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子越建越小,是資本的力量嗎?

最近,《日本經濟新聞》公佈了一項調查統計結果,日本的住宅面積正在不斷縮小!

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裡,東京23區的住宅面積縮小了5平方米以上,2002年3LDK戶型是79.5平方米,2020年是74.3平方米。當然這是按照日本的方式計算的,沒有公攤面積,陽臺是贈送的,74.3平方米指的是房間裡的專有面積。

東京以外的地區,住宅面積也是同樣的越來越小。2020年千葉市3LDK是73.3平方米,與2003年的82.7平方米相比,縮小了近10平方米。

日本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問題先行國。發達國家會遇到的問題,一般都先降臨到日本的頭上,而如何消化、解決這些問題,日本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很多參考與前車之鑑。

消費時代當下,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是一種全球性的通病。日本又是早一步意識到「適度」對生活的重要性,逐步放棄了我也要跟別人一樣的慾望。

日本的房子越建越小,不是資本的力量。但也離不開一個男人的影響。他叫中村好文,人稱「小房子專業戶」,村上春樹的家也是拜託他設計的。

「小房子專業戶」自然擁有自己的小房子。作為一名設計師,一週五天滿日本的跑,週末的時間,大多會回到神奈川大磯的小房子裡度過。

這座小房子從外形來看,有些像臨時搭建的儲物倉庫,居然還是個小二層樓。廚房、暖爐、餐桌、洗手間和淋浴室在一樓。

順著小到只容一個人上下的螺旋樓梯,打開一個地板蓋子,就到了二樓的起居空間。扣上蓋子,就又是二樓地板的一部分。二樓的面積跟鴨長明寫下《方丈記》的小房子尺寸同等,3米見方。

固定在牆面和地板上的沙發,一個大大的飄窗,讓外面的天空和綠意也成為了屋內的一部分,儘管面積不大,卻毫無閉塞之感,如置身畫圖之中。

他一天裡的大部分時間,就在這裡度過,看看手中的書,看看窗外的海,再打會子盹兒。「這窗戶設定的夠高,有與外部空間相連通的感覺,所以人坐在這裡啊,心情是向外的。」

小房子幾乎見不到任何塑膠製品和金屬製品,都是布的或木的。就連通往二樓的那個地板上的蓋子的把手,都是一條皮繩。「木材是活的,溫度和時間的變化會讓木材變形,人得不斷去適應它、打磨它,木材是會讓人變得謙虛的材料呢。」

在看得到大海的地方建造一座小房子,從早到晚眺望大海,是中村好文長久以來的浪漫願望。有一年,他在墨西哥乘坐當地的大巴穿越尤卡坦半島,每天在大巴上顛簸八、九個小時,備受折磨。但當大巴路過一個小小的村落時,他突然眼前一亮——那是當地居民的橢圓形小房子,靠海,屋頂鋪著稻秸,充滿了樸素的美感。心裡就種下了一個浪漫的願望。

說到現在這個小房子的來歷還怪有意思的。這原本是中村好文給自己的客戶設計的,面積與功能是客戶的要求。在設計好了之後,設計師愛上了自己的作品,此後鍥而不捨地跟客戶表示,將來有一天考慮轉手,可一定要想著我啊。

直到7、8年前,客戶才把小屋賣給他。這裡對他來說,是恰到好處的尺寸,是最為「適度」的空間。一進小房子,就有一種小動物回到自己巢穴般的心情。

說來,中村好文的設計室就叫做旅鼠之家。旅鼠這種小動物做窩,會把每一個角落都舔過一遍,這樣才覺得安心和舒服。

為什麼會痴迷小房子呢?「地球上的名建築我幾乎都實地參觀過,留下印象的,想實際住進去的都是比較小的。房子大過了一定面積,裡面的生活純度就會降低,比如韓國民俗村,小小的農家讓我浮現出了很多實際住進去的想象,而兩班貴族的房子就讓人提不起興趣。那些房子不是服務於生活的,只是彰顯身份地位與財富的道具罷了。」

「旅鼠是用舌頭來感知自己的窩,我們住的房子也是一樣,用手摸、用腳底板接觸或直接躺在地板上,什麼樣的尺寸最有安全感,什麼樣的材質最舒服,是不需要想太多的,也不需要跟別人來比較參考,我們天生就有動物般的感覺。比起給人看的家,我們需要的是給人住的家。」

村上春樹曾說:「一個人安靜地待在井底,是我做了一輩子的夢。」 巴什拉也寫道:「家屋庇護著白日夢,家屋保護著做夢者,家屋允許我們安詳入夢。」

祝願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家屋,安靜地待在裡面,泰然自若地做著自己的夢。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