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的醫護人員,在直播間帶病科普

01

周培培醫生說,當她得知一位老太太因為怕感染新冠,在寒風凜冽的戶外排了兩三個小時的隊,只為了搶20盒連花清瘟時,她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

最近這段時間,無論是誰都一定能明顯地感覺到,身邊感染過新冠的朋友越來越多——甚至也包括我們自己。

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注意到,最早一批,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一批人,是一線醫護人員。

根據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佈會時強調的政策,醫護人員一旦感染,也要遵循「新十條」的相關要求,及時報備,居家隔離治療。

這一方面是對患者負責,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新冠的很多症狀,包括高燒,咽痛,肌肉痠痛都極其痛苦,確實需要休息。

但事實上,很多真正感染新冠的醫生即便暫停了在醫院的工作,回到家裡,還依然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服務。

比如周培培醫生,當她得知很多人因為焦慮而搶購,囤積藥物,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藥物能夠對症,又沒有條件去醫院諮詢醫生時,決定通過網路提供義務線上醫學科普。

每晚7點,在快手新上線的新冠疫情防治專題頻道里,她開始面對鏡頭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患病和康復經歷。

02

02

「藥物千萬不能隨便混用。」

周培培醫生說,很多缺乏醫學常識的普通人會本能地認為,吃藥就是算術題,1+1效果至少等於2,吃的藥越多,效果越好,康復得越快。

但藥物本身是很複雜的,一個好的藥方會包含很多種藥物,把患者的多個症狀都考慮進去,比如連花清瘟裡面有6味藥,而且和金花清感的配方高度重疊。

這樣的兩種藥疊加服用,身體裡的藥物很容易就過量了,反而會造成傷害。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裡,醫生往往更願意推薦患者服藥,但周醫生說,她更建議大家能夠信任自己的免疫力。

「我自己陽性期間也沒有服過多的藥,主要還是大量喝水,每天吃新鮮的西紅柿補充維生素,另外揉搓後背的肺經打開毛孔,幫助發汗。」

直播中,周醫生還會推薦自己日常的養生運動八段錦,以及陳皮茅根水的配方。

這是周醫生的初心——她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夠緩解一部分普通人的恐懼。

當下的網路資訊傳播速度過快,而大部分人本來就沒有足夠的醫學知識,恐慌之下更是缺乏分辨能力,被真假混雜的資訊誤導。

所以當她得知快手健康秉承著「讓真實的聲音得以傳播」,與站內醫學專家合作,邀請資深醫護人員走進直播間,為使用者實時答疑解惑時,立刻決定參與其中。

「我想做的事情,是良幣驅逐劣幣」

「我想做的事情,是良幣驅逐劣幣。」

03

與周醫生抱有相同心態的,是楊威醫生。

關於網路上傳播的「新冠相關資訊」,他看到了太多的誤讀,有些資訊的荒謬已經到了讓他憤怒的程度。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居然有人說,這個病毒越早感染越好。」

提起自己的感染經歷,楊醫生想起最嚴重的階段是第二天和第三天,高燒38℃,渾身乏力,而且因為他自身腸胃比較弱,一直在噁心嘔吐。

「吃不下去藥,連喝水都吐,真的非常痛苦。所以病毒絕對不是個好東西,千萬不要覺得現在致死率低了,就降低防範心,甚至覺得早點感染是好事。」

楊醫生說,現在這種疫情蔓延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數個月,這是必經的過程。

這種特殊情況下,確實會有很多人因為恐慌而輕信,所謂的「早感染早解脫」,更像是一種無奈下的自我安慰。

「但事實上絕不是這樣,相當一部分人會二次感染,那個時候你體內的抗體濃度會下降,免疫力也不如從前,對你身體的傷害會更大。

「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是年輕人,是健康的人,但還有大量的感染者是老人,孩子,孕產婦,以及本來就患有其他疾病,免疫力非常低下的人,比如腫瘤患者,他們感染新冠的危險程度,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樣。」

回憶起自己患病最嚴重的那幾天,楊醫生依然心有餘悸。

他說自己的腸胃本來就不太好,而新冠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攻擊的正是你身體裡原本就最薄弱的部分。

那些原先就體弱多病的人,註定會迎來更難熬的一場戰鬥。

04

身患淋巴癌的尹海琴醫生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她剛做完化療,正是身體最虛弱的時候。

用她自己的話說,這種靶向藥的副作用就是殺死了她體內近一半的免疫細胞,她不僅比別人更容易感染,一旦感染,死亡率也會高得多。

「其實我特別害怕。」

尹醫生想到自己才不過38歲,還有愛她的丈夫和剛滿9歲的孩子,她的恐懼和脆弱,來源於對當下生活的萬千不捨。

醫生也不過是凡人,無法超越生死。

但尹醫生很快決定去做另一件事情——她要把自己治療癌症的經驗,通過短視訊和直播的方式分享出去。

讓她這麼做的契機是曾經有個病人說,尹醫生你一定要抗癌成功,你成功了,我才能看到更多的希望。

從那一刻起她好像找到了另一種責任,她想要以醫生和病患的雙重身份告訴更多人,癌症也不一定就是絕症,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放棄希望。

於是從一年前開始,尹醫生入駐快手,在直播間用最通俗易懂的措辭,結合自身經歷去做醫學科普。

而快手健康頻道上線了新冠疫情防治專題後,她更是專門針對孕婦兒以及免疫力差的特殊人群分享如何有效防護。

「我們這類人的情況特殊,一旦感染,我們都不知道該去哪個科治療,大部分人可以去呼吸科,但我們抵抗力太低了,呼吸科全是陽性患者,可能會讓我們的病情更嚴重,孕婦還會有更多的顧慮,她會不敢吃藥,怕影響孩子。」

尹醫生還回憶起,有個孕婦感染後幾近崩潰地來問她,是不是應該索性去流產。

她能理解患者的心情,但她也意識到,針對這部分特殊人群,需要更細緻,更專業的科普和鼓勵。

於是,她除了提供專業的醫學指導,還發自內心地去和患者成為朋友,關注他們的情緒,提供設身處地的慰藉。

「大家都太焦慮,太恐慌了,我只希望在能力範圍內,通過我自己的力量去儘可能緩解哪怕一點點。

「我相信的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05

這個冬天,對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意義。

新的政策帶來新的變化,我們從中看到轉機和希望,但也必然要承擔健康上的風險,和心態上的恐慌。

其實患過病的同學都知道,絕大多數人感染期間還是很痛苦的,高燒,全身疼痛,嗓子不適,失眠……

症狀最嚴重的那幾天可能什麼都做不了,只想臥床休息。

但這些活躍在快手健康上的醫生,卻堅持帶病義務直播,和患者連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導恐慌的普通人。

作為日活高達3.63億的短視訊平臺,快手的使用者覆蓋了中國最多的普通人——他們在城市,也在鄉村,他們可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白領,也可能是最缺乏可靠科普渠道的老年人。

病毒對所有人的攻擊卻是無差別的。

快手健康頻道存在的意義,也正在於和醫護人員一起,把科學的常識,方法儘可能多地傳播出去。

如這些醫生一再強調的,希望良幣可以驅逐劣幣,實用可靠的知識可以打敗無孔不入的謠言。

另外,他們也提到,直播和連線過程中,最能感受到自身價值的時刻,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夠給予別人安全感。

很多連線使用者起初都驚慌失措,分不清自己是感冒還是新冠,分不清輕症重症,不知道該用什麼藥,該不該去醫院,還有年輕的父母說,孩子感染了新冠不敢去學校,怕被老師同學歧視……

對此,楊威醫生的一條朋友圈表達了他的態度:

讓疾病迴歸疾病。

新冠再肆虐,它也只是一種疾病,它需要被防治,被攻克,但絕不應該因為它的存在,干涉到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

「這個病就交給我們大夫來治,你們放平心態,過好你們的生活。」

在他們的科普和勸導下,螢幕那一端的人,終於如釋重負。

就像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上鐫刻的那句話一樣,醫學的作用,除了治癒疾病,還有「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此外,快手還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12.12開始,每日0點快手免費向急需的老鐵發放100盒抗原檢測試劑盒,考慮到使用者需求量仍然非常大,經多方籌措12.16起追加到每天送250盒抗原檢測試劑盒( 10支和25支版本隨機)。

12.16-12.21期間,每個使用者id限領一份,領取方法如下:

👉上快手,搜尋「疫情」,進入防疫頁面

👉點選下方「新冠抗原自測指南」跳轉到新頁面,點選「去領取」

👉若領取成功,則出彈窗提示,點選「去填寫地址」,跳轉領取記錄頁面,按要求填寫詳細的收貨資訊即可。

無論如何,還是說過無數次的那句話,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

相關文章

鉈中毒,怎麼就成了宿舍殺手?

鉈中毒,怎麼就成了宿舍殺手?

最近這段時間,俄烏衝突不斷升級,國際局勢風雲突變,國內疫情也有反覆。 忙著在爆炸的資訊海洋中遨遊的我們,很容易就忽視了前段時間這一則小小的社...