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韋恩斯坦案
打垮好萊塢的男人
是伍迪·艾倫的兒子
但他和父親也是仇人

羅南·法羅
當吳亦凡事件逐漸深入,我們很難不聯想到曾讓好萊塢人人自危的韋恩斯坦案。
掌控好萊塢三十餘年的韋恩斯坦,製作和發行過的電影獲得過300多項奧斯卡提名,拿下過70多座獎盃,《猜火車》、《低俗小說》、《英國病人》、《國王的演講》……他的名字在奧斯卡頒獎禮上被感謝的次數比上帝還要多。
直到2017年,《紐約時報》披露多名女演員和女員工指控韋恩斯坦性騷擾,哪怕是影后級別的人物,也逃不開他的「潛規則」。
大廈傾倒。
而推倒這座「帝國大廈」的人,記者羅南·法羅,還有另一個身份,「伍迪·艾倫和米婭·法羅的兒子」。
這個背景深厚的好萊塢星二代,沒有按照人們的預期走上演藝明星的道路,而是選擇了和父母截然不同的工作。他從耶魯法學院畢業,一次次反對好萊塢的暗黑「傳統」,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沒有放過。

羅南·法羅和母親米婭·法羅
最近,羅南·法羅主演的HBO紀錄片《好萊塢性醜聞錄》上線了。他回顧了韋恩斯坦的帝國是如何走向倒塌的,並首次揭露了審判時未被曝光的細節:警察對錢權的維護、私家偵探的作用、華裔秘書的牽扯、受害女性的掙扎……
雖然他翻了好萊塢,但這本身又是一個相當「好萊塢」的故事:羅南·法羅,一個生於強權、得益於強權最終戰勝了強權的主人公。
01
被跟蹤、收到死亡威脅
他揭露韋恩斯坦
韋恩斯坦的罪行持續數十年,羅南·法羅當然不是第一個盯上他的人。
但韋恩斯坦在好萊塢隻手遮天,沒有媒體敢和他對著幹。他甚至僱傭了情報機構,用來監視是否有被侵害的女星以及「膽大包天」的記者敢和自己作對。
2017年,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後,羅南進入美國最大的廣播公司NBC工作,並開始調查好萊塢內部的性騷擾事件。他盯上了其中惡名昭彰的韋恩斯坦。
這不是羅南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要知道他的父親伍迪·艾倫多次和韋恩斯坦合作,他在小時候就見過這個敦實的叔叔——他看上去像個好人。
但只是看上去而已。

羅南·法羅
羅南開始在社交網路上尋找、聯絡匿名舉報韋恩斯坦的女星。包括被性騷擾後強迫以10萬美金封口的女演員羅斯·麥高溫、報警但反而被水軍羞辱的模特Ambra Battilana Gutierrez。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羅南的調查就被韋恩斯坦發現了。他先是尋中間人說情,失敗後又派偵探跟蹤羅南。羅南那段時候頻頻收到死亡威脅,家都不敢回。
畢竟真的有記者因為調查韋恩斯坦不明不白的去世——前《紐約》雜誌的記者大衛·卡爾同樣被人跟蹤,最終莫名死亡。
羅南在NBC電視臺的上司也多次阻止他繼續調查,並砍掉了他的報道。
所以羅南離開了NBC,將報道交給了《紐約客》。

羅南·法羅總結了韋恩斯坦的慣用套路:挑選一位初入行的年輕女性要她們電話;以談工作為藉口邀請她們開會,此時會有公司女性高管在場;女高管藉口離開,哈維對女性實施性騷擾/性侵;事後許諾工作機會或威脅封口;如果對方不從,以高壓手段強迫對方簽訂保密協議。
2017年10月10日,羅南的調查報道登上《紐約客》,報道上三名女藝人實名指認韋恩斯坦強姦。
這是第一次有人敢說出「強姦」,此前《紐約時報》的兩名女記者喬迪·坎特、梅根·圖伊花費了數年時間追蹤韋恩斯坦,並舉起了第一把瞄準他的槍口。但這把槍,也只敢說「性騷擾」。

轟轟烈烈地好萊塢反性侵運動就此開始,波及了40多年來幾乎所有和韋恩斯坦合作過的明星和導演,尤其是與他交好、在他的幫助下拿過獎的人。
在韋恩斯坦之後,又有凱文·史派西、奧利弗·斯通等更多大腕被爆出性侵史。
在2018年的金球獎上,為了抗議好萊塢性侵事件,所有女星都穿上了黑衣走紅毯,場面蔚為壯觀。

羅南憑此和喬迪·坎特、梅根·圖伊獲得2018年普利策公共服務獎,他被評為《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成為全球、至少是美國最有名的記者,讓羅南有了和父親伍迪·艾倫公開叫板的話語權。
02
生於強權
揭露強權
事實上,在因為揭露韋恩斯坦案聲震全球之前,羅南已經擁有了完美的履歷,被美國媒體評價為「未來的總統人選「。
魅力始於外表。一頭金髮和湛藍的眼睛,他的長相和神態都酷似母親米婭·法羅:她是伍迪·艾倫的前妻,更是他近十年的靈感繆斯。

自己是一個適合站在高臺上演講的人——大概早早意識到這一點,他很早就選擇進入政界。
14歲開始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發言人,15歲雙學位本科畢業、16歲進入耶魯法學院就讀博士,21歲畢業後成為奧巴馬外交體系中的一員,24歲成為希拉里的助理和顧問。後來又拿到獎學金,去了牛津大學獲得了第二個博士學位。

羅南和希拉里
羅南今年只有34歲。以他目前所達到的成就而言,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必要提及他的父輩了。
但韋恩斯坦案的爆發無可避免地讓人好奇:他對韋恩斯坦的重拳相向,和他父親伍迪·艾倫有沒有關係?
人是社會的動物,其中最難避免的,就是來自家庭的影響。

伍迪·艾倫和米婭·法羅
羅南在1987年出生,是父母伍迪·艾倫和米婭·法羅唯一的親生子。當時母親米婭已經領養了多個孩子,其中就包括引起家庭紛爭的養女宋宜和迪倫·法羅。
雖然長相酷似母親,但羅南並不得父親的喜歡。在他的回憶裡,父親不愛親近他,而是更偏愛母親收養的孩子。
轉折發生在羅南5歲時。母親米婭發現父親伍迪·艾倫給年僅20歲的養女宋宜拍攝了裸照。
母親認為父親侵犯了收養來的姐姐宋宜,父親則表示兩人是真愛。而宋宜最後真的嫁給了父親,並公開反抗母親,說她是出於嫉妒,不是個好母親。

米婭·法羅和宋宜
如果說和宋宜有關的故事是一起羅生門,讓羅南堅定地站在母親這邊,是因為他另一個姐姐,迪倫·法羅。
迪倫是母親最小的養女,只比羅南大兩歲。在迪倫7歲這年,母親指控父親性侵了迪倫。
但性侵在海內外都是一種極難判斷的犯罪,母親有證據和證人,但父親這邊也有相應的證人認為母親存在造假的動機和嫌疑。

伍迪·艾倫、米婭·法羅及養子養女們
1993年,法官做出了各打50大板的判決:拒絕伍迪·艾倫獲得撫養權,但也駁回了米婭·法羅對他性侵的指控。法官認為根據既有證據,他不能肯定性侵發生了,但也不能肯定沒發生。
伍迪·艾倫與韋恩斯坦的案子固然不同,但追溯其本質,又很難不說它們之間有著相似之處。如羅南之後在採訪中說的,一名女性要提出性侵的指控,幾乎是在對抗一整個社會,所以她們很難甚至選擇不去指控。
父母之間的拉鋸戰並沒有因為1993年的判決中止,而羅南在擁有了話語權之後,加入這場戰爭並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03
「想象一下,這是你姐姐。」
是支持姐姐迪倫還是父親,年輕的羅南迷茫過。畢竟事件發生時,他才5歲。
在羅南揭露韋恩斯坦案之後,韋恩斯坦曾用姐姐的事情攻擊他——認為他心懷鬼胎,是為了自己姐姐發動「聖戰」。
事實正相反。當姐姐想要公開當年自己的遭遇時,羅南一度反對:他覺得這是一段羞恥的家族史,而姐姐的一生會因為反覆糾纏而始終淪陷於此,「姐姐你這麼有才華,不要毀了自己。「

但姐姐並不「感激」羅南的勸告,反而憤怒於羅南的軟弱。她第一次和弟弟長談了自己多年以來深藏內心的痛苦,因為年少時被猥褻帶來的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羞恥的不該是受害人。
隨著姐姐投稿的碰壁——《洛杉磯時報》的編輯本打算出版迪倫的信和調查伍迪·艾倫的時間表,但被上司砍掉——羅南開始用調查記者的眼光來審視這一整件事。
2014年2月1日,在艾倫拿到金球獎終身成就獎之後不到20天,《紐約時報》的記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在部落格上發表了迪倫的公開信。她在信中敘述了小時候的自己並不喜歡養父伍迪·艾倫,但他總是隻著內衣出現在她的床邊。

艾倫和迪倫
20年前的控告並沒有影響伍迪·艾倫在好萊塢的聲勢地位。但近年來隨著METOO運動的發展,他受到了遠比當年大得多的衝擊。曾與他合作的演員出來劃清關係,電影項目擱置,數個大型出版社拒絕出版他的自傳。
去年年初,羅南公開表示與出版商Hachette「割席」。
Hachette是出版羅南關於韋恩斯坦的暢銷書 Catch and Kill 的出版商。但在艾倫的自傳無人接手時,它主動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

伍迪·艾倫和斯嘉麗·強森。事件爆發後,斯嘉麗表示相信並繼續支持艾倫
羅南認為,從反對韋恩斯坦到支持伍迪·艾倫,Hachette的行為是一種「背叛」。在 Catch and Kill 中,他還寫到了父親的行為對自己家人們造成的傷害。
「想象一下,這是你姐姐。」羅南寫下這句話。
在今年HBO公開的紀錄片《艾倫對決法羅》中,羅南第一次透露了父親艾倫曾以金錢作為支持他的條件。
「他把資助我的上大學作為我公開支持他的條件。如果我願意公開反對我的母親和姐姐,他就對我提供經濟支持,讓我過上舒服的生活。」

羅南曾在推特上「祝福」伍迪·艾倫,「父親節快樂——或者按照別人對我們家的稱呼,姐夫節快樂。」 圖為艾倫與宋宜
04
艾倫與羅南
不父不子
羅南重拳相向,另一邊,伍迪·艾倫當然也有所反擊。
他直指羅南的新聞調查並不道德也不誠實,有很多人反對羅南的工作方式——「他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個誠實的記者,他忠於他的母親。現在人們開始意識到,他的新聞工作有點劣質,不僅與我有關,而且我不太確定他的可信度是否會持續下去。」
羅南的生父疑雲也再次被提及。因為「長得不像」,羅南曾被懷疑是母親出軌前任弗蘭克·辛納屈的證據。雖然辛納屈的傳記早已證明,在法羅懷孕期間,他因為手術是不具備生育能力的。

伍迪·艾倫、弗蘭克·辛納屈、羅南·法羅
在艾倫質疑羅南報道的公正性之後,《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名為 Is Ronan Farrow Too Good to Be True?的評論。
作者本·史密斯認為羅南的新聞報道並非捏造,但也並非完美,在韋恩斯坦案中就有不少漏洞。比如他並沒有證據證明NBC是因為屈於韋恩斯坦的淫威而砍掉他的報道,有的受害人證言他也沒有多方佐證——他總是更相信弱者。

但或許也正是這一點,構成了羅南成為「那個踢爆韋恩斯坦案的人」中的重要一環。
因為他是伍迪·艾倫的兒子,所以他在好萊塢能獲得更多內部訊息、有更多人願意相信他。但也因為他是伍迪·艾倫的兒子,他對女性、受害人萌生了天然的同情,以及對男性紅利的自省。
這讓他有能力、也有決心去做這樣一件事,一件逆全好萊塢風向的事。

他曾在《好萊塢報道》上刊登過的一篇名為 My Father, Woody Allen, and the Danger of Questions Unasked 的剖白,其中寫道:
「很多時候,婦女不會或不能提出指控。很多時候,那些挺身而出的人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她們對抗的是司法系統和一種旨在將她們撕成碎片的文化。記者不是為那些女性服務,而是為事實服務。有時候,我們是唯一能扮演這個角色的人。」
羅南·法羅改變不了自己的身份,但他可以努力走自己的路。
文、編輯/siri110
部分資訊來自:紀錄片《艾倫對決法羅》、紐約時報、the wrap、independent、好萊塢報道、美聯社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