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曜夜未央:日本綜藝跑來上海採訪,安福路賣花老爺叔亮了

日本綜藝裡的趣味北上

日本綜藝裡的趣味北上

日本綜藝《月曜夜未央》,以在街頭尋覓奇人奇事聞名。

比如有個男人花1300萬日元,把自己的法拉利後備箱改造成了烤箱,就可以開著法拉利賣烤地瓜。

夢想就是時速100千米地賣烤地瓜。

夢想就是時速100千米地賣烤地瓜

比如有個以「熊」為主題的公園,裡面卻混入了一隻熊貓。任誰看都是一隻熊貓,但策劃公司堅持說那是「那是熊」。

Image

節目組還熱衷於在東京23個區找富婆「挑事」,讓她們PK究竟哪個區的人才是真正的rich people。

Image

簡單來說,《月曜夜未央》有點像日本版1818黃金眼。

因為過於搞笑,雖然是深夜檔節目,但在日本常年都有相當高的收視率,在中國也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前不久,節目組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又是去北京、又是去上海,就想找到一些同樣有意思的人。

別說,我們這裡人均段子手。上至80歲阿伯,下至三歲幼童,都有搞笑的靈魂。

這兩天節目上線,實在是不負眾望,太好笑了。其中不光有瘋狂吐槽安福路老法師的上海爺叔,還有在「北京鋼鐵俠」、「中國愛迪生」這樣龐克的大人物。

01

「不得了,安福路附近奇葩老多了」

《月曜》節目組的製作人中,有一個中國人叫徐真然。回家鄉拍節目,是她一直以來的願望。

在她眼中,中國真的非常適合拍《月曜》,畢竟是「四川派麻婆豆腐還是東北派麻婆豆腐」都可以站隊吵起來的大地方。

今年,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今年,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雖然不巧遇上了颱風,導致本來準備了四天的採訪時間,最終只有兩天成行。但…奇人並不少哦。

作為上海人,她非常懂去哪裡找「怪事」。

鉅鹿路、安福路、武康路最多年輕人。

安福路

安福路

於是這位在安福路和武康路交界賣花的老爺叔,就有很多話要吐槽。

賣花爺叔敞著襯衫,手裡掐根菸,吐槽起自己的同齡人來一點都不手軟。頗有幾分城市守護者的派頭。

他看不慣的對象,是這群在街頭追著漂亮姑娘拍的老法師們。

Image

「看到女的稍微有點姿色哦,不得了,就馬上追上去拍照。」

賣花爺叔的面部苦澀,深感丟人。

賣花爺叔的面部苦澀,深感丟人
賣花爺叔的面部苦澀,深感丟人

這種人足足有七八十個,成天混跡在上海的網紅街區,守株待兔。

Image

當然,賣花爺叔有他的快樂——最快樂的不是賣出了多少花,而是吐槽這些攝影渣渣。

到了晚上,徐真然轉戰長樂路的公路商店附近。這整整一條街,年輕人們在街頭聽歌、喝酒,讓日本主持人相當驚訝:在戶外這麼放音樂的嗎?

Image

上海不愧是走在時尚前沿的大都市,雖是以尋找奇裝異服為目標,但這兩位確實不同凡響。

這位朋友模仿自己喜歡的動漫角色,堪稱紋眉大師。

Image

這位則是為了慶祝自己的本命年,整了個老虎頭。

老虎頭兄弟愛好占卜,於是傾情邀請他為《月曜》的男主持人村上卜上一卦——「他可能會在婚戀上出現一些節外生枝的麻煩事」。

村上表示:聽我說謝謝你。

02

02

「中國愛迪生」

《月曜》在日本有一個欄目,是尋找本國的民間「發明家」。

倒不是說這些「發明家」要像愛迪生髮明電燈泡一樣改變全人類的生活,而是他們頗有一些讓人讚不絕口的無用創意。

比如日本有一位爺爺發明了陸地游泳工具。

還有一位宅女,發明了「可以提高轉角遇到愛幾率的麵包」。

麵包上有一個感應器,可以增強人叼著麵包撞到帥哥的機會。

以此類推,我們當然會想到動手能力一絕的手工耿。

日本人將之稱為——中國愛迪生。

日本人將之稱為——中國愛迪生

中國愛迪生的發明有數百個,日本人對什麼感興趣呢?

比如這枚鋼刀手機殼。

比如這枚鋼刀手機殼

還有這把可以給兩個人梳頭的鋼鋸,哦不,梳子。

他們還給手工耿的發明做了一個「TOP 3」排行。

第三名是「像喝酒一樣喝礦泉水」的優雅杯託。

個人覺得這個選擇不夠獵奇。

第二名是「給不配合穿褲子的小孩穿褲子」的機器,使用起來有點複雜。

要先把褲子套在鋼管上,再把小孩的腳塞進鋼管。

打開開關,機器轉起來….褲子就穿上了。

雖然很實用,實際效果也不錯,但就是有點費小孩。

排名第一的發明,絕無爭議。

這臺可以一邊燒烤一邊彈鋼琴、還能玩漂移的機器,可以說是讓日本人,不,讓全世界人民震撼了。

03

「北京鋼鐵俠」

大家多多少少都耳聞過手工耿,但「北京鋼鐵俠」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高的大眾知名度。

但他的發明對於手工耿來說毫不遜色。

但他的發明對於手工耿來說毫不遜色

今年60歲的吳玉祿,是一個小學都沒畢業的不種地的農民。他說自己不愛學習、不愛種地,就愛機器人。

搗鼓了36年的機器人發明之後,他不光拿了不少獎,還上了央視。

上海世博會期間,他被邀請到上海外灘美術館參加了蔡國強主辦的「農民達文西」展覽。

Image

他的得意之作「豬八戒」,是一個可以拉著他逛街的、最高時速5千米每小時的黃包車機器人。

而且不光可以前進,還能倒車入庫。

吳老的機器人基本都是在還原人類活動,外形上相當龐克。

比如在豬八戒之前,還有帶著大師兄面具的「七郎」。

專業鞠躬的32郎。

給人按摩、打扇的47郎。

這些機器人都相當於吳老的兒子,所以命名都是大郎、二郎……X郎。

一直在背後支持吳老不務正業不幹農活的,是他的妻子董女士。

董女士的京片子味很重,一看就是個不拘小節的女中豪傑。她甜蜜地表示自己最喜歡22郎,因為22郎最活潑可愛。

22郎長這樣。

又藍又方的頭,還有兩根會抖的天線。不光能拉車,還會打鑼。

董女士不滿足於此,表示22郎的嘴巴動起來更可愛。

確實更生動了呢!

大家都有自己的快樂小世界,真好。

希望未來還有更多的中國特輯,比如「北京話PK上海話」,「上海不同區富婆PK」……可能比東京版更精彩。

文、編輯/siri110

節目截圖來自「日本無厘頭日常」、「生草字幕組」發佈的《月曜》中文字幕片段

相關文章

日本老年人怎麼看年輕人的時髦物件

日本老年人怎麼看年輕人的時髦物件

前段時間Lens推送了《慢慢老去,誰的人生不是「半個喜劇」》,裡面分享了一些日本老人寫的自嘲自己老年生活的川柳短詩。 家庭、愛情、衰老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