筆對沙烏地出口單峰駱駝的訂單後,用張總的名諱給我發來的指導。

他曾經也對海南羽絨服,北極人造冰等這樣的生意嗤之以鼻,直到他敏銳的嗅覺意識到沙漠國家的駱駝窘境之後,毅然成為了縣城內打通亞歐駱駝貿易的第一人。
靠著從索馬利亞和澳大利亞訂購駱駝再轉手賣到中東國家,他幾乎已經讓自己在省城連鎖火鍋店的資本翻了幾番。這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這很奇怪,因為中東本來是不缺駱駝的,就像胡夫大壩不缺瓷磚,非洲不缺陽光一樣,在二十年前談這筆買賣只會引來村口保安的注資。
印象裡,這樣的故事只會出現在相聲小品的玩笑中。


但實際上,這個風口在千禧年初左右就已經形成。
當時阿拉伯地區的人第一次意識到了自己國土內的駱駝數量已經無法維繫整個國家在各方面的消耗,於是開始向國外大肆進口購買自己家鄉的「土特產」。
一開始是北非,後來是印度,現在輪到澳大利亞。
從2004年到2018年,整個中東地區國家的駱駝進口額一直佔據著他們的總進口額百分之五左右,每年向國外進口60000多頭駱駝。花費超百億美元。
而這平均下來,也相當於每天要有164只駱駝遠渡重洋,被輪船和集裝箱帶回到自己真正的故鄉。

把沙漠之舟買回沙漠,這確實是中東人不得已的一種辦法。
因為社會進步沒有帶動他們食譜上的變革,駱駝在中東幾乎要被吃幹抹盡。
這就和澳大利亞人如果一直把袋鼠當主食,那澳大利亞遲早也得跟外地進口袋鼠一個道理。

最早在1960年的時候,英國探險家聖約翰菲爾比就斷言過,30年後駱駝將從阿拉伯半島消失。
他一語成讖,甚至還高估了阿拉伯人可持續的時間。澳大利亞人在1986年就第一次向中東運送了第一批119頭駱駝。北非則更早。
中東地區在21世紀經歷的人口爆炸和財政暴富,現在最緊要的斷層反應就是他們將失去駱駝這一口糧。

有學者做過估計,按照中東人的吃法,如果不做任何飼養繁育的話,他們會在一年之內就用腸胃將這種動物超度到滅絕。

每年光在麥加朝聖的那段時間,就有成千上萬頭駱駝會被宰殺。其他節日裡也會消耗掉上千只駱駝。
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公佈的資料,他們國家每千人每年都至少要消耗3441公斤的駱駝肉,平均每人一年吃3.4公斤。而這個數字在沙烏地是3335公斤,在阿曼是3319公斤。相比之下,我們國家每年人均才消耗40.1公斤的豬肉。

「我們很清楚目前國內的駱駝緊張局勢,和十年前相比,駱駝肉的價格已經翻了兩番。但我只能做到一天不吃駱駝肉,但那天我會喝下更多的駱駝奶。「接受ABC採訪的一位本地居民說到。
阿拉伯半島上的人民離不開駱駝,就像他們也離不開耶路撒冷。

在中東巨大的財力支撐之下,駱駝依然成為了一個存在隱患的食物危機。
但受制於他們和駱駝之間無比緊密的伴生關係。時至今日,中東人的食物觀點依然沒有得到改變,你在當地任何一個平民的家中成為貴賓,他們還是會照樣為你碳烤一整隻全駝,像國內烤鴨一樣普遍。

不過這確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中東地區的人員信仰結構與自然風貌都是橫亙在駱駝面前的兩把餐刀。
汽車與直升機可以代替駱駝作為交通工具,但依然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會比駱駝更適合在在沙漠成為肉食的來源。
喝駱駝奶,吃駱駝肉再穿上駱駝皮,這已經是一種深入中東骨髓的文化傳統。

要中東人放棄駱駝,基本上與要求他們放棄自己的信仰無異。
而根據現在的情況,駱駝進口的生意只會在中東越做越大,受益的國家也只會越來越多。
「大多數索馬利亞人以牲畜為生,沒有出口就會出現經濟危機,尤其是對牧民和貿易商而言,」來自索馬利亞中部城鎮巴拉德文的牲畜貿易商艾哈邁德·侯賽因通過電話向路透社表示。「中東人如果放棄駱駝,就等於殺死了索馬利亞。」

按照索馬利亞最近的一批財報顯示,沙烏地基本上承包了他們國內70%的出口額,而澳大利亞每年也通過出口駱駝在這些中東富豪身上賺取著巨量的財富。
比石油健康,也比石油更穩。要抓住中東人的錢,就要先抓住他們的胃。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顯然已經摸透了這種邏輯。

其實,中東現在其實並不是沒有在繁育和養殖駱駝,只是對於這些地主來說,圈養食物遠沒有圈養玩具來得吸引力大。
整個沙烏地存量26萬隻駱駝,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實際上都是本地人用來參與駱駝選美和駱駝賽跑的工具。食用性不佳,娛樂性頂級。

我想,當有一天中東真的面臨了更嚴苛的駱駝肉危機時,他們才會明白娛樂至死的意思吧。
「希望他們不要明白。」我的好友張哥說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