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火爆ins的「藍瓶咖啡 Blue Bottle」在上海開店。
開業第一天,據說要排隊8個小時才能買到,甚至有人乘飛機來品嚐,黃牛更是抄到了100元/杯的高價。花這麼大精力只為買一杯咖啡?
到底值不值?藍瓶咖啡,它憑啥?

01.
拒絕星巴克式的流水線
對於設計圈來說
Blue Bottle火起來的原因
是它在日本開設的多家店鋪
因其簡單質樸的設計
一夜之間刷爆了各大設計資訊網站

日本東京中目黑店

日本京都店
讓很多人不自覺的以為
它是個日本品牌
但實際上人家是純正的美國血統


藍屏咖啡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奧克蘭
創始人James Freeman
在創立Blue Bottle之前
是一名單簧管演奏家
業餘時間喜愛手工咖啡
但他非常討厭星巴克流水線式的咖啡
他認為那樣的咖啡是沒有靈魂的

於是他便在工作之餘
在家附近的菜市場開設了一家咖啡小鋪
賣的是48小時以內烘焙的最新鮮的咖啡豆
只為讓客人品嚐到口感最佳的咖啡

Blue Bottle 早期店鋪
而
Blue Bottle
這個名字也特別有情懷
James為致敬17世紀咖啡店鼻祖
Georg Franz Kolschitzky
在維也納乃至歐洲大陸
開設的首家咖啡店叫 The Blue Bottle
因此便與它同名

就是這樣一間毫不起眼的小店
憑藉著James對咖啡的高標準
逐漸在舊金山小有名氣

02.
只賣48小時以內烘焙的咖啡
James對咖啡的產地、
烘焙有著極高的要求
對於顧客和商家來說也不例外

如果你是餐廳老闆
想買Blue Bottle的咖啡豆
卻沒有一臺符合他標準的咖啡機
不好意思,不賣!

如果你是顧客
懶得磨豆子只想買咖啡粉
不好意思,沒有!
因為店裡只賣咖啡豆
還是48小時內新鮮烘焙的咖啡豆

如果你趕時間,想外帶一杯意式濃縮
不好意思,依舊不賣!
因為他堅信咖啡粉的最佳風味
是在研磨後的45秒內飲用

寧願讓客人等,也要慢!
咖啡師每做一杯手衝
顧客都要至少等待5分鐘以上
這樣算下來,排隊幾小時
只為買一杯咖啡也是常事了


在其他咖啡店都想方設法
節省開支,賺取更多收益時
James對咖啡的這份執著和用心
被更多人所看見
正是這樣,網路上甚至有人
把他譽為「咖啡界的賈伯斯」
James Freeman 說:「我覺得供應咖啡是很神聖的一件事,需要非常認真對待。」

03.
靠設計與服務打動人
Blue Bottle幾乎從不請明星,也不做廣告
而是別出心裁地以自己的門店作為賣點
並且店鋪的選址也特別有趣
從不在人流眾多的商圈、大型購物廣場


而是更偏愛一些有歷史、年代感的老建築
像是東京商業街背後的老診所、
舊金山的老廠房、韓國的紅磚老屋……
對比其他連鎖品牌門店風格的統一形象
Blue Bottle會因地制宜與打造專屬風格



唯一不變的是每家店的戶外店招
都只有一個藍色瓶子
連「coffee」字樣都沒有
低調的不能再低調


James Freeman曾在採訪中表示:
「無論設計的載體和形式有什麼區別,不變的是設計的目的,簡約的的風格會讓人更注重產品的味道以及店鋪的服務。」

進駐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
Blue Bottle把店開在了
上海蘇州河畔清水紅磚百年曆史建築內
——裕通麵粉廠的職工宿舍

保留了建築的清水磚牆節點
格架門窗等建築裝飾元素
建築內部則完完全全「舊中闢新」
用減法的方式對空間進行改造

步入店內,映入眼簾的是雪白的牆壁
明亮的窗戶和灰色直角吧檯
以及唯一不變的藍色小瓶子logo

整個空間完全沒有冗雜的軟裝
僅僅是強化了原本的內部空間的線條感
雖稱不上驚豔
但也算達到了平均水平


在精品咖啡聖地的日本就不一樣了
Blue Bottle海外拓展的第一家店
就選擇了日本
目前為止,光是在東京就開了12家
James 本人更是深受日本文化、美學影響
他將日本人對品質和細節的追求
融入到品牌的咖啡文化裡
再將其應用到整個門店中


東京
日本的第一家Blue Bottle
位於東京清澄白河區
由倉儲大樓的倉庫改造而成
沒有過分的裝修
大面積玻璃讓室內擁有絕佳採光
空間上也更透明開放



這家店鋪同時具有咖啡、辦公區、
咖啡師教學區和烘焙咖啡豆的區域
據說整個東京所用的咖啡豆
都是在這家店完成烘焙


大阪
你很難在Blue Bottle的店鋪中看到
除白色、灰色、原木色以及藍色以外的顏色
去年大阪店鋪則把這抹藍色發揮的淋漓盡致


藍色透明玻璃桌面貫穿整個店鋪
不同光線下,顯得格外迷人



京都
京都南禪寺應該是
Blue Bottle 最出圈的一家店
開在百年曆史的傳統町屋裡
由日本設計師長坂常負責改建


店鋪保留著原始的町屋屋頂和牆壁
牆壁庭院裡鋪滿細碎的淺色鵝卵石
沉浸式感受枯山水的禪意


周邊產品
隨著 Blue Bottle 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它的設計也不僅侷限在店鋪上
還推出了很多令人難以拒絕的周邊產品



這款冷泡咖啡瓶設計的恰到巧妙
全身透明僅通過藍色的蓋子
隱喻出品牌標誌性元素


Blue Bottle這幾年
還
與
許多年輕品牌聯名
妥妥抓住了流量密碼
去年與日本潮牌HUMAN MADE合作
藍色小瓶子變換成藍色愛心
簡直可愛到爆炸!


與日本木質家居品牌Karimoku
推出3款木質手衝咖啡器具

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
但是三款器具的造型
均是logo的一部分


與日本職人精神文具品牌
KAKIMORI 進行了合作
並推出了鋼筆、原創墨水
和筆記本系列


今天的Blue Bottle不僅在咖啡行業
甚至在設計行業都成為了標杆性的品牌
2017年,雀巢宣佈以5億美元
收購Blue Bottle約68%的股權
但仍保留品牌獨立運營權
受到資本青睞後的Blue Bottle
並沒有改變初心
而是一直堅守著最初的信念

為什麼Blue Bottle被那麼多年輕人所追捧
我想你現在一定知道了
是源於James本人對一杯好咖啡的堅持
是表面看上去「沒什麼特別」
但在化繁為簡的氣質中
留下了細膩的情感和人情味

參考資料:
第一財經:Blue Bottle 內地首店將開,選址仍在博弈中
數英網:精品咖啡Blue Bottle Coffee的品牌模式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