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澳洲旅行的美國美食家發現了美國和澳洲薯片的區別。

美食博主Daniella Shaba對超市裡史密斯牌(Smith’s)的薯片感到驚訝,她表示史密斯的薯片看起來和美國的樂事(Lay’s)一樣。
她在Tik Tok視訊中分享了她的調查結果,稱史密斯的薯片「優於」美國樂事。
「我現在就在澳洲,這裡有一些很酷的東西,就是這些史密斯的薯片。這些薯片看起來基本上就像樂事,但他們的品牌是史密斯的。」 Daniella Shaba在視訊中說道。
「史密斯擁有樂事薯片的每一種口味,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可愛的東西。」
她還指出,澳洲的自動售貨機只出售史密斯薯片:「樂事薯片在這裡不存在。」

史密斯最初以樂事的名義生產薯片,直到2004年他們正式更名為史密斯薯片。
薯片的不同之處在於,樂事的薯片很薄,而史密斯的薯片更厚,而且切得有褶皺。
樂事薯片仍然存在並且可以在澳洲買到,但它們僅在Costco商店和部分Aldi商店有售。

這條視訊的播放量達到了496600,在評論中,澳人不同意「史密斯的薯片與樂事的相似」的說法。
「我們這能買到樂事,但沒人買,因為史密斯的更好。」
「史密斯的更好。」
「任何其他薯片品牌都無法與史密斯和Red Rock Deli相提並論,」另一條評論稱。
「可能不太準確,但史密斯和樂事在澳洲是同一家公司。」第四條評論指出。
史密斯薯片的歷史
百事公司(PepsiCo)於1998年收購了The Smith’s Snackfood Company,並使用Thin’s這個名稱在該標籤下銷售Frito-Lay產品。
在Thin’s被出售給Snack Brands Australia(由Arnotts持有)之後,史密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以樂事品牌的名義生產了一系列薯片。
澳洲的樂事系列最終在2004年更名為Smith’s Crisps,而傳統的史密斯系列更名為Smith’s Crinkles。
兩者至今還互為競爭對手。
自2009年以來,樂事薯片在澳洲的Costco獨家銷售,只提供單一口味和規格(500克,原味)。
不過,這些薯片繼續由史密斯在澳洲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