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要淪為二流國家了嗎?
全球的物價在攀升、通貨在膨脹,唯有日本好像在反其道而行之,一步一步走向了廉價。
2021年3月,日經新聞記者中藤玲出了一本書《安いニッポン》(廉價日本),書籍出版後反響甚好,銷量很快就突破了8萬冊,「廉價日本」也成了繼「低慾望社會」、「失去的三十年」之後,日本的又一個新標籤。

(圖源:亞馬遜)

日本正在變為廉價的日本?
日本真的廉價嗎?面對這個問題,不少國人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否認的。
東京繁華的都市形象、高達10%的消費稅、起步價要30+人民幣的計程車費,這一切似乎都很難讓日本和「廉價」掛鉤。
這些貴氣的景象的確真實存在於日本,但是這些景象更像是大都市為遊客展現的絢爛障眼法,久居日本的民眾看到的,往往是市井氣的另一面。

與銀座林立的奢侈品店對應的另一面,是在全日本林立的百元店。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DAISO運營公司大創產業、Seria、CanDo、Watts這四家百元店巨頭截至2022年2月底在日本的店鋪數合計約為8400家,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度末增加了約800家。帝國資料庫的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度日本百元店的銷售額合計將超過2021年度的約9500億日元,甚至有可能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

(圖源:ビジネスジャーナル)
與高級日料店對應的另一面,是便利店裡熱銷的方便麵和速食便當。
路透東京2016年的一篇報道指出,日本消費者2016年1-3月的平均月度方便麵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1%,為連續第四個季度達到雙位數增幅,平價方便的食物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即便是帶有點小資色彩的迪士尼樂園,《安いニッポン》對比了全球迪士尼的票價後發現,東京迪士尼樂園的票價是全世界最低的。
東京迪士尼的成人一日票價格為7900—94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400-475元。

(圖源:東京迪士尼官網,注:門票價格均為2022年4月價格,下同)
上海迪士尼今年年初調價後的門票價為435-769元。

(圖源:上海迪士尼官網)
香港迪士尼的成人一日票為港幣639元,摺合人民幣約為522元。

(圖源:香港迪士尼官網)
日本比中國便宜的不僅有迪士尼的票價,還有巨無霸的價格。
前不久,日本網友們在論壇上討論安倍經濟學推行期間日本的「巨無霸指數」。所謂「巨無霸指數」,是《經濟學人》雜誌在1986推出的一個概念,具體來說就是把全球各地的巨無霸價格通過實時匯率換成美元,然後與美國的巨無霸價格進行對比,由此對比出各個幣種的購買力水平。
2020年2月10日的巨無霸指數為日本390.2日元、瑞士804日元、美國669.3日元、韓國439.7日元、中國441.7日元(日本網友們在討論時將美元換算成了日元,所以日元價格會出現小數點),一眾國家中,日本的巨無霸指數最低。然而在十年前,巨無霸在美日兩國的價格分別是323.1日元和320.2日元,還基本是持平的。
再來看看中日兩國現在的巨無霸價格(均為2022年4月資料),日本麥當勞官網上巨無霸的標價為390日元,

而中國麥當勞點餐小程序上巨無霸的價格為24元,約為472.7日元。

這可能是很多人原本意想不到的,在日本吃麥當勞居然會比中國更實惠。
如果說物價低廉還算是喜憂參半的事情,那麼工資低廉就是妥妥的憂心事了。
日本媒體人野島剛曾在一篇文章中給過日本大學畢業生第一年的參考月薪——20.4萬日元,英、美、澳、韓等國的大學畢業生首年薪資都超過了日本。
日本方面也做過月收入的相關調查。各個年齡段,月收入為20萬日元的人佔比多少?可以看出25-29歲的人裡大部分都是月收20萬,這個年紀正好是畢業的頭幾年。

(需要說明的是,比例之外的只代表月收不為20萬日元,不代表月收低於20萬日元,比如60~64歲男性中月收為20萬日元的人佔比39.7%,那麼剩下的60.3%可能月收低於20萬日元也可能高於20萬日元)
20萬日元,以當前的低匯率來算,摺合人民幣也有10000+了,看起來是個不算差的工資,但是這個數字,已經近30年沒有大幅增長過了。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統計,日本的工資在1991年至2020年的29年裡僅增長了4%,和美國的薪資增長資料一對比落差巨大。

(圖源:日經中文網)
經合組織的另一項關於成員國平均工資(購買力平價標準)的資料還顯示,日本2019年的平均年收入為38617美元,在G7國家中排名末尾。

(這組圖片也反映了G7各國1990年~2019年平均年收增長的幅度,七國中只有日本和義大利是趨近於水平線的)
上面這些來源於不同領域的資料都展示了一個同樣的結果——物價、薪資、消費、收入…日本的方方面面好像的確都挺便宜的。

松下30年不漲的營業收入
「原地踏步」的情況不僅在民生上有所體現,在企業層面上也有類似的情況。
步入4月,意味著日本開始了新一輪的財年,政府、企業2021財年的報告也將相繼發佈。知名日企松下2021財年的營業收入預計為7.3萬億日元,乍一看這是個不小的數字了,但是這一資料和松下1991財年的營業收入相比,竟然還減少了1500億日元。
過往的三十年,不僅是日本國民的個人年收入沒有增長,連這樣大規模的企業都保持著難創佳績的「穩定」水平。

(圖源:日經中文網)
日經新聞的評論員中山淳史認為,松下之所以會與日本的工資、物價同步「零增長」,是因為松下缺少複利的思維和複利的能力,因此無法有效增長企業的淨利潤。
複利的意思就是讓利息產生利息。

(網路上關於複利的計算演示圖)
松下缺少複利的能力當然不是單純地指松下不會理財,不知道利用利潤來賺錢,而是指松下缺少讓營收得到複利式增長的能力。
中山淳史指出,過去20年,亞馬遜的營業收入按複利計算每年增長28%。要是以10萬億元為起點,以28%和0%的複利來預測亞馬遜和松下之後30年的營收變化,亞馬遜的10萬億元將變為10*(1+0.28)^30=16455萬億元,而松下還是10*(1+0)^30=10萬億元。
而松下無法複利式增長營收的深層原因,是松下沒有辦法創造更大的需求,然後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商品,因此企業的營收無法得到可觀的增長,那企業的員工也就無法得到可觀的加薪,所有的一切就這麼平穩了下去。
平價的商品、平價的工資、營收差距越拉越大後最終轉變為平價的營收,「廉價日本」在企業層面就以這樣的形式體現了出來。

廉價的日本要淪為二流國家了嗎?
每每有關於「廉價日本」的內容出現在媒體上時,就有日本民眾擔心,再這樣下去,日本是不是就要淪為二流國家了?
日本人的擔心不無道理,物價低廉、薪酬低廉、收入低廉,就連日元匯率也是一路走低,連跌13天,創下了20年以來的最低值。

低廉並不是絕對的貶義詞,但是當所有東西都保持低價狀態時絕對不容樂觀。
日元快速貶值受到了國際形勢的影響,而更為根本的原因還是日元的利率低,日本和世界各國的利率存在不小的差距。緊張局勢下,資金流向了高利率貨幣,日元則被大量拋售。

(日本的長期利率從2021年底的0.07%漲到了4月的0.23%,漲幅僅0.16%,對比歐美澳明顯小很多,圖源:日經中文網)
日元貶值意味著進口企業將承擔更大的成本,進而可能上調商品價格,其中電費、油價的上漲會對民眾生活帶來巨大影響。

(圖源:NHK)
「廉價的日本」的背後,是日本長期以來的通貨緊縮,他國都在通貨膨脹,唯有日本在通貨緊縮,物價一直漲不上去,那這次日元貶值如果最終帶來了物價上漲,會是好事嗎?
顯然不是,因為這種由於成本上調而導致的物價上漲和由於需求擴大帶來的物價上漲有本質區別,前者更多的是在增加民眾的生存負擔。
《安いニッポン》的作者中藤玲在分析「廉價日本」的成因後,得出了一個惡性循環:日本人普遍喜歡低價而不喜歡高價,因此對漲價十分牴觸,一旦商品漲價,消費者就會考慮不進行購買。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商業動態統計也證實了這一點,每次消費稅上調之後,零售業的銷售額就會下降,這一點就使得商家不敢漲價。
而企業要維持商品的原價,甚至要降低價格吸引更多消費者,就必須壓縮成本,這其中就包括了薪酬在內的人力成本。
不加薪、裁員、招聘派遣員工而非正式員工,都成了節約人力成本的方式。當工資長期得不到增長甚至有所降低時,當社會上越來越多人只能做著派遣工作時,人們就會更傾向於購買低價的東西了。

中藤玲在2020年的另一篇報道中還講述了一個微妙的現象,動畫師在日本算得上是一個體面的工作了,但是近年來日本的動畫師在不斷流向中國企業,原因就是中國公司開的工資比日本公司高。
日本動畫製作者及演出協會發布的《動畫製作者實情調查報告書2019》顯示,動畫師的平均年收入達440.8萬日元(當時匯率約合人民幣27.7萬元),但是日本的動畫師中能拿高薪的一般都是正式員工,然而,正式員工的佔比僅僅只有14%,除了大型製作公司外的很多公司會採用外包的形式,不少外包動畫師因為這份工作孤獨又低薪,對畫作的要求還越來越苛刻但價格卻始終不見漲而紛紛選擇了離開。

(圖中的資料變化還可以看出動畫師是日本少有的在不斷漲薪的工作了,但是外包動畫師並沒有吃到這份紅利。圖源:三文娛)
顯而易見,長期不漲的工資帶來的惡果除了消費低迷外,還有人才流失,而更長遠一點來看甚至還可能帶來貧困問題。
其實日本的貧困問題本就若隱若現,經合組織2017年的經濟審查報告顯示日本的相對貧困率在G7中為最差的2位之一。

(圖源:日経ビジネス)
其中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相對貧困率較高。

(2015相對貧困率,出處:阿布彩(2018)《日本相對貧困率的動態:2012至2015年》,圖源:日経ビジネス)
家庭類型中,單親家庭的貧困率最高。

(男性女性貧困率的家庭類型構成情況,出處:阿布彩(2018)《日本相對貧困率的動態:2012至2015年》,圖源:日経ビジネス)
青少年、老年人、單親家庭都是相對弱勢的群體,弱勢群體的就業率本就比其他群體低, 生活再殘酷一點,可能就要過上《小偷家族》那樣的日子了。

圖源《小偷家族》
有工作的人辛苦工作多年也就拿到了永遠不見漲的薪水,沒工作的人更是連溫飽都成為問題,關鍵在於這並不是個例,而是已經成為被日本學者不停研究、被日本民眾不斷擔憂的普遍情況了。
所謂二流國家,其實是個含糊的概念,人們很難界定世界上到底有哪些國家屬於二流國家,但是無論日本是否能保持強國地位、是否會淪為二流國家,只要GDP一成不變、自殺率高居世界首位、老齡少子日益嚴重等等長期累積的問題都沒有一丁點能被解決的希望的話,光靠「可以便宜地買到很多東西」這樣飄渺的安慰,恐怕很難消解日本人心中的鬱結。
參考資料:
人民資訊,共同社:日本大多數人過緊日子 推動百元店(5元人民幣)規模擴張
REUTERS,焦點:日本廉價方便麵熱銷 凸顯通縮時代特色
龍騰網,日本人討論如今日本是個比中國更‘廉價’的國家
野島剛,日本,窮人的天堂
日經中文網,中山淳史,松下和廉價的日本
日本網,尼克松衝擊50年:日元升值恐懼症帶來的「廉價日本」
日經中文網,日元貶到20年新低,背後是全球通脹
ITmedia,窪田順生,「安いニッポン」の本當の恐ろしさとは何か 「貧しくなること」ではない
日本華僑報, 王亞囡,「什麼都便宜」的日本就要變成二流國家?
JX通訊社,松本健太郎,G7で2番目に高い日本の相対的貧困率。そこで何が起きている?
日經中文網,中藤玲,中國企業開始在日本吸納動漫人才
注:文中貨幣換算如無特別註明,均以2022年4月實時匯率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