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鴨鴨報道了退燒藥緊缺的事:

甚至有商家打起了擦邊球、賣起了「蓮花清溫茶」。

害,要鴨說:
要是低燒不嚴重,咱沒必要上退燒藥。
整點物理降溫也是極好的,就比如把尿不溼倒點水扔冰箱裡……
瞅著是寒磣了點,但不可否認這效果是槓槓滴:

老實說,物理降溫在很多醫生科普里都有介紹,諸如此類的方法還有冷敷、溫水擦浴、冰貼、溫水泡腳等等。
它的原理其實就是帶走人體熱量,特點無非就是低成本、效果持續時間短、體感明顯。
鴨鴨在某平臺淺淺搜了一下,好傢伙,「好評如潮」了屬於是……

但事實上,據@科普中國報道,目前物理降溫最有效的場景是應用於高溫中暑患者,或者和藥物降溫配合使用、或者在實在沒有藥物可使用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物理降溫。
並且@科普中國也給出了以下5點注意事項:
1、物理降溫在傳統上會建議使用32-35℃溫水。但如果患者處於發熱階段的升溫期、而物理降溫的水溫相對偏低、患者出現顫抖,發抖會伴皮膚血管收縮,機體增加產熱減少散熱,這導致體內溫度進一步升高。
2、物理降溫時禁止擦拭心前區、腹部、後頸、足底,因為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及腹瀉。
3、通常不建議用酒精進行物理降溫。曾有術後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家屬用75%醫用酒精擦拭退熱(酒精未稀釋),導致患者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4、嬰幼兒、血液病患者、皮膚損傷患者禁止用酒精擦拭。
5、四肢冰涼全身發冷者也禁用物理降溫,這樣的患者需要使用藥物降溫並注意身體保暖。
總之,大夥即便有需求,也得多加斟酌再嘗試。
當然如果沒有尿不溼,也不要找鴨鴨要~
——畢竟,咱就這一條,還得天天穿不是?
尿不溼:這輩子也沒想到能被摁在頭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