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逃離霧霾移民的人,現在有什麼感悟?

「假裝在東京」第130篇原創文章 | 6656字

2021.2.3 | 寫於東京

大家好,我是在東京定居的上海人老蔡。本週就隨便聊聊,想到哪寫到哪,不寫大綱了。文章內容可能對有些人比較刺耳,也會潑一些冷水,前半段寫一下我們自己的經歷,後半段是我自己的體會和想法,也給有同樣一些想法的讀者一些忠告,不過忠言逆耳,不喜勿噴。

上週,有東京的朋友回上海結婚去了,他說哪怕沒有病毒,回去也應該天天戴口罩,回國真待不了幾天。我一開始不解,突然看到他實際拍到的上海照片,還是驚了一下,他拍的照片我就不發了,有點傷感情。

於是,趕緊找了個專門查霧霾指數的app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裡用的是Air Matters,國內貌似叫在意空氣。

我們全家已經兩年沒回過國了,國內有沒有霧霾也很久沒有關心了,而且數值超過200的pm2.5說實話都沒辦法想象到底是什麼樣的。蔡太太腦海中只有上海的那些美食小吃,關於霧霾、醫療、教育那些已經被選擇性遺忘,離開久了都會這樣。

當時本來想發一條朋友圈發一下對比圖,但是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放棄了,發了肯定會被噴死。可能會有「你不用吸霧霾所以你嘚瑟了是吧?」這種留言,我就不自找沒趣了。

然而,哪有說的這麼輕鬆?

我們自己也是為了躲避霧霾而出國的人。

大概是7年前,當時女兒剛出生不久,某知名記者的知名紀錄片《qiong頂之下》火遍了全網。好像這個問題沒爆出來之前霧霾也已經不少了,但直到這部片的出現,才讓大家意識到原來這也是個大問題。如果你沒看過這部紀錄片,那你很幸運,但別去找來看了,看完心裡只會添堵。

和蔡太太剛結婚時也從來沒關心過霧霾問題,最早剛結婚完的時候其實和以前沒結婚時沒多大變化,還是兩個小屁孩的感覺,但自從直到女兒出生後做了爸媽,關注的點一下子變了,考慮的東西一下子多了,做爸媽的責任感一下子來了。我也認識很多海外華人,不少都是生了孩子後才萌生的想法。

2016年上海中心剛造完時拍的老照片,原圖直出無後期。

霧霾是最好的移民廣告之一。「怎麼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天天戴口罩?」抱著這個初衷,逐漸產生了離開的想法。7年前開始萌芽,4年前正式開始落實,這對任何普通人來說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所以才花了這麼久。

(諷刺的是,8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東京也天天帶著口罩,只是戴口罩的原因完全和當年不一樣而已,8年前也根本沒想到未來居然會去日本,當時我還是一位優秀的憤青。)

後來,女兒長大了,開始會說話了,有一天她問我:爸爸,為什麼天是黃的?不應該是藍的嗎?(時間太久記不清原文了,大致就是這個意思。)作為一個寵女狂魔,這個問題對我影響非常大,就像一記耳光一樣抽在我臉上。看看國外那些城市的治理經驗,誰都知道治理霧霾很難也很久,等真的完全治理好時,我女兒大概都生孩子了,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帶她走,除了離開實在想不出其他方法,做爸爸的盡力了。

這個故事在我公眾號的第一篇「帶著孩子從上海移居到東京」裡就寫過。因此,我們自己也完全可以算作「為了逃避霧霾而移民的人」之一。

果不其然,女兒從3歲不到開始咳嗽了,而且記得很清楚,這麼小的人居然會有像老頭一樣的痰,做爸媽的看了真的心疼。去了好多次兒童醫院,每次都排隊五小時看病兩分鐘,她又討厭吃藥,吃一次哭一次,也從沒治好過。一直咳到了4歲多,來了日本後才好,後來也再也沒發過病。

四年前的朋友圈。

帶孩子離開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環境、食品安全等硬性原因,個人無法輕易改變的那種,霧霾就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而對教育來說,學業累,補習班多,學習氛圍雞血,這都不是事,誰還不是這麼過來的?我不會因為這種原因就帶她走。雖然我也不支持雞血教育,但雞血教育下的孩子競爭力的確比較強,和寬鬆教育下比起來真的很不一樣,在日本三年已經領教了真正的寬鬆教育了。

當然,在整體寬鬆的氛圍中,你有選擇權,可以選擇放養,也可以選擇雞血。但是在整體雞血的氛圍中,一般沒得選,放養差不多約等於放棄。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中國家長,在國內的時候心疼孩子天天做作業做到深夜,在國外的時候看自己孩子天天玩反而會有恐慌感,生怕自己孩子就這麼一輩子玩廢了。我女兒現在還在學加減法,她以前上海幼稚園的同學現在已經在學平方了,簡直是教育氛圍的兩個極端。(當然,日本教育一般也就學前和小學早期比較松,後面也沒那麼松,家長自己掌握好度就行,我現在每週都在教女兒英語,不能輸給她那些國內的堂弟堂妹們太多。)

扯遠了,扯回來。在她生病的一年多裡,我也很不幸的和她有了相同的咽炎症狀,蔡太太也沒好到哪去,但我們也都懶得去看病。大家心裡都清楚,只要霧霾問題沒解決,哪怕治好還會再得病,治標不治本,一邊吃毒藥一邊吃解藥沒用。

記得四年前有個朋友是北京的腫瘤醫院護士長,她說一開始她們醫院沒有太多肺癌患者,上班也不忙,然後漸漸開始越來越多,到最後真的人滿為患,掛號都有黃牛的那種。她當時是一線護士,見了太多太多人間悲劇,好多壓根沒有吸菸史的人居然也都相繼得了肺癌,有的還是夫妻一起得,面對這些人她精神壓力太大,最後實在撐不住移民了,現在在北美某國靜靜養老。

可喜的是,這幾年來,祖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花了大力氣在治理霧霾,這問題也早成為了一個全民課題,能明顯感受到在一點點的變好。

還記得我們移民前特地去了一次北京玩,當時從沒去過首都,想著以後可能也沒什麼機會去北京玩了。當時也想見識一下到底北京霧霾有多重,有幸體驗了幾天。前幾天萬里無雲超級藍,後幾天霧霾來了我鼻屎居然都變黑色了,走在CBD街上感覺自己被蒙了一層灰,真的名不虛傳,後來就再也沒去過了。

當時一下車以為自己來迪拜了,能明顯感覺到空氣裡有沙子,陽光透過霾都能發出像聖光一樣的奇妙景象。

我女兒已經完全不記得她4年前去過北京了。

在東京,倒是認識了一大堆北京朋友,把他們的北京文化繼續在國外發揚著,出了家門是日本,關了家門回中國的那種。

印象很深,在北京旅遊的某天晚上,酒店的本地電視臺裡在放一個辯論節目,兩邊人在不停的爭辯:到底治理霧霾重要,還是保護經濟重要,為了治理霧霾,到底該不該關停那千千萬萬會製造霧霾的地方小作坊等等。辯論會最終貌似也沒有結果,但起碼大家都在認真的拿出事實依據來討論這個問題,這是非常好的趨勢,當時看得我津津有味。

是不是很像日本現在各大電視臺討論「新冠到底應該重人命還是重經濟」的辯論?風水輪流轉。

我們走之前,上海霧霾的確很嚴重(起碼對我來說很嚴重,可能在北京河北山東朋友眼裡不算什麼),但最近幾年的確在變好,抱怨空氣質量的人也少了不少,聽上海朋友說藍天比往年也多很多了。只是在冬天還是會比較嚴重,應該和北方供暖和冷空氣南下有關。我們爸媽都還在上海,希望能越來越好。

2017年11月,我經營簽下簽了,正式登陸了日本,12月的時候我和蔡太太發微信說我突然發現自己咳嗽居然好了,咽炎好像沒了,她當時還噴我說:你就吹吧,怎麼可能這麼快,你也太誇張了。

18年3月,蔡太太和女兒也正式以家族籤身份登陸日本,一個月後她們也好了,女兒全程無藥自愈,證明了我沒有騙人,也證明了這種病其實不用吃藥,換個環境真能好,因為致病因沒了。

本質上,你去任何一個沒空氣汙染的國家待上一兩個月都能好,可能這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把出境遊視為「洗肺之旅」的原因吧。當然,去印度的除外。

全世界實時霧霾地圖

全世界實時霧霾地圖。

然而,一切都是有代價的,一走了之一切就都結束了嗎?

當你真的為逃避霧霾而移民之後,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不敢隨便在朋友圈裡發國外的pm2.5資料了,不敢隨便發中外對比圖了,因為突然這些在國外無關痛癢的東西就變成了「別人看了會不舒服的炫耀」。

好比一個土豪天天在炫耀自己多有錢,一個美女天天在炫耀自己多漂亮,一個瘦子天天在炫耀自己有多瘦一樣,這種事情別人看了不會覺得勵志,只會覺得你這人好嘚瑟,好欠扁,好賤,你這貨是在販賣焦慮吧?

現在很多人可以肆無忌憚的嘲笑國外防疫工作做的有多差,但我們海外黨絕對不可以嘲笑國內的任何其他方面,否則等著被噴吧。最近也明顯感覺到海內外的隔閡越來越大了,我不理解你,你也不理解我。

就是這樣,慢慢的,就和國內的朋友開始無話可說,無話題可聊了,除了那些也想出來的朋友。漸漸國外朋友越來越多,國內朋友越來越少,拉黑一些無法理解你的人,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我說句公道話,想出來卻還沒出來的人,或者沒能力出來的人,根本不知道為了逃避霧霾而出來,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可能只有親身體會過才知道吧。

空氣本無價,但其他都要錢。除了空氣之外的一切,都是代價。為了逃避霧霾而移民,哪有這麼容易?

當然,這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行。混好了那叫功成名就,混差了那叫自作自受。

因為寫公眾號的關係,我認識了非常多想移民的網友。

有些人剛決定想走才發現自己各方面根本不符合條件,要麼錢不夠,要麼學歷不夠,要麼語言不行,甚至年齡也可能不再年輕了。有些人想走的時候才發現出不去,他們把移民看的太容易了,好像是一件沒門檻的事情。

有些人真的出來了才發現,我靠,為了呼吸乾淨的空氣,原來要付出這麼多代價。要克服語言關,要習慣國外高昂的物價,要忍受簽證的枷鎖,要面對續簽的壓力和拿國外身份的審核,要提防身邊的騙子,要融入這不一樣的社會,等等等等。

最後自己孩子還可能給你來一句: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把我帶出來啊?

傻孩子,等你長大了再告訴你。

當孩子問你時,你確定自己能回答得上來麼?如果你能給你孩子解釋得清這個問題,那說明思路還比較清晰,不是一時衝動而出的國。

一時衝動出國的人,或者來之前就沒下定決心的人,或者莫名其妙就出國留學的人,過個幾年往往會屁顛屁顛的乖乖回國,然後跟父老鄉親們來一句:國外也就那樣,沒啥好的,還是國內開心,霧霾屁大點事,大家不都還是好好的?

當在國內的你看到身邊又有國外的親朋好友回國時,這不一定代表國外不如國內,而往往是他們自己出了問題。如果他們在國外收入不如國內,活的還憋屈,甚至忘記了自己出國的初衷,那自然會回國,再正常不過了。

什麼叫自己出了問題?待在國內時天天罵國內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待在國外時也天天罵國外的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每個地方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然而這樣的人,好的地方永遠看不見。

最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出國之前真的是「兩袖清風,一窮二白,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我指在國外吃低保的那些人,高福利國家居多),在國內的時候本來就過得不如意,好不容易出了國,才發現原來窮人出了國還是窮人,只是從缺人民幣變成了缺美金歐元日幣,從呼吸霧霾的窮人變成了不呼吸霧霾的窮人。

福利和稅收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高稅收才能有高福利。說中國福利不好的人,你們在中國交了多少稅?納稅人才有資格抱怨福利,高額納稅人才有資格指點江山,因為福利都是他們的血汗錢。在日本,炫富都是用源泉稅徵收票的。

晒源泉稅=勵志。

做人上人再出國,而不是出國去做人下人,做一個不吸霧霾的人下人沒多大意義。我一朋友經常說:你連國內都混不好,為啥覺得自己在國外能混得好?醒醒,打鐵還需自身硬。

偶爾他們也會遇到在國外的成功華人,可能也因為緣分進了同一個微信群,然而也僅此而已了。和大佬們的共同點,只有「同在國外」和「都會中文」,如果都在中國,那他們永遠不可能互相認識,所以有些人才會有落差感。不吸霧霾只是第一步,所謂的「優越感」,也只能回老家見鄉親父老的時候秀一秀了,結果回去才發現,國內很多方面比國外發達多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當所有人都在呼吸乾淨空氣時,乾淨的空氣就不值錢了,優越感也不存在了,相反,一些其他的東西卻產生了落差感。沒霧霾才能活嗎?當然不是,沒錢才不能活。很遺憾,有些人直到真的出了國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怎麼才能有錢,怎麼才能過上好生活?要麼你出國前就已經有錢了,已經是既得利益者了;要麼靠你的智商情商,拿高學歷,找好工作,瘋狂加班賺大錢;要麼靠你的歲數,趁年輕多多接觸各種機會;要麼靠運氣,買點彩票比特幣,或者和富豪聯姻。

而絕不是靠拿個簽證,換個國家,就雞犬升天了,做夢呢?秋葉原和新宿天橋下住著不少流浪漢,他們都是土生土長日本人,不用為簽證煩惱,但他們如果想的都是不勞而獲,能擺脫貧窮嗎?

攝於新宿西口這裡,你看到的是高樓大廈

攝於新宿西口這裡,你看到的是高樓大廈

殊不知我背後就是一排流浪漢扎堆的地方

這些都是你在決定邁出第一步,為了逃避霧霾而移民時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比如何逃避霧霾更重要的問題。

出國絕非易事,請務必慎重考慮這個人生大事。你的確可能不用再吸霧霾了,但有很多很多東西,可能比不吸霧霾難很多,比如賺錢、改變階層這種人類永恆的主題,移一代們永遠是最辛苦的,幾百年前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

想要改變階層,從貧窮到富有,一般都需要花上幾代人共同的努力。哪怕賺到錢了,從暴發戶到令人尊敬的權貴,再花上幾代人的努力都不一定能成功。移民絕不是捷徑,只是換個遊戲伺服器,換套規則繼續肝罷了。

所以,逃離霧霾根本就不該成為移民公司的廣告宣傳詞,國外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霧霾,更應該多多考慮空氣質量以外的東西,那才是重點。

如果有哪個移民公司廣告跟你說,某個國家沒霧霾,福利好,快移民。那這和相親時對方和你說,老子有錢,快做我老婆,有什麼區別?老公不是這麼找的,移民也不是這麼移的。

所以,這麼多出國的海外華人,一定各有各的厲害之處,否則根本留不下來,移出去的往往都是人才,而不是廢柴。國外的社會,也絕不只是「願意吃苦就能留下來」那麼簡單。

所以,當你單純的只是為了逃避霧霾而想出國時,一定要想一下自己憑什麼能出國,去了國外靠什麼生存,怎麼在國外過得比國內日子更好,而不是像大多數人考大學一樣,被錄取的那一刻就等於結束了,不用管如何畢業了。出去只是新的開始,絕不是結束。

所以,當你真的出了國,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願意承受多大代價,到底為了什麼出國,到底出國想要的是什麼,你滿不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為了生活在國外享受他們的優點,願不願意接受他們的缺點等等問題,這些才是核心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99%可以通過錢來搞定,有足夠的錢,你隨便浪,怎麼做都是對的,人生在於折騰嘛。像現在上海,好一點的國際學校學費一年就要30多萬,這些錢都夠普通家庭移民來日本的全年開銷了,這麼算起來也的確挺合算的。

但你知不知道,國外有好多人日子過得太無聊了,尤其是歐美那邊的,寧願放棄國外的好山好水,也要回國感受花花世界的快樂,哪怕重回霧霾重災區也願意。也有的人遇到了親人病危自己卻回不去,結果抱憾終身的情況,什麼人都有。移民是一次大型斷舍離,從這個角度看,的確是需要勇氣的。

為了逃避霧霾,你要被迫改變全部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軌跡,這就是最大的代價。

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給那些即將出發的朋友們潑盆冷水,儘量不要發生那種「在國內的時候拼命想出國,出了國又想回國,回了國之後又想重新出國」的奇葩情況(認識好幾個這樣的朋友了)。人生的確需要折騰,但不是用來這樣折騰的,尤其在這種人生大事的選擇上。我們80後作為壓力最大的獨生子女一代,上有4老,下有2小,留給我們折騰的時間早就不多了。

每個出來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每個回去的人也一樣。腦子突然發熱要回國的朋友我也會勸幾句,腦子突然發熱要出國的朋友我也會勸幾句。每次勸完,反而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有的一切了,也更明確自己能做什麼,想要什麼。

好好生活,不要管別人怎麼看,獨立思考。不管出不出來,不要為任何一個選擇後悔就行。

如果冷水潑完你還願意義無反顧的出國,那我舉雙手雙腳贊成,國外歡迎您。如果出了國可能後悔,不出國一定後悔,那就出吧。我們也出了,目前感覺良好。

對於已經出來的,既來之則安之,沒事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當年的苦盡甘來,珍惜現在奮鬥出來的一切吧。少去和別人比較,沒有意義,過自己的就行。

至今為止,我和蔡太太散步遇到東京的好天氣時還是會像剛來時一樣感嘆:這天氣真的好啊,要是國內也能這麼好就好了,也算是一種不忘初心吧。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每週本公眾號都會發布一篇關於日本各方面的原創文章,我們下週再見。

by 老蔡。

相關文章

聊聊最近這波來日本的移民潮

聊聊最近這波來日本的移民潮

2022.5.13 | 寫於東京 大家好,我是在東京的上海人老蔡,上週去北海道旅遊所以停更了一週,詳細遊記會盡快發佈。本週我們來聊下針對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